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补写人类发展史的奇迹 两岸媒体人走进十堰市博物馆 - 涉台新闻 - 华夏经纬网

见证补写人类发展史的奇迹 两岸媒体人走进十堰市博物馆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涉台新闻      2023-09-21 08:06:31

十堰市博物馆 摄 黄杨

十堰市博物馆 摄/黄杨

华夏经纬网9月20日讯:(图/文 黄杨)仙山、碧水、汽车城,大美十堰之旅从两岸记者高铁甫一下车扑面而来的山间清雾开始。9月20日,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采访团走进十堰市博物馆,与历史之“眼”对视,感受十堰生命不断线、文化不断层的辉煌历史。

十堰市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100万年前“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古人类演化发展100万年阶段的重要缺环,证明了十堰地域为古人类的起源地。而在十堰市博物馆《远古人类家园》陈列展览区,两岸媒体人则近距离见证了这补写人类发展史的奇迹——“郧县人”头骨化石。

两岸媒体近距离观看“郧县人”头骨化石 摄 黄杨

两岸媒体近距离观看“郧县人”头骨化石 摄/黄杨

1989年,学堂梁子遗址发现郧县人1号头骨化石。这是湖北省首次发现的最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于1990年被《中国文物报》选为“七五”期间和全国当年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0年,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的发现,证明在早更新世晚期,也就是100万年前,长江中游流域已经有直立人的存在。2022年,在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

郧县人化石的发现,是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古人类学的最重要发现之一,它引起了国际古人类学界的广泛关注,修正了关于人类仅起源于非洲和非洲迁徙的传统观点,具有世界意义。对于郧县人化石的历史大发现,两岸媒体记者大多都曾看过相关报道,但可以如此近距离、真切地观看到郧县人化石却是第一次。

“十堰生命不断线”的奇迹发现震惊的还有这样一群人!据十堰市博物馆社会教育部讲解员邹鑫介绍,日前她带讲解的团队刚好是闽台旅行团,现场参观的台胞们对郧县人头骨非常感兴趣。他们仔细地询问头骨所处的年代、发掘过程等不同问题,而在讲解到十堰古人类与世界和国内其他古人类进化序列的比较图时,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不断感慨我国百万年人类史的文化根脉绵延不断。

“郧县人”头骨化石 摄 黄杨

“郧县人”头骨化石 摄/黄杨

除“远古人类家园”主题展厅,十堰市博物馆还设有“走入恐龙时代”、“仙山琼阁武当山”、“十堰与水”4个主题展厅和“南水北调湖北库区出土文物”展。展陈融合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提炼区域文化精华,弘扬时代主旋律,艺术性的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多互动、大场景的现代陈列展示方式和手段,多角度展示出十堰绚丽多彩的史前文化、古人类文化、水电文化、汽车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武当文化。

“走入恐龙时代”主题展厅 摄 黄杨

“走入恐龙时代”主题展厅 摄/黄杨

据了解,十堰市博物馆暨湖北南水北调博物馆位于十堰市北京北路91号,于2005年6月奠基建设,2007年7月1日建成开放。博物馆总投资7400余万元,建筑面积11540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物藏品3万余件,涉及古生物化石、石器、玉器、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骨器、书画、钱币、造像等十余个种类,藏有旧石器时代手斧、春秋第一玉剑、汉代陶锅等珍贵文物。

十堰市博物馆开馆以来,先后被授予“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巾帼文明岗”、“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文物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文化系统优质服务窗口”、“湖北省省级园林式单位””等称号。


责任编辑:姚思寒
台湾快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