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征》@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17 07:58:03| 人氣6,048|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十字軍東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沒想到2005年,好萊塢還會拍《十字軍東征》題材的電影《王者天下》(《天國驕雄》)?

好萊塢永遠都會賣弄宣傳宗教英雄史詩電影的,只要美國還想當全球霸權!


《天國驕雄》Kingdom of Heave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voGni6LrFA

導演 : 列尼史葛
演員 :
奧蘭度布倫Orlando Bloom
利安尼遜Liam Neeson,
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
依花格蓮Eva Green

電影故事發生在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十字軍攻佔耶路撒冷城,建立王國,並與穆斯林簽訂和平條約,雙方在耶路撒冷城共存。
巴利安(奧蘭度布倫 飾)一直認為神並不眷顧他。他是某個小鎮上的貧窮鐵匠,妻子因為兒子的病死而傷心自殺,一時間家破人亡。十字軍將領哥弗爾(利安尼遜 飾)率領部隊前往耶路撒冷途中,認出巴利安就是其失散多年的私生子,但巴利安並不想與其相認。未幾,巴利安因怒殺偷盜妻子遺物的神父,無奈之下追隨其父前往耶路撒冷,並繼承其父親的爵位和封地,成為一名保護耶路撒冷城的騎士,但他覺得自己還是沒有得到神的啟示。在看到占領耶路撒冷的十字軍高層很多人假借「神意」大行其道時,他迷茫不解。
憑著個人勇氣和才華,巴利安不單受耶路撒冷國王博杜安五世(愛德華諾頓 飾)肯定及重用,更受郡主茜貝拉(依花格蓮 飾)青睞。好景不常,被頑疾纏身的國王病逝,由郡主的夫君基爾繼位。此時,代表穆斯林力量的埃及首相撒拉丁決心奪回聖地耶路撒冷,好戰的新國王集結所有的十字軍部隊貿然出擊,結果違背軍事常識,遠離水源,疲憊遠行,結果被極富戰鬥經驗的撒拉丁輕易擊敗。耶路撒冷成了一座空城,只能由巴利安帶領城內的百姓,與撒拉丁的二十萬大軍對抗。由於耶路撒冷城內準備充份,撒拉丁竟然沒能立刻攻下耶路撒冷城,於是雙方談判。撒拉丁答應停止攻城,並放走城內所有的人,而巴利安則將耶路撒冷城奉上,帶領城內的所有基督教徒離開,穆斯林重新占領耶路撒冷。
整個電影故事,其背景和人物是真實的,只是經過編劇和導演們演繹之後,從巴利安這個小人物的來看一個大的歷史環境,盡管宗教界對此電影的題材選取充滿爭議,但我們從電影的主人公──巴利安,從一個倒黴的鐵匠,變成一個保衛耶路撒冷的騎士,經歷了殘酷的護城之戰後,終於找回自信和平靜,再回到故鄉繼續做他的鐵匠,這個經歷中,應該可以感受到一些啟示吧。

歷史背景:十字軍東征

十一世紀未,羅馬梵蒂岡號召信眾們進行一場征戰,從當時他們眼中的「異教徒」──穆斯林手中奪取聖城耶路撒冷。參加戰爭的士兵身上佩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在長達二百年的過程中,一共發動了八次「東征」,這個時期的所有活動被稱為「十字軍東征」。

八次「東征」的時間和概況

第一次:1095年11月26日,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的克勒芒召開會議,號召所有人拿起武器,從異教徒手中奪回「主的墳墓」,聲稱參加遠征的人可以赦免罪孽,戰死疆場的人可以升入天堂。1099年十字軍血洗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國。
第二次:1144年,塞爾柱帝國攻佔埃德薩。耶路撒冷國王向法王路易七世和德國國王康拉德三世求援,開始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年 - 1149年)。1187年,埃及蘇丹撒拉丁俘虜耶路撒冷國王,佔領耶路撒冷城。
第三次: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英國獅心理查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為奪回耶路撒冷城,發動第三次東征(1189年 - 1192年),卻遭到薩拉丁和東羅馬帝國的聯合抵抗,無功而返,腓特烈一世也在途中落水而死。
第四次:1202年,教皇英諾森三世發起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年 - 1204年),攻佔了君士坦丁堡,並建立了拉丁帝國。
第五次:1212年,教會在法國和德意志組織兒童十字軍東征。1218年發起第五次十字軍東征, 1219年攻佔達米埃塔,1221年由於尼羅河水泛濫被迫撤退。

