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土鎮的故事—香港的倒影@。螺。配。形。|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06 22:57:00| 人氣8,7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肥土鎮的故事—香港的倒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肥土鎮的故事—香港的倒影 >

前言

西西是香港文壇的健將,自五十年代迄今,多年來一直創作不斷,筆下的作品不計其數,已發表的作品包括小說、新詩、散文、童話、文談、影評、音樂隨筆,什至世界盃漫談。其中她的小說最為人稱道,她擅長使用各種創新的小說形式,挑戰閱讀的常規,為小說創作與閱讀不斷提供各種可能。西西的作品最與別不同的地方在於她與中外文學在各個層次上的對話企圖,轉化外來文學理論與手法表現香港內容,使香港文學走進國際視野的範圍。


她是一位本土意識強烈的作家,因此從她的作品很多時候都能找到香港身份地位的思索,以至香港面貌的反映。其中自1982年開始創作的「肥土鎮系列」就是西西將香港形象投射在她想像中的城市的代表作。「肥土鎮系列」共有七篇作品︰<肥土鎮的故事>、<蘋果>、<鎮咒>、<浮城誌異>、<肥土鎮灰闌記>和<宇宙奇趣補遺>,另有長篇小說<飛氈>。本文選了<肥土鎮的故事>為對象,分析其中的敍事手法,及以文學手法魔幻現實主義分析肥土鎮的出現與香港文化、時代背景的關係。

故事內容

<肥土鎮的故事>是一個充滿幻想色彩的故事,故事以肥土鎮稱號由來的傳說為始,憶述為肥土鎮命名的一段過去。傳說中,肥土鎮又名飛土鎮、浮土鎮,都是花豔顏(大花兒)和花可久(小花兒)從她們的祖父祖母口中聽來的。老祖父是開花順記汽水廠的,花艷顏通常留在鋪頭閣樓為祖父照顧十多隻貓兒,而花可久喜歡到叔叔花一、花二的家去玩。小花兒不曉得花一、花二是科學家,只知道他們足不出戶,躲在大屋裡將家中「五顏六色的水從一個瓶子倒進另一個瓶子」、「倒來倒去,轉換不同的瓶子」,且不時將瓶中的水潑出窗外,落到屋後的爛地上。這片爛地花可久幾乎每天都來玩,不知從哪一天開始,爛地成了鎮內居民的垃圾站。後來,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屋後注滿廢水與垃圾的爛泥地居然長出了肥壯的植物,「黑黝黝而且荒蕪的爛泥地,忽然變成了一幅綴滿碧綠草葉的地毯」。爛泥地的植物一天比一天長得大,在這地方生長出來的,竟然比其他地方的來得茂盛和肥碩,燈籠辣椒大得真的像燈籠,蕃茄大得像葫蘆瓜,蘿蔔大得像枕頭。於是,爛泥地的消息傳開去了,整個肥土鎮的人都來湊熱鬧,爛泥地成了「花氏花園」,成了一個看風景的地方。到這裡參觀的人都好奇這肥沃的泥土,於是人人都挖一些回去,用這裡的泥土所種的植物的確比一般的來的肥大。漸漸地,肥土成了舉世知名的珍品,小鎮亦因「花氏肥土」而勃興了無煙工業,使整個鎮的經濟興旺起來,「全鎮各處積極興建酒店和遊樂場所,飲食業、交通事業和手工藝品,無不欣欣向榮」。從此,鎮長把小鎮正式命名為肥土鎮。

專家發現,肥土有一種自我膨脹的傾向,起初人們都不以為意,繼續將肥土出售,用以種植各類植物,繼續享受肥土為小鎮帶來的繁榮生活。但後來肥土的膨脹開始產生破壞性的影響,它將儲存肥土的貨倉迫得整棟塌了下來,用肥土栽種的植物因體積過大,把到處變得像森林,人們開始發現肥土可怕的一面,「終於人們和肥土作戰了」,除了「花氏肥土公司」倒閉外,到處都有人焚燒肥土以及肥土所種的植物,「花氏花園」又再回歸平靜,再度成為爛地。

