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戴季全|文字整理:顧小塔|編輯:鄒家彥

「曾有段時間飆車族很猖獗,那時候我們結合了PPT新竹版的版眾,一起去市政府前面抗議。那件事情讓網路的鍵盤鄉民們聚集在一起,群眾力量可能真的有給市政府壓力,大概一兩年後,飆車族就真的消失了。」

「對我而言那是一次成功的經驗,感受到『我們因著共同的價值與目標凝聚起來,展現出的意志,有機會改變這個城市。』」談起讓她選擇走上政治路的契機,蔡惠婷語氣中,滿是對新竹未來的期盼與促成更多正向改變的信心。

說到 PTT 新竹版的「鳥大」,資深鄉民可謂無人不知,頂著這個俗又有力稱號的蔡惠婷其實是名有著清麗外貌的少婦,她是善解人意的「小鳥老師」、是新竹孩子母親,同時也是熱心公益的新竹市民。

《報橘》特別專訪蔡惠婷,讓她親自談談參選的理念以及希望促成的改變。

你不理政治,處罰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

「你有一個政策,可是實施下來之後為什麼還是民怨連連?因為你沒有真的接到他們的需求。」蔡惠婷說,因為自己是老師、是實際接觸學生跟家長的人,對於政策的理解與民眾的需求比較不會脫鉤。

在決定參選市議員之前,蔡惠婷原本是新竹市陽光國小的代課老師。她最為人所知的事蹟是一場「跨越2千公里的家庭訪問」--因為因得知班上一位學生好幾年都回不了越南的外婆家,便協助申請相關計畫,陪伴學生和她的越南籍母親一同返鄉過暑假,而此事也讓蔡惠婷被稱為「體內燃燒著不正常熱情的老師」。

這股「不正常的熱情」,其實出自蔡惠婷對於社會的關切與期盼:

「我來新竹十幾年了,每次回台南我都好快樂,然後回來新竹就覺得這城市怎麼感覺都停滯沒有進步。

可能因為我一直在這裡工作,一直覺得把自己當作是異鄉的過客,每次都覺得台南很棒,很有城市光榮感,然後回來新竹就是唉聲嘆氣。」

在女兒出生之後,出自對女兒生活環境的切身關懷,蔡惠婷開始希望新竹能變得更好。在決定從政以前,她將全部的努力投注到教育與生活上,以教師的身份與市民的身份參與社會、推動改變:

「我希望我的孩子是能夠對她的故鄉感到驕傲的,她能夠像我小時候去認識台南那樣,去了解每個角落的故事,這樣她才會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

蔡惠婷實踐的第一個改變正是「解決新竹的飆車族問題」,而這件事,不僅成了蔡惠婷生命的重要經歷,也改變她原本的政治冷感。

「我之前一直對從政這件事有點抗拒,因為我是覺得我教育人,我怎麼可能會從政?可是因為318之後,我就覺得『你不去理政治,政治對你的處罰就是(讓你)被糟糕的人統治。』」

蔡惠婷發現,當一群人為了同樣的目標凝聚在一起,就能帶來改變的可能。對她來說,教育是人的工作,政治也是人的工作。本著對教育的熱情,從改變新竹的教育問題著手,她要讓自己成為那個推動改變的人。她相信「教育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而這也是蔡惠婷參選的初衷。

你以為你有美滿的家庭,但其實是偽單親?

「我相信從家庭教育做起,我們未來社會的問題真的就是可以減少。」身為在教育現場第一線的教師與養育孩子的母親,蔡惠婷犀利地點出現存的問題核心──我們總是用同一套標準在看待所有問題,卻沒有看到問題真實的面貌,如同教育體制看不到家庭內部的問題;中央看不到地方的問題,於是為了解決生育率,便出現了「育兒百寶箱」這樣荒謬的政策。

「育兒津貼在別的地方或許有效,但是在新竹無效!」蔡惠婷說,「這些人不缺錢,他一年可能就兩三百萬的收入,他缺的是時間。」她解釋,新竹因為特殊產業型態造就了偽單親的環境,許多在科學園區上班的父親往往因為高工時而壓縮了陪伴家人的時間,回家之後又時常累得不省人事,無法分擔母親在家務和育兒工作的辛勞,獨自育兒的全職母親時常面臨缺乏支援的情況,讓家庭面臨失能的困境。

蔡惠婷認為公部門該思考的是「怎麼讓這群偽單親的媽媽獲得喘息?」她強調,「媽媽也許要的很簡單,但公部門做的很少。如果有機會去新竹市東區跟竹北市,你可以看到全部是高樓大廈,它本身沒有辦法像以前那種鄉村或老眷村的關係緊密,你必須打破好幾道門。」

