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天然气争端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俄乌天然气争端

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天然气价格和过境费问题上的争执
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天然气价格和过境费问题上的争执已持续多年。乌克兰天然气储量匮乏,每年消费天然气80立方千米,其中约四分之三需要进口,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很大。另外,欧盟国家约四分之一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其中约80%经由乌克兰输送。俄罗斯与乌克兰互为盟国时,俄以远远低于国际市场行情的价格向乌提供天然气。
2018年3月3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已经启动相关程序,终止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的合同。2018年3月7日,乌克兰政府宣布,将冻结并查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乌资产。 [1]
2019年12月27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表示,该公司按照斯德哥尔摩仲裁法庭裁定已向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乌油气)支付29亿美元。 [2]
中文名
俄乌天然气争端
项    目
天然气
原    因
价格和过境费问题

发展过程

播报
编辑
俄乌天然气之争
(一)俄乌天然气争端缘起于两国能源经济的相互依存
根据最具国际能源统计性质的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BP世界能源统计2009》,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可与沙特匹配的“能源超级大国”,尤其是其天然气资源(4.33万立方千米)占全球剩余探明储量的23.4%,储产比为72年,为世界头号天然气资源大国,年产量超出600立方千米,并保持着占全球天然气出口总量约35%的份额,在世界天然气市场上拥有叱咤风云的影响力。而乌克兰则是天然气资源匮乏国,其储量仅为俄罗斯的1/47(920立方千米),且其产量最高也不过20立方千米,远不抵其年均600~700亿立方米的年消费量,其中约25立方千米通过从俄罗斯进口来弥补。 [5]同时,俄罗斯天然气占到欧洲天然气使用量的1/4,而这其中又有80%途经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由 此,俄乌能源领域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铺就了双方天然气争端的基础背景。
(二)俄乌“断气风波”开启两国天然气争端
在历史上,俄乌两国关系久远而密切。1922年乌克兰作为创始国,与俄罗斯联邦等一起建立苏联,以其辽阔的国土资源和庞大的经济规模,成为苏联的“粮仓”和仅次于俄罗斯的最重要加盟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宣布独立,而后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共同宣布建立取代苏联的“独联体”。直至2004年乌克兰大选之前,总体上乌克兰还是保持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
俄罗斯念在昔日“兄弟”情分上,一直按补贴价格优惠供应乌克兰天然气。
但自2004年年底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以及随后亲西方的尤先科总统上台以来,乌克兰政府扭转外交基调,执行亲美倾欧政策,追求加入北约与欧盟,并与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海军基地等问题上龃龉不断,矛盾日深。俄罗斯觉得再无必要为“疏俄倒西”的乌克兰经济买单,便于2005年年末要求将供乌的天然气价格从每千立方米50美元提高至230美元。而乌方要求分阶段提高天然气价格,并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俄天然气过境费。因谈判未果,2006年元旦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俄气”)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 气供应,形成举世关注的俄乌“断气风波”,直到1月4日双方谈判达成协议后方才恢复通气。根据协议,俄方以每千立方米230美元出售天然气给“俄乌能源公司”,该公司将俄天然气和来自中亚的天然气混合,再以每千立方米95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乌;而俄天然气经乌境内出口欧盟的过境费则由原来每千立方米/百公里1.09美元提至1.6美元。