一場暴風雨,將所有植物連根拔起,帶到遠遠的地方。雨水把爛泥地沖刷過後,肥土又回復原來的面貌,變回普通的泥土。肥土鎮又回歸平靜。

最後,故事以老祖母的一句話作結︰
「沒有一個市鎮會永遠繁榮,也沒有一個市鎮會恆久衰落﹔人何嘗不是一樣,沒有長久的快樂,也沒有了無盡期的憂傷」。

敍事結構

故事以敍述方式加上對白的穿插寫成,側寫肥土鎮居民以表現居民之間的冷漠,欠缺反省的生活態度。故事在小鎮初興遭遇災難時均描寫了各界人士不同的反應,包括從事旅遊業、酒店業、遊樂場所、飲食業交通事業和手工藝品者,都到「花氏花園」來湊熱鬧。另外又特寫了一些人物的感受,如在「花氏花園」表演潑水的僱工,在一片興旺中,他不單感受不到小鎮的歡樂,反而感到生活枯燥,機械化,伴隨著莫名的不安﹔研究肥土的專家亦表達對肥土的擔憂。在人們一片樂觀的情緒下,敍述者又突然用頗為傷感的筆觸細緻地描寫老祖母的失落,只能獨個兒以蒐集舊物來據守自己的世界。相反,外在世界的人都夜夜笙歌,狂歡暢飲,到處充滿狂歡式的慶典。這種對比更能表達肥土鎮居民的歡樂,也反映了部分人的恐慌。

故事最特別之處是每逢敍述到肥土鎮的轉捩點,都穿插花可久的獨白,<肥土鎮的故事>並沒有交代花可久的年老情形,她完全是出現在肥土鎮變故的歷史情景內,並以童真的眼光來看世界。她往往是最先目睹肥土變化,而又無法預知結局,參與程度大,且感受真切,直接運用「我」的聲音和身份道出「快樂」與「憂愁」等直接感覺。花可久由「聽」(聽祖母訴說叔叔往事)、「看」(看叔叔屋後爛泥地的變化)到「說」(花可久自述),暗示她的投入程度,愈來愈深。她對於事情的發展,流露出真切而迫切的關懷,與只顧「看風景」和「開慶典」的人們成了強烈的對比。

作者善用敍述者的各種對話關係伸展開整個故事,使讀者投入故事之餘又能抽身俯瞰,令閱讀增添趣味。

扣緊現實的魔幻

西西鍾情拉丁美洲作家的作品,對拉美作家的魔幻現實寫作傳統非常著迷,<肥土鎮的故事>中,到處都可找到魔幻現實的踪影。
魔幻現實主義(magic realism)乃一文學流派,即是「現實與幻想融為一體」,拉丁美洲的起源是因為其國家飽受貧窮和飢餓,殖民主義的蹂躪,帝國主義的政治和經濟侵略,此手法容許作家在極權的禁制下仍能在筆下反映社會實況。其表現手法上有雖歐洲的超現實主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然而二者又有明顯的分別。他們之間最大的分野在於對待現實的態度︰超現實主義對現實採取拒絕和蔑視的態度,只重視人的潛意識活動、夢境、幻覺、本能,主張超越理智與現實,並否認文藝反映事實。魔幻現實主義卻不然,它不但正視、關心現實,而且視現實為創作的泉源,無論是自然的,社會的、歷史的還是心理方面的現實,都是它所關心和表現的內容。魔幻現實主義雖有幻想的成分,但無論怎樣誇張荒誕,迂迴晦澀,把現實、夢幻、虛構、想像文織一起,目的都是要反映、描寫和表現社會上的現實。魔幻現實主義的基礎是現實,作者是要以魔幻的手段來表現現實,把現實放到一種魔幻的環境和氣氛中加以描寫,使現實變得神秘詭異,然而不損現實我本質。魔幻現實主義常用的手法包括荒誕、象徵和意識流。

雖然西西在創作<肥土鎮的故事>時不是像拉丁美洲的環境,被壓制下把香港的興衰建立在想像上,但這種手法對於西西來說是提供了一種美學距離,大大增加了想像的空間,這奇幻的氣氛亦使讀者擺脫熟悉的角度,以一個新視野反省現實生活。故事寫於1982年10月,而該年9月,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與中國總理趙紫陽正式展開香港問題談判,從此引起港人關注本土問題。西西正是扣緊這個敏感時期的香港,創作這個故事,影射香港的繁榮盛衰,給香港編一個神話傳說的起源。
肥土鎮的故事從開首的命名傳說已充滿魔幻色彩︰

「最初的時候,肥土鎮的名字並不叫做肥土……這地方,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一天,附近的漁民一早起來出海打魚,忽然看見天塌了一角,掉下偌大一塊泥土在海上,成為一片陸地,於是哩,我們這個地方就叫就飛土鎮了。」

「從前的一個早上,出海打魚的漁民忽然看見近岸的地方,從海上冒出了一片青綠土地。其實,從海上冒出來的土地,哪裡是土地,不過是一隻巨大海龜的背脊罷了……只要海龜一旦醒來,浮在海面的土地自然又會沉到水底下去了。」

