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甚麼在今天方言裏會出現「精臻圓化」的現象?

[图片] [图片] 圖二選自『吕四方言研究』
关注者
26
被浏览
3,753

2 个回答

臻攝三等開口字讀合口的現象主要包括幾種情況:

1、上古文部/物部字牙喉音字讀合口,見於閩語和客家話,屬於存古。一般還包括少數日母字。這些來自上古文部/物部的真欣二韻開口字,讀音與來自上古真部的真韻開口字不同。

在梅縣客家話中,這些來自上古文部的三等真欣開口字與三等的諄文二韻合流。閩語的情況複雜一些,常與痕韻字合流。

福州閩語“巾銀僅覲釁忍斤筋近勤芹欣齦殷隱/乞”等字讀yŋ/yk、øyŋ/øyk(yŋ/yk、øyŋ/øyk是鬆緊音的關係)。這種字泉州舊音讀ən(或記爲ɯn、ɨn之類),泉州現在主要讀un。梅縣客家話讀iun,包括的字比閩語少一點。這種字其他方言偶有所見。比如黎川贛語“巾”kyn,蘇州吳語“巾”tɕyn。

2、見於粵語的舌齒音字,當爲後起現象。廣州粵語“鄰鱗磷麟遴璘吝藺躪/栗,津儘進晉縉,秦盡燼,信迅訊汛,榛蓁臻”等真臻/質韻字讀ɵn/ɵt。“鄰=輪”lɵn,“栗=律”lɵt,“津=遵”tsɵn,“進=俊”tsɵn,開口的“鄰栗津進”與合口的“輪律遵俊”同音。除了“親,辛新薪,襯”等少數陽聲韻字以及大多數入聲字讀ɐn/ɐt之外,大部分真韻來母字、精組字以及臻韻莊母字都讀ɵn。這種現象包括的字太多,存古的可能性很小。

3、散見於各地方言的少數精組字,主要包括“津晉”或“儘秦訊迅”等少數字,有的地方還包括少數章組字或莊組字,可能是繼承自中古的方音,章莊也可能是聲母的影響。比如撫州贛語“津晉”tɕyn(=“俊”,不論聲調),“迅”ɕyn;廣豐吳語“津晉”tɕioŋ,“秦”dʑioŋ;慶元吳語“津”tɕyəŋ;濟南官話“津”tɕyẽ。《廣韻》《集韻》真諄二韻頗多混置現象,有的字同時存在開口、合口讀音。比如“欥”(《廣韻》夷質切/餘律切)、“駗”(《集韻》知鄰切/株倫切)、“陙”(《集韻》丞真切/殊倫切)、“齔”(《集韻》楚引切/創允切)、“訊”(《經典釋文》音“信”,又音“峻”。“峻”爲心母字)。

粤语这种现象挺出名的吧,题主举例的淮语、吴语也是啊!

青语青岛话:我只知道“津”这一个字读 jüin 了,原因不明?

可能有点儿偏题,但还算相关的:an 韵的“残、伞”也说说?

注意“残”读 can 和 cuan 是两种意思:can 就是普通的“残”

但 cuan 仅表示动词“残忍地打”而且只能用于【戏谑】的语境

不过“伞”的 san 和 suan 两读就完全不区分意思了,自由变体

镇楼图:粤语“信”读/sɵn/→ 风信子 Hyacinthus orientalis

风信子

登语的言前辙、人辰辙,前面接舌音、齿音声母,又是合口呼时:

普遍地 u 韵头都脱落,例如“短”读 dan 还有“轮”读 len 这样?

青语只有部分人受到登语这种影响,但如果想把脱落的 u 再复原:

估计“残”读 cuan 和“伞”读 suan 就是【矫枉过正】的产物吧~~

李溯本❤黄聖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