(三)政治、经济动因刺激天然气纷争再起
2007年俄乌双方决定以三年时间,逐步将俄对乌供气价格与国际市场拉平。由于尤先科政权罔顾俄罗斯的一再警告,顽固坚持亲美和“去俄入欧”路线,俄乌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缘战略上矛盾日益恶化,俄国内教训乌的呼声愈益上升,尤其是在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刺激下,两国天然气争端更趋激化。
俄方迫不及待地要求提高输乌气价,乌方竭力抵制涨价,并要俄支付更多过境管道使用费,还提出让俄气直接向乌克兰消费者销售天然气。
乌方认为,2009年俄对乌天然气售价应为每千立方米201美元。俄总理普京则声称,供应乌方的天然气成本约为每千立方米380美元,主要是俄方出于人道主义因素,考虑到乌在金融危机下处境艰难,而向乌提出250美元的报价。又由于国际油价大跌、卢布贬值,俄罗斯急需现金支持国内经济,因而向乌方强硬追讨所欠的20多亿美元债务,其中6.14亿美元是乌石油天然气公司欠下的天然气债款。而经济衰退和信贷危机也加大了乌克兰及时还债的难度。俄罗斯还指责乌克兰不时截留输往欧洲的天然气,要求乌方保证天然气在乌过境运输的安全,确保俄罗斯天然气能够畅通无阻地运往欧洲国家。乌方则否认俄方指控,声称俄输欧的供气量不足。
(四)一波三折的冲突进程
(1)争议谈判受阻:早在2008年6月俄方就提出将向乌供气价格提高近两倍的要求。11月俄乌供气谈判因价格和债务问题受阻。该月20日,俄又要求乌支付24亿美元的天然气欠款。但 乌石油天然气公司声称与俄气没有债务问题。12月18日俄气宣布,因乌未能偿清欠费,俄方2009年起停止供气。12月30日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当天访俄,试图解决两国间天然气供应问题而未果。
(2)断气殃及欧盟:2009年1月1日莫斯科时间10点起,俄气切断对乌供气。1月5日,俄乌“斗气”升级,乌克兰地方法院禁止过境输送俄天然气。1月7日,乌方表示因俄完全停止向乌境内天然气管道送气,“被迫完全停止向欧盟国家输送天然气”。以前欧盟将俄乌分歧视为“两国间贸易纠纷”和“经济事务”,表示不会介入。然而这次俄乌“斗气”时,欧洲恰遇罕见冰雪严寒,多个欧盟成员国出现取暖用气短缺和供电困难,对欧洲多国生产和民众生活形成严峻威胁。至此欧盟立场出现重大转变,强硬敦促俄乌迅速谈判,全面恢复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否则“这一问题将上升到最高政治层面”。
(3)妥协化解争端:迫于国际压力,俄乌同意重开谈判,并接受欧盟就解决纷争在布鲁塞尔举行三方峰会的建议。经欧盟积极斡旋,1月11日俄乌就恢复经乌向欧供气达成协议,并同意欧盟派遣观察员监督过境输气。1月13日,在俄、乌、欧盟三方签署有关成立过境输气监督委员会的议定书后,俄方恢复过境乌克兰对欧洲供气。孰料随后乌俄又在输气线路和过境管道技术性耗气等 问题上发生争执与指责,过境天然气仍然未达欧洲。1月17日,由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倡议的天然气消费国“国际峰会”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会后经长达10小时的艰苦谈判,俄乌终于于18日凌晨宣布达成协议:在保持2008年过境费率(每千立方米/百公里1.7美元)不变的条件下,2009年俄方将在欧洲价格基础上给乌方供气价20%的折扣。同时约定,自2010年1月1日起,俄乌天然气价格及过境费将完全按照欧洲价格公式生成。1月19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和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在莫斯科签署协议,结束这场天然气争端,并承诺恢复向欧洲供气。1月20日,俄恢复过境乌克兰的对欧供气。至此,这次持续近三周,导致近20个欧洲国家在寒冬季节遭遇能源短缺危机的“断气”纷争告一段落。 [3]
2009年3月23日,乌克兰、欧盟委员会以及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布鲁塞尔签署了关于乌输气系统现代化改造问题的联合宣言,希望不要再发生像2008年冬天那样的天然气危机。11月19日,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和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乌南部旅游城市雅尔塔举行会谈,双方同意修改2009年初签署的天然气协议中的一些条款。11月25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发言人谢尔盖·库普里亚诺夫说,2010年,俄罗斯将按欧洲价格对乌克兰出口天然气,全年平均价格预计约为每千立方米280美元。12月29日,俄罗斯和乌克兰石油企业在莫斯科就俄罗斯石油过境乌克兰输往东欧国家事宜达成协议,从而减缓了人们对2010年俄罗斯经过乌克兰向欧洲国家输送石油受阻的担忧。
