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金石堂

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

當你如旅人般出走踏查、記錄、定位,地方也將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244個人喜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金石堂好好聽

曲目

聽全部
  • 1 書店員導讀

作者/書店員導讀/名人導讀

「群山在召喚,我能不出發嗎?」一直是作者內心深處的呼喚,此書正是作者呼應自己內心的對話,透過十多年來探訪台灣古道山旅的經驗,帶讀者走在島嶼地圖之外,徒步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徜徉在專屬於山行者的時空,找回人生的節奏。

作者博覽古今,對於植況地貌、常民風情的描寫,以及引述之山史地誌文字,讀來令人心神嚮往。讓讀者也想依循作者的腳步,探幽尋訪古道的真實風景,站在島嶼的記憶深處,諦聽腳下的歷史跫音。

徒步山行本身就是一種目的。當如旅人般出走踏查、記錄、定位,地方也將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音樂來源:
Dreamy - Soft Piano And Strings by Keys of Moon
https://soundcloud.com/keysofmoon
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free-stock-music.com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CC BY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內容簡介

《尋找台灣特有種旅行》作者邱一新
十多年來探訪台灣古道山旅紀行

「為什麼要去冒險呢?」
「群山在召喚,我能不出發嗎?」

帶你走在島嶼地圖之外,徒步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徜徉在專屬於山行者的時空,找回人生的節奏

 

「我猶如一位不合時宜的旅人,
明明活在現代,卻老是想往已經消失的過去走,
追尋島嶼記憶,關注那些被忽略的歷史軌跡,再從歷史脈絡回溯當下,
反思島嶼的歷史閾境,走著走著,不免也回望自己的生命閾境,
故道因此成了貫穿本書的『閾境之路』。」——邱一新

 

當世俗成就不再迷惑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作者一路走來都是雜沓城市中的白領上班族,然而這十餘年來他每逢閒暇,便一身輕裝將自己丟進僻靜的山林,走進台灣各地角落,展開另一種旅行。他追尋美、日學者行腳島間田野的採集足跡;腳踏手作古道穿行於紅檜森林;入山傾聽泰雅獵人滿載生命體驗的薩伐旅。他驚喜亦感嘆於路上無數被遺忘的歷史軌跡,卻也在一個個化外之境意外收穫了療癒。

看似杳無人煙的山林,遍布先民和自然學者的足跡,擴大我們對那個時代更多理解和想像,然後回頭去尋找那些被遺忘的存在。

他沿路感受親切的山聲與氣味。一邊品嚐稜線上農家的日常野味,在夜半鳥獸的合鳴聲中酣然入睡;曾在險坡峭壁間猶疑著步伐,卻也在雪山上安頓了人生的挫折。這是專屬於山行者與古道間的親密關係。

 

透過閱讀和想像,古道成為你的時光隧道。

作者博覽古今,對於植況地貌、常民風情的描寫,以及引述之山史地誌文字,讀來令人心神嚮往。讓讀者也想依循作者的腳步,探幽尋訪古道的真實風景,站在島嶼的記憶深處,諦聽腳下的歷史跫音。

「古道探索是一把打開台灣寶藏的鑰匙,引領我進入過去未曾關注的自然觀察和台灣歷史兩個場域。我個人知識世界的空白地帶,讓我重新審視島嶼的位置和未來。」

 

 徒步山行本身就是一種目的。
當你如旅人般出走踏查、記錄、定位,
地方也將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名人推薦

【名家推薦】

ǁ 專文推薦    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家)
ǁ 熱情推薦
王文華(「夢想學校」創辦人)
王迦嵐(健行筆記創辦人)
江秀真(台灣福爾摩莎山域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 環保志工)
沈方正(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
吳雲天(台灣山岳雜誌專案總監)
侯文詠(作家)
徐如林(自然文學作家)
徐銘謙(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陳永森(國立屏東大學校長)
雪羊視界
詹偉雄(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編輯推薦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
(文/馬可孛羅編輯室)


