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監管之爭:遭遇團滅危險後中國主動讓步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生效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被夾在互相衝突的兩國監管層中間。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生效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被夾在互相衝突的兩國監管層中間。

中國證監會表示擬修訂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規定,並為開展包括聯合檢查在內的跨境監管合作提供便利。分析師解讀此舉是中國在主動讓步,以符合美國上市公司監管要求。

此前兩周,中國和香港股市經歷大跌大漲的過山車行情——3月11日,美國證監會將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列為有退市風險,被視為導致3月14、15兩日中港股市大跌的重要原因。隨即中國副總理劉鶴主持專題會議,要求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並專門就中概股相關爭議給出正面信號。

路透社援引一位北京的大型券商高層稱,美國打壓中國企業,導致市場資金作空中概股,這是股市大跌的深層次原因,同時反映出在國際資本市場上中國缺乏定價權和話語權,一旦遇事中概股就被做空,中國投資者就被割韭菜。

中美監管為何存在衝突?

2020年底,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簽署生效《外國公司問責法案》(The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該法案要求在美國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外國公司,必須遵守美國的審計標凖,否則將面臨退市。

A pedestrian walks by an electronic screen displaying the Hang Seng Index on March 15, 2022 in Hong Kong, China.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3月11日,美國證監會將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列為有退市風險,被視為導致3月14、15兩日中港股市大跌的重要原因。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規定,如果外國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通過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審計,將禁止這些外企在美國的任何交易所上市。

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是2001年美國安然公司欺詐案後設立的機構,對上市公司的審計進行獨立監管,目的是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通常而言,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都要經過該委員會的審計。不過,這項規定與中國的法律法規相衝突。

會計師事務所在對公司進行審計過程中,將可獲取公司的各類資料,並形成審計工作記錄,這些材料被稱為審計底稿。

中國多項法律法規明確,審計底稿等檔案應當存放在境內。理由是涉及到國家機密、信息安全和國家主權。

如果境外監管機構(比如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要對某家中國公司進行審查,需要得到中國監管層的同意,合作進行審查。

事實上,2013年,中美的證券監管機構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但即便如此,PCAOB能獲取的審計底稿也極其有限,無法達到對所有上市公司的有效監管。

阻礙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監管的國家不止中國一個,但考慮到中國的經濟體量和在美上市公司的數量,中概股美國監管者不滿的焦點。去年四月,該委員會公布拒絶提供審計文件的上市公司名單中,超過90%為中國公司。

音頻加註文字,滴滴遭審查:北京在為中美金融大對撞「未雨綢繆」嗎

中國做出哪些讓步?

中國證監會網站已發佈新聞稿,對逾10年前發佈的《關於加強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修訂徵求意見,明確境外監管機構在中國境內進行調查取證或開展檢查的應當通過跨境監管合作機制進行,證監會等依據雙多邊合作機制提供必要的協助。

修訂稿刪除了原規定中關於「現場檢查應以我國監管機構為主進行,或者依賴我國監管機構的檢查結果」的表述。

中國證監會負責人表示,相關修改旨在進一步加強境內企業境外發行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減少不必要的涉密敏感信息進入工作底稿。

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稱,修訂稿明確和壓實上市公司及中介機構的信息安全責任,減少不必要的涉密敏感信息進入工作底稿,更便利於中國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活動,更便利於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安全、高效地推進跨境監管合作。

中國為什麼讓步?

Luckin Coffee store in Beijing Dax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有「中國星巴克」之稱的「瑞幸咖啡」曾在美國被披露造假。

「(中美監管博弈)這個過程當中肯定是得有讓步,現在不可能說讓這些(中概股)公司真的全部回到香港或者到A股來上市,因為這個盤子根本接不下。」華西證券財富管理部的鄭梓淳表示。

鄭梓淳認為,中概股全部回來對港股和A股流動性的衝擊太大,目前全球只有美股能夠容得下這些公司,所以中國肯定會盡全力想辦法,不讓那些公司到退市的那一步,所以必要的讓步肯定是得做的。

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志則認為,今天的修訂其實也不算一個很大的讓步,「你走一步我走一步,我這一次讓一讓,再看看對方怎麼樣的一個反應。但是主動權還是在美國」。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則認為,這也並不算是誰在讓步,畢竟中概股在對方的市場上市,這是一個合規的要求,「如果來中國市場上市,可不也得遵守中國市場的規則。」

危機解除了嗎?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部分中概股最終從美國退市的命運或無可避免,但地緣政治博弈會給中方帶來更多談判空間。

A street vendor sells replicas of the Wall Street Bull statue outside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 March 26, 2018 in New York City.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分析稱,中國正採取措施,盡量避免讓中概股全面從美國退市。

「中概股以前為什麼去國外?因為(當時)國內沒有這樣的一個池子或者水承載得了這麼大的一個資金量,但目前來說我們有。所以說中概股回來是早晚的事,」路透社援引上海一位資深投資人士稱,中國在尋求一個合作共贏點,但那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回歸香港和大陸上市的大趨勢不會變,因為中國也在打造全球的金融港灣。

上述人士表示,其實中國監管機構已經為最壞的情況做好凖備了,「中概股從美國退市是遲早的事情。美國也不想讓你在我這邊融資,美國已經進入到了一種小國心態,沒有這種大國氣量了。」

洪灝則認為,中概股全盤從美國退市的概率非常低,「這種極端的情景,我們不能說完全沒有可能,但是我覺得現在隨著新的方案提出來,基本上可能就很小很小。」

「除非美國那邊又找出一些什麼新的理由來刁難我們,但是我不認為他們會這樣做。因為美國在中概股裏頭,他們也有股權,他們持股是很大的,所以它也不可能自己搬著石頭砸自己的腳。「洪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