2010年4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乌东部城市哈尔科夫举行会谈,双方在天然气价格和黑海舰队驻扎等一系列问题上达成重要协议。根据两国总统在会谈后签署的协议,俄罗斯同意在原合同价格基础上降价约30%向乌克兰出售天然气,而乌克兰同意把俄罗斯黑海舰队在乌境内驻扎的期限延长25年,并且在该期限届满后双方有权选择是否再延长5年。
乌克兰虽积极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却没有放弃加入欧盟的外交政策,对于加入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组成的关税同盟问题一直含糊其辞。
2012年3月30日,乌克兰与欧盟草签了联系国协定,双方计划于2013年11月28日签署联系国条约。此举遭到俄罗斯强烈反对。此后,双方贸易摩擦不断。俄罗斯总统普京甚至警告说,如果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以俄为首的关税同盟将被迫采取保护性措施。
2013年10月3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董事会副主席戈卢别夫证实,如果乌克兰欠款问题得不到解决,俄将从11月开始对乌供气采取预付款机制,届时乌克兰须在11月提前支付12月份的全额费用。俄乌天然气争端再起。据俄联邦政府新闻局消息,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未收到乌方8月份的天然气供应费,这笔费用总额达8.82亿美元,最后支付期限为10月1日。11月5日,俄气发言人库普里亚诺夫证实,乌克兰已开始向俄方偿还8月的供气欠款;乌克兰能源和煤炭工业部斯塔维茨基7日表示,乌方已向俄气支付8月份供气欠款的20%,而2013年10月的天然气供应费用已结清。另有数据表明,乌克兰此前已向俄方全额支付了9月的供气费用。
2013年11月11日,俄罗斯媒体报道说,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已从11月8日起完全停止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气)购买天然气。
乌克兰2014年2月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大幅减少。俄罗斯与乌克兰又可能爆发类似2013年11月的天然气贸易战,当时乌克兰总理威胁如不修改天然气进口协议价就将终止向俄罗斯进口。受俄罗斯警告乌克兰必须偿还30亿美元债务及可能不再提供120亿美元贷款影响,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兑美元汇价跌至创纪录新低。
路透由两位俄罗斯能源业人士处获悉,2月24日,乌克兰国有油气公司Naftogaz向俄罗斯最大天然气生产商Gazprom每日进口天然气规模已经降至2800万立方米,1月1日还多达1.47亿立方米。
两位消息人士称,Naftogaz二十余日里逐步减少了进口量,但他们没有给出Naftogaz进口减少的理由。
2013年12月下旬,俄罗斯宣布,为紧急援助乌克兰,将斥资150亿美元购买乌克兰债券,并暂时将向乌供应的天然气价格下调三分之一。但本周一,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暗示,俄出口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可能回调。
俄罗斯是乌克兰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克兰每年天然气消耗量约55立方千米,其中半数以上由俄罗斯进口。2013年Gazprom向欧洲出口天然气161.5立方千米。而就在2013年11月上旬,俄罗斯与乌克兰还因天然气协议价的严重分歧险些终止贸易关系。Naftogaz 2013年11月8日已经完全中止向Gazprom进口天然气。截止8日,Naftogaz 11月日均进口天然气仅有约900万立方米,远低于10月日均的1.04亿立方米。时任乌克兰总理Mykola Azarov当时表示,如果Gazprom拒绝修改天然气销售协议,乌克兰将不再向俄罗斯进口天然气。
根据前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2009年与Gazprom签署的进口天然气预付款协议,俄罗斯向乌克兰每出口1000立方米天然气平均售价约400美元,乌克兰在协议签署后就已指责这一进口价格过高,在欧洲地区属于最高水平。
2014年2月25日,在路透报道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关系再度紧张当天,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接受俄罗斯电视频道采访时公开表示,没有发现乌克兰有任何理由不偿还俄罗斯为乌克兰欧洲债券投入的30亿美元。
