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单(日本传统女性服饰)_百度百科

十二单

日本传统女性服饰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十二单(じゅうにひとえ),又称女房装束或五衣唐衣,是日本公家女子传统服饰中最正式的一种。起源自奈良时代的裳唐衣,于平安时代的10世纪后开始被作为公家贵族女性的朝服,是平安装束之一,也是现代日本皇室女性的在神道祭礼、婚礼、即位式等庆典的正式礼服,以及葵祭斋王代的礼服。
十二单的唐衣布料采用有职织物中最豪华的二倍织物,又称唐绫,是在绫织或二重织物的图纹上,另外再以丝线在表面浮织上的一种复杂编织法。现为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传承人为京都西阵表屋的匠人喜多川平朗、喜多川表二。 [1]
中文名
十二单
外文名
じゅうにひとえ
别    名
五衣唐衣裳
解    释
和服中的公家朝服
所属国家
日本
所属民族
大和民族
流行时代
平安时代(公元794年-1192年)

简介

播报
编辑
时代祭小野小町的裳唐衣
十二单的名称首见于《源平盛衰记》。一般由5-12件衣服组合而成。按照不同季节,穿着人的身份和场合,十二单衣的颜色和花纹有特定的复杂搭配。
十二单的前身是奈良时代的裳唐衣。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白、紫、青、绿、红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袿的服装。

着用场合

播报
编辑
日本公主下嫁平民会穿着十二单参拜宫中三殿。所谓十二单,是要在外衣上再穿“褂”,褂上再穿正装的“唐衣”、“裳”和“长褂”,极其隆重。 清子参拜宫中三殿时,身穿12层厚的“十二单”和服,梳了古式“大垂发”,手执绘扇,跟随一女官缓行。每到一殿她都先向殿的正面行礼,再进殿中的“外阵”座下参拜约3分钟。 [2]
祈求五谷丰登葵祭是日本京都三大传统祭典之一的, [3]祭祀的女主角“斋王代”也会身穿色彩鲜艳的“十二单”和服乘轿子朝着下鸭、上贺茂两处神社行进。 [4]

组成

播报
编辑
长袴:下身贴身的裙裤,已婚者用红色,未婚者用深紫红色。早期质地为平绢,后来为丝绸。又分带褶的长袴和无褶的表袴。
小袖:上身最内层的内衣,一般为白色短衣。
单衣:穿在小袖外面,多为绫、绢制作。
五衣:穿在单衣外面,有色彩浓淡搭配的袿衣。原来为五层不同颜色的衣服,后来简化为同一件衣的开口处缝五层布料而成。
打衣:穿在五衣外面,质地坚挺的一层。最早的作用是御寒。因原来衣上有用木砧捶打出来的纹样而得名。
表衣:打衣外面垂领广袖的外袍,有华丽的刺绣,经常分表里两层。
唐衣:又称背子,表衣外面的华丽短衣。 [5]
裳:颜色鲜艳,围在后腰的长裙,多为绫或纱所制。分为三个部分:后背自腰向下为“大腰”,向后直至拖地的八幅折裙为“延腰”,系于腰间部分为“小腰”。
衵扇:彩绘并饰有金银箔的木扇。

着用次第

播报
编辑
葵祭斋主的十二单
唐衣是公家妇人的正装和奉仕服,是仿造从唐传入的礼服。平安时代作为十二单外的小短衣,其制式是方垂领、杖脊程、袖丈袿,袖幅比袿较短。整体服装大致是先著白小袖、袙、下袴,再来是单、打衣数件、上著,最後才是穿著唐衣,腰下穿裳,手拿桧扇,头插发钗、簪、丸髢、长髢等。唐衣从皇后开始到三位典侍皆可穿著,但在颜色上有身分限制,多爱用红、绿、橙、紫、青等色,但赤、紫、青等三禁色是需得到特敕才能使用。在布料上会用金、银等丝线文上各种有职图文,较多以象征富贵华丽的浓重图案如凤凰、牡丹等,或是以家徽图纹代表。浮是指浮织,是在绫织或二重织物的图纹上,另外再以丝线在表面浮织上的一种复杂编织法,原指浮织样式,後也称唐绫。二倍织物是有职文样中最豪华的织物,是指在上纹处再用其他针线别织其他花样的复杂织法。打,指的是将衣物布料经过淬鍊,让其质地更加柔软。 [6]
十二单的二重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