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膝蓋痛?膝關節活動能力與範圍變小,可能與這些原因有關 | 健康遠見
抗老

蹲下膝蓋痛?膝關節活動能力與範圍變小,可能與這些原因有關

【專家觀點】
蹲下膝蓋痛?膝關節活動能力與範圍變小,可能與這些原因有關 蹲下膝蓋痛?膝關節活動能力與範圍變小,可能與這些原因有關。Pexels by Dominika Roseclay

張太太,60歲,是一位典型的職業婦女兼賢妻良母,每天上班朝九晚五,還要照顧全家老小,任勞任怨,工作太忙讓她沒有運動的習慣;最近兩三年來,開始覺得雙側膝部腫脹疼痛,情形時好時壞,尤其是早晨更覺得不舒服,下雨天和冬天更為嚴重,上下樓梯也令她覺得十分困難,常常只能一步一步來。

兩週前她,她覺得疼痛情形比較嚴重,尤其剛起步走路時,但走了幾分鐘後,情況會慢慢好轉,可是她發覺走路速度變慢,而且愈來愈難蹲下去,每次蹲到一半時,就會覺得雙膝緊繃著,無法再往下蹲,不然就會覺得膝部疼痛。

張太太本來就不太喜歡使用公共的座式馬桶,起初她還勉強可以使用蹲式馬桶,但後來每當蹲下去解手幾分鐘後,很難立刻站起身子,張太太每次外出,都對此深感困擾。張太太曾在診所就醫過,被診斷為膝關節的早期退化關節炎,曾抽過兩次膝部積水,注射過兩個療程的玻尿酸,但無法蹲下去的情形仍愈來愈嚴重,因此前來骨科門診就醫。

張太太平日未從事運動,雖然沒有膝部創傷病史,但從積水、疼痛、困難上下階梯、無法便利蹲下等症狀看來,膝部退化性關節炎和肌少症是她目前的處境,抽出關節積液、服用止痛藥物或注射玻尿酸,可以緩解症狀。但當她要起步時,需要使用到肌肉,則無法順利完成動作,讓她感到接受治療並未起色,朋友曾開玩笑說,「未老先衰,以後很快就走不動了」,這句話讓她覺得很害怕,擔心未來會不會這麼快到來。

蹲下膝蓋痛?一次看懂臨床常見疾病、可能原因

膝部疼痛加上難以蹲下的情形,在進入老年前會逐漸普遍出現,女性比男性常多,常見的原因包括:年老、遺傳、肥胖、荷重、膝部結構異常、膝部外傷史、退化性關節炎、髕骨股骨症候群、半月軟骨損傷、肌少症、肌腱炎、滑囊炎、韌帶拉傷、髂脛束症候群、髖部和足踝關節炎、跟腱緊繃等,對張太太而言,當她外出而無法深蹲時,十足令人困擾。

深蹲動作會增加膝部荷重,人體站立時的膝部承重為1倍體重,深蹲動作可使膝部承重約增加4-6倍體重,與蹲下速度、蹲姿角度、蹲下時間、髖部和踝部的角度有關。Pexels by Anna Shvets圖/深蹲動作會增加膝部荷重,人體站立時的膝部承重為1倍體重,深蹲動作可使膝部承重約增加4-6倍體重,與蹲下速度、蹲姿角度、蹲下時間、髖部和踝部的角度有關。Pexels by Anna Shvets

深蹲動作會引起明顯疼痛,可能與這4原因有關

由於張太太平日缺乏活動,上班時久坐不動,時日一久,會使膝關節的韌帶質地日漸變緊,失去彈性,膝關節的活動能力和活動範圍漸漸變小,深蹲動作會引起明顯疼痛,其可能原因如下:

1.膝關節發炎,引起關節腫痛積水:

組織腫脹會限制關節的運動範圍,膝關節做蹲姿時,積液會被擠壓向外,造成更多限制。發炎會引起局部疼痛,也是重要的原因,服用止痛消炎藥有其必要。

2.深蹲動作增加膝部荷重:

深蹲動作會增加膝部荷重,人體站立時的膝部承重為1倍體重,深蹲動作可使膝部承重約增加4-6倍體重,與蹲下速度、蹲姿角度、蹲下時間、髖部和踝部的角度有關,膝部增加承重會讓韌帶和肌腱受到更大的拉展,引起僵硬的韌帶或肌腱受傷。

3.深蹲髖膝踝部,屈曲角度較大:

深蹲的屈曲角度較大,而且髖部、膝部、踝部都要屈曲,才能達成深蹲姿勢,任何一個部位的受限,都會造成影響。深蹲時大腿和小腿肌肉群處於拉展或被壓迫的狀態,會影響肌肉循環、營養供應和代謝廢物排除,蹲得愈久,情況愈嚴重,一旦要蹲下時,膝關節的韌帶就會被拉直,到達其荷重的上限後,很可能會使韌帶發生顯微的拉傷或撕裂傷,即肌腱纖維發生損傷,引起局部發炎。

4.人體對組織具有反射保護機制:

深蹲會刺激肌腱接受器,引起肌肉收縮來制止繼續往下蹲,長久蹲姿會增強對疼痛的敏感度,增強疼痛感,即使如廁只需要幾分鐘,對張太太而言,也會引起疼痛。

在這次症狀剛開始發作時,張太太只覺得在蹲下時膝部鈍痛和拉扯感,但後來變成蹲下去卻起不來,甚至於出現劇烈疼痛,才讓張太太警覺到事態嚴重。

研究指出,年老和運動量太少,都容易引起肌少症,靜態工作型式是一般人發生關節僵硬的元凶,對21世紀的人口結構老化快速的時代,人們只重工作產值,不重養生保健,值得深思。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