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樓 — 從香港第一間茶樓說起 -

懷舊香港, 消失了的

杏花樓 — 從香港第一間茶樓說起

今次想同大家談論一下茶樓。你可能會覺得,茶樓有甚麼特別?不外是一盅兩件,四處都有,何需多介紹?但從前茶樓的故事,又豈止於一盅兩件那麼簡單?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喜歡喝茶,所以在香港開埠初期,已經有不同階級的飲茶地方,

便宜的叫茶寮,茶館呀,較為高級的,就是茶樓了。

Photography by John Thomson, 1869
Credit: Wellcome Library, London. Wellcome Images

稱之為茶樓,真是整幢樓都用作飲茶的!而香港第一間茶樓,就叫做杏花樓…這間杏花樓於1846年開業,最初是位於威靈頓街與鴨巴甸街交界,即不久之前結業、最近重開的蓮香樓現址,之後很快又搬了去上環皇后大道中325號,成為三層樓高的大茶樓了。

中式建築沒有西方建築那麼多明顯的流派,甚麼哥德式呀、文藝復興式之類,反而是依據不同的氣候發展出不同的特色。從相中,可以見杏花樓是我們並不陌生的騎樓建築,但騎樓腳並非我們常見、笨重的石屎腳,而是疑似以木頭做、頗為輕巧的木柱,角落還有蝠鼠的裝飾。

Screenshot

騎樓是唐樓最顯著的特色之一,樓上的露台拋出路面,對行人來說,是有遮陽擋雨的功效,當很多幢樓都以同樣的方式建築的時候,就形成了一條有蓋走廊。老編其實很喜歡這種設計,勝在逛街時不用日曬雨淋。但這類唐樓建築群也越來越少,連保育維修得不錯的花墟唐樓群都就要重建,很多東西未來只能夠在虛擬世界才見到。

除了騎樓這個特色外,杏花樓上兩層的露台部份,都用了滿洲窗作裝飾。滿洲窗是一種在晚清時期盛行於廣東嶺南地區的藝術,傳統的木框架鑲嵌套色玻璃組成。香港不知道還有沒有…老編就知道在澳門還有一間盧家大宅,保留到這一種如此有特色的彩色玻璃窗。

茶樓?酒樓?

有沒有想過,明明約人去茶樓飲茶,但去到的其實是酒樓。那麼茶樓跟酒樓究竟有沒有分別?

答案是有的。初期的香港,茶樓同酒樓分得十分清楚。茶樓只是做早午茶市,去茶樓只是為吃飽,而酒樓呢,就只是做晚市,主要是給人用來傾生意,交際應酬用的。杏花樓見做酒樓生意好像賺得多較多,於是就由茶樓轉了做酒樓了。

圖中右邊就是水坑口

其實當年杏花樓附近的水坑口街,是香港初代的紅燈區之一。但是水坑口街道狹窄,當妓院同酒樓越開越多的時候,有人就會覺得影響民生生活,於是在1903年,政府下令水坑口的風月場所,須於3年內全部搬到去西環石塘咀。

如此一來,跟妓院一起做生意的酒樓,很多都跟著一起去。石塘咀當時是新開發的地方,十分荒蕪。為了保持生意,妓院跟酒樓甚至還會出錢僱用黃包車接送客人,由水坑口過石塘咀,真是服侍週到。

除了茶樓酒樓分不清之外,我們很多時還會叫酒樓作酒家,酒家個名叫得多好似好普通,但其實很有詩意,因為這名詞真是來自一首詩。這首詩可能大家都有聽過,就是唐朝杜牧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而最早咁有詩意的酒樓,就是西環的金陵酒家,後來很多酒樓都會選用酒家這個名。

風月事業在石塘咀做到風生水起,還變成了有名的塘西風月,一起過了石塘咀的酒樓當然發達,留在水坑口的,怎麼辦?少了紅牌阿姑在旁傾生意,夜市當然沒那麼興旺了。於是一些酒樓就加開早午市,而有些茶樓亦兼營夜市了。所以到現在,茶樓酒樓酒家都沒有分別了。