第六次:(1228年 - 122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恆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1244年,花剌子模在埃及支援下重新占領耶路撒冷。
第七次:法王路易九世發動第七次十字軍東征(1248年 - 1254年),進攻埃及慘敗,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以贖金贖回。
第八次:由法王路易九世領導,進攻突尼西亞。路上發生流行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軍隊撤退。
至1291年,最後一個據點阿克(位於現在的巴勒斯坦北部)陷落,耶路撒冷王國滅亡,「十字軍東征」結束。
http://hk.epochtimes.com/archive/200505/Issue507D/507D-12-20-1.html

王者天下

以《黑鷹計劃》、《神鬼戰士》、《末路狂花》等片三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英國名導雷利史考特籌劃經年,斥資超過一億美金,外景遍佈西班牙與摩洛哥等地,闡釋騎士精神的史詩巨作《王者天下》以十字軍東征的史實章節為藍本,描寫鐵匠出身的貝裏昂在父親的引導下,毅然投身十字軍東征的裏程,在長達數十年的征戰中,他為宿命的耶路撒冷國王效忠,與耶路撒冷王國公主西碧拉相戀,並被冊封為騎士,最後他一方面得擔負起捍衛耶路撒冷子民安危的神聖使命,同時更要阻止耶路撒冷侵略伊斯蘭教的行動,為和平的存亡而戰。
  《王者天下》由《魔戒》中飾演弓箭手的奧蘭多.布魯首度擔綱主角,電影音樂工程則由哈利.葛瑞格森.威廉斯(Harry Gregson-Williams)擔任,這位古典音樂出身的英國音樂家在二○○一年以《史瑞克》獲得美國動畫片大獎’安妮獎’最佳電影音樂獎,同時也獲得英國影藝學院獎的提名,其他作品還有《史瑞克2》、《BJ單身日記-男人禍水》、《間諜遊戲》、《世界末日》等。
  電影音樂裡動員了123位唱詩班成員,以及一群來自伊斯坦堡的音樂家通力合作,在倫敦著名的Abbey Road錄音室錄製,擅長現代古典音樂手法創作的哈利,還採擷了許多與影片時空相仿的樂器來彰顯影片的歷史背景,首先運用了中世紀的六弦提琴的冰冷寒顫的音色特質,拉開電影開場時的法國場景,等到男主角貝裏昂踏進耶路撒冷時,哈利逐步讓包括了阿拉伯的小提琴與打擊樂器、手搖風琴在內的回教樂器以及拉丁樂器,搭配伊斯蘭教的合唱團合聲演唱,慢慢滲進充滿了悲壯與哀榮色彩的主體交響樂章之中,讓影迷跟著主角的聖戰之旅,一起回到影片所呈現的時空之中,接受一場兼具心靈與感官震撼的史詩樂章的洗禮。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埃及血統,出生於比利時的女歌手Natacha Atlas以阿拉伯文演唱合聲,也為電影音樂覆蓋了神祕的面紗。在這篇非常具有史詩氣勢的作品中,哈利放棄了一般史詩片電影音樂創作中視感多於情感的創作手法,反而讓情感來駕馭視感,不但成就了個人創作生涯最精采的作品,更把史詩片的電影音樂創作帶進了全新的裏程。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02398

