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身心靈醫治的理解與實踐(上)
top of page

我對身心靈醫治的理解與實踐(上)

引言

近年來,靈恩運動的興起,特別對神蹟奇事、醫病趕鬼的重視,又舉辦神醫聚會等,重新對醫治事工的重視,一方面讓基督身體回復失落的傳統,另一方面也為部分教牧與信徒帶來困惑。有些教會人士看「神聖醫治」為不合時宜,因為現代醫學科技的進步;有些則全盤否定,因為懼怕別人標籤實踐醫治事工者為狂熱的靈恩人士。11月8日拉法基金會舉辦「心靈牧養研討會」,當中有不同神學工作者、教牧與輔導員一起研討,筆者也是講者之一,就此方面的實踐向與會者分享。


創造與醫治

我們要全面而正確理解「全人醫治」,必須由創造論作為起始,就是肯定一切受造物的生命源自上帝(創一及二章),主原先創造的生命是完美無疾的(創一27-31),而人對本身的身體不感到羞恥(創二25)。神創造人身體的原意是整全而均衡、健康又美好的;然而當罪進入整個受造界(創三11;羅五12),亞當對身體的認知與感受產生明顯變化,身體因工作會勞損(創三17-19),女性「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創三16)。 罪徹底地使整個受造界機能失調,於是人內心與身體分割,難以統合;人與人之間產生紛爭與不和。人又與動物不和(創三15),人類又與植物與地土不和(創三18),於是大地不再予人效力(創四11)。墮落的世界,可理解為「患病的受造界」(SickCreation),正迫切等候造物主的救贖(羅八19-23;弗一10)。 福音派神學過往把創造與救贖作了不必要的分割,不當地看重了人的「靈魂」的拯救,卻忽視了身心靈也同樣須要經歷「重新受造」(re-created),也是救恩於現世的實踐;保羅肯定任何人在基督救恩裡,他/她就成為「全新的受造物」(林後五17-18)。


醫治的福音

耶穌基督的「全面豐足」(all-sufficiency)是「全人醫治」的基礎,耶穌的道成肉身(約一1-18),表明「神聖」甘願進入「患病的受造界」,否定了希羅文化重靈輕肉的二元思想。基督對因罪而變質的物質與身體,既肯定又予以審判(約二1-12迦拿水變酒的頭一趟神蹟;約四1-15與撒馬利亞婦人以水指向活水的談論),從上而來的恩典是要帶來生命本質的轉化。 耶穌在人世間生活,清楚表明祂的使命:「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可二17)罪人是那些謙卑自承靈魂生病的人,存開放心靈,來到耶穌這位「至大醫生」面前,經歷整全的醫治。 舊約看「拯救」與「醫治」是同義的(耶十七14;雅五15),完整的救贖,包涵「靈性」(spirituality)與「身性」(sexuality),兩者並不分割。創造主,也是救贖主,關注並供應我們整個人的一切需要,祂的恩典與能力期盼要介入我們受造的各方面。 滕近輝牧師於《神醫的福音》序言肯定:神對身體的醫治是救贖計劃之一部分,但屬於次要位置,靈性的救贖重要過身性的醫治。我們重視耶穌於十字架上成就「贖罪」,同時也不應輕視衪也是超越十字架、走出空墳墓的復活主,有更新身心靈的應許。(待續) (文章部份內容曾刊登於《宣道牧函》2008年8月,收錄於《兵臨城下》,現因應聚會而作出修改。)

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www.hkcrm.org.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