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邁入技術性牛市,明天起風向標“隱身” - SL886 日誌

滬指邁入技術性牛市,明天起風向標“隱身”

By admin
2024-05-12

上證指數週五盤中觸及3163.14點,相較於2月5日盤中最低點2635.09點,上升幅超20%,邁入技術性牛市。

1

滬指邁入技術性牛市

今年以來,資金借道ETF入市。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ETF全市場自年初以來合計淨流入3511.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62.19億元的淨流入,增長12倍有餘。

外資持續湧入,也助推A股的技術性牛市行情。2月份以來,北向資金大幅流入,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淨買入達到790.86億元。

全球市場方面,近3個月以來,A股升幅排名全球前列。今年2月5日至今,香港市場中恒生指數升幅最大,達到22.08%。A股市場方面,創業板指數和上證指數,累計升幅分別為21.14%、15.54%。美國三大指數僅標普500指數升幅超過5%,道指、納指升幅均低於5%。

值得一提的是,上證指數邁入技術性牛市並非帶來全面普升行情。從2月5日上證指數低點升起來,升幅超過20%的個股,只佔35.96%,又是“結構性牛市”。

據不完全統計,上升指數今年以來上升6%,滬深兩市5114只個股中位數為-13%,贏大盤指數的個股只有914家,佔比只有17.87%。

大A技術性牛市要跑贏大盤,還是需要一些技術的。

根據西部證券統計,上證指數年化升幅向上突破超過20%作為技術性牛市確認的標誌,2012年到2023年,市場共四次達到技術性牛市標準,分別是:

第一輪(2014年6月-2014年11月):寬鬆貨幣政策+國企改革超預期推動,牛市初期低估值藍籌風格佔優,順週期行業領升;

第二輪(2016年6月-2017年3月):經濟預期轉好+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推動,牛市初期地產板塊佔優,風格偏向大盤穩定;

第三輪(2019年1月-2019年12月):寬鬆貨幣政策+中美關係緩和推動,牛市初期,市場偏向消費、科技,食品飲料領升;

第四輪(2020年3月-2021年1月):疫後經濟復甦+寬鬆貨幣政策推動,牛市初期,市場偏向消費、成長,公共事業領升。

覆盤過去輪技術性牛市行情,寬基指數升幅突破20%往往需要以下多個條件的共振:1.國內經濟向上週期得到驗證;2.貨幣政策持續寬鬆;3.國內經濟體制改革政策取得突破;4.外部環境的邊際改善。

技術性牛市與全面牛市有着本質上的區別,技術性牛市有可能是全面牛市的前兆,也可能是市場在經歷一段下跌後的強勁反彈。技術性牛市到全面牛市,需要等待市場流動性與強勢公司基本面驗證。

2

北向資金盤中“隱身”

北向資金披露迎重大變化 ,明日(5月13日)起:

港交所調整交易信息實時披露安排,不再披露滬深股通實時買入交易金額、賣出交易金額和交易總額;滬深股通當日額度餘額大於或等於30%時,顯示“額度充足”;小於30%時,實時公佈額度餘額。

滬深港交易所將盤後披露安排調整為:每日收市後披露滬深股通成交總額及總筆數、ETF成交總額、當日前十大成交活躍證券名單及其成交總額,並按月度、年度公佈前述數據的彙總情況。每季度第5個滬深股通交易日公佈上季度末單隻證券滬深股通投資者合計持有數量。

北向資金被很多投資者視為“風向標”,明天起盤中不披露實時數據,開啟“隱身”模式。

近幾年北向資金成為A股重要增量資金,自2014年11月17日滬深港通開通以來,北向資金合計淨買入A股達18473.88億元。

Wind數據顯示,北向資金連續11年淨買入,2017年至2021年連續5年每年淨買入超1000億元,在2021年達到頂峯4321.69億後有所回落。

截至5月11日,北向資金今年已淨流入790.86億元,超去年全年。

年初至今,北向資金淨買額累計超40億元的公司有6家。其中,貴州茅台淨買入額為94億元,位居第一,寧德時代淨買入額82億元,招商銀行淨買入額為63億元。此外,五糧液、中國平安、興業銀行買入額均超40億元。

3

景林美股持倉來了,資金偏好發生變化

景林資產旗下GREENWOODS公佈13F文件,目前其投資組合市值為32.26億美元。

一季度GREENWOODS新進阿里巴巴、京東等13只股票,增持台積電、新東方、Meta等12只股票;清倉特斯拉、愛奇藝等多隻股票;減持網易、拼多多、微軟等8只股票;前十大重倉股為Meta、拼多多、微軟、網易、DOORDASH、台積電、英偉達、新東方、富途和滿幫。

景林一季度對科技股增持力度最大,對可選消費品減持力度最大。

截至5月7日,過去5年,美股科技巨頭平均升幅557%,其中英偉達升幅高達1954%。

近期美股迎來反彈,但資金偏好發生重大變化。科技七巨頭顯現疲倦,而一直被忽略的冷門板塊得到資金追捧,成為本輪反彈領頭羊。

自4月份標普500反彈回升以來,被市場長期忽視的公用事業股一路走高,該板塊升幅近12%,其中電力巨頭Vistra年內升幅達到罕見143%。

美股另一冷門板塊必選消費也受到資金追捧,上升6%。同期標普500則落後於這兩大板塊,僅升2%。

估值方面,3月美股公用事業板塊入的估值相對於標普500指數的整體折價幅度達到自2009年以來最大差值。必選消費品板塊在過去1年的整體表現跑輸標普500指數高達30%。

過去全球資金的流向往往跟風險偏好有很大相關性,科技驅動經濟發展時成長股往往佔優,而在經濟形勢不明朗下,資金往往會選擇避險資產進行防禦。

除美股資金流向出現變化之外,歐洲股市資金偏好也出現變化。

歐股前期領升的板塊近期表現疲軟,歐洲市值最高的兩家公司——光刻機巨頭阿斯麥以及諾和諾德股價出現大調整,阿斯麥在近4個交易日內蒸發約450億美元,而諾和諾德則遭遇18個月來最大幅度的兩日下跌。

近期歐洲主要股指依舊罕見強勢,創下歷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被資金持續拋售的公用事業和房地產板塊走強,帶動斯托克600指數屢創新高。

4月份美國經濟數據弱於預期後,華爾街情緒發生微妙變化。一向看空美股的摩根士丹利首席投資官Mike Wilson在5月5日給客户的每週報吿中稱:“如果製造業數據繼續疲弱,投資者可能希望考慮在公用事業和必選消費品等防禦型股中持有少量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