王者天下——列尼史葛的史詩天國驕雄

本片以12世紀基督教和穆斯林之間的十字軍東征為主題,講述十字軍將領哥弗爾率領部隊返回耶 路撒冷途中,尋回失散多年的私生子巴利安。二人相認後,經過連番波折,巴利安加入了十字軍並繼 承父親爵位,返回耶路撒冷。憑著個人才華,巴利安不單受耶路撒冷王博杜安五世的肯定及重用,更 得到郡主茜貝拉傾慕。未幾,國王病逝,郡主的夫君繼位,他卻因妒忌巴利安而魯莽地向撒拉丁宣戰 。戰亂期間,巴利安眼見耶路撒冷處於生死存亡之秋,曾立誓效忠耶路撒冷的他決傾盡全力展開背水 一戰。

惹爭議的荷里活(好萊塢)電影:

這部由20世紀霍士公司發行的大片,成本高達1億3000萬美元,由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列尼史葛導演 ,動用了數以百計的幕後人員、馬匹以及精美的服裝。由William Monahan創作的劇本,根據歷史上十字軍東征的真實角色改編,其中包括1187年保衛耶路撒冷的十字軍騎士巴利安,以及與之為敵的穆斯林領導者薩拉丁。
儘管拍攝方努力強調影片浪漫偉大的愛情戲和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但一些宗教學者和持其他信仰的激進分子仍然提出了質疑。他們拿著影片的劇本拷貝理直氣壯地指責:在當前世界局勢如此複雜、激烈的背景下,荷里活拍攝一部牽涉宗教問題的史詩片到底居心何在?

列尼史葛的史詩:

列尼史葛早前就嘗試過古裝史詩片《帝國驕雄》(Gladiator),評論界對這部影片的故事頗多微辭。不過史葛在影像上的老練和獨到,以及擅長個人英雄視角的描述手法,還是挽救了這部影片的頹勢 ,取得了1億8千7百萬的本土票房。《天國驕雄》也有幾分《帝國驕雄》的影子,一個不情願的十字軍 勇士,在耶路撒冷的愛恨情仇,唯有用冷血的戰鬥來詮釋。本片上映之前,題材問題已經引起了爭議 ,眾說紛紜的宗教立場,恐怕在上映後也未必能說得清楚。雖然有《帝國驕雄》的忠實影迷的大力支 持,但這部影片的本土票房卻衹有4千7百萬。現今,史詩片早已不能和過去同日而語,去年的史詩片都馬失前踢,如《木馬屠城》(Troy)、《王者無敵》(King Arthur)、《亞歷山大帝》(Alexander), 今年,無論是電影製作者還是觀眾對史詩片都有一種疲態
http://hk.movies.yahoo.com/vcd_detail.html?id=200512310oeiiss

反戰的《天國驕雄》2006-02-04   

  《天國驕雄》實在精彩──只是Orlando Bloom一味憂鬱,演技欠奉,太不濟事,鋒芒全被另外兩個角色蓋過,就是耶路撒冷國王Baldwin IV與回教英雄薩拉丁。   
  《天國驕雄》描寫出真正的『傾國之戰』,十字軍團總動員迎戰薩拉丁的二十萬穆斯林大軍,荒原上東西雙方的十字盾與新月旗,延綿何止千里!大戰爆發邊緣,國王和薩拉丁二人的滿有風度的馬前談判卻化解了危機,曠野上留下二人微小卻巨大的身影。   
  雖然《天國驕雄》的千軍萬馬極其雄壯,高潮所在的耶城保衛戰也極精采,但電影骨子裡卻是反戰的。兩場大決戰均以談判來解決,Orlando飾演的耶城捍衛者Balian最終與薩拉丁協議,和平交出城池,薩拉丁入城後沒殺一個人,還開放耶路撒冷給所有朝覲者。   
  進攻耶城之前也有一場大戰,導演甚至沒有去描寫,只拍下戰場上滿地的屍骸和滿天的禿鷹。電影不以血腥征戰為樂,反而以燒殺搶掠為恥;事實上Balian也正是以保存百姓為己任,事事要『對得起天地良心』,才被塑造成天國的英雄。   
  儘管如此,那場曠日持久的圍城,其精采叫人屏息,其慘烈叫人浩歎。妹子想起了屈原的詩句『短兵相接』,我則想到《孫子兵法》所談的攻城:『不勝其忿而蟻附之』。 《魔戒》也一樣有攻城的描寫,但那是人魔大戰的神話;《天國驕雄》城下的一個個圓盾和十字盾背後,卻不是蟻,而是活生生的人,有信念的基督徒和穆斯林──姑勿論是盲目的狂熱還是真誠的奉獻。   
  耶路撒冷是三教的聖地,據說耶穌在這裡受難,穆罕默德在這裡升天。片尾的字幕也說,直到千年後的今天,聖地的和平還是遙遙無期。我對『神聖』的觀念持謹慎態度──名之為神聖,必強調絕對,也必導致排斥和極端。互不相容,聖城也只好炸成廢墟。   
  『天國不在這城裡,而是在這裡,』Balian指指腦袋,又指指胸口:『和這裡。』若說宗教的核心精神是愛與寬容,我們這時代已沒有Baldwin IV和薩拉丁,但不知還有沒有騎士精神,以及真正的宗教?
http://www.douban.com/review/1023878/