對於喜歡植物、熱愛走山的讀者來說,邱一新這個名字想必絕不陌生。若說其暢銷前作《尋找台灣特有種植物》,是一新行走古道見聞中反映季節的前菜、勾起味蕾的餐前酒,本書或可說是他坐在甜點前,回顧人生主菜的心境歷程。

正如作家劉克襄在推薦序寫到,近來「古道」一詞就像特有種,讓廣大的登山健行者聽罷眼睛為之一亮,這些山徑既是前人開天闢地之路,又像殘存卻鮮活的歷史現場,不斷誘人回顧過往。

一新則藉由自然寫作及旅行文學旗手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在著作中所定義的「故道」(The Old Ways),反問自己在這一條條古道、一幕幕古老的地景中感受到了什麼?以及明白了多少未知的自己?

為此,他總說自己是不合時宜的旅人:
「我的島嶼旅行,通常不怎麼在乎古蹟名勝,卻想知道我的祖先是怎麼過生活的。」
「明明生活在現代,卻老想往消失的過去走……走著走著,不免回望自己在人生某些時間點、壓抑著傷痛走下去的生命閾境,故道便成了貫穿本書的『閾境之路』。」

他將自己這十餘年來,每一次閱讀、每一個步伐所接觸到的自然、顧盼的歷史、觸發的省思,積累而成書中二十條認識台灣的學習路徑。

在書中,他與獵人為伍,與雪巴同行,有時專注傾聽專家的見解,有時落單在隊伍末,看山望雲、諦聽鳥鳴,小憩時停下手沖一杯咖啡、小食當地特產,獨自感受山行的美好。

追源,溯流,欲靜。

他不只滿足於講述故道的歷史、細數內心採集的植物,他亦試圖在大自然重整自己的節奏,尋回島嶼生活中不停被竊取的寧靜。

側看邱一新,就算奔赴在雜沓的城市裡開會,也往往是一身輕裝、背著個大背包,彷彿一動念隨時都能往山裡頭跑。

一新早年位居媒體高層,如今仍是知名企業的高階主管;可他卻是在職涯遭受重挫、困居在家的谷底時刻,才深深意識到作為徒步旅人真正的意義。他心想,既然都在谷底了,那麼只剩下眼前這一條路——走吧,往家山走!走吧,走到怒氣消失為止!就這樣,他那讀書又走路的山旅人生,隨著心境愈拓愈寬。

他常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

他認為人的雙腳一如鳥的雙翅,引領人們走出梭羅(Henry Thoreau)在《湖濱散記》裡重新定義的風景:

「無論我坐在哪裡,都可以在那裡住下來,而風景就以我為中心,朝四面八方延伸……」

閱讀旅行的本質就是行動的文學。一如劉克襄所說:「唯有走過,我們才有堅實說話的自信。」

無數哲學家和文學家皆著迷於「走路」,不是因為他們估量著抵達終點的成就感,而是生活的價值就在路上,徒步本身即是意義。

從四處行醫布道的馬偕、拍下台灣各地珍貴風土的攝影家湯姆生,以至於清領日治時期的諸多探險家、人類學與博物學家,讀者可以透過這本書,與作者一同追隨歷史上徒步旅人的足跡,踏進部落、走上霧海、闖入瀰漫野性氣息的山林,享受曠野在內心釋放的力量。

作者

邱一新


曾任《TVBS周刊》、《食尚玩家》、《女人我最大》、《健康兩點靈》總編輯、發行人,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董事,以及國立台灣博物館董事、客委會築夢計畫委員、觀光局國際光點委員。現任吳寶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著迷「閱讀旅行」,曾循《倚天屠龍記》探訪拜火教總壇,踏查聖經地點,追尋摩西出埃及、達爾文之加拉巴哥群島、黛安佛西之高山大猩猩、海明威之老人與海、塞凡提斯之唐吉軻德、三毛之撒哈拉、希臘神話眾神足跡等。
著有《與天使摔跤:尋找愛迪生,重新定義自己》、《尋找台灣特有種旅行》、《人生的旅行存摺》、《我是丐幫旅行家》、《總有一天要去吃》、《跟著大亨去旅行》等書。

