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_百度百科

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喜马拉雅山脉(英语:himalaya,梵语:hima alaya),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 [6]它近东西向展布,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全长约2450千米,宽在200—300千米间。主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 [1] [5-6] [8] [17]
喜马拉雅山脉可以分为4条平行的纵向的不同宽度的山带,每条山带都具鲜明的地形特征和自己的地质史。它们从南至北被命名为外或亚喜马拉雅山脉;小或低喜马拉雅山脉;大或高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特提斯或西藏喜马拉雅山脉。 [6]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6]超过7级、8级地震常见。 [8]
喜马拉雅山脉包括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卓奥友峰等著名山 [18],拥有多座海拔超过6000米的山峰,其中超过7000米的山峰多达110个。 [5]喜马拉雅山山系两侧地势不对称。北侧为地势开阔的高原面和若干宽谷盆地,大部分地区在海拔4500—5200米间,地势向北和向东倾斜。南侧,地势急剧下降到海拔3500—3000米以下,呈现出雄伟壮观的高山深谷地貌。 [8]
中文名
喜马拉雅山脉
外文名
英语:himalaya
梵语:hima alaya
地理位置
中国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境内
走    向
近东西向
长    度
2450 km
宽    度
200 至 300 km
起    点
南迦帕尔巴特峰
终    点
南迦巴瓦峰
主    峰
珠穆朗玛峰
海    拔
8848.86 m [1]

形成演变

播报
编辑
在大约60百万年前,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之间还存在一个巨大的海洋,地质学家将其称之为新特提斯洋。现今沿雅鲁藏布江分布的一些岩石是这个大洋保留下来的残余洋壳。这个古大洋南部为印度大陆,北部为亚洲大陆。随着新特斯洋壳向北部的亚洲大陆之下俯冲,在亚洲大陆南缘形成一系列火山,并形成了海拔大于4500米的山脉,即现在的冈底斯山脉
在大约50百万年,随着印度大陆板块继续向北漂移,新特提斯洋逐渐消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在两个大陆碰撞后,印度大陆开始向亚洲大陆之下俯冲,将位于印度大陆表层的岩石带入到地球深处,经历高温高压变质后形成了坚硬的变质岩。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西段,印度大陆地壳俯冲的深度可能超过100千米,形成了超高压变质岩,而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东段,印度大陆地壳的俯冲深度为40−60千米,形成了高压变质岩。这一时期,两个大陆碰撞导致的强大挤压力,使喜马拉雅山脉开始形成。
在大约25−30百万年,俯冲到地球深部并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的印度大陆地壳岩石在浮力和挤压力的共同作用开始向地球浅部上升,并出露到地表,也就是现今所看到的变质程度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核部物质。
在大约10−20百万年时期,随着两个大陆继续汇聚和地下深处岩石的不断回返,喜马拉雅山不断崛起,直至形成现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大陆至今仍在向亚洲大陆之下俯冲,也就是说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至今仍未结束。根据最新的观测数据,珠穆朗玛峰每年以1厘米的速度在长高,强烈地影响着东亚大陆和南亚次大陆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5]
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非常晚,大约在距今2500万年到2000万年前才快速隆升。而大概在距今1500万年前,才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青藏高原。 [18]
喜马拉雅造山脉形成的三维模式图

位置境域

播报
编辑
喜马拉雅山脉蜿蜒于雅鲁藏布江玛旁雍错印度河一线以南,印度河―恒河平原以北,西起印度河大拐弯东侧的南迦帕巴峰,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西侧的南迦巴瓦峰,大致在74°20′—95°27′E,26°43′—35°50′N。它近东西向展布,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全长约2450千米,宽在200—300千米间。
喜马拉雅山山系是一条巨大的国际性山系,位于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邻国境内,其中大喜马拉雅多位于中国与南部邻国的交界处,大部分地段以主脊为界,在上述横穿山系的深切河谷内和东段地区可达喜马拉雅山南坡。 [8]
喜马拉雅山脉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地质

喜马拉雅山脉主脊由前寒武纪结晶岩和变质岩—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及寒武—奥陶纪的浅变质岩—结晶灰岩、板岩与千枚岩等组成。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是世界上主要大地震带之—。 [10]