肥土鎮、以及以前的飛土鎮、浮土鎮,都指涉香港,講的是香港的故事,香港也是由漁港發迹的,傳說揭示了作者對小鎮前景的擔憂,從無到有的城鎮會否紜消失,這些憂慮都帶一點香港當時政治處境的影子,中英雙方才開始進行談判,香港的未來還是一個未知數,因而觸發港人的憂慮。
叔叔屋後能長出肥碩植物的爛泥地,聽來匪夷所思,可是西西卻拍出造些情節其實是實有所本的,香港一個處理廢物的政府部門以科學方法分解廢物,把剩餘的渣滓丟在空地上,那裡居然長出了肥壯的果實,而且比原來大很多倍。西西之所以提出這根據,是要告訴讀者,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似乎匪夷所思,其實都是實然存在的,這些「異於尋常」的事情迫使讀者反省對「現實」的理解。

肥土鎮的魔幻氣氛主要靠豐富的想像與奇特的比喻建築起來,這些豐富的想像和充滿幻想的比喻,使故事披上一層奇異的色彩,再加上那些可以遮擋整個窗口的葉子、佔據了半張桌面的花朵、穿牆破壁的藤蔓、像蟑螂一般大的螞蟻、毒蛇一般粗的蚯蚓,還有那不斷膨脹、四處飛散之後又凝聚一起、像巨大的朝四方八面蠕動的阿米巴的肥土,和幾乎足不出戶、和外界接觸就只靠一把長梯及一個吊籃子的花一花二,最後一場奇異的暴風雨又將一切帶回平靜。整個肥土鎮不但被草葉和藤蔓裹纏,也被魔幻的面紗籠罩。

前面已指出西西筆下的肥土鎮其實是香港的投影,她的「肥土鎮系列」都以香港為藍本,肥土鎮的背後隨處都可看出香港的影子,如肥土鎮迅速由一個小鎮發展成一個國際知名的城市,頭腦靈活、極會把握時機的肥土鎮居民,連綿不斷的商場,晚上仍然燈火通明的工地,絡繹不絕的遊客等,這些都是香港的經驗,「浮土」的傳說則更與「九七」問題引起香港人對前途的普遍憂慮暗合,<肥土鎮的故事>1982年10月刊登於素葉文學>上,其時正是香港人深受前途問題困擾的時期。在很多人眼中,香港的發跡充滿傳奇色彩,西西把這一種傳奇性進一步推向魔幻的境界,目的不在為香港傳奇加添什麼讚美,也不在表達對安定繁榮的寄望,而是在揭示這繁榮的虛幻本質︰

「沒有一個市鎮會永遠繁榮,也沒有一個市鎮會恆久衰落﹔人何嘗不是一樣,沒有長久的快樂,也沒有了無盡期的憂傷」。

城市的盛衰是自然的更替與循環,若說肥土鎮有什麼消失的憂慮,那是在居民汲汲追求繁榮與發展時已經失落了的和諧的人際關係與守望相助的精神。

<肥土鎮的故事>絕對是一篇應時之作,是西西作成作家對當時社會的一種反思與回應,她用寓言的筆法寫肥土鎮的盛衰,魔幻的基調給予她很大的敍事自由,可以馳騁於豐富的想像空間,卻又不失現實感,叫讀者在疑幻似真的敍事當中感受到小說的現實喻意。那似熟悉又陌生的肥土鎮給讀者以不同的角度觀照身
處的香港社會。

總結

西西的作品精彩在一個地方,就是讀者可以單單就其作品內容閱讀分析,讀來生動有趣,沒什麼缺失的感覺。若將其作品連在寫作時代背景來讀登時又會有另一番體會。正如本文所分析的敍事手法,讀者可單從文學角度分析其文本的結構內容,使之更透徹閱讀西西的故事,並了解其中人物在故事中的角色及其中所構成的張力。如上文分析花可久在各段落穿插的獨白的作用。

另一方面若以文化角度分析文本中的內容,便能使文本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起了作用,或反映、或批判,均可表現出作者的創作原意。如<肥土鎮的故事>本身就是香港的一個倒影,投射出香港多年的盛衰。

從西西的作品可以見到文學與文化密不可分的關係,只著重文學分析批評或許會失掉作者的創作原意,只看文化角度又未免失掉了文學作品的美感。因此,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補足地令讀者更全面地了解文學作品。




參考書目︰
西西
1986 鬍子有臉
臺北 : 洪範書店
陳光孚
1986 魔幻現實主義
花城出版社
陳潔儀
1998 閱讀肥土鎮︰論西西的小說敍事
牛津大學出版社
陳燕遐
2000 反叛與對話︰論西西的小說
華南研究出版社

台長: lawpatpat
人氣(8,7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