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党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前线党

中国香港地区的政党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前线党为中国香港地区一个政党,于1996年8月26日成立。创会时定位为一个非政党的参政团体,成员来自各方面,包括商业金融界(如曾任制衣买手的何秀兰、证券行董事蔺常念)、政界(时任屯门区议员的陈立信、黄大仙区议员罗照辉等)以及基层劳工,一部份来自前蚁联成员,如罗沃启。当时有政界中人认为,这是一个有希望的跨阶层新兴政治团体。
中文名
前线党
外文名
The Frontier
属    性
政党
社团地址
中国香港地区
成立时间
1996年8月26日

简介

播报
编辑
前线(英文:The Frontier)是一个香港政党,成立于1996年8月26日。创会时定位为一个非政党的参政团体,成员来自各方面,包括商业金融界(如曾任制衣买手的何秀兰、证券行董事蔺常念)、政界(时任屯门区议员的陈立信、黄大仙区议员罗照辉等)以及基层劳工(职工盟的刘千石、李卓人、蔡耀昌及街坊工友服务处的梁耀忠等)和学界(如前学联秘书长陈小萍等),一部份来自前蚁联成员,如罗沃启。当时有政界中人认为,这是一个有希望的跨阶层新兴政治团体。 于2008年11月一次会员大会通过和民主党合并,但解散方案未被通过。拒绝加入民主党的成员,包括甄乐港等连同新成员,其后重新组织前线,至2010年9月9日正式重新注册,坚守前线过往立场,并致力维持其运作。
前线党
组成时主要以五位当时的立法局议员:刘慧卿、李卓人、刘千石、梁耀忠及黄钱其濂为号召。首任执行委员会召集人是何秀兰,当时会址并设在中环。当时并确立了前线四大纲领:争取普选、捍卫人权、全民制宪、维护法治。
前线在成立十年以来,经历过三次主要变革,现时有一个立法会议员及三个区议会议员。

重新注册前

播报
编辑
发展史
成立初期前线组成时,主要以五位当时的立法局议员:刘慧卿、李卓人、刘千石、梁耀忠及黄钱其濂为号召。何秀兰是首任执行委员会召集人,当时会址位于中环,并定立四大纲领为:争取普选、捍卫人权、全民制宪、维护法治。
创会时定位为一个非政党的参政团体,成员来自各界,包括商业金融界(如曾任制衣买手的何秀兰、证券行董事蔺常念)、政界(时任屯门区议员的陈立信、黄大仙区议员罗照辉等)以及基层劳工(职工盟的刘千石、李卓人、蔡耀昌及街坊工友服务处的梁耀忠等)、学界(如前学联秘书长陈小萍等),部份前线为前蚁联成员,包括罗沃启及政府前高官黄钱其濂。当时有政界中人认为,这是一个有希望的跨阶层新兴政治团体。

刘千石双重党籍事件

播报
编辑
前线党
本身具有民主党党籍的立法会议员兼香港职工会联盟会长刘千石,因加盟前线,而民主党党章规定党员不具有双重党籍,故此将之纪律处分,刘千石被民主党革除了党籍。这个事件成为了民主党内讧的原因之一,对前线影响较少,但刘千石在事后亦退出前线运作。

