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新聞 - 網民白票帖文出事 越強硬市民越反感 眾新聞 Logo
眾新聞 CitizenNews
眾觀

網民白票帖文出事 越強硬市民越反感


【香港這一天】結集

民主選舉最有效的宣傳是真競爭,真選擇。假如選舉只有假競爭, 選民沒有真正選擇,公民所享有的被選權和投票權受到不合理限制, 林鄭政府呼籲市民履行公民責任投票便是虛偽、政治不道德; 假如公民最終放棄投票權,政府只能怪自己,亦應撫心自問, 為何公民放棄基本法下他們享有的基本權利?誰要對抗誰?

反修例風暴過後,由英殖民地年代開始引進, 其後按基本法規定循序漸進走向全面普選的選舉制度, 中央今年決定推倒重來,落實愛國者治港。新制度設下重重關卡, 官員強調並非搞「清一色」。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周五才結束, 但參選人「清一色」屬建制派,已成定局,投票率大跌亦無可避免。

12月19日產生的議會及明年3月選出的特首,象徵香港新開始, 林鄭月娥昨日表示,安排大量宣傳,希望做到鋪天蓋地的效果。她亦 指,已借調10多名資深行政主任到選舉事務處提供協助, 在選舉日將動用3.6萬人,包括公務員、 退休公務員及熟悉選舉程序的公職人員,並需接受培訓。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亦從入境處借調8名人員, 協助改善選舉工作流程。可以預料,警方當日亦將動用大量人員, 包括反恐部隊,確保選舉順利進行。

可以預期,下月選舉肯定是史上最大陣象、最「巴閉」( 林鄭近期喜愛用語)選舉,但相信同時是史上最低投票率選舉。 翻查紀錄,自1991年立法局引入地區直選開始, 投票率最低是1996年(35.8%),最高是上屆2016年( 58.2%)。新一屆選舉很可能跌破3成。

官員暫未評論投票率,但建制派近日開始放風, 中央已預計投票率低,並不介意。真的嗎? 中央與林鄭政府不可能不介意,首屆「完善」制度後選舉, 投票率太低,或「白票」數目太高,太難看。林鄭心知肚明, 高投票率是不可能任務,而正正是不可能,更要做足120分, 更要北京「看得見」,最容易做的是調派大量人力、鋪天蓋地宣傳, 親身呼籲市民投票。一句話:自保。

另一方面,嚴厲執法,恫嚇選舉負面消息。廉政公署昨日拘捕2男1 女,他們涉於互聯網轉載帖文呼籲市民在立法會選舉中投白票, 涉嫌違反《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下稱《條例》)。 這是《條例》修訂後,首次有人被廉署引用新罪行拘捕。 經修訂後的《條例》引入兩項新罪行,包括將「 故意妨礙或阻止另一人在選舉中投票」列為舞弊行為,以及「 在選舉期間內藉公開活動煽惑另一人不投票或投無效票」 列為非法行為。

親中媒體亦報道,有讀者聲稱將軍澳寶盈花園多位住戶收到匿名信件 ,內容提到香港市民不會忘記「721」和「831」、「 仇恨由此永留心中」,又批評民建聯和工聯會「拋棄民主人權」、「 擁抱極權專政」,以至「有不公平的機制保護他們」。報道引述香港 法學交流基金會主席馬恩國指出, 上述行為並非口頭或網上表達意見,而是寄出實體宣傳品給選民, 該行為已招致印刷費和郵費等選舉開支,可能違法。

類似「抹黑」材料是選舉常見現象,是否違法,尚待澄清, 但高調恫嚇不同意見, 恐怕會令本身對制度感到不公平的市民更憤怒。

政府越呼籲市民投票、越強硬對付「白票」言論,越激發市民憤怒, 他們心想:自己一票在手,以為是老闆,當然希望行使, 但制度令他們沒有真正選擇,沒有「看得上眼」的候選人,「 冇得揀」,不如不投,人之常情,發洩也要拉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