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酷的旅伴 |【影評】新浪潮教母&型男攝影師,平凡卻後韻無窮的忘年旅程

【影評】《最酷的旅伴》新浪潮教母&型男攝影師,平凡卻後韻無窮的忘年旅程

圓點點

2017 年出品,法國紀錄片《 最酷的旅伴 》(Faces Places),由法國新浪潮教母安妮華達 (Agnès Varda) 與型男攝影師 JR 攜手合作,這對相差 55 歲的忘年之交,開著一輛可以大圖輸出的箱型卡車巡迴法國鄉村,探索在地人的故事,並將勞工的巨幅相片貼在當地建築物的外牆,形成令人驚艷的藝術作品。

法國紀錄片《 最酷的旅伴 》探討在地人的故事。

 

以藝術創造在地連結 : 安妮華達

片子跳脫我們常看到的坐在鏡頭前侃侃而談的紀錄片,而是以記錄融合創造,甚至略帶劇情的方式,帶領觀眾一窺法國鄉村勞工的生活。電影叫《最酷的旅伴》,登場的是安妮華達與 JR 這對看似祖孫的奇異組合,酷的不僅是安妮半白半橘的髮色、JR 到哪都戴著墨鏡,還包括他們對於拍攝的思考激盪、懷念過去與感嘆美好的消失,但是不以說教的方式切入,而是自然而然呈現在觀眾眼前,或是用對比的方式讓觀眾自行判斷。

安妮華達 JR 攜手合作的《 最酷的旅伴 》雖為紀錄片,卻融合創造以及略帶劇情來陳述故事。

安妮華達以《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Cleo from 5 to 7) 聞名,並曾跟影響後人甚深的電影大師高達合作,對於本片的走向始終希望是隨心所欲、邊走邊看,一方面因為眼疾與逐日消退的體力而把握探訪故人、結交新友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看不慣總是躲在墨鏡後面的搭檔,甚至還會發飆。而 JR 則像個長不大的孩子,肢體靈活爬上爬下,貼照片比攝影還有架勢,給人距離感的裝扮下卻藏有對老人的體貼,讓觀眾不知不覺著迷於他的攝影才華與天馬行空的想法。

帶著好奇心的安妮探索這片土地,不僅用鏡頭記錄下來,也充分展現人文關懷的精神,讓我們去思索那些廢棄的建築物、即將無人居住的礦工宿舍、一人獨守的穀倉、成堆的碼頭貨櫃,如果沒有「人」的足跡,意義將不復見,而大圖輸岀的照片貼在建築物上,正是宣揚理念的絕佳手法。也許會讓被張貼的主角不知所措,或是感動得說不出話來,但是成功創造本地人與外地人的討論,甚至聞風而至拍照打卡,把「這是我家」的榮耀散佈出去,將攝影帶給人的影響發揮到極致。

《 最酷的旅伴 》用鏡頭記錄人文,還將攝影照片輸出貼在建築物上。

 

訴說故事的除了人臉,還有動物

本片秉持著「每張臉孔都訴說著故事」的主軸,除了勞工,還記錄了動物,這可就讓人意外了。舉例來說,片子先是呈現現代化畜養山羊的方式,為了增加產量、減少損失的酪農把山羊的角給燒掉,用機器替山羊擠奶。然而當安妮拜訪了另一位崇尚自然的女酪農,卻不採取前述的殘忍做法,也還維持傳統的人工擠奶。兩相對照下,更顯現出安妮對後者的敬意,也讓觀眾思考:為了尋求最大利益而抹去動物的天性是應該的嗎?人類用現代方式飼養動物,似乎忘了如何跟動物相處,最寧靜的擠奶時刻都無法享受,莫名的悲哀油然而生。

《 最酷的旅伴 》透過鏡頭,傳達對人以及生物的關懷。

 

突訪大師高達

對筆者來說,本片有三大驚喜,一是安妮成為 JR 鏡頭下的主角,甘願讓他指揮雙腳如何擺動,簡直像在調教她的大拇指如何演戲,讓人不由自主露出微笑。二是安妮與 JR 前往探訪高達,而高達留下了兩行謎語,讓安妮敗興而歸,讓人驚覺這部紀錄片並沒有當初設定好的劇情,令人錯愕的撲空是高達對安妮拍片理念的挑戰,用避不見面寫下另類的結局?還是單純是疏於聯絡的朋友,友情也不復以往?

 JR 和 安妮華達 這對忘年之交在片中的互動令人印象深刻。

 

「 最酷的旅伴 」的定義?

不論如何,JR 為了讓安妮扭轉情緒的舉動才是最後的驚喜,他讓觀眾看見所謂的「最酷的旅伴」,不光是陪對方走一段探索世界、緬懷過去的路,還要有一顆能安慰別人的同理心,這也是本片看似平凡無奇,卻後韻無窮的原因。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