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應為「致富」 而是避免「死於貧困」 金融大師揭開3大投資錯誤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30809

投資不應為「致富」 而是避免「死於貧困」 金融大師揭開3大投資錯誤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3/08/09 11:01

最後更新: 2023/08/09 11:01

分享:

分享:

美國著名金融理論家、投資顧問William Bernstein的經典投資指南《投資的四大支柱》近日推出第二版。他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稱,投資者最大的風險是沒有為最壞情況做好準備,關鍵是要持有足夠數量的安全、「無聊」資產(指歷史波動率較小的資產),這樣當你的其他資產價值暴跌時,你就不會驚慌失措。

    利用普通股複利「慢慢致富」儲足7000萬

    新書開篇講述了法律秘書Sylvia Bloom的案例,她在紐約一家律師樓擔任秘書67年,於2014年退休。幾年後她去世時,遺囑執行人驚訝地發現其遺產價值超過900萬美元(約7,028萬港元),主要由普通股組成。

    Bernstein分析,這位法律秘書成功的秘訣是理解並利用了複利的魔力。「她並不是想快速致富,而是慢慢致富,這是一個更安全的賭注。最重要的是,她了解風險的概念,清楚地知道實現目標需要面臨多少風險,以及隨著年齡增長她可以承受多少風險。」

    Sylvia Bloom經受住了足以動搖99%投資者信心的金融風暴。除了普通股之外,她還持有足夠的安全資產,以幫助她度過最糟糕的時期。

    未考慮最壞情況將是致命錯誤

    Bernstein在書中指出,大多數人都自認爲會像Bloom那樣做出冷靜、有邏輯的決定,但當經濟最糟糕的時期,許多投資者容易變得衝動行事、易激動。他説:「當你的積蓄在你眼前融化時,你往往會感到恐慌。」

    他表示,這個案例和自己過去投資經驗給他的啓示是:如果在設計投資組合時,沒有主要專注考慮那些約2%的最壞經濟時期,將是一個巨大的、通常也是致命的錯誤。這些最壞情勢會讓你失去勇氣、違反Charlie Munger(查理.芒格)的複利首要原則,這位巴菲特的合夥人曾説過︰「複利的第一條規則就是不要在不必要的情況下打斷它。」

    Bernstein說,這意味著持有大量安全資產,如沉悶、低收益的國庫券,並準備好定期(但願是暫時)面對風險資產大跌。他在書中指出,巴菲特旗下的巴郡,20%的資產是國庫券和現金,是有其道理的。

    投資者犯的三大錯誤

    Bernstein指出,投資者犯的最大錯誤主要有三個。

    首先是高估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過度自信最危險的一面,並不在於選擇證券或基金經理的能力,而是在於承擔風險的能力。人們的「相對風險厭惡程度」絕非像理論假設的那樣恒定不變,而是會在經濟最糟糕的時期急劇上升。

    其次,他們不明白,每當他們買賣股票時,交易的另一方可能是巴菲特或高盛,甚至是相當了解這間公司的企業高管。這就像與一個看不見的對手打網球,卻沒有意識到那個對手是大滿貫女單冠軍Serena Williams。

    第三,他們想像的投資目標是獲得盡可能高的回報、發家致富。然而它不是,你的目標應該是盡量減少死於貧困的可能性。這完全是兩碼事。

    投資的四大支柱

    Bernstein表示,修訂此書的原因是,他已不再那麼熱衷於個人理財的數學方法,他現在認爲,如果人們無法理解金融歷史、人群的瘋狂和市場上的對手,那麽掌握數學也沒什麼用。

    不過,「四大支柱」理論仍然是重頭戲,有能力的投資者必須掌握這四個基本科目。它們是:

    • 投資理論,即風險與回報之間的聯繫以及投資組合的表現;
    • 投資歷史,即長期回報是什麽樣的,以及市場是如何偶爾暴漲和暴跌的
    • 投資心理學,即如何掌控自己和其他參與者的非理性;
    • 投資業務,即如何保護自己免受經紀人、顧問和投資公司的侵害。

    儲蓄提取率少於3% 才能安全退休

    Bernstein估計,未來幾十年更合理的實際回報率是:股票約4.5%,債券約1%。把這些數字與30年的退休生活聯繫起來,如果你希望你的養老金能維持30年,那麼每年從儲蓄中提取3%或更少的資金,要比流行的4%安全得多。他認為,如果資金消耗率遠遠超過3.5%,就處於危險區了。

    相關文章︰

    【網民熱話】儲2000萬退休夠唔夠? 數據顯示其實2個人都夠用(附4種退休生活預算)

    【理財加油站】熊市期間退休 存款少近400萬?研究︰遇熊市該延遲退休

    【理財加油站】投資心態比技巧更重要 該何時感性理性?投資大師的5大關鍵心態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名人堂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