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清明節8大習俗 - ReeChung 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不可不知!清明節8大習俗
2015/04/05 10:43
瀏覽47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清明節除了要掃墓祭祖、吃潤餅外,你知道民間還有哪些習俗嗎?這些習俗可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典故呢!(圖為民眾掃墓,中時資料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今(5日)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除歡欣四天連假外,大家也會記得去掃墓、吃潤餅。然事實上,除傳統掃墓祭祖外,民間還盛傳清明節8大習 俗,如要盪鞦韆、插柳、拔河,以下為《學習電子報》彙整的清明節習俗,可做為參考。

1.掛紙:「掛紙」時,先要將生長在祖先 墳墓上的野草,用鋤頭或鐮刀整理清除,再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是有後嗣的,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遭受破壞。至於墓紙 則區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及五色紙(紅黃藍白黑)2類,現在則多用五色紙,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

2. 培墓:民間清明節掃墓可分成兩種儀式,即「掛紙」及「培墓」。「培墓」也就是「掃墓」,又叫墓祭、祭掃或上墳,就是修墓與祭拜。一般民間信仰認為,祖先的 墳墓和後代子孫的興衰有絕大關連。因此,富有的人家年年「培墓」,而一般的人家除吉凶葬的前3年要「培墓」外,其它則視家境情況而定。

至於「培墓」的時間,大多利用清明節前夕,除將墳上的雜草清除,並加以培土整修,如墓碑上的字體模糊不清,必須用銀硃重新加以描寫,務必使老祖宗的墳墓煥然一新。

3.踏青:「踏青」這個名詞源起於唐代,婦女在清明節時穿新鞋(踏青鞋),出行到郊外,稱為「踏青」。因為古時的婦女平日不可隨便出遊,趁此機會到郊外觀賞大自然的美景,因此除也叫行青、探春、尋春、郊遊。

雖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清明節正當早春三月(農曆),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也是百花盛開的時期。在清明節時,祭祖過後,不妨邀約親朋好友相約踏青,帶著野餐,擁向郊外,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4. 盪鞦韆:想不到吧!清明節也要記得玩「盪鞦韆」!鞦韆意思是揪著皮繩而遷移。早在原始社會,先民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籐上樹,這就是鞦韆的雛形。到唐代 時,民間普遍玩盪鞦韆,還成為寒食節及清明節的一項重要的活動,甚至被唐玄宗稱為「半仙之戲」。正因為在清明時節到處有人在玩鞦韆,所以便有人將它稱之為 「鞦韆節」。

5.鬥雞:清明節時,公雞、母雞也要來插一腳?鬥雞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但到唐朝時才開始盛行,不僅在民間設有 鬥雞場,讓群雞相互攻鬥,連皇上也喜歡玩鬥雞。據傳唐明皇十分喜愛鬥雞,曾經不惜重金,在宮廷中設置一個豪華的雞坊,還派人專門養雞,作為鬥雞之用,可見 唐代宮廷中鬥雞風氣之盛。至宋朝之後,鬥雞的風俗才逐漸式微。

6.插柳:俗諺說,「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

民 間在清明節有插戴柳枝的習俗。早期文獻記載,在祭墓踏青時,古人往往還折幾支柳枝帶回家,插在門楣上或用柳枝編成柳帽戴在頭上,似乎說明了柳枝具有避邪功 用。此外,清明節也是是華人的三大鬼節之一,為防止鬼怪侵擾迫害,再加上正值柳枝發芽的時節,於是人們紛紛戴柳條以避邪了。

7.賜火:在古代,因四季天候不同,古人四季也會選擇不同的木材鑽木取火,春天取榆,稱柳之火;夏天取棗,稱杏之火;秋天取柞,稱楢之火;冬天取槐,稱檀之火。也就是說,換季之時,新取的火叫做「新火」,前一季節的火就叫做「舊火」。

因「寒食節」全國禁火寒食,把所有的火種都熄滅了,所以到了清明要重新鑽木取火。據史料記載,唐代皇帝在這一天舉行隆重的賜火儀式,把新火賜給群臣,以示對大臣的寵愛,據說每年參加鑽火的人很多,誰若能先鑽得火,把火種獻給皇帝,就可以得到皇帝的賞賜。

8. 拔河:原來清明節的運動是「拔河」呢!拔河發明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叫做「牽鉤」。主要使用的設備是一條粗麻繩,兩頭還分有許多小麻繩,在古代比賽時,以 一面大旗為界,視哪一方先把另一方拔過中線(代表河流)就算是勝利。拔河的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最初是在軍隊中盛行,後來才流行於民間。據記載,唐玄宗 時,曾在清明節時舉行大規模拔河比賽,從此以後,清明拔河成為民間傳統習俗。

全文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405001913-260405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萬象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