同日,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斯托尔恰克表示,俄罗斯没有法律义务向乌克兰提供2013年决定资助的120亿美元。俄罗斯当时承诺合计投入150亿美元,现剩余120亿美元未落实。
据俄塔社报道,斯托尔恰克说:没有这样的法律义务。 这里指的是,新一轮谈判和新的协议。谈判和协议的形式将由时间决定。当天,乌克兰3个月期债券价格急跌。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重挫6.8%,跌幅创2009年2月新高,格里夫纳兑美元跌至9.8,创最低纪录。
上周末乌克兰议会表决通过罢免亲俄罗斯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亲西方的图尔奇诺夫此后任代理总统。乌克兰过渡政府本周一对亚努科维奇发布通缉令,并表示为避免违约需要350亿美元援助。
作为对乌克兰上周末事变的回应,俄罗斯威胁将限制乌克兰粮食进口。俄罗斯进口粮食占乌出口粮食总量的25%。
2014年2月25日消息,欧盟以及IMF准备向乌克兰提供援助。
2018年2月,斯德哥尔摩仲裁法庭裁定,俄气未按合同要求向乌克兰输送足量天然气,应向乌油气赔偿46.3亿美元。其中,冲抵乌方此前应付货款后,俄气应赔付乌方25.6亿美元。俄气多次表示不接受仲裁法庭的裁决。
2019年12月19日,在欧盟和德国的斡旋下,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在柏林就俄天然气过境乌克兰达成原则性协议。据报道,俄气与乌油气约定将签署俄方通过乌克兰向欧盟供应天然气的5年期协议;俄气在2019年12月29日前按照斯德哥尔摩仲裁法庭裁定向乌油气支付包括滞纳金在内共29亿美元,之后双方撤销针对对方的所有诉讼,乌方同时放弃查封俄气在乌资产。 [2]

俄乌争端

播报
编辑
俄罗斯、乌克兰天然气争端7日进一步激化,俄罗斯完全切断了经由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眼下欧洲又遭遇罕见冰雪严寒天气,多个欧盟成员国出现取暖用气短缺。
俄乌斗气,显然没有赢家。对俄罗斯来说,这损害了其作为欧洲稳定能源供应商的形象。对四分之三天然气需从俄进口的乌克兰来说,不仅自己遭俄方“断气”,其只考虑一己之利的做法也受到其他欧洲国家批评。
俄罗斯处境左右为难
俄罗斯7日突然断气导致欧洲数百万居民面临取暖困难,俄方在道德上难辞其咎。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处境也是左右为难,一方面必须改变出售给乌克兰天然气价格过低的局面,另一方面争端又影响了俄罗斯作为欧洲稳定供气商的信誉。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公司至2007年底的债务总额已高达610亿美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信贷融资更变得越来越困难,而油气价格大幅下跌,也使其收入大幅减少。
2008年,俄售乌天然气价格是每千立方米179.5美元,而俄对中欧售气的标准报价是418美元,对东欧的标准报价是450美元。乌克兰每年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50多立方千米,因此,提高对乌天然气售价,俄天然气股份工业公司每年将多增加数十亿美元收入。
当然,俄乌天然气争端的背后也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后积极向西方靠拢,要求加入北约,而2008年8月发生的格鲁吉亚冲突更加深了两国之间的裂痕。让俄罗斯难以接受的是,乌克兰对西方“投怀送抱”的同时却享用着俄罗斯极为优惠的天然气价格。
乌克兰难以“拒不就范”
据乌石油天然气公司总裁杜比纳透露,乌地下储气库储存了大约30立方千米天然气,其中有17立方千米的天然气属于乌克兰。专家估计,即使俄罗斯完全停止向乌提供气,乌至少也能支撑两、三个月。可以说,对于俄罗斯的断气,乌克兰在心理上和物质上早有准备。国际能源价格走低和乌国内经济放缓导致能源消耗量剧减,也为乌“拒不就范”提供了客观支持。
但与2006年俄乌首次爆发天然气争端时不同的是,这次乌克兰没有获得西方社会的同情和支持。英国著名智库欧洲改革中心研究员卡廷卡·巴里施说:“现在乌克兰争执不休、自私自利的政治领袖获得不了多少同情。”争端拖得越久,乌克兰所受到来自欧洲的压力也会越大。
其实,乌俄在能源供应上是一种共存互利的关系。一方面,乌克兰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乌消费总量的75%以上,而且每年乌还从俄罗斯输欧天然气中赚取巨额过境费。另一方面,俄罗斯向其他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必须经过乌克兰境内管道,如果绕道他国不但经济上不合算,也无法达到上百立方千米的供应量。
欧盟改变立场介入争端
在这场争端中,欧盟事实上已成为俄乌双方要挟对方的筹码。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发言人7日早些时候说,俄罗斯已于当天上午完全停止向乌境内天然气管道送气,因此乌方“被迫完全停止向欧盟国家输送天然气”。