民主党少壮派入会潮

播报
编辑
民主党少壮派投靠潮被认为对前线的影响较深远。2002年4月,由原民主党少壮派人马以及不满冯检基、廖成利、罗祥国及莫应帆四人参加临时立法会的民协成员所组成之“社会民主论坛”(前称社会民主阵线)宣布停止运作,大部份成员如陶君行、陈国梁、冯智活、林森成、梁永权、徐百弟、符伟乐、刘山青、黄仲棋等合共五十人加入前线。当时政界中人认为,这会壮大前线的根基。但后来有前线退会成员则指出,此亦令前线分成两派,分别是创会成员派与前民主党少壮派。据报道,何秀兰曾在一公开场合对记者表示,不续会前线之原因之一,包括不认同陶君行的处事手法。
前线党
据前线资深会员透露,两派甚或达至水火不容之阶段。例如在提名参选各级会议的大会中,两派往往发动人海战术牵制对方,发动会众反对另一派提名。在2004年的立法会选举年,创会会员派曾提名刘家仪跟随刘慧卿出战新界东直选立法会选举,却在会员大会中被否决。据闻会员大会当日,更发生了一幕不够选票的风波发生。后来退会会员郑其建透露,曾因此事向当时秘书黎绍珍查询。黎表示,当时根本带有足够选票到会场,但不知何故,竟然有选票不翼而飞。事后有会员对此大做文章,包括要对陶君行及前线执委提出讉责。据了解内情的会员周先生透露,当时执委之一的唐小兰提出要让秘书黎绍珍背这只黑镬,并于一饭局中大数黎绍珍的不是。此事后获刘慧卿及陶君行同意。黎绍珍因而被免职。但有前线中人却指出,此无疑是令人有机会制造陶君行“缩骨”、“唔做嘢”、“揾替死鬼”等的指控。退会会员郑其建就是接受了此论调的其中一人。据悉郑其建更曾对外声称,前线用威迫手法要胁黎绍珍请辞,而将此事晓过前线执委会,又批评有人只手遮天,处事手法卑劣,耻与这些假民主派为伍而退会。
刘家仪一事令部分执委对前线心灰意冷。包括郑则文、黎荣耀、麦业成等六人不久便辞去执委一职,并淡出会务。有前民主党少壮派中人后来表示,两派的对立,直至何秀兰在2004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中落选及领汇事件后才告消失,两派更在领汇事件中合作。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以甄燊港为首的新派系,随领汇事件而令前线再陷入内讧之中。

领汇事件

播报
编辑
前线党
报载领汇事件令到前线内讧趋向台面化。本身在2004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中,与郑经翰合组名单参选、并自诩信奉左翼社会政策的秘书长陶君行,在郑经翰等立法会议员阻止政府贱卖资产以及领汇上市等事件上,扮演积极角色,引起前线内部部份自称支持自由市场经济的会员不满。在领汇上市负责翻译的执委甄燊港,屡次表示对陶君行在此事中的表现相当不满。据报道,前线在一次为庆祝刘慧卿生日的联欢派对上,甄燊港更大闹陶君行“厚颜无耻”,令派对不欢而散。据《东周刊》的多次报道,前线曾召开会员大会讨论领汇。据悉,前线内部其实没有明确取态,支持抑或反对领汇上市,而召集人刘慧卿更声称,曾在立法会会议中,表示支持领汇上市。