教師低收入+家長高工時=孩子吃飯配考卷

而竹北作為新竹的新興市鎮,雖然教育資源看似不虞匱乏,家長的名校迷思以及各校資源分配不均,不僅造成家長之間的競爭,對於校方也是極大的壓力。在談及今年初行政院祭出的「私幼公共化」政策時,蔡惠婷便點出了僅補助業者而「忽視最需要支援的幼教老師」的嚴重性。

蔡惠婷認為,幼教老師的勞動狀態是最需要被關照的:「你有沒有去關心幼教老師的勞動條件跟狀態?老師其實是一間學校的靈魂,老師如果夠穩定、被照顧得很好,他是可以全心全意在孩子身上的。」蔡惠婷直言,「當老師不用再為經濟煩惱、沒有那些壓力、沒有情緒的時候,帶給小孩的品質是很好的。」

除了任職於國小,蔡惠婷也曾是安親班老師,在安親班工作的經驗中,她印象很深的是總有許多小孩從學校被送到安親班之後,便埋首在便當盒吃飯,旁邊還放著5張測驗卷。

「小孩不是應該在家裡跟父母一起吃晚餐的嗎?怎麼會是安親班老師幫你訂便當,然後小孩一天三餐都沒有跟自己的家人一起吃飯?我覺得應該不應該是這樣的。」

「政策之外有你要再拉高來看,就變成是高工時的問題。」蔡惠婷提到,2016年新竹祭出讓市轄的29所國小全面延長課後照顧時間到晚上7點一事,恰恰反應了新竹這個普遍的問題。「我們有沒有辦法再去想到更多、更好的政策來拖住這一些高工時的家庭?來填補孩子在童年陪伴的缺乏與空隙?」這個問題正是蔡惠婷一直在思考的。

除此之外,難吃的免費營養午餐是如何迫使孩子們每天放學後仍餓著肚子在便利商店覓食、塑膠的罐頭公園是如何剝奪孩子對環境的感知能力與活動空間……,種種問題看在眼中,也成了驅使蔡惠婷站出來的動力,不僅是為了實踐教育理想,更是身為一個母親的信念。

職能治療進入校園、全面支援育兒父母 讓新竹成為無障礙城市

「在學校,你影響的就是這二十幾個小孩;但是你如果站出來,影響的是整個縣市。」

相信自己能帶來更多影響,蔡惠婷選擇站出來,支持在這個城市生活的人。

對蔡惠婷而言,政治和教育一樣,都是處理人的事情。

蔡惠婷指出,每個社會問題其實都是環環相扣的:沒有競爭也沒有監督機制除的營養午餐讓孩子缺乏食育、高工時環境迫使家庭趨近失能、對育兒不友善的城市讓母親推著推車在畸零的人行道上舉步維艱,最重要的是,目前新竹在教育方面的政策與學校的設置無法對應到人民真正的需求。

在教育現場,老師是負責搭建「鷹架」的人,「我給你一些方法,或者是我給你一些比你會的還多的東西、再高一點,讓你爬上去。」蔡惠婷認為,在公部門也可以用相同的邏輯,「其實我們就是在幫民眾搭鷹架、給出資源。比如說你來領補助,我們就推一些課程,你上完課程就可以領到育兒津貼,我覺得很有意義。」

蔡惠婷強調,從最基本的家庭教育做起,便能預防許多社會問題,她期盼以整個社會的力量支持在這個城市生活的父母與孩子。最近幾個月,蔡惠婷除了在選前四處進行政見推廣外,對於市政的監督仍不遺餘力,今年7月,她與許多家長站在關新公園,對於市府花大錢在公園架設對孩子可能造成危險的廣告看板提出抗議。

從老師變成市議員,蔡惠婷沒有要講一套很高的論述或政策,而是真正看到問題並提出解方。談起未來想做的事,她的口氣中遮掩不住迫切與期待的心情,她要催生真正的「育兒百寶箱」:讓職能治療進入校園、讓父母在領取補助前先上課、學習當爸媽,給予他們實質的支持,還要全面打造無障礙空間,讓新竹成為一個對育兒友善的城市。

推薦你繼續閱讀的「市議員選舉」相關議題

不花大錢、不發競選衛生紙,綠黨候選人羅岳峰要怎麼讓「空氣票」投給他?
【新北市民看過來】抽查你的市議員!看他是不是質詢率掛蛋的大慣犯
10 題考你知不知道市議員在幹嘛,來測測你是不是「及格」的選民吧!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圖片來源:蔡惠婷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