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港股通」股息稅傳聞利好氣氛 救內房還望中央放水|鄭昆侖

免「港股通」股息稅傳聞利好氣氛 救內房還望中央放水|鄭昆侖

撰文:鄭昆侖
出版:更新:

兩週之前,在「中國版QE預期能帶動恒指?通脹升溫一海外礦股成搶手貨」一文,筆者當時指出中國財政部在4月23日表示支持央行(即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很可能是中國版QE),是推動恒生指數的一個關鍵因素。指數由4月23日的16,829點先升至4月26日的17,651點水平。兩週之後,恒生指數進一步上升至18,964點水平。近日亦有傳言指中國當局可能會減免港股通(南向資金買港股)股息稅。儘管只是傳言,這亦足以影響短期的投資氣氛,同時迫使沽空者「投降」。

房地產措施能否奏效,重中之重仍是中央「放水」

如果只考慮到已確認的政策措施或官方訊息,那麼上述的是中國版QE預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另外,一些省市放寬了限購令政策,亦有輔助性的效用。杭州以及西安等二線城市之中的準一線城市,近期亦撤銷了限購令。坊間亦有人估計一線城市亦有可能會撤銷限購令。

作為一線城市的深圳,近期亦有地產中介跟發展商合力推出「以舊換新」計劃。現有業主如果如果有意購買新盤單位後,先交訂金。期間地產中介協助買家放售原來的單位,若果2個月之內物業仍未賣出,那麼新盤發展商便會全數退還訂金。

似乎,二手市場的購買力很影響中國內地一手樓心的市況。現時的情況是,債務負擔偏重的中產以及白領欠奉買貨能力,因此政府的介入亦尤其重要。

對於北京、上海等等經濟能力尚可的一線城市,當地政府仍有能力「托市」。然而,對於市政財政能力較為遜色的二三線城市,似乎單靠地方政府並不足夠。

因此,中央政府的大力出手再加上央行印錢(包括QE買債),應該是重中之重。

4月23日起計(亦即中國財政部發文表示支持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當日),萬科(2202)的股價亦由3.79港元回升至4.98港元(+31%)、龍湖集團(0960)也由9.34港元回升至12.56港元(+34%)。中國海外(0688)也由11.80港元回升至15.40港元(+31%)。至於持有大量內房資產的中國平安(2318),也由33.0港元回升至41.25港元(+25%)。

另一方面,儘管港股指數中期升得急,惟受惠的投資者未必太多。很多人已對於港股早已心灰意冷,因此即使存在中期利好因素也未必可以及時作出反應。至於不少人重倉的電訊、能源股份,近期的表現不算是太突出。同期,中移動(0941)由69.55港元上升至74.0港元(+6%) ,中海油(0883)則從18.42港元上升至20.50港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