相關著作:《徒步旅人【誠品獨家.限量作者親簽版】: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

目錄

前言  回望來時路My Way

〈輯一〉
探訪閾境之路
——向先人提問,追索島嶼故事的形塑史

01樟之細路・手作之道
苗栗頭屋、獅潭   新竹峨嵋、北埔

02海岸山脈橫斷:徒步山海間,安通越嶺道紀行
花蓮玉里安通  台東長濱南竹湖

03祖先的故事:牡丹灣古道注腳
台東南田   屏東旭海

04閱讀,影響旅行方向浸水營古道紀行
屏東枋寮、春日   台東大武

05野性的洗滌淡蘭古道拾穗
新北瑞芳、雙溪、貢寮、頭城

〈輯二〉

英雄的旅程
——從獵人到踏查者,當代旅行者的究竟與傳承

01神話的國度來自霞喀羅古道的啟示
新竹五峰鄉、尖石鄉

02神話的國度司馬庫斯的抵抗與傳承
新竹尖石鄉玉峰村司馬庫斯部落

03尋找另一種狀態走過福巴越嶺道
桃園復興上巴陵   新北烏來福山

04向高山舉目朝聖大霸尖山
苗栗泰安鄉

05探訪不老傳奇在故事中旅行
宜蘭寒溪

06尋找撞到月亮的樹走進台灣杉神殿
新竹尖石鄉   宜蘭大同鄉

〈輯三〉

看不見的城市
——從城市遁逃的旅人終將領悟,一切探索的終點都將回到起點

01家山:後印象畫派式象山
台北信義區四獸山

02魔山野望:從柴山自然志出發
高雄鼓山區壽山

03尋鈔票上的風景從象鼻隧道到台灣特有種風景
花蓮秀林鄉和平村  玉山、塔塔加、阿里山、陽明山、太魯閣、大鹿林道

04林下經濟廊道噍吧哖舊道踏查
台南左鎮、玉井

〈輯四〉

旅行的奧義在旅行之外
——在山林的氣味間覺察,尋找行走的意義

01遠山在呼喚天狗岩、砂卡噹林道與同禮部落
花蓮秀林鄉

02跟著登山家追雲捕霧慢行雪山,找回人生的節奏
台中和平武陵農場

03霧海上的漫遊者能高越嶺道上「歷史的凝視」
南投仁愛鄉屯原   花蓮秀林鄉銅門

04少有人走的路踏查湯姆生影像之地
台南左鎮   高雄內門、甲仙、六龜、荖濃

05高山仰止思考人生「第二座山」,北大武山紀行
屏東泰武鄉

 

序/導讀

古道之必要
文/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家)

 

古道之名,像稀少的特有物種,常讓喜愛登山健行的人眼睛一亮。
有時,當我們有機會,得知一條古道的訊息,整個靈魂常在那一刻,便開始蓄勢待發。各種可能的想像,早已在胸臆裡積蓄,只待一個合宜的日子。
前往這類古道健行,絕對是徒步裡最具吸引力的一種。我們也明白,任何一條路,冠上古道之名,各種加值的可能便相對提高。尤其是在偏遠郊野,觀光旅遊、地方物業的經濟性活動,都會隨之而來。
因而古道的定義雖多,總是有一嚴謹法則,不宜恣意命名。最具體的條件,當為存在著既有的文獻史料之積累,提供了合宜的表述例證,加上現場的各種殘垣遺跡,庶民的生活經驗等等。再透過近代博物學的爬梳,以及各種考證、透視,呈現了多樣的交通意義。
古道不只是前人開天闢地的走過,矗立於當代文明所定義的風景。又或是在偏遠荒野,蜿蜒於豐厚的自然環境,供我們去踏訪。古道本質有一種難以述說的、宗教般的魅力,不斷地誘引我們,回顧過往。
歷史現場的殘存,比諸其他事物更充滿鮮活的立體感。一個人站在前人走過的土地,思索著未來,當下也常萌生更多的啟示。諸如霞喀羅古道、浸水營古道等已知的著名山徑,我們走過,不免會檢視其交通接駁、兩端住宿、路況內容、古蹟保存和產業推廣等等,繁複的旅遊問題。
我們很少停留於特殊和綺麗景觀的滿足,雖然那常是吸引我們前往的重要條件,但你難免想從中汲取更好的旅行養分。我們在此進行的不只是身體力行的縱走或橫越。回到這條路上,更多生活省思的元素愈容易突顯。