地貌

喜马拉雅山山系两侧地势不对称。北侧为地势开阔的高原面和若干宽谷盆地,大部分地区在海拔4500—5200米间,地势向北和向东倾斜。南侧,地势急剧下降到海拔3500—3000米以下,呈现出雄伟壮观的高山深谷地貌。 [8]山区中部地形起伏相对较小,西、东部地形起伏相对较大。山区南坡海拔较低,最低处在恒河平原附近,海拔不超过500米,山区从南往北至山脊线区域内海拔迅速上升至超过5000米;山区北坡及周边地区海拔较高,普遍高于4000米,属于典型的高原地区。山区坡度普遍较大,许多地区平均坡度大于30°。 [11]
山区内许多地区属于典型的高原峡谷地貌,具有明显的海拔高、坡度大、切割深等特点。其中山区南坡切割深度﹑坡度普遍大于北坡,山脊线以北总体上具有从深切峡谷至宽缓峡谷的变化趋势,切割深度、坡度逐渐减小。深切峡谷区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多形成高差1000—3000米的大峡谷,河谷具有横剖面狭长的特征;宽缓峡谷区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形起伏较小,相对高差多在200—500米范围内,河谷具有横剖面宽阔的特征。 [11]

气候

喜马拉雅山山系山体巨大,地势高亢,高原面海拔达4000—5000米,气候条件与东部同纬度低地迥然不同,而且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和作用于该地区的大气环流又使南、北两侧产生明显的区域分异。
由于近代地质时期该区地壳的大幅度抬升,整个山体占据对流层1/3—1/2的高度,使这里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丰富,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的特点。与中国东部同纬度低地有明显区别,而气温日较差及日照百分率冬大夏小的年变化也和东部低地不同,形成独具特点的热量条件。
该地区处在青藏高原南部,受南亚地区季风活动的影响,气候表现出明显的季风特征,即冬半年为西风带所控制,夏半年受暖湿海洋气流的影响。这里冬夏温差虽有冷暖之别,但其间过渡不明显,按水分状况的变化,大体划分为下列季节:
  1. 1.
    11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也是冷季。高空西风占优势,空气干燥,晴而少雨,风力较强。
  2. 2.
    6—9月为雨季,也是暖季。暖湿气流影响显著,多阴雨。
  3. 3.
    4—5月和10月则为介于干季,雨季中间的过渡季节,以晴朗温和天气为主。
以喜马拉雅山山系主脊线为界,南侧以湿润、半湿润型为主,为湿润半湿润高山峡谷区;北侧则多属半干旱型,为半干旱高原湖盆区。 [8]

水文

喜马拉雅山脉有19条主要河流,最大的是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各拥有约259000平方千米的山地汇水面积。在其他河流中,属于印度河水系的有5条,9条属于恒河水系,3条河属于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 [9]

土壤

喜马拉雅山山系土壤的地理分布,东部以亚高山草甸土为主,向西过渡到亚高山草原土为主,往南为山南森林土壤地带。
喜马拉雅山山系地区土壤资源类型繁多,在地理分布上有明确的区域性。广泛分布在南北侧山地上部的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草原土,有发展牧业之利。北侧高原宽谷盆地的亚高山草原土及部分草甸土,盐化草甸土等,为农牧集中分布区。大面积的湖滨平原有垦殖的可能性,是区内发展农业潜力最大的地区。南侧山地峡谷,森林茂密,为西藏林区之一。 [8]