曲藝茶座

除了兼營夜市之外,不少茶樓都開設了歌壇,邀請樂師與唱歌的女伶來表演。這風氣從二十年代一直去到六十年代,不少茶樓每晚七點至十點,把整層樓面闢做歌壇,茶客一邊聽著曲一邊嘆茶,實在十分悠閒~

特別是在三十年代,很多著名的歌星一日要唱數十場,甚至白天在香港唱完晚上要上廣州唱再趕返香港。而很多捧場客亦都會個跟隨歌星,去到不同的茶樓捧場,跟現在追星的情況沒大分別。出名的歌伶,有三四十人之多!其中的小明星、徐柳仙、張月兒、張惠芳,還被稱為平喉四大天王,真是江山自有天王出呀!

不過凡事總經歷盛極而衰,據黃志華在一份1954年的《星島晚報》見到有記載: 50年代中期,當時的茶樓歌壇已經一蹶不振,碩果僅存的高陞茶樓仍然有歌壇,但是已經日漸式微…至於後來有些酒家改成夜總會,有歌星去唱流行曲,又是另一個時代,另一個光景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大型的茶樓酒樓越來越少,從前五步一樓步一家的情況已經消失。早兩天老編在街中跟朋友想去飲茶聊天,但方圓十分鐘步程以內,都想不到哪兒有茶樓。茶樓式微有很多原因,以前去茶樓除了嘆茶聽曲之外,還可以玩雀、捉棋,甚至乎shopping,買針線、買文具買玉器買煙當然還可以買馬標啦…

所以以前的茶樓,實在很喧嘩,很熱鬧。不過這種混亂,又有一種活力與生氣。從前我們會說得閒飲茶,真心話又好,應酬客套都好,起碼飲茶都是一個聊天的時間。但是現在飲茶這種活動,真是只剩下一盅兩件,於點心紙剔完,飲完茶食個包就可以離開,很有效率。但是節省下來的時間,我們究竟是多打兩舖機、多碌兩條IG,還是跟親朋戚友聊多陣天?

關於茶樓的故事,說了許多但又好像沒說些甚麼,因為茶樓每一個題目都有很多東西可以說。可能有些朋友會聽過甚至親身經歷過茶樓的變遷,咁希望不會悶到你。如果有任何錯漏,煩請多多包涵與指教。

更多香港昔日
蓮香樓 — 那片湮沒在歷史裏的優雅
茶盅 — 那漸次消失在歷史裏的日常
中環的前世今生(III)— 阻住地球轉的畢打街大笨鐘

參考資料(書籍及網頁)

香港掌故 第四、五、十三集 — 魯言
塘西風月史 — 吳昊
百年香港中式飲食 — 鄭寶鴻
香港華洋行業百年 – 飲食與娛樂篇 — 鄭寶鴻
茶居、茶樓、酒樓、酒家,點樣分? — metrpop
【香港百年飲食場所】早期茶樓的茶花與梨花 — 橙新聞
【茶樓文化.二】食事花事革命事 都是茶樓事 — 香港01
穿越百年,重溫舊時香港平民生活中的吃喝玩樂 — 故事
戲曲視窗:歌台寥落管絃稀 — 葉世雄
平喉四大天王紀念專輯(小明星、徐柳仙、張月兒、張惠芳)
很懷舊 香港歌壇走過的日子 — 李偉民 
那年茶樓歌壇垂死時的特寫 — 黃志華
早期的茶樓酒館 — 鄭寶鴻
何紹基香江開埠初期的訪港之行 — 姜舜源
地水南音 -《女燒衣》 — 暢談經典 細聽金曲 MUSIChatroom
舊酒樓雜憶 — 西環的黃金歲月
茶樓‧茶居(下) — 昂嘯
會員介紹:香港象棋總會 — 亞洲象棋聯合會
飲食文化話香江 — 懷舊堂主
香港老牌茶樓 — 香港風情。廣東話資料館
騎樓:一種歷史,一種文化,一種情懷 — 文匯報
尋蹤覓蹟:香港唐樓故事 — 陳國豪

初稿:20240411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