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收購聯鎖超市跟馬雲有什麼關係?

Whole Foods store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Whole Foods主打綠色食品,在美國屬高檔連鎖超市,英國也有幾家分店

全球網商巨頭亞馬遜花140億美元買了一家綠色食品連鎖超市,美國健康食品超市Whole Foods。亞馬遜實體連鎖超市怎麼提供服務,目前還不清楚。

有觀察人士預言,亞馬遜和馬雲的阿里巴巴很快會發現它們成了競爭對手,也有人指出兩者經營模式有本質區別。

周五(6月16日)宣佈的交易,Whole Foods股價漲28%,亞馬遜股價漲2.4%,但沃爾瑪、Cosco等其他大型連鎖零售商股價下跌。

鮮貨自取

亞馬遜最近開始辦實體書店,希望線上、線下合體,被認為是它今後發展的方向。

亞馬遜實體書店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亞馬遜開實體書店被認為預示著它作為網商未來的方向

但新鮮蔬果、雞鴨魚肉、蛋奶米麵跟書本、音樂、視頻不同,需要"從農場到餐桌"的時間盡可能短。

在新鮮食品網購領域,亞馬遜耕耘了已經有十年,仍不敵傳統超市、超市網購和網上超市。乾脆,買一家現成的連鎖超市。

買超市,不是為了要按傳統方式經營。

2007年,亞馬遜推出亞馬遜Fresh,賣新鮮蔬果蛋奶肉製品,不成功,人們還是喜歡去超市商場採購。後來,它改變方式,鮮貨不送,改成顧客網上訂購,15分鐘後到指定超市自取。

NYSE trader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亞馬遜宣佈收購Whole Foods震驚市場,亞馬遜股價上漲2.4%,Whole Foods股價漲28%,但沃爾瑪等零售和超市股價下跌,

沃爾瑪等其他商場也有類似服務,但下單和取貨之間時間較長。

Whole Foods主打綠色天然食品,在美國大城市及周邊地區有431家店,價格比其他超市高,強調健康、綠色、優質和服務;亞馬遜則面向更廣闊的消費群體,強調迅捷、便利。

分析師指出,亞馬遜買了Whole Foods ,後者在全國的431家店就可以成為"亞馬遜鮮貨自取"(Amazon Fresh Pickup)的取貨店,也可以作為電器展銷點,或者試點新發明。

也有學者認為,亞馬遜的 「廉價"路線跟Whole Foods的高檔身段不配,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也有較大不同,恐怕聯姻後長久不了。

資產管理公司伯恩斯坦6月16日的分析報告說,實體超市要麼盡量讓自己成為亞馬遜下一個納入其網絡的目標,要麼轉型成為當地倖存的獨立、特色超市。

Amazon 圖標

圖像來源,LEON NEALAFP/Getty

圖像加註文字,2016年,亞馬遜在英國零售市場佔比不到15%,但佔網購消費金額的43%。

本質區別

亞馬遜這一公司歷來金額最大的收購,令人聯想到阿里巴巴。

美國CNBC說,亞馬遜像是從馬雲的遊戲手冊裏抄了一頁。

阿里巴巴王國的迅速擴張,離不開收購 - 它收購了四家零售商,出於同樣的考量:網商需要大量實體店才能在全國、全球範圍內提供高效的供貨服務。

阿里巴巴引以為傲的主要是為本地商戶提供物流生態系統,但它跟國內外一些主要超市和食品送貨公司關係密切,比如Ele.me,菜鳥,Redmart等,還有像種植櫻桃的美國果農組織等,也繞過中間商直接上阿里巴巴,櫻桃從枝頭摘下到放在中國家庭桌上,不超過72小時。

馬雲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馬雲1999年創辦的阿里巴巴現在是中國最大的網上商城

但也有觀點認為,這兩個A(Alibaba,Amazon)除了是各自國家最大的電商之外,其他沒什麼共同之處了。

商場vs商店

兩者的經營模式完全不同:阿里賣廣告,亞馬遜賣商品。

亞馬遜1995年成立,是第一波互聯網大潮中的明星。現在,亞馬遜四分之三的收入來自電器和其他商品,23%來自提供數碼視頻,有一部分是第三方賣家在亞馬遜網站上銷售交的傭金。在中國,亞馬遜十年耕耘,不敵阿里、京東,績效難以跟它在其他許多國家的分支媲美

Amazon Prime on smartphone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亞馬遜推出 Prime,交一定年費後可以看免費視頻、免費送貨等優惠

作為網商,阿里巴巴進場較晚,但趕上有利時機;旗下有幾個面向不同商家的網站,總計佔中國電商市場80%,每年有4億多活躍買家。亞馬遜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只有30%。

阿里巴巴旗下最大的淘寶網,有點像eBay,但沒有競價拍賣環節;網站的收入主要來自出售廣告頁面和搜索結果排名,這又有點類似谷歌的PageRank。

移動零售和農村市場的擴展是阿里巴巴最近增長最快的領域。

阿里巴巴在金融和支付領域獨領風騷,而亞馬遜的送貨實力則目前世界上罕有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