植被

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降水丰富,1000米以下为热带季雨林,1000—2000米处为亚热带常绿林,2000米以上为温带森林,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 [7]
喜马拉雅山山系植被的发育和分布特点较为复杂,由南坡、北坡两个迥然不相同的植被垂直带谱所组成。南坡,降水丰富,河谷深切,发育有各种类型的森林植被,例如绒辖河、朋曲河、波曲、吉隆河等河谷。然而由于地形的影响,即使在南坡,也往往因谷地的宽窄,南来气流影响程度的不同而使植被的分布发生差异。在北坡,由于海洋气流被拦截,出现雨影地带,这里降水较少,地表切割不深,有较多的宽谷盆地,如定日盆地、佩枯错盆地等,以草原植被占优势。
综合对喜马拉雅山山系植被的详细分布研究,它的南坡的植被垂直带基带是由热带科属(龙脑香料的娑罗双树属等)的植物组成;在植被垂直带谱中缺乏温带山地的落叶阔叶林带和冻原带,而具有由常绿栎类组成的、相当于雾林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带;热带的喜马拉雅山山系东、西植被垂直带谱是连成一体的,与墨西哥的热带山地植被垂直谱比较近似。因此,喜马拉雅山山系地区植被垂直带应属于热带(北缘)山地植被垂直带的范畴。 [8]
喜马拉雅山脉树线未来变化及其对特有物种栖息地影响。 [3]
2022年6月6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发布消息,喜马拉雅树线平均海拔高度为3633米,东部地区树线高度比西部高近800米。该研究还预测,到本世纪末,喜马拉雅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树线预计分别爬升140米、45米和6米,从而为中国高海拔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直接科学依据。 [3]

自然灾害

  • 地震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在喜马拉雅山山系南缘和东、西边沿及其邻近地带活动强烈,超过7级、8级地震常见。19世纪初以来到1990年底止,在中国境内及其边沿地带发生6级以上地震有近30次,其中有7次超过7级。 [8]
  • 泥石流
泥石流是喜马拉雅山山系灾害中分布面积广、数量巨大、危害强烈的一种。喜马拉雅山山系泥石流按其成因有冰川泥石流(包括积雪消融泥石流、冰雪融水泥石流,冰雪雨水泥石流和雪崩泥石流),冰湖溃决泥石流和雨(中到大雨)水泥石流3种。 [8]
  • 崩塌滑坡
喜马拉雅山山系具有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地表切割剧烈和岩层破碎等地质地貌环境,这些孕育了崩塌和滑坡的形成。特别在谷深坡陡的河谷中,十分有利河谷谷坡崩塌,滑坡的形成,致使这类山地灾害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分布十分普遍。按规模大小不同,有滚石、塌方、垮山(又称山崩)等几种。 [8]
  • 雪崩
雪崩一般发生在山系的若干特殊地段,横切喜马拉雅山主脊的许多南北向深切河谷两侧常有雪崩发育。 [8]
  • 山洪
喜马拉雅山的山洪成因类型分为4种:暴雨洪水、冰雪消融洪水,冰湖溃决洪水和崩塌、滑坡、泥石流堵河溃坝洪水。喜马拉雅山南坡和东部常有大范围暴雨并伴有洪水成灾。 [8]
  • 气象灾害
喜马拉雅山区气象灾害类型有干旱、洪涝、霜冻、冰雹、雪灾和大风等,西藏主要气象灾害该区几乎都有。其中雪灾、霜冻对该地区的农牧生产和交通运输有一定的影响。 [8]

山脉关系

播报
编辑

主要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可以分为4条平行的纵向的不同宽度的山带,每条山带都具鲜明的地形特征和自己的地质史。它们从南至北被命名为外或亚喜马拉雅山脉;小或低喜马拉雅山脉;大或高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特提斯或西藏喜马拉雅山脉。 [6]
喜马拉雅山山系由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平行地貌单元所组成。在喜马拉雅山山系的中段自南而北依次为西瓦里克山、小喜马拉雅、大喜马拉雅和拉轨岗日—阿依拉日居。
西瓦里克山位于喜马拉雅山山系的最南沿,由晚新生代碎屑岩组成,为早喜马拉雅山早期隆起的山前拗陷堆积,第四纪以来才隆起成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下的低山。
小喜马拉雅位于大喜马拉雅与西瓦里克山脉之间,一般为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山地,山体被河流切割得较破碎,其间分布着1000米左右的加德满都等山间河谷盆地。
大喜马拉雅是整个山系的主脉,宽50—100千米,7000米以上的高峰都集中在此列山地,雪峰林立,冰川发育,喜马拉雅山脉被许多河流切穿,这里地势起伏可达5000米以上,形成若干深切大峡谷,成为中国与南亚各国之间的一些天然通道。
拉轨岗日—阿依拉日居是喜马拉雅山山系中最北的一列山脉,玛旁雍错湖盆将此列山脉分成两段。大喜马拉雅北翼地势较缓,呈阶梯式下降,平均高差1500—2000米,它与大喜马拉雅之间分布着一系列高原宽谷,湖盆,以及其间的高海拔丘陵和小起伏高山。 [8]
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主要山峰

