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癢的確不該抓,但真的是「快好了」嗎?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傷口癢的確不該抓,但真的是「快好了」嗎?

傷口癢的確不該抓,但真的是「快好了」嗎?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傷口癢癢的不一定就是癒合復原的前兆!輕則可能是傷口發炎,或是對敷料過敏,嚴重的話有可能是蜂窩性組織炎、感染性濕疹等等。

馬有失蹄,人有錯手,就算無時無刻提高警覺,跌倒擦傷、被紙張割到等等的意外小傷還是在所難免,就連穿雙新鞋,都有可能磨破後腳跟。以一般受傷的經驗來看,「結痂」這一步往往最容易破功,因為傷口附近總是奇癢無比,不去抓個兩下實在凍抹條!但大家總是說:「會癢就代表傷口在癒合,快要好了,千萬別抓!」真的是這樣嗎?

要解決這個謎團,就得先來上一堂簡單的健康教育課。當人體任何一個部位受傷,到完全復原前,都必須經歷四個階段。傷口一旦出現,經正確消毒、縫合處理後,會有二至三天的「炎症階段」,消滅傷口內外壞死的組織與細菌,隨之就進入「增生階段」,也就是傷口附近的微血管與纖維組織開始增生。

接著,傷口出現後二到三週進入「重塑階段」,新增生的組織會漸趨柔軟,血管數目減少,當初傷口留下的疤痕顏色也會漸漸淡化;最後則是「上皮形成作用」,也就是長出新的皮膚與表皮細胞,朝著還沒受傷的模樣前進。

既然已經了解傷口癒合的過程,那傷口會癢的真正原因呢?根據我們目前手邊搜集到的資料和訪問醫師說法,傷口癒合和這股惱人的搔癢感確實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皮膚科診所所長王修含醫師表示,傷口的搔癢感確實與傷口癒合密不可分;一般小擦傷、割傷或燒燙傷的傷口在癒合時,表皮細胞會從傷口四周逐漸往中間生長,在這生長的過程中,容易刺激到負責傳送痛覺、溫覺與搔癢感的「無髓鞘C類神經纖維(C-fiber)」,進而產生搔癢感。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而較深度的創傷、燒燙傷,在真皮層復原過程中而產生的搔癢感,來自於疤痕組織的肥大細胞(Mast-cell);肥大細胞在傷口癒合階段會分泌組織胺,刺激纖維母細胞產生膠原蛋白,修護燒燙造成的傷口,而組織胺就是造成搔癢感的源頭。

說到這,王修含醫師還提到一則醫學界的科學假說,認為癢感與痛感其實僅僅是一線之隔,關鍵在於是刺激到表皮層還是真皮層。如果是刺激到表皮層,就會出現搔癢感;反之,若刺激到真皮層,就是令人難受的痛感了。不過,這假說目前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持,只能僅供參考。

除了探討傷口為何發癢的原因,我們也找了一些排解搔癢感的小撇步。首先,面對奇癢無比的感覺絕對要忍耐,千萬不要伸手去抓,不然到時傷口結痂破了,又要砍掉重練,還有可能造成細菌感染。

要是真的癢到讓人受不了,可以在傷口周圍塗抹一些潤膚乳液,讓傷口保持濕潤,或是利用冰敷、沖洗溫水或冰水降低癢感,做點有趣的小活動轉移注意力也是不錯的方法;當然也可以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協助,由專業醫師以液態氮冷凍治療處理,或是對病灶注射類固醇來緩解傷口癒合帶來的搔癢感。

不過在此也要提醒大家,傷口癢癢的不一定就是癒合復原的前兆!輕則可能是傷口發炎,或是對敷料過敏,嚴重的話有可能是蜂窩性組織炎、感染性濕疹等等,所以有傷在身的朋友們,除了受傷當下要好好消毒,平時也要注重個人衛生習慣,保持傷口清潔;一旦發現有異狀,例如傷口有異味、化膿,或是出現紅腫熱痛的現象,一定要儘速就醫,千萬不要一拖再拖,把小傷拖成大病喔!

參考連結:

國家網路醫院:創傷傷口知多少?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燒傷的治療
傷口快好很癢,擦乳液可止癢,真的嗎?

本文獲網路追追追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