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價格十連漲!光伏企業擴產不停,“擁硅為王”局面還能持續多久?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光伏產業高歌猛進,擴產潮再起。眾多企業將產業鏈延伸至上游的高盈利的硅料環節,東方希望、特變電工、中來股份、隆基股份等近期均佈局了大規模的硅料產能。但也有行業人士擔心,企業大幅度擴產並不理性,未來會出現硅料產能過剩。

企業硅料擴產潮持續

3月18日,東方希望集團寧夏晶體新能源材料項目舉行啟動儀式,該項目包括一期項目規劃建設年產12.5萬噸多晶硅、14.5萬噸工業硅。東方希望此次打造的是集光伏新材料、新能源、農光互補等上下游一體化循環經濟全產業鏈項目,硅料之外,一期項目還規劃建設10GW單晶、10GW切片、10GW電池、25GW組件等。最終將建成年產40萬噸高純晶硅、49萬噸工業硅以及單晶、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的上下游一體化全產業鏈項目。

特變電工近日再次擴產,3月16日發佈的公告稱,為抓住全球光伏產業快速發展機遇,進一步提高多晶硅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增強公司新能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及盈利能力,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以其全資子公司新特硅材料公司為主體,在新疆昌吉準東產業園區投資建設20萬噸多晶硅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76億元。3月15日,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政府同中來股份簽署《戰略合作與投資協議》,中來股份擬於古交市投資年產20萬噸工業硅及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這也是中來股份首次踏入硅料行業,佈局光伏產業鏈上游。

隆基股份也繼續對外投資,其公告顯示,根據戰略發展需求,公司與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於2022年3月12日簽訂《投資合作協議》,就公司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蘇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30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及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達成合作意向,投資約195億元(含流動資金)。企業頻頻擴產硅料產能的邏輯在於,光伏行業利潤環節向上遊遷移,硅料價格居高不下,目前處在利益鏈的最頂層,“擁硅為王”情形再現。

硅料價格仍處高位

近期在今年1月5日止跌企穩後,硅料價格已經十週連漲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3月23日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本週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4.2-25.3萬元/噸,成交均價上漲至24.82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0.16%;單晶緻密料價格區間在24.0-25.1萬元/噸,成交均價上漲至24.58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0.20%。

上述機構分析,截止本週,國內在產多晶硅企業13家,輪線檢修企業開始逐步恢復正常運行。3月份國內企業檢修及釋放量不及預期等情況,疊加海外個別企業受物流及原料等因素影響,硅料整體供應增量僅為1000-2000噸,相對需求增量略有不足,因此硅料價格以小幅上漲的走勢平穩運行。預計4月份在海外裝機和國內分佈式需求持續向好的前提下,硅片企業開工率維持高位,硅料價格仍將以持穩走勢為主。

隨著硅料價格的走高,下游企業不得不想辦法來應對。PVInfoLink的報告顯示,硅片環節在原料價格居高難下的市場環境中,出於降本和產量提升的訴求,對於硅片厚度“加速減薄”的趨勢加速。截止一季度末,182mm尺寸硅片厚度已經繼續朝著160μm、甚至個別企業正在調整至150-155μm厚度,210mm尺寸硅片厚度也已經繼續從160μm向155μm厚度邁進,包括N型預計二季度推進的力度仍會有所加強。

光伏TOP10企業一高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硅料價格高企,說到底是供需問題,因為這個產業的建設週期較慢,對市場的反應也相對滯後,硅料和硅片、電池片、組件產業鏈息息相關,如果有一端失衡,就會造成價格的變化。從2021年的市場來看,下游組件的需求較高,硅片的產能放大,但硅料產能趕不上,所以造成硅料價格上漲。

“擁硅為王”情況或將改變

在硅料擴產浪潮下,市場上開始有聲音在擔心硅料產能過剩。雖然短期內硅料價格仍在高位,但從長期來看,“擁硅為王”的態勢不可能一直持續。

樂山太陽能研究院院長姜希猛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近期,隨著大宗商品漲價,硅料價格也一路走高,市場價格隨著國際形勢變化波動很大,這是週期性變化趨勢,預計硅料短期價格會在高位震盪。但遠期來看,硅料價格不會一直這麼強勢,一擁而上的投資行為會受到市場懲罰,短期暴利的局面難再現。“超額的利潤就會引發更多的擴產。”上述高管表示,從今年來看,硅料在一二季度還會有一些利潤,但它的價格趨勢是向下,企業不應該追求流行去趕末班車,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戰略做調整。也曾經有行業人士指出,“行業要制定公平的遊戲規則,不能讓囤硅料的企業在寶馬車裡笑,讓研發人在自行車上哭。”在姜希猛看來,目前,企業大幅度擴產並不理性,產品技術投資也可能會出現風險,國家及各行業應面對現實,防止壟斷及不當競爭,企業也應防控風險,行業之前有過慘痛教訓。

責任編輯:李未來 主編:張豫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