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港人力拒繼承理財惡習 專家:6歲形成理財觀 父母要有8大理財法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408

近半港人力拒繼承理財惡習 專家:6歲形成理財觀 父母要有8大理財法

個人增值

撰文: 涂宇佳

發布時間: 2024/04/08 14:21

最後更新: 2024/04/10 18:16

分享:

分享:

港人理財看父母?半數力拒繼承理財惡習 港人父母最識這8大理財法

「有其父必有其子」也許並非一句空話,至少在理財方面,父母對於子女的影響至關重要。MoneySmart最近一項調查發現,港人的理財習慣與父母息息相關——其中不乏負面習慣帶來的影響。

然而,不少港人心水清,並非一味接受父母的壞習慣。有近半數(46%)的港人在積極嘗試抵制父母的不良習慣。

半數港人理財習慣「繼承」父母

MoneySmart的調查顯示,父母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港人日後的理財習慣。

該調查所訪問的1000名港人中,大多數(52%)受訪者表示父母對自己的理財習慣有很大的影響。

  • 受訪者中,父母有過度消費和衝動購物傾向的港人,在日後的生活中也常常做出同樣的行為。
  • 自稱父母過度消費中53%的港人表示自己也有同樣的傾向——自稱父母衝動購物中54%的港人也是如此。
  • 此外,父母曾經負債的港人中有58%表示自己也曾經為債務所困。

 

點擊圖片放大

理財習慣源自兒時培養 

調查發現,成年港人在成長過程中常常模仿父母的模式和行為,52%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在財務管理上繼承了父母的好習慣。

  • 那些父母量入為出、有儲蓄習慣或投資習慣的港人,在成年後有很大概率也會如此。
  • 表示自己會每個月定期儲蓄的受訪者中,大多數人(78%)的父母也是如此。
  • 同樣,有預算開支的受訪者中有7成父母也有同樣習慣。

新加坡家庭輔導機構 Frolic for Life的理財教練和專家Michelle Howell表示,這些財務習慣往往在兒時潛移默化習得,會延續到以後的生活中。

基本理財習慣可以早在6至7歲就開始慢慢形成。在這個歲數,我們傾向吸收和內化我們父母怎樣使用和討論金錢。從觀察父母怎樣看待金錢,我們就會有意識地,或者不知不覺間把所觀察到的潛移默化,養成習慣。

Michelle Howell表示:我們父母的消費或儲蓄習慣、是否遵守社會規範和獨特理財行為都會塑造我們日後生活中的理財觀念和行為。

點擊圖片放大

半數港人力拒繼承理財惡習

有趣的是,成年港人之間也存在分歧。約有一半的人積極地試圖抵制父母的壞習慣,而56%的受訪者表示會積極嘗試接受父母的良好理財習慣。

7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父母從小就教授自己理財之道——這些在兒時就被教導如何理財的人在日後生活中,自覺財務安全的可能性比常人高出1.4倍。

點擊圖片放大

逾7成重視子女理財教育 最識這8大理財法

調查總結了港人父母最常傳授的8大理財經驗

  • 制定儲蓄計畫(57%)
  • 格價(54%)
  • 按時償還債務(42%)
  • 監察開支(41%)
  • 制定預算(39%)
  • 設定財務目標(33%)
  • 建立應急基金(31%)
  • 獲取理財知識和技巧(24%)

絕大多數(75%)港人認為,父母有責任教育自己的孩子良好的理財習慣:例如儲蓄以及預算。其中有7成表示,在適當的時候教導子女關於信用卡以及個人貸款等金融產品的知識非常重要。

點擊圖片放大

調查詳情:錢不多,父之過?父母如何影響子女的理財習慣 - MoneySmart

相關文章:

生仔真係要考牌?準父母必需要懂的5條理財問題

24%港人會為靈活辦公跳槽 以科技支援混合工作的5大注意點

調查:近半父母年花13萬援助成年子女 逾六成與雙親同住卻「零家用」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知多啲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