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一聯手,強到沒朋友】街口、LINE 開放互相轉帳,悠遊卡換日幣也通!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電子支付一聯手,強到沒朋友】街口、LINE 開放互相轉帳,悠遊卡換日幣也通!

LINE Pay、街口支付、電子支付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新聞】行動支付夯!在資策會 2020 上半年台灣消費者行動支付大調查中顯示,若商家支援所有支付工具,台灣消費者首選行動支付比例為 35.3%,首度超越實體信用卡及金融卡比例 33.9%,金管會也順應這波電子支付熱潮,將整合所有電子支付業者,未來除了可互相轉帳,更能兌換外匯,有望再提高使用率,相信也將加快國內銀行業者做進一步整合的思考!(責任編輯:何泰霖)

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將再也沒有界線!行政院日前通過電票與電支條例即將整合,力拚下個會期通過法案,一旦法案完成修正後,未來電子支付業者可以互相轉帳、國內外小額匯兌,等於變身為「微銀行」。

電子支付虛實整合,街口、LINE 金流未來可互通!

台灣民眾使用多元支付的習慣日趨普及,既有電子支付也有電子票證,街口、LINE Pay Money、歐付寶等都是國內知名電子支付業者,而悠遊卡、一卡通、icash 等則為電子票證。

其中,因近 2 年政府積極推動電子支付,加上行動支付也愈來愈便利,銀行業者大幅與支付業者合作,建立更多應用場景,讓電子支付使用人數、消費與儲值金額都不斷攀升。

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2020)年 5 月底,國內電支使用者人數已達 865 萬人,較去年 5 月增加 339 萬人,年成長高達 64.45%;預估 6 月、7 月電支使用人數就可望 突破 900 萬人大關。

不過,隨著電子商務普及發展,電子票證和電子支付帳戶使用場域和運用技術的界線日趨模糊,為了符合支付工具虛實整合的潮流,因應業者擴大業務範圍需求,金管會因此決議整合電支、電票。

未來「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草案」,會把電票及電支機關條例合併,也就是說,以後支付工具不用再分得那麼細,統一都稱電支業者,打破過去的虛實界線。

電子支付開放外匯兌換,下一步盼整合紅利點數應用

整合電支、電票,除了名義上的二合一,也有實質的金流互通大鬆綁,比較大的亮點就是將開放跨機構間的轉帳,現在只有同一個電支機構下的帳戶可相互轉帳;未來街口帳戶中的錢,也可以轉到 LINE Pay 一卡通中,打破以往的限制,無論是吃飯、購物分帳,或是支付都能更方便,很像是現在的跨行轉帳。

此外,金管會也將開放電子支付機構經營國內外小額匯兌業務,初步規劃可以做每筆 10-20 萬元的匯兌,未來用戶可直接在電支機構兌換外幣,然後把錢存在外幣帳戶中,對於在台灣打拼的外籍移工來說,也能操作小額的匯款,讓跨境交易變得更有效率。

舉例來說,將來民眾若想去日本旅遊,可透過悠遊卡買賣日幣,可以在匯率划算時先把外幣結匯下來,之後購買國外商品時,匯率就會比較優惠;甚至業者也能跟境外的機構合作,方便民眾直接在亞馬遜、淘寶等境外平台消費。

純網銀即將在下半年登場搶商機,但初期能做的業務不外乎從最基本的存放款開始,當外界目光都聚焦在純網銀時,其實電子支付未來不單單只是支付的功能,金流互通與國內外小額匯兌服務,就意味著電子支付業者升級為「微銀行」,也宣告新形態銀行大戰將開始。

據了解,電子支付在金流與匯兌開放後的下一步,將瞄準紅利點數整合平台,未來 LINE Point、街口幣等點數可能可以在同一筆消費中使用的情境或將指日可待,不僅打破過往的限制,可將手上握有的點數發揮最大效用,有助於擴大支付生態系的建構,或許還能成為刺激與傳統銀行、純網銀良性競爭的另一隻鯰魚效應。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觀察〉不只純網銀要來 電支電票整合可望變身「微銀行」。首圖來源:LINE Pay)

你可能感興趣

【Visa 的未來數位商務策略】疫情加速電子支付成長,台灣產業未來利基點在哪?
街口搶先開通跨境支付功能!日本 8000 家店接受街口付款,讓你省下 1.5% 刷卡手續費
「悠遊付」沒有通訊軟體當靠山,悠遊卡公司該如何搶占電子支付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