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瘤出現、破裂難以預測,13年內死亡數激增45%

文◎崔浩風

0
381

  日前剛度過56歲生日的知名臺語歌手詹雅雯可謂命運多舛,繼2021年罹患帕金森氏症而左腦中度萎縮後,又發現腦部有3顆動脈瘤,因為手術效果不佳,預計今年可能還要第3度動刀,而且可能像前2次動刀一樣出現大出血。

  動脈瘤並不是腫瘤,而是因血管壁脆弱、缺損,血液從缺損處流入血管壁彈性內膜與環狀平滑肌層之間,該處管壁就會像灌水球一樣膨脹凸出,本就不完整的血管壁又因為膨脹延伸而被拉薄,結果就是隨時可能破裂出血,這樣的情況若是發生在主動脈便會造成大出血,若發生在腦血管則可能造成腦溢血或出血性中風等情況,十分危險。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1年臺灣因主動脈瘤及剝離而死亡的人數為950人,而且自2008年起,僅13年內死亡數就足足增加了45%。最令人擔憂的是,動脈瘤沒有症狀,僅少數腦血管瘤會因為壓迫腦部而出現異狀,實在難以早期發現,就像是體內悄聲無息地出現了一顆不定時炸彈。

  美國疾病管制局統計顯示,美國2019年共計9,904人死於主動脈瘤,且腹主動脈瘤患者高達75%有吸菸史,顯見菸害與動脈瘤的發生有相當高的關聯性;而在英國,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的資料,腦動脈瘤破裂的患者約有4,489人左右。

  雖然健保如今已經給付動脈瘤治療所需的費用,但是一些更好的醫材或不符理賠病況要求者仍需自費,何況動脈瘤最令人擔憂的,還是它不知何時出現、何時破裂的不可預測性。建議民眾除了定期健康檢查以外,也別忘了配置足額的保險,以在風險不幸降臨後,能夠為悲傷寫下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