而俄方认为,从2009年1月1日以来,乌方总共截留俄方输欧天然气8600万立方米,因此俄方停止供气意在逼迫乌方把截留的天然气补偿给欧洲,并让乌方承担道德指责。
欧盟约四分之一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其中80%经由乌克兰输送。眼下,欧洲又普遍遭遇罕见的冰雪严寒天气,不少民众因为俄乌争端被断了取暖用气。总部设在巴黎国际能源机构警告说,如果恶劣天气和断供局面继续到下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和土耳其都将出现供暖和供电困难。
7日一直试图置身事外的欧盟出现重大转变,开始积极介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当天上午分别与俄总理普京和乌总理季莫申科通电话,敦促两国立即全面恢复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
巴罗佐措辞强硬地称,欧盟不能接受在俄乌天然气争端中成为双方利用来要挟对方的筹码。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总理米雷克·托波拉内克则警告说,如果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8日仍得不到恢复,那么欧盟将会“强力”介入。
7日晚些时候,欧盟宣布,将派出观察员对俄输欧天然气进入乌克兰的所有8个过境点进行监测,这一要求已得到俄乌两国领导人的同意。欧盟还同时邀请了俄乌双方代表以及两国官员8日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官员举行会晤,争取就部署观察员一事达成一致。
法国将播“电力地图”
2022年9月23日,法国电视台说,将在旗下一些频道实时播放“电力地图”,显示全国的用电情况,以及可能因用电过度而断电的地区。法国近八成电力来自核能,由于核反应堆出现应力腐蚀问题,加上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量被削减,法国政府担心,今冬会出现电力短缺。 [4]

影响启迪

播报
编辑
这次俄乌“斗气”危机对欧洲的能源供应安全警示不小。
俄罗斯占有欧盟天然气市场的第一位,而且天然气在欧盟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呈不断上升趋势。虽然欧盟与俄乌两个国家都建立了合作伙伴 关系,签订了能源合作协定,但这场争端显示这种合作执行的有效性存在很大危机。现有的天然气管道布局决定了欧盟对俄罗斯的依赖,体现了欧俄关系的结构性缺陷。这次危机中的政治因素居主导地位,欧洲故意淡化政治色彩,强调市场因素。表面看是俄罗斯占上风,但从欧洲方面来看,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输家。俄乌的可靠性和信任度都下降,俄罗斯不是可靠的供应商,乌克兰也不是可靠的过境商。普京承认,事件使俄罗斯的声誉受到影响,乌克兰也承认是输家。“‘断气’进一步暴露了欧洲在俄罗斯管道政治面前的脆弱性,也促使欧洲有必要扭转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这 场争端后,欧洲从缓解对外能源依赖的考虑出发,进一步推进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源供应来源多元化等能源安全战略。近来,欧盟明显加快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实施进程,即意味着欧盟在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迈出重要一步。
同时,这场俄乌天然气冲突对世界能源格局也造成不小的冲击。
首先,国际社会将更加重视能源的政治属性工具,能源的商品属性降低,能源进一步成为能源出口国的战略资源。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杜马保持着强大的利益关系,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也是国有企业。两国总统和总理还直接出面干预双方能源公司的谈判。可见,各方都把能源作为政治谈判的工具,此次争端再次说明了能源的政治属性在许多时候超过其商品属性。
其次,天然气在国际能源中的地位、影响力上升,人类将从“石油时代”进入“天然气时代”,国际天然气博弈形势严峻。由于2008年下半年的油价暴跌,依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希望利用天然气弥补损失。俄罗斯警告欧洲,廉价天然气的时代已经过去。近年来俄罗斯拉拢伊朗和卡塔尔,发起建立世界天然气出口国论坛。俄罗斯积极推动这一“天然气欧佩克”成形的重要战略意图,在于俄罗斯试图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天然气储备、生产 和出口优势,谋求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大国国际联盟,不仅要垄断国际天然气价格,而且要制衡与对抗当今由西方经合国家组成的国际能源机构和以海湾产油国为主的石油输出国组织,进而左右国际能源市场,乃至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
