【名人專訪】奇華第三代同步加入 打造香港手信品牌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iMoney智富 - 名人薈萃 - D200809

【名人專訪】奇華第三代同步加入 打造香港手信品牌

名人薈萃

發布時間: 2020/08/09 14:00

最後更新: 2020/08/10 15:22

分享:

分享:

由上海街的一間老餅舖,82年間擴展到100間分店。生意愈做愈大,黃錫祥形容「好彩」。其中一個「好彩」是家族生意有人承傳,「其他同類型的餅店,很多已經後繼無人,幸好我這一代有我哥哥、弟弟和我,下一代就有我的兒子和侄兒。」

相關文章:【名人專訪】奇華第二代掌舵人黃錫祥 因一個紙袋接手家業

相關文章:【有片睇】專訪奇華第二代掌舵人黃錫祥 傳承82年家族生意之道

兩代人共同打理家族生意,第二代有主席黃錫祥(中間)及董事總經理黃錫禧(右二),第三代有執行董事黃嘉偉和黃嘉信(左一及左二),以及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黃嘉傑(右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推新系列因心中有火

現時奇華第三代有黃錫祥的兒子黃嘉傑及侄兒黃嘉偉,分別擔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及執行董事,二人管理營銷及主理生產。兩人先後於1997及2008年由外國回流香港,即加入奇華。黃錫祥兒子只是比父親稍遲2年,幾乎與父親同步加入公司,畢竟黃錫祥決定接手奇華之時,其實是準備退休的。

兩代人「拍住上」共同經營公司,不得不提手信系列。「香港終於有手信!」這句廣告口號深入民心,黃錫祥表示,之所以會開拓手信系列,全因為心中有團火,「為何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產品做手信,香港就沒有?所有手信的市場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手信系列於2004年推出,當初只供貨給旅行社售賣,主打日本旅客,及後邀得本港著名漫畫家阿虫,手繪設計系列的包裝後才開始大做,在各門市售賣。多款餅食中,以老餅婆餅最受遊客及買作送禮的本地客歡迎。兩代人銳意將奇華與香港手信畫上等號,即使香港長期沒有代表性的手信,要打進手信巿場也不是易事,「起碼用了10年時間,才能讓其他人想到香港手信就會想起奇華。」

致力融入大中華市場

手信系列帶動餅店生意,在2005年品牌進軍內地市場,在深圳開設首間內地分店。雖然中式餅食的目標客人以華人為主,但中、港、台三地的口味或習俗卻不同,要按當地情況再作調整。

對與他共事多年、接下來掌舵的第三代,他的評價是:「他們表現都ok,起碼會互相尊重和溝通。只要他們可以說服到我,就會讓他們去做。」他形容,要承傳就需要多溝通,讓下一代了解品牌的一路以來的定位和方向,「我認為他們到現時已了解到當中的道理。」他希望「奇華精神」可以一直承傳下去。

節錄自第666期《iMoney Focus》封面故事。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全新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https://bit.ly/2zJY7DJ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立即訂閱掌握投資創富資訊【 https://imoney.hket.com/im/subscription

#即Like iMoney 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楊子瑩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