喜马拉雅山脉拥有多座海拔超过6000米的山峰,其中超过7000米的山峰多达110个。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86米 [1],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喜马拉雅造山带西端的主峰是南迦帕尔巴特峰,东端的主峰是南迦巴瓦峰 [5]

资源状况

播报
编辑

水资源

以喜马拉雅山脉中段高大山峰为中心,放射状地分布着规模较大的山谷冰川,共同形成了喜马拉雅山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峰区500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冰川面积达1600平方千米,冰川覆盖度达32%,拥有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的冰川15条,10平方千米以上的冰川18条。北坡面积最大的是绒布冰川,它是由中,西绒布冰川汇合而成的树枝状山谷冰川。高喜马拉雅其他地段冰川也广泛分布,据秦大河等(1999年)统计喜马拉雅山山系各段冰川分布为:
  1. 1.
    喜马拉雅山西段。包括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喜马拉雅山,皮尔潘加尔岭的一部分,还有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的阿依拉山,中国—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一带。由于克什米尔地区的高山阻挡了阿拉伯海北上的水汽,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广泛发育着现代冰川群。长条,其面积为10284.75平方千米,冰储量为980.7714立方千米。
  2. 2.
    喜马拉雅山中段。包括了中国境内的拉轨岗日及尼泊尔境内的西瓦利克山。此段山体东西长>800k米,集中了9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在极高的山区形成规模较大的现代冰川群,长度超过10千米的冰川有102条,例如珠穆朗玛峰北坡的绒布冰川和南坡的孔布冰川、卓奥友峰北坡的加布拉冰川和南坡的兰巴冰川、干城章嘉峰西坡的干城冰川和东坡的热姆冰川等。该段冰川有9449条,冰川面积为20214.54平方千米,冰储量为2338.7627立方千米。
  3. 3.
    喜马拉雅山东段。在5500米附近山区发育着现代冰川,受惠于北上的孟加拉湾水汽。长度超过10千米的冰川有9条,较长的冰川有南迦巴瓦峰东坡的德木冰川等。该段山区冰川有2748条,面积为4159.52平方千米,冰储量为368.8356立方千米。
整个喜马拉雅山山系冰川总计有17845条,其面积为34658.8平方千米,冰储量为3688.37立方千米,其中中国境内的冰川共计有6475条,其面积为8412平方千米,冰储量为709立方千米。 [8]

动物资源

关于喜马拉雅山山系动物资源,中国境内以中、东段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亚东、陈塘、樟木、吉隆、拉吾寺、错那至墨脱一带森林繁茂,野生动物最为丰富,产有珍贵种类长尾叶猴、喜马拉雅獭、喜马拉雅塔尔羊,为山地特有种。此外还有红斑羚、斑羚、小爪水獭、金猫、豹猫、鬣羚、赤鹿、丛林猫、青融、豪猪、锡金松田鼠、灰胶鼠等。喜马拉雅山北翼海拔较高,哺乳动物以最适应严寒干旱气候的种类占优势,在大、中型有蹄类动物中,藏野驴、藏原羚为草原景观的重要代表,特别是在湖泊四周牧草丰富的地方,数量颇多。但这里藏野驴和藏原羚结群头数远少于羌塘高原。
总的来说,中国境内的野生动物资源仍比较丰富。鸟类和哺乳类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合计有83种。 [8]

矿产资源

喜马拉雅山区矿产地质研究程度普遍较低,已知矿产分布也很不均匀,南部地带尚属矿产地质调查空白区。
高喜马拉雅主要矿产为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白云母、铁、锰、磷、石榴石和宝玉石等,与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和锡矿、钨矿等。
拉轨岗日以喜马拉雅成矿期为主,形成热液多金属矿和汞、锑矿等;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产有白云母、石榴石,水晶、电气石等;沉积矿产有三叠纪的黄铁矿、含磷板岩、锰结核和第四纪的泥炭、砂金。
雅鲁藏布江南侧形成中国规模最大的藏南铬矿带和有前景的多金属、贵金属成矿带,出露于乃东—罗布莎—加查一带。与超其性岩有关的铬矿已构成一定规模的矿带,并伴生有铂、钴、镍等有益组分。铬铁矿是喜马拉雅山山系中最有价值的矿产资源,主要产于雅鲁藏布江南侧的超镁铁岩中,已发现的矿产地有10余处。此外,铜、金等矿化也普遍存在。沉积矿产有大理岩、石灰岩,有少量的铁锰结核和砂金。 [8]