 

回頭看看來時路,人生浮白或緩慢,古道比任何一種路線都是更有意義的存在。
我們無法從單一的角度去命定,卻能從現場的體驗,對歷史進行更活潑的解釋。古道延伸的絕對是兩端、甚而多端的影響。尤其是官道型的歷史舊路,值得我們採用更多面向去思索。
古道也少有名山大岳,非得登頂。更非險絕之地,多數人難以企及。生命裡有此體驗,並無法添增人生的輝煌紀錄。你只是想去目睹,朝聖般走過一段。很多人踏過的情懷,自己也參與其中。一個人以不同的情境,熱烈地展開對話。
素質良好的健行者,往往做好諸多功課,在走訪之前閱讀相關歷史故事和報導,本身亦具備博物學的好奇和樂趣。這些旅行前奏,幾乎在每次出發即愉悅地發生,不知不覺,內化成一種美好的儀式。
當你走過,獲得這樣的身心快樂,難免會有下一條的期望,如此一條銜續一條。儘管對多數人,那是缺乏實質意義的存在,你卻視如必經的歸途。
一旦踏上,沉浸於此一路徑的風景,或許不是學術踏查,也非嚴肅的地理探勘,但都無妨。你清楚知道那是你要的人生,生活裡不可缺少的一條。
這種無從名狀的信念,累積成生命旅途較為靜寂的風景,很難跟旁人述說,多數時候只能跟自己分享。你享受這種孤獨,融入孤獨。
或者,對不起,那不是孤獨,那才是真正的熱鬧,自己想要的氛圍。整個世界用再豐饒的物質,都無法跟你交換當下的滿足。

 

一新為什麼偏愛在古道上旅行,當我的腦海浮升這個好奇時,其實也是在探問自己。探問這個,很難只從冒險切入的問題,我因而如此小小論述一番。
本書二十篇以古道為主軸,衍生不同山林意義的踏訪,大抵有這一背後的精神。每一條路,甚而每一座山,都由個人冀望出發,終圓一夢。從他的文字敘述,我們清楚嗅聞到這種個人的執著,具體實踐的美麗。當下的他,和周遭環境擁有共同的語彙,都是全部地景的一部分。
那不只是釣魚人,長時面對遼闊大海的快樂過程;更像養鴿者,在遠方放出訓練已久的賽鴿,一路奔回家裡。
古道或許最為遙遠而艱辛,卻是最快而直接的回家之路。有一個更大的無可取代的原味,始終在前方。他熱愛享受這等曠野釋放的力量,可以在旅途悉心品茗,同樣在日後的生活裡慢慢回顧。
好多熱愛郊野活動的人都跟一新類似,但擁有淵博的知識,以及書寫的熱情,那是何等困難的工作。藉由他的視野,我們的閱讀既欣羨又歡喜,但更多的是共鳴,生活價值在其敘述裡,不時獲得召喚。
我的內心遙遠呼應著。唯有走過,我們才有堅實說話的自信。知識的自信、生活的自信,乃至工作的自信都在那裡。在健行時,那不是體力的付出,我們強調以整個人的力量去探勘。一新如是,我自己也是同一類型。
古道恆在下,我們隨時整裝待命,直到老矣,猶在路上。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15690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36
    • 商品規格
    • 23*17*1.9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24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