九龙东桩脚反面七一游行及参选行政长官事件

播报
编辑
前线党
政圈中人流传,除了领汇事件,多起的风波亦令前线内讧加剧。首先是九龙东桩脚反面一事。事缘在2004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中,郑经翰在九龙东选区胜出后,部份九龙东地方桩脚(林森成、徐百弟等)不满郑经翰并未在观塘坪石邨开设地区办公室,因而转对与郑经翰一同参选的陶君行并未为其全力争取权益而不满。据林森成透露,陶君行要求前线中人助选,条件之一就是要维持前线于东九龙的地区工作,包括于坪石邨开设办事处,以求让前线于2007年的区议会选举再与民建联一决高下。但后来开设办事处一事不但束之高阁。另外据说更有九龙东地区人士指控,陶君行“佢有事就同你称兄道弟,但你有事佢就当你契弟”,故此要求前线计划倒陶。 此外,2005年董建华因病辞职,前线曾有意派出刘慧卿参选特首,挑战曾荫权,表示要透过参与凸显小圈子选举的不合理。此举获甄燊港一系人支持,却被陶君行反对,认为昔日立法会选举曾高喊争取普选,今日又借口要为挑战小圈子而参选,实为自相矛盾,有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之嫌。此事后来因刘慧卿不参选(并支持李永达参选)而作罢,但有前线成员认为,此事导致甄派与陶派更添芥蒂。
另一个触发前线内讧的事件,是2004年民间人权阵线发起的七一游行。据悉前线成员甄燊港,公开发出反对7.1游行由同性恋者带头的言论,令民阵不满及反击。此举惹怒前线中
前线党
人,并要求前线退出民阵。不过据报载,陶君行反对退出,认为民阵是一个集合民间力量的平台,若前线退出,他会以区议员办事处名义再加入。虽然后来退出民阵一事不了了之,但有前线中人透露,陶君行经此事后已认为与前线难以合作共事。陶君行尔后在“香港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中,连连公开批评前线的不是,更暗指中共派人渗透前线搞分化,可见其不满之心态。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据前线中人讲,其内部曾多次开会商议“倒陶”,并曾讨论可能人选,接替陶君行秘书长的位置。报载,在会员大会中,曾有不少人对陶破口大骂及人身攻击。
另外,据前线会员透露,自从执委唐小兰、甄燊港等人成为执委后,就以斗争方法处事,开执委会等如开批斗大会。例如前司库苏恒泰指出,唐小兰就曾指他负责制作为前线筹款的手带,质素差劣,为此对他提出谴责。前职员符伟乐亦曾表示,唐小兰经常就一些小事,对他挑挑剔剔,诸多留难。符伟乐更表示,自从唐小兰、甄燊港等人成为执委后,前线两年就换了八个职员,令前线工作陷于瘫痪。
在包括领汇在内的多次内讧事件后,有部份执委退出执委会,更有不少会员淡出前线会务甚或退会。据前线会员透露,在领汇风波后,一些是是非非,亦继续纠缠于前线内。曾报道,部分传媒及前线会众收到匿名信,指有某些执委有婚外情、有人搞小圈子等,令前线形象雪上加霜。在领汇内讧后,被指斥的原秘书长陶君行,以及葵青区议会副主席梁永权及执委叶赐豪、王学今、陈国梁、苏恒泰、叶宝琳等,俱缺席换届会议。

现况

播报
编辑
现在的召集人是刘慧卿,被指为香港民主派政党中最反对中国共产党专政的政党之一。成员包括激进民主派成员,以及从香港民主党中分离出来的少壮派人士。由于前线党的一部分成员比较激进,加上现时召集人刘慧卿的鲜明形像,使他们经常受到左派的批评和攻击。
前线党
在2006年一月改选的执委会中,除刘慧卿、林森成、欧湛楷、唐小兰、徐百弟、卢松柏、柯耀林及甄燊港为连任外,李少玲、李永成、陈之望、徐维奇及谭旭华均为新任。当中林森成与李少玲为夫妇、唐小兰与谭旭华为前夫妇;仅刘慧卿一人为立法会议员,徐百弟及柯耀林二人为区议员;在领汇事件中牵涉利益冲突的甄燊港当选秘书长;现任执委陈之望在2005年曾参选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
2004年-2006年度执委之中,陶君行、梁永权、郑则文、苏恒泰、刘家仪、叶赐豪、王学今、麦耀祥、麦业成、吕基明、邱建华及黎荣耀均未争取连任,或已经退出前线。由于多次的内部震荡,前线拥有的立法会议席,已由高峰期的五席缩减至刘慧卿的一席(仍有缴交2005年度会费的梁耀忠及李卓人,因分别仅代表街坊工友服务处及香港职工会联盟参选,不计算在内),全港四百席的区议会直选席次中,前线现时已缩减至仅有六席(其实在2003年香港区议会选举中,有不少具有前线党籍人士参选而且当选,但选举过程中并没有强调前线会员的身份,这些议员包括:沙田区莫伟雄及蔡耀昌、西贡区柯耀林、葵青区梁耀忠、元朗区麦业成、北区区维坤、黄大仙区黄国桐、观塘区余秀珍、中西区何秀兰、及湾仔区郑其健;据了解以上人士除莫伟雄及柯耀林外,其他已经退出前线)。
苹果日报在2006年三月十二日报道指,香港名嘴黄毓民在2006年3月11日举行的茶会中,不少出席人士是前线参政会员,包括陶君行、柯耀林等。坊间盛传,陶君行等人有意另起炉灶,与郑大班、黄毓民等人组党,以基层、左翼路线为主调。虽然此事已为黄毓民所否认,但却在四月十七日宣布,将与陶君行、梁国雄等人成立左翼政治组织社会民主连线。
2005年后前线与民主党合并前召集人刘慧卿,被指为泛民主派政党中最反对中国共产党专政的政党之一。成员包括激进民主派成员,以及从民主党中分离出来的少壮派人士。由于前线的部分成员比较激进,加上现时召集人刘慧卿的鲜明形像,使他们经常受到左派的批评和攻击。
在2006年一月改选的执委会中,除刘慧卿、林森成、欧湛楷、唐小兰、徐百弟、卢松柏、柯耀林及甄燊港为连任外,李少玲、李永成、陈之望、徐维奇及谭旭华均为新任,其中林森成与李少玲和唐小兰与谭旭华均为夫妻,而唐谭二人后来因为甄燊港的介入而离婚则为后话。刘慧卿为立法会议员,徐百弟及柯耀林二人为区议员;在领汇事件有利益冲突的甄燊港当选秘书长;执委陈之望在2005年曾参选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
2004年-2006年度执委之中,陶君行、梁永权、郑则文、苏恒泰、刘家仪、叶赐豪、王学今、麦耀祥、麦业成、吕基明、邱建华及黎荣耀均未争取连任或已经退出前线。由于多次的内部震荡,前线拥有的立法会议席,已由高峰期的五席缩减至刘慧卿的一席(仍有缴交2005年度会费的梁耀忠及李卓人,因分别仅代表街坊工友服务处及香港职工会联盟参选,不计算在内),全港四百席的区议会直选席次中,前线现时已缩减至仅有六席(其实在2003年香港区议会选举中,有不少具有前线党籍人士参选而且当选,但选举过程中并没有强调前线会员的身份,这些议员包括:沙田区莫伟雄及蔡耀昌、西贡区柯耀林、葵青区梁耀忠、元朗区麦业成、北区区维坤、黄大仙区黄国桐、观塘区余秀珍、中西区何秀兰、及湾仔区郑其健;据了解以上人士除莫伟雄及柯耀林外,其他已经退出前线)。
苹果日报在2006年3月12日报道指,黄毓民在2006年3月11日举行的茶会中,不少出席人士是前线参政会员,包括陶君行、柯耀林等。坊间盛传,陶君行等人有意另起炉灶,与郑经翰、黄毓民等人组党,以基层、左翼路线为主调。在4月17日宣布,黄毓民将与陶君行、梁国雄等人成立左翼政治组织社会民主连线。

2007年香港区议会选举

播报
编辑
2007年香港区议会选举
前线共派出15人区议会选举,其中莫伟雄以前线会员,独立名义角逐,最终只得到3席,成为区议会议席数量最小的政党。

2008年和民主党合并

播报
编辑
2008年11月23日,前线举行特别会员大会,表决是否与民主党合并,以及解散前线的决议案。合并前有会员123人,但因会费问题,只有79位有效会员。在会议举行期间,民主党主席何俊仁、两名副主席单仲偕、狄志远、秘书长张贤登、立法会议员张文光等均有出席,藉以游说前线会员支持合并的建议,以及解答前线会员对合并事宜的疑问。经过三小时的会议后,出席的54名前线会员,有51名会员投票,当中有34票赞成合并、15票反对、1票弃权及1票废票,通过合并。此外,54名的会员投票表决是否解散前线的决议,当中有41票赞成、12票反对、1票废票;不过有关决议,未能提得按前线会章规定,需要80%的会员支持,因此被否决。
会后,刘慧卿指出,她与9名前线执委将会加入民主党,而前线的执委会亦会总辞;鉴于民主党并不接受两重党籍,刘慧卿希望支持保留前线会员,能够按会章尽快筹组新的执委会领导前线。至2008年12月,主要成员合并至民主党。

2007年香港区议会选举

播报
编辑
主条目:2007年香港区议会选举
前线共派出15人区议会选举,其中莫伟雄以前线会员,独立名义角逐,最终只得到3席,成为区议会议席数量最小的政党。

主要人物

播报
编辑
刘慧卿(召集人)(立法会议员)
卢松柏(现任司库)
李永成(现任秘书长)
陶君行(前任秘书长)
李卓人(立法会议员)
梁耀忠(立法会议员)
刘山青
柯耀林
区镇桦
丁士元
林森成
徐百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