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你常常感到孤獨、匱乏,需要救贖嗎?」

當「正能量」已經失去普遍維繫人心的力量,我們該用什麼做為人生指引?當社會用各種價值定義你的時候,你該用什麼定義自己?讓16萬粉絲團人氣作家「厭世哲學家」透過他的首本代表作:《厭世講堂》告訴你:「我們都不是孤零零的個體」,帶你跟著《莊子》走一趟思想之旅!

(責任編輯:黃懷容)

文 / 粉絲團人氣作家「厭世哲學家」

我們為什麼覺得孤獨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莊子・大宗師》

湖水乾涸之後,魚群在乾旱的陸地上生存,牠們只好互相呵氣、互相吐沫來得到水分,與其如此,不如悠游於湖水中,彼此相忘。與其稱讚堯是個明君,責罵桀是個暴君,不如在大道之中忘記明君與暴君的差異。

這片大地,命我降生,故我得有肉身,
命我勞動,故我得以維生,
命我衰老,故我得以清閒,
命我死亡,故我得以安息。
既然大地完善了我的生存,
它自然也會完善我的死亡。

我們為什麼覺得孤獨?因為我們採取了一種「分離」的角度,來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我們通常只會看見一個一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軌道在運行,好像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只能靠自己。

莊子用魚的故事來形容這種狀態。莊子說,假如這裡有一座池塘,池子裡的水全都乾涸了,所有的魚都會癱在地面上奄奄一息。魚兒們唯一自救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口水來滋潤,讓彼此能稍微舒服一點。

你看,這不就是人類現在的狀況嗎?我們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但實際上,我們又沒辦法單靠自己一個人活下去,一定要與別人相依為命,至少也要求得一個心靈的安慰,否則我們肯定會精神失常,會發瘋的。正因如此,我們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了許多關係,像是親子關係、婚姻關係、僱傭關係等等,用以確保彼此真的能互相給予、互相索求;當然,在這些關係中,也產生了許多互相傷害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這樣真的太辛苦了。」莊子說,「為什麼不把魚放回江湖裡,讓牠們悠遊自在呢?」

莊子要說的是,我們其實都不是孤零零的個體我們每一個人,只要在世界上活著,其實就已經活在無限的「愛」之中了—— 地球愛我們,所以允許我們在它上面生活;動物愛我們,所以允許我們捕獵它,享用它;父母愛我們,所以讓我們誕生於世;每個環境、每個角落都愛我們,所以才會為我們敞開,讓我們得以在其中自由移動。

其實,我們一直都活在「愛」之中,只是因為被不信任與恐懼的感受所主導,所以才會覺得孤獨、寂寞。莊子所謂的「江湖」其實就是天與地,我們每個人都是天地的孩子,永遠受到天地的愛與照顧;既然我們早已身在天地的恩典中,又何須與他人「相呴以濕,相濡以沫」呢?一起「相忘於江湖」吧!

每當我讀到「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這一句話的時候,內在就會充滿感激。這是真的,不管你是個什麼樣的人,是聖王也好、暴君也罷,在這個世界上都已經有了一席之地,你所待著的地方就是,不必再向外追求

無論你信與不信,
宇宙既然讓我們存在在這裡,
祂就是「愛」我們的,
千真萬確,無需證明。

蘇東坡的這一番話,可以說完全得到了《莊子》的精髓: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軾〈前赤壁賦〉

天地之間,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歸屬,如果它本身就不屬於我,又何必去強求。
聽那江上的清風,看那山上的一輪明月,一個是耳朵的佳餚,一個是眼睛的饗宴,不管怎麼聽都不會被禁止,不管怎麼看都不會被耗盡,這就是造物者免費提供給我們的寶藏,無論是我還是你,都可以盡情地享用。

請不要覺得孤獨,因為並沒有孤獨這回事。
請不要覺得匱乏,因為也沒有匱乏這回事。
請不要覺得需要救贖,因為你已在救贖中。

當下就是。

厭世哲學推薦閱讀:

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

這裡買

質感提案都在這!追蹤 👉 生活報橘 IG,朝理想生活邁進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由遠流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厭世哲學家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