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宽管理器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带宽管理器

科技术语
带宽管理器负责运营商网络内的QoS策略控制。它根据网络的带宽资源决定每一呼叫的接入控制,并为接受的呼叫进行带宽的分配与释放。同时,它还负责控制策略的生成以及向边界路由器的加载。
中文名
带宽管理器
外文名
BB,Bandwitch Broker

简介

播报
编辑
IntServ模型通过资源预留协议RSVP为路径上所有结点预留足够资源来提供基于微流的端到端的QoS保证。DiffServ模型采用了域(Domain)的概念,只能保证域内(即边到边)的QoS。因此,要实现端到端的接纳控制和QoS保障,就需要在管理和控制平面提出的新的实体,这个实体便是带宽管理器(BB,Bandwitch Broker),它是由Internet QBone项目首先提出的,旨在保证DS域内和相邻域间的资源能够被合适地预留而不被超额认购。
带宽管理器实际上就是一个资源管理器,它手机网络的拓扑、玩了过结点及链路状态信息,管理QoS资源,并结合策略服务器规定的策略提供接纳控制。由于域间可以通过带宽管理器进行SLA协商,因此,基于带宽管理器的资源管理可以提供端到端的接纳控制和QoS保障。由于带宽管理器的引入,一些控制功能如策略控制、接纳控制、资源预留等功能就可以从路由器就可以从路由器中分离出来,由带宽管理器完成,这是一种集中式的资源管理方式。 [1]

带宽管理器的管理手段

播报
编辑
1.以IP管理: [2]
以IP设置带宽算是基本功能,针对各个IP而设置上下传的带宽。缺点是设置比较死,不能因为“忙时”“闲时”而有不同的设置。
2. 以服务(Port)管理:
以服务所使用的Port来管理封包带宽,在以往来说是行的通的,可以有效限制FTP或其它服务所占用的网络带宽。在现今P2P软件的横行之下却毫无招架之力,因为P2P会创造大量的网络连接,若以传统各Port慢慢隔离的方式简直是大海捞针。
3. 以连接数管理:
大部分的Router除了以IP、Port来做设置,还有限制连接数量的功能。
一般来说封包都是无限制的进入Router来进行处理,每个封包的进入都会是Router的负担。通过连接数的设置,当服务创建的连接数量超过限制,就禁止连接需求。如此一来可以减少Router的工作量。前文提到Router带宽管理满载后性能不足即是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导致壅塞。而P2P软件就是对Router创建大量UDP的连接,所以想要管理P2P软件的使用,只需设置UDP连入的数量即可。但是这种方式也有缺点,因为这是针对全体服务来设置,不只影响到P2P也会影响到其它使用UDP来连接的服务。
4. 以群组管理:
除了针对各IP设置带宽,也可以以群组来设置带宽,举例来说,假如管理器也一起使用该条线路,且不想受限於带宽管理,则可以把用户设置一个群组进行带宽管理,而管理器则不受限制。
5. 以使用流量管理:
有的带宽管理器可以设置各IP的使用流量与带宽配额,例如每个人配置2M的带宽且一日的流量为10G,如果该用户网络使用过於频繁而到达设置带宽上限,Router则会针对该用户作出带宽降速到1M的惩罚,这种方式对於其它正常使用网络的用户来说较为公平。
6. 高级型的服务管理Layer 7 Filter (Layer 7 QOS):
以往针对服务(应用软件)来做限制的方式无不外乎是以使用的Port来做管理对象,此方法对於FTP、WEB、TELNET这类使用固定port的服务来说也确实有效。但是现今的软件(如P2P软件)可以自行随意使用不同的Port来突破网管人员的封锁。针对这个问题,新的技术Layer 7 Filter(Layer 7 QOS)可以有效防堵任意变换Port的服务。其运作的方式是针对服务所传送的封包,分析封包并通过内置的封包数据库比较特徵,如果封包特徵符合管制的服务,就会依照所设置的规则来管控带宽。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机器号称使用Layer 7 Filter来做管控,但是只有做放行/阻挡的选项,这种作法就有点像是防火墙的功能,并不能真正的做到管理软件带宽的功能。所以我们把可以有效管理软件使用带宽的设备称作Layer 7 QOS。通过强大的封包比较技术,Layer 7 QOS可以有效的对P2P软件或是其它软件来控管使用带宽。
7.多WAN分流:
在硬件方面,有的Router支持2WAN以上,可以设置用户IP使用WAN1或WAN2,在性能充足的前提下可平均分摊线路负担。

带宽管理器的功能和功能模型

播报
编辑
带宽管理器作为网络的资源管理者,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
(1)维护DS域和它的用户之间签订的SLS信息,使用该SLS信息在本地DS域内配置路由器并做出接纳控制决定;
(2) 跟踪QoS资源,基于SLS信息做出策略决定并在DS域内给边缘设备传达策略执行信息;
(3)保存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路由器的配置信息、策略信息、用户认证信息以及资源状态等信息。
一般来说,资源分配控制可以分为两级:域间资源分配和域内资源分配。这样,针对这两级资源管理,带宽管理器要完成以下工作:域内资源带宽管理负责域内的资源管理,对每个应用和用户的服务质量请求根据域内特定的资源使用策略来分配资源。域内资源带宽管理器可以自己负责资源分配也可以授权给其他资源管理协议进行资源分配,而它自己只负责特殊事件和策略决定;域间资源带宽管理则负责维护与它相邻的带宽管理器间的双边协定,为域间的汇聚流分配资源,保证域间数据流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