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知道怎麼愛自己,你就不知道怎麼愛別人。」我們多少都有聽過類似的話,但不一定真的懂這句話。

翻拍自伊莉莎白.吉兒伯特著作的同名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透過身體力行表達了這句話的意涵。女主角 Liz 有成功的事業、有令人欣羨的完美婚姻、還擁有一棟房子,在別人眼中,她已經擁有的很多了,應該後半生別無所求了吧。然而,Liz 心裡卻還是空落落的,總覺得自己的人生中缺少了某個最重要的東西,可是一時不知道那是什麼。

Liz 鼓起勇氣打破她那完美的生活,決定訴請離婚,在談判離婚協定的這段時間,她和一位年輕廚師陷入了愛河,但那空虛、失落的感覺始終沒有完全消失。於是,Liz 最後決定一個人踏上長途旅行,試著尋回對於生命的熱情與悸動。

圖片來源:《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劇照

原文書名《Eat, Pray, Love》點出了 Liz 三段旅遊的核心,在義大利透過療癒的美食,找回享受生活的能力;在印度學會和自己和解與相處,讓內心重拾平靜;在峇里島找到人生的意義感,並遇見了真愛。

EAT:義大利——享受生活

圖片來源:《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劇照

要找回對生活的悸動感,首先必須打開感官去享受這個世界,看想看的風景、聽想聽的聲響、嗅想嗅的香氣、吃想吃的美食,尤其是美食,我們因為社會的審美觀,兢兢業業地計算著卡路里,靠著意志力逼自己吃著「應該」吃的食物,也因此失去了享受美食的樂趣。

Liz 從大啖義大利麵、披薩和 gelato(義式冰淇淋)開始,如孩子般單純地享受著生活的樂趣,同時在當地結識新的朋友,放下防衛和包袱,體驗著當地的生活。

我們總是創造很多東西,來讓自己快樂,總是追著快樂跑,但快樂並不是用追尋的,而是自然而然的,是人類的本能之一。只要願意打開感官、打開心胸,你就能享受生活的樂趣,就像電影中有一位義大利理髮師對 Liz 說過的一句話:「美國人或許懂得娛樂,但是卻不懂得享受快樂,義大利人不需要提醒就會快樂!」

Pray:印度——內省自我

圖片來源:《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劇照

Liz 來到印度拜訪她慕名已久的靈修師,並在道場度過了四個月,一開始進行靜坐冥想時,Liz 一直無法靜下心來,甚至還在冥想的過程中睡著。道場的一位老者 Richard  注意到 Liz 的漫不經心,於是和他有了深度的談話,發現 Liz 對於愛情、婚姻有著許多的不安,同時,她也一直覺得非常虧欠自己的前夫。

Richard  對 Liz 揭露了自己悲傷的過去,承認自己也總是「無法原諒自己」,並表示療癒內心傷口最好的方式是要先原諒自己,原諒自己後也才能夠原諒別人。Liz 從這番話獲得了頓悟,真正看見了自己內心的脆弱,與自我和解後,Liz  的終於找回了平靜。

懂得獨處的人,不會逃避看見自己內心的不堪和脆弱,或者急於消除自己身上不願接納的那一部分,反之,如果可以給自己更多的同理、疼惜,成為自己的朋友,對於過去,我們可以不再那麼耿耿於懷;對於未來,我們也不再那麼惴惴不安。

Love:峇里島——擁抱愛情

圖片來源:《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劇照

Liz 曾說:「十五歲起我不是在戀愛就是在分手, 我從沒為自己活過兩個星期,只和自己相處。」我們渴望從他人的認可中來獲得自我價值,於是不斷穿梭於一段又一段的感情中,但卻沒有一段感情能真正讓自己內心感到滿足。即使有人愛著、疼著、寵著,我們也很難感覺到自己真正的存在。就像 Liz 朋友對她說的:「當妳和史帝芬在一起的時候妳像史帝芬,當妳和大衛在一起的時候妳就像大衛。」

因為過去的經驗,當 Liz 在旅行的最後一站峇里島遇見真愛時,又開始感到不安,害怕自己好不容易更接近自己了、更找回自己了,在自己與生活中找到了一個平衡,談了戀愛之後又會失去自己,就像一瓢水倒進海裡後,就完全成了海的一部分。

猶豫不決的 Liz 被一句話給點醒:「有時候為了愛情失去平衡,也是平衡生活的一種方式。」生活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種完美公式,單身時有單身時的平衡,戀愛時也能有戀愛時的平衡,兩者不一定完全對立衝突。最後,Liz 勇敢了接受愛情。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提醒我們享受人生、體驗人生、熱愛人生是自己的義務,也是自己的權利,如此一來,即使自己的人生並不完美、仍存有遺憾,你也能感受到自己真正的活著,對生活仍然保有熱情和悸動。

你最近睡得好嗎?來這裡找尋專屬你的助眠懶人包吧!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圖片來源:《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