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還有未來嗎?(文:范鴻達) (09:00) - 20240509 - 文摘 - 即時新聞 - 明報新聞網

即時文摘

哈馬斯還有未來嗎?(文:范鴻達) (09:00)

5月6日,就在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表示同意接受由埃及和卡塔爾斡旋達成的與以色列停火並釋放人質之後,以色列戰時內閣一致決定繼續在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拉法展開行動。也有國際媒體公開哈馬斯聲稱接受的協議文本。

以色列方面表示這是一份被修改的協議文本,指摘哈馬斯拒絕在原定協議的第一階段釋放活着的33名人質,文本被哈馬斯改成33名死去的和活着的人質,如果以色列停止進攻哈馬斯,只可釋放18名活着的人質。

稱接受停火協議  哈馬斯表現強烈求生欲望

在緊要關頭,哈馬斯突然公開宣布自己接受暫且不論是否雙方認可的「停火協議」,這既是強烈求生欲望的表現,更是把衝突惡化責任甩給以色列的表現。以色列則表示自己對拉法的軍事打擊將照常進行。時至今日,徹底消滅哈馬斯仍然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及其政府的戰爭目標。

儘管以色列前總理奧爾默特撰文認為,內塔尼亞胡總理在戰爭初期設定的「全面勝利」目標無法實現,進攻拉法以消滅哈馬斯的4個軍事營,需要以色列付出沉重代價,這並不符合以色列利益。

但是,摧毁哈馬斯的武裝和軍事能力,並非內塔尼亞胡總理一個人的願望,也並非以色列一個國家的政府表達過這一訴求。即使是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國家內部,希望看到這一結果的也絕非少數,包括政治勢力、國家和個人。

比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作為巴勒斯坦第一大政治勢力和唯一合法代表,都還不能被允許擁有武裝,它們又怎麼會樂見競爭對手哈馬斯擁有武裝?

事實上,從去年10月7日本輪戰爭爆發開始,希望看到哈馬斯覆滅的政治勢力和國家,絕非只有以色列。比如,歐洲議會和美國總統都已經公開呼籲要徹底剷除哈馬斯;即使是在阿拉伯世界,視哈馬斯為眼中釘、肉中刺的,也不在少數。

而且,在本輪戰爭爆發前,哈馬斯已主政加沙17年,它的領導是否契合加沙當地發展需求?它是否已得到當地人民熱烈擁護?並沒有可以信賴的材料證明這一點。當然,現在也沒有太多可信的材料,可以證明加沙人民討厭和反對哈馬斯。

一言以蔽之:十幾年以來,加沙就是一個被嚴重封閉、與世隔絕的地方。各方在需要的時候,就基於自己的現實需要對其加以描述,而不管真相如何。

但是在去年10月7日發動襲擊之後,哈馬斯的命運基本就已經注定。處於重壓之下的哈馬斯,已經沒有更好選擇。目前看來,就哈馬斯的剩餘武裝而言,或者是以色列運用軍事打擊的手段徹底摧毁之,或者是哈馬斯自己解除之,其未來不復存在的結局,已經沒有懸念。

哈馬斯退出歷史舞台  已無懸念

那麼,哈馬斯能夠作為一支政治力量而繼續存在嗎?哈馬斯之所以是哈馬斯,就在於它對以色列的堅定鬥爭性。雖然在2017年修改的綱領中,模糊地認了以色列的國家合法性,但是迄今它並沒有明確宣示這一點。歷經去年10月7日襲擊之後,「哈馬斯」已經成為以色列人特別是猶太人眼中的「敏感詞」。

以色列不會容忍一個以反對自己為己任的組織存在於加沙。如果要作為政治組織繼續存活下去,哈馬斯需要明確承認以色列國家的合法性,及停止以「反以色列」為己任;而一旦失去對以色列的鬥爭性,哈馬斯也將失去自己的靈魂。

儘管哈馬斯也曾在巴勒斯坦人民反佔領的鬥爭中做出過積極貢獻,在其發展早期也曾幫助很多巴勒斯坦下層民眾存活下去,甚至改善了自己生活,但就目前形勢而言,基本沒有懸念的是,作為「反以色列戰士」的哈馬斯,正在退出歷史舞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4月底至5月初開展了本輪加沙戰爭以來的第七次中東之行,與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國家重點討論的問題,包括戰後的加沙/巴勒斯坦政治安排。華盛頓明確表示,在未來的巴勒斯坦政治構想中,沒有哈馬斯的位置。5月3日以色列總理辦公室公布「加沙2035年」計劃。先不論這個計劃能否成功,惟可以清楚看到,哈馬斯並沒有被包括在其中。

糾結自己短暫未來忽視宏大發展  非應當之舉

如果加沙人民自己可以決定,他們早就停止了這場戰爭;如果以色列人民自己可以決定,他們也早就達成帶回人質的協議。在歷史長河中,政治勢力或人物的存在只是一瞬間;過多地糾結於自己本是短暫的未來,而忽視更為宏大的發展,並非應當之舉。

加沙-以色列戰爭已經持續7個多月,已經給雙方、更加給加沙人民帶來無以復加的災難。但願殘酷的現實令哈馬斯和以色列的決策者盡快清醒,並找到互相可以接受的妥協點,推動本輪加沙-以色列戰爭盡快永久停戰,也能夠讓被扣押200多天的人質盡快回家,不管是活着的還是死去的。

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訪問學者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