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重磅表態!關於穩就業、惠民生、促發展,五個方面重點發力 - SL886 日誌

人社部重磅表態!關於穩就業、惠民生、促發展,五個方面重點發力

By admin
2024-03-09

本文來自:央視網

3月9日下午3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召開。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王賀勝就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住房、醫療疾控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介紹,2023年,我國的就業局勢持續改善,保持總體穩定。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脱貧人口務工規模超過3300萬人,實現了預期目標。

王曉萍表示,今年就業市場開局良好,企業開工復產、農民工返崗流動平穩有序,求職招聘活躍度上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專業人才需求旺盛,康養護理、住宿餐飲、文化旅遊等服務業需求走高,小微企業招聘需求明顯增加,技術技能崗位需求快速上升。以上就業市場的變化,充分印證了當前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鞏固增強,服務消費潛能的加速釋放,也折射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新趨勢、新機遇。

從走勢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高質量發展具備堅實的支撐,做好就業工作具有許多有利的條件,我們對保持就業局勢持續穩定有信心、有底氣。與此同時,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仍待破解,部分勞動者就業面臨一些困難問題,穩就業還需付出更多努力。

關於今年的就業工作,將全力以赴穩就業、惠民生、促發展,重點是從五個方面來發力:

第一個方面是全力穩定就業崗位。穩崗位是穩就業的基礎。過去一年,實施了系列穩就業政策,各級各類資金支持就業創業超過了3000億元。今年,將延續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落實和完善穩崗返還、專項貸款、就業和社保補貼等政策,更好釋放政策紅利。

第二個方面是全力拓寬就業渠道。將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的支持,大力培育數字經濟、銀髮經濟、綠色經濟等就業新的增長點。進一步加大擔保貸款、税費減免、場地安排等扶持力度,釋放創業帶動就業潛力。同時,完善靈活就業服務保障措施,充分發揮6900多家零工市場供需對接作用,支持勞動者多渠道靈活就業。

第三個方面是全力提升就業技能。這是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之舉。近年來,政府每年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超過1800萬人次,有效增加了技能勞動者供給。將深入推進技能中國行動,聚焦先進製造、現代服務、養老照護等重點領域需求,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第四個方面是全力優化就業服務。就業服務是促進供需對接的重要措施。今年以來,“春風行動”累計舉辦招聘會3.2萬場,同比增加20%;發出專車、專列、包機2.6萬輛(次),點對點輸送勞動者88萬人次。將趁熱打鐵,繼續組織更多面向不同羣體、不同時段的招聘活動,保持市場熱度不減。推廣“大數據+鐵腳板”的服務模式,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高效、便捷、精準的就業服務。

第五個方面是全力保障重點羣體。今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79萬人,將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舉措,拓寬市場化渠道,穩定公共崗位規模,優化全週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紮實做好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羣體就業工作,加強對殘疾人等困難人員就業幫扶,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

與此同時,也將會同相關部門,強化人力資源市場規範發展,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營造公平良好的就業環境。

關於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王曉萍指出,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是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

我國現在技能勞動者超過了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了6000萬人,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適應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的數字型、創新型、複合型的高技能人才仍然稀缺,鉗工、焊工、養老護理員等一線技工普遍短缺,人才培養需要更好適應市場變化和產業的需求。

一是服務產業發展。就是要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發展急需,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增強技能潛力和匹配度,促進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比如,我們將組織開展數字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在智能製造、大數據、區塊鏈、集成電路等領域,夯實人才基礎。我們將實施技能強企行動和製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在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康養服務等領域,培育引領產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同時,集中資源和力量,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能大師之家,搭建技藝傳承和展示交流平台。

二是創新培養方式。就是要遵循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建立與行業企業的良性互動機制。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依託技工院校、職業院校,總結提升工學一體、校企雙制辦學模式,全面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形成技能發展生態鏈,緊密對接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就像是一些地方在實踐探索中總結的,學完一門課,就可以掌握一項技能;學完一個專業,就能勝任崗位需要。

三是暢通發展通道。就是要搭建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逐步改變技能人才發展的獨木橋、天花板困境,增強年輕人學技能、進工廠的意願。推動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全面實施“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拓展技能人才成長空間。擴大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領域,暢通技能人才多元化成長通道。推動區域性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四是營造良好環境。就是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技能人才發展的良好生態。加大榮譽引領力度,持續組織好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評選表彰獎勵。組織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激發全社會關注技能、學習技能、崇尚技能的熱情。去年,我們在天津舉辦了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比賽項目涵蓋了75%的國民經濟行業門類,帶動各地、各行業數十萬人蔘加了培訓競賽選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今年,我國將參加在法國舉辦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還將舉辦一系列全國性、行業性職業技能競賽活動,也請大家多關注、多宣傳、多報道。

在實施“高效辦成一件事”、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方面,王曉萍指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吿明確要求,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提高政務服務水平。人社部門將聚焦羣眾辦事急需,不斷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為羣眾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

一是整合資源暢通服務渠道。為了讓羣眾辦事少跑腿,我們集成服務窗口,制定人社公共服務標準,明確事項清單,規範辦理流程,推進線下辦事“只進一門”、線上辦事“一網通辦”、企業羣眾訴求“一線應答”。拓展便民服務圈,藉助銀行、郵局、社區等,推動服務下沉,方便企業羣眾就近辦、多點辦需求。豐富上門辦、免申即辦等服務模式,積極適應老年人、殘疾人等個性化需求,提供幫辦、代辦服務。

二是提質擴容優化辦事體驗。為了破除部門、區域和省際間壁壘,我們深入實施人社服務快辦行動,推進“清事項、減材料、壓時限”,已取消人社領域65%的證明材料,還將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實施補貼政策直補快辦,制度化規範化推行吿知承諾制,讓辦事環節更簡、流程更優。大力推行服務事項“跨省通辦”,依託全國人社政務服務、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等平台,在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才人事等領域,我們已開通40項跨省通辦事項,還將推動更多高頻事項“全程網辦”,地方事項“省內通辦”,實現服務從能辦向好辦易辦轉變。

三是數字賦能打造智慧服務。為更大程度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我們全面實施數字人社建設行動,加快構建一體化信息平台、數字化應用場景、智能化服務體系,推動更多的關聯事項“智能聯辦”,惠企便民政策精準直達。比如,我們建設全國統一的就業公共服務平台,支持“政策找人”、“人崗匹配”的精準服務,夯實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基礎。再比如,我們加快社保數字化轉型,開展“數據找人”信息比對,推動政策“免申即享”,將各類羣體廣泛納入社會保障覆蓋範圍。

王曉萍介紹,社會保障卡是政府民生服務的基礎性載體,目前全國98%的人都有社保卡,9.7億人還領用了電子社保卡。2023年電子社保卡全年服務151億人次。社保卡承載的服務,涵蓋了政務服務、就醫購藥、交通出行、文化旅遊等民生領域。我們將聯合相關部門進一步做實做細社保卡居民服務應用,推出更多的數字化應用場景,持續深化省級“一卡通”,大力推進區域“一卡通”,逐步實現全國“一卡通”,為廣大人民羣眾提供更便捷更廣泛的社保卡服務。

總之,我們將一件接着一件辦,讓人社服務有速度有温度,讓老百姓更暖心更安心。

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 直播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