旅游资源

喜马拉雅山区雪山冰川、河流谷地、湖泊温泉、动物植物等地质、地貌、水域、生物等自然景观类型多、品位高,以“神奇、独特、壮丽”而著名。 [8]
  • 樟木口岸
樟木口岸地处中尼边境中段南麓沟谷坡地上,海拔2300米,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镇。樟木沟是西藏自治区国家一级通商口岸,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面向南亚的陆路通道,生意人多,樟木口岸全年的贸易额占到了西藏对外贸易额的近一半,说它是商埠重镇一点也不为过。樟木镇里的旅店、饭店、咖啡店、纪念品店,是人们聚会和交流的场所,这些地方一个最显眼的标志是:插着各国的小国旗,尤其多的是,贴着各国民间组织的登山队的会徽和各色标记。 [13-14]
  • 羊卓雍湖
羊卓雍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贡嘎县之间,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四千多米,面积638平方千米,是集高原湖泊、雪山、岛屿、牧场、温泉、野生动植物、寺庙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风景区。 [2]
  • 博卡拉
博卡拉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以西不到200千米的山谷中, [15]博卡拉是个彩色的城市,除了五彩缤纷的房屋外墙,连大巴货车的车头都是五彩的,街上到处刷满了各式广告,再加上街上川流不息的人流的的鲜艳服饰,堪称一道色彩的风景线。 [16]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名称来历

喜马拉雅是梵文的译音,意为雪之家、雪巢、雪山。汉字曾译喜马拉亚(耶)山、希马拉耶。 [7]

文物古迹

喜马拉雅山区内有许多高级别的人文旅游资源,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萨迦寺扎什伦布寺昌珠寺夏鲁寺科迦寺藏王墓古格王朝遗址白居寺曲德寺卓玛拉康、大唐天堂使出铭等。还有一大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神话传说

在广泛流传的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这么一个关于喜马拉雅山区的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卷起波浪,搏击着长满松柏、铁杉和棕榈的海岸,发出哗哗的响声。森林之上,重山叠翠,云雾缭绕;森林里面长满各种奇花异草,成群的斑鹿和羚羊在奔跑,三五成群的犀牛,迈着蹒跚的步伐,悠闲地在湖边饮水;杜鹃、画眉和百灵鸟,在树梢头跳来跳去欢乐地唱着动听的歌曲;兔子无忧无虑地在嫩绿茂盛的草地上奔跑。有一天,海里突然来了头巨大的五头毒龙,把森林捣得乱七八糟,又搅起万丈浪花,摧毁了花草树木。生活在这里的飞禽走兽,都预感到灾难临头了。
它们往东边跳,东边森林倾倒、草地淹没;它们又涌到西边,西边也是狂涛恶浪,打得谁也喘不过气来,正当飞禽走兽们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大海的上空飘来了五朵彩云,变成五部慧空行母,她们来到了海边,施展无边法力,降服了五头毒龙。妖魔被征服了,大海也风平浪静,生活在这里的鹿、羚、猴、兔、鸟,对仙女顶礼膜拜,感谢她们救命之恩。众空行想告辞回天庭,怎奈众生苦苦哀求,要求她们留在此间为众生谋利。于是五仙女发慈悲之心,同意留下来与众生共享太平之日。五位仙女喝干了大海的水,于是,东边变成茂密的森林,西边是万顷良田,南边是花草茂盛的花园,北边是无边无际的牧场。那五位仙女,变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五个主峰,即:祥寿仙女峰、翠颜仙女峰、贞慧仙女峰、冠咏仙女峰、施仁仙女峰,屹立在西南部边缘之上,守卫着这幸福的乐园;那为首的翠颜仙女峰便是珠穆朗玛,她就是世界最高峰,当地人民都亲热地称之为“神女峰”。