王者天下  Kingdom of Heaven 

劇情簡介

法國青年鐵匠貝里昂,在素未謀面的父親引導下,因緣際會加入十字軍東征的隊伍,前進耶路撒冷。驍勇善戰加上品格高尚,貝里昂幾經征戰成為赫赫有名的武士,不但深受耶路撒冷國王賞識,美麗的公主西碧拉也對他芳心暗許…
然而隨著戰役增加,帶來無盡的殺戮和掠奪,貝里昂終於領會父親訓言中和平的真義與生命的真愛,貝里昂的抉擇挑戰了自己的生命,也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

電影背景

史詩大導演雷利史考特帶來的新作【王者天下】,這是一場橫掃千軍萬馬的血淚故事,從一個為理想掙扎奮鬥的男人眼中,閱讀驚心動魄的十字軍戰役。以歷史事件作為背景,上演的是人性斑駁的故事。金獎導演雷利史考特在這個流傳已久的騎士神話裡,增添了更多人的遭逢,呈現出基督徒和回教徒之間在聖地之上,爭奪真理的龐大拉扯,一千年後的今天,這些怎樣回應給我們的世界。
編劇威廉穆納罕和雷利史考特合作,完成了以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前為時間背景的故事劇本,當時耶路撒冷和大半聖地由歐洲騎士統御,政治狂熱正在蔓延,境內有各地人種的薈萃。他們的故事以一名叫貝里昂的年輕人為中心,他變成一個英雄,堅毅面對著基督徒盟軍的叛節,帶領耶路撒冷的人民勇敢抵禦與撒拉丁大軍的交戰。