再次,能源安全的概念扩大,从消费国安全扩大到生产国安全、过境国安全。俄乌屡屡发生的天然气争端,提醒我们重视能源储运安全以及能源过境国对能源安全的影响。鉴于国际上油气等能源供应格局、供求区域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能源供应“运输链”上的任何国家间的关系变化和冲突,均可能对两端的能源资源国和能源进口国造成实质性威胁。
同样对作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中国来说,这场俄乌天然气冲突也产生富有价值的启迪:
(一)加快能源来源和供应渠道多元化,充分做好天然气管道建设规划预案。无论欧洲还是俄罗斯,都在追求实现能源品种的多元化和进出口渠道的多元化,否则在国际政治的博弈中就没有底气。天然气的运输方式仍然以管道为主,这注定受到地缘政治进展的影响。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运输管道一旦建成,便有很大的持续性和固定性。欧洲在20世纪80年代初与苏联达成了“管道换天然气”交易,开始修建管线把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输往欧洲。随后欧洲逐渐坠入俄罗斯天然气陷阱,以至这场俄乌能源冲突中,欧盟更是沦为“无辜而悲惨的人质”。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逐渐增加。在实现能源消费多元化的过程中,同样应该注意这个问题。俄乌之间的天然气冲突促使俄罗斯将进一步重视天然气出口的亚洲市场。这明显有利于中国等亚洲能源消费大国。俄罗斯正在修建通往太平洋的石油管道,还将兴建通往中国及亚洲市场的天然气管道。俄罗斯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要经过蒙古,同时中国还是俄罗斯天然气输往韩国和日本的过境国。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与液化天然气的价格相比具有竞争优势,中国也对获得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兴趣很大。但是,在天然气价格、管道干线的走向以及供应量等问题上,中国也必须谨慎,有充分预案,防止重蹈欧盟的覆辙。
(二)能源合作的机制化是国际社会的一大趋势。只有实现机制化,才有可能避免在能源竞争问题上发生激烈冲突,危害各方利益。缺乏天然气过境运输的国际监督机制,导致俄乌双方对乌截留过境输欧俄气一时各执一词。在中国与日本的东海油气田争端问题上,同样需要寻求和制定长期的对话机制和协商机制,从而避免屡次发生争执,影响双方的政治关系。在获取俄罗斯油气资源、中东石油等问题上,也需要机制建设的努力。我国应促进建立相应的国际能源管线联盟,实现能源供应国、能源消费国和能源过境国之间的合作机制化。
(三)建立统一的地区能源政策非常重要。欧洲在相当程度上实施了能源政策的统一,对外实行统一的能源外交,收效很明显。欧洲通过一体化能源外交,在共同应对俄乌“断气风波”上发挥重大作用。而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之所以在能源问题上屡次发生争执,而且两败俱伤,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缺乏统一的能源政策。中 国作为能源消费国,合作的对象主要是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等大的能源消费国。制定统一的地区能源政策同样是这些国家共同维护能源安全的长远利益和战略目标。
(四)重视能源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突发事件对能源安全的影响主要有可能造成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严重的可能造成能源供应中断。历史上由于地缘政治冲突造成的能源危机不止一次。这一次俄乌天然气冲突造成的欧洲断气对这些国家的能源安全打击很大。由于世界上的能源大部分位于地缘政治不稳定地区,能源供应中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尽快完善国家油气战略储备机制,及早制定和完善危机防范预警机制,为应对危机之必不可少
当然,从长远角度和顺应时代潮流而言,中国还必须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分依赖,转变经济方式,追求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和清洁能源的利用,走低碳经济道路,探索构建更为经济、安全、环保、可靠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