科学研究

播报
编辑
喜马拉雅区域跨越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多国边界,这一地区也以其生态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而闻名于世,因而自18世纪以来就成为西方人类学关注和进行研究的重要区域。
喜马拉雅人类学300余年的学术史,历经了从18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上半叶的东方学范式,到20世纪50—80年代以结构—功能为主的现代人类学范式,以及198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多元文化范式。该区域多族群社会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意识形态和研究理论方法路径下,得到系统、持续的记录、分析、阐释和反思,留下一系列喜马拉雅人类学学术遗产,可概括为:
其一,藏传佛教梵文搜集整理研究。欧美佛教研究中存在印度学传统、藏学传统,1824年英国官员何德逊(Brian Hodgson)、法国学者布奴夫(Eugene Burnouf)、意大利图齐(Tucci)在尼泊尔、西藏等地搜集梵文写经数百卷。被尊为“欧洲佛教研究之父”的布奴夫出版巴利语法书,奠定了“梵巴汉藏”的佛教文献学基础。
其二,人类学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自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里夫—布朗放弃历史进化论,把“功能主义”带进人类学,人类学分析的关注范围就从起源和历史问题转移到结构和相互联系问题上,成为人类学的新范本。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学的区域研究,无论是非洲、大洋洲还是美洲,都采用这样的范本来进行研究。喜马拉雅人类学也不例外,在人类学的亲属制度研究、一妻多夫婚姻制度研究以及杜蒙式结构主义方面有所发展,可以说喜马拉雅人类学为人类学的结构—功能理论及动态分析发展提供了多种经验和案例。
其三,反思东方学、殖民主义、文化霸权。喜马拉雅区域是西方殖民势力对亚洲区域进行殖民统治最早、最深入的地区,也是人类学领域反思、检讨殖民主义的重要区域。后现代以来,许多人类学家通过自己的行动,努力弥补以往殖民历史与该区域社会间的张力。
其四,多元文化主义对人类的意义。喜马拉雅区域是多种文明交汇地,经过人类学文化相对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浸润,至今仍是世界上生态—社会文化最具多样性的区域,这一遗产对未来人类社会的走向仍具有深刻意义。 [12]

社会生活

播报
编辑

农业

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地带,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蚕豆、豌豆和油菜等;在山系东南地区,还有水稻、玉米、荞麦、鸡爪谷、高粱、芝麻等。蔬菜的种植有萝卜、土豆、胡萝卜、圆根、辣椒、大白菜、菠菜、花菜、西红柿、黄瓜、茄子、莴笋等。苹果、桃子等果树在诸多居民庭院里均有种植,特别是墨脱、察隅等东喜马拉雅山山系南坡河谷地带,种植有苹果、梨、桃、香蕉、橘子、葡萄、西瓜等;波密、易贡,林芝、米林、朗县、加查等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地区的苹果、核桃,产量大、味道好,深受人们喜爱。
家养动物有绵羊、山羊、牦牛,黄牛、犒牛、马、驴、骡及鸡、鸭、兔等,可提供肉食和皮毛,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8]

工业

喜马拉雅山山系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现代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主要建立了以电力、建材、森工、地热为主,集化工,机械,皮革、造纸、印刷、食品加工等的工业系统。山高林密,居民分散,民族手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许多产品如氆氇、地毯、卡垫、藏被、腰刀、木碗、藏鞋、藏帽、金银首饰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8]

人口民族

喜马拉雅山山系地区人口占西藏人口的近40%,其中藏族占90%,汉族占6.4%,其余为门巴、珞巴、登巴,夏尔巴、回族。 [8]

交通

解放前喜马拉雅山山系地区没有一条公路,运输全靠人背畜驮。解放后,交通状况得到了逐步改善,全区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网,可通达各县区。此外还开辟了拉萨至成都、兰州、西安的航线。 [8]
2022年8月12日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8月11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尼同意将建跨喜马拉雅山铁路。 [4]

通讯

具有无线、有线、陆线,航空等多种通信手段的邮电通信网已初步形成,拉萨市邮电局可办理国际邮电业务;日喀则、亚东、樟木等各地、县邮电局也可以办理部分国际邮电业务;还承担了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国际邮件互通业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