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鸽捎来的信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小白鸽捎来的信

冰心创作现代诗
《小白鸽捎来的信》是由冰心于1983年2月5日创作的现代诗。该书以平易有趣的语言和具体的情节表现了中印儿童真挚友好的感情。
作品名称
小白鸽捎来的信
作    者
冰心
创作年代
1983年2月5日
文学体裁
现代诗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泰戈尔爷爷到过你们的首都北京
他说:在那里他留下了他的心。
这里也来过许多热情的中国朋友,
谈的也都是团结、友爱,与和平。
我多么想去中国看望你啊,
我知道你也想来印度看我。
但妈妈说我们还都是小孩子,
小孩子不能自己远出、旅行。
现在我请小白鸽
给你送去一串红花环,
请你也让它
给我带来一条红领巾。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相见握手谈心,
但这两件火红的礼物
会替我们说出我们的厚意和深情!
一九八三年二月五日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古今中外表现友谊的诗篇不计其数。友谊也是儿童诗常写常新的主题。
冰心于1953年11月曾经访问过印度,次年3月发表了散文《与小朋友谈访印之行》,文章写道:“印度的小朋友们,更是热情的……他们把自己捏的泥人、自己叠的纸鸟,都送给我们作为献礼。我们离开的时候,他们总在校门两旁喊着口号,排队相送,我们握手拥抱,依依不舍。”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小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我想,正因为作者有亲身感受,所以事隔三十年以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并且为这首诗选取了一个新的角度——全诗以印度小朋友的口吻,通过他们的回顾、愿望、幻想,抒发了对中国小朋友的友好之情。这个新巧的构思,使我们读起来感到新鲜、亲切。
要表达友情,千言万语从何谈起呢?作者先从“泰戈尔爷爷到过你们的首都北京,/他说:在那里他留下了他的心”写起。这个开头具体、亲切,启人联想。泰戈尔的名字,不但在印度家喻户晓,在中国,很多人也都知道;他曾两度访问过中国,同情中国人民的苦难,支持中国人民的斗争,中国人民也对他表现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在中国“他留下了他的心”。泰戈尔的诗,很多中国人读过,尤其是他的《新月集》,很多中国孩子也爱读。所以诗从这里写起,立刻就能唤起读者一连串美好温馨的回忆。接着又写到“这里也来过许多热情的中国朋友,/谈的也都是团结、友爱,与和平”,这又将两国人民友谊的牢固基础概括地表达了出来。“因为这两个世界上最古的民族的友谊,是从两千年前就建立起来的”,因为“中印两国同受着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还因为“我们两国都深切的感到我们需要建设,需要和平”。
正因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因此,很自然地引发出“我多么想去中国看望你啊,/我知道你也想来印度看我”,这表达了孩子之间的美好愿望。“但妈妈说我们还都是小孩子,/小孩子不能自己远出、旅行”,这又是多么令人遗撼的事情啊!
难道因为“小孩子不能自己远出、旅行”,就无法实现美好的愿望吗?智慧和幻想帮助了他们,“现在我请小白鸽/给你送去一串红花环,/请你也让它/给我带来一条红领巾”,这里,小白鸽成了友好感情的寄托,红花环成了友谊的象征。赠送红领巾是中国少先队员向客人表示敬意和友谊的礼仪,而且作者在访问印度时,那里的小朋友曾经“问到少年先锋队的情形,和入队的条件等等”,可见他们对中国小朋友配戴红领巾是很羡慕的。而且在朋友们“还不能相见握手谈心”的时候,“这两件火红的礼物/会替我们说出我们的厚意和深情”。
这首儿童诗没有空泛抽象的抒情,它选取新颖的角度,通过一连串典型的生活片断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中印小朋友的友谊。因为诗是写给小朋友读的,所以选取的事例都很有儿童情趣,表现了儿童天真的幻想。
诗足然不长,但感情腾跌起伏;第一节写长辈们长期友好交往,第二节写小朋友们“想去中国”和“想来印度”而不能成行的遗憾,第三节写请小白鸽代为传送友情,一波三折,充分表现了孩子们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
诗的语言浅近平易,娓娓而谈,如话家常,自然、朴实、情真意切。既适宜静静默读,仔细体味,也适宜大声朗诵,收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1]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长乐。冰心7岁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和林纾翻译的《说部丛书》。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开始在北京《晨报》发表《21日听审的感想》等鼓吹爱国学生运动的时评,署名谢婉莹。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1921年,在理预科毕业后,就考入文本科,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造成了所谓“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当时有人将此类短诗称为“春水体”。冰心的诗歌风格含蓄、温婉、隽美。1923年,冰心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同年她毕业于燕京大学,于1923年8月赴美留学。这时期的作品中更热衷于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爱的哲学”,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女子文理学院。其时,北伐战争的革命风暴使她感到超阶级的“爱的哲学”的虚幻;日寇入侵的炮火将她那个能“融化消灭”世间烦愁的“家”也拆散了。冰心的思想有所变化,写出了《分》《冬儿姑娘》等作品,对劳动者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