【王者天下】由奧蘭多布魯飾演貝里昂,為了正義,投下全部生命踏上一段奧德賽之旅;連恩尼遜飾演高佛瑞,貝里昂的父親,將騎士的榮譽和擔負的使命傳遞給兒子;以及金獎演員傑若米艾朗飾演提貝里爾斯,巴特文國王的幕僚;布蘭登葛里森飾演變節的十字軍雷納;大衛戴路易飾演與高佛瑞同行的醫療兵。
在耶路撒冷,貝里昂愛上了西碧拉公主,巴特文國王的妹妹,由伊娃葛林飾演,她不情願地嫁給馬頓索卡斯飾演的十字軍男爵蓋,來自利亞的知名導演和演員哈珊碼索飾演威風八面的撒拉森將軍撒拉丁。
「我一直想要拍一部關於中世紀和騎士的電影,尤其是十字軍故事。」史考特說,這是他長久以來的期望,這樣的角色總深深吸引他。史考特心裡勾勒的原型人物是個平凡人,卻捲入了大時代,一個人物歷經了辛酸痛苦和悲劇,成為真正的英雄,他能夠承受一切,拒絕被洪流沖散或帶走。史考特由來電影中的主角都是這樣這樣的處境。
「從歷史上來看,騎士像牛仔或警察,在特定時空中,位處在某個邊緣位置。」史考特說,「這些人物給你很多切入去說故事的契機,讓他們完成一個英雄應該成就的使命。最珍貴的是在這些人身上,我們所看到的正義感、信仰和騎士精神等元素。」
編劇慕納罕建議史考特將故事聚焦在耶路撒冷,巴特文國王和撒拉丁將軍間的戰爭,而一名年輕騎士成為帝國的捍衛者。
「騎士為了理想而存在,」編劇解釋說,「而再也沒有一個時代比十字軍戰爭期間有更高為理想奮戰的特性。」
教皇烏爾班二世 ( Pope Urban II ) 在1095年召開的克萊蒙特會議 (Council of Clermont ) 上,以一句「這是上帝的旨意」號召基督教界的勇士們抵擋從七世紀起的中東宿敵回教徒的侵略,從騎士到農民,成千上萬的人熱情回應,推動了接下來200年的戰事,包圍古老城池,建立帝國,種下宗教的種子以迎接接下來的新世紀。
耶路撒冷在第一次十字軍戰爭時被拿下,基督徒連續七代統治那裡,在1186年(【王者天下】故事開端)該帝國充滿爭擾不安,撒拉丁勢力日大,威脅到國王的地位,這時得靠著從歐洲接補來新的軍隊進駐。像高佛瑞這樣的幕僚騎士必須回鄉去招募年輕的新兵到聖地來;當然,對高佛瑞來說,還有另一個任務。

《角色介紹》

鐵匠騎士貝里昂-奧蘭多布魯

【王者天下】的主角是年輕鐵匠貝里昂,他的天賦遠多過單單打鐵生活,「貝里昂是一位技匠,打鐵維生。」奧蘭多布魯說,他在【魔戒三部曲】【神鬼奇航】和【特洛伊】的精湛表演和俊美外表,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巨星。「貝里昂有能力做更重要的事,他也瞭解自己的使命,這些對他之後的旅程非常重要。」
故事開始時,貝里昂非常絕望,布魯稱之為「處在虛無狀態,他失去了妻子,孩子,觀眾會看到一個失魂落魄的憂鬱男子。」
就是在這種關鍵時刻會顯現出騎士的歃血誼盟,連恩尼遜飾演高佛瑞,他早年離開法國成為十字軍戰士,他的勇敢和聰明讓巴特文國王將他視為心腹,「當十字軍接收了耶路撒冷,他們變得非常有力量。」尼遜說,「他們據地為王,有許多動作,簡直像個小帝國,高佛瑞是領導者、是軍人,在耶路撒冷外有一塊小小的和平土地。」
 
騎士團長高佛瑞-連恩尼遜飾

高佛瑞回到法國找尋兒子,「他知道自己有個兒子,」尼遜說,「但由鐵匠情婦生下的貝里昂他還沒有見過。但他這趟回到法國是要去找貝里昂,要他到耶路撒冷去。」
「他沒有給他土地」布魯補充說,「也沒給他錢,卻給了他家人的重聚,他給他機會成為他的兒子,在聖地與他共事。」
雖然剛開始貝里昂拒絕了高佛瑞,但情況演變得他除了加入父親的行列也無其他選擇。「主要是貝里昂非常迷惘,」布魯形容說,「他這時唯一關心的就是去找尋他腦中諸種關於生命大問題的解答。他是一個踏上性靈之旅的年輕人,旅途有個人性格和政治上的成長,充滿新發現,嘗試去瞭解生命的真相。他追尋原諒和理解,他追上了高佛瑞,正式啟程。」
與高佛瑞同行的有另一些騎士,有些貪圖金錢,還有一名醫療兵,隨團為騎士們作告解,由大衛戴路易飾演。「醫療兵傳統從11世紀開始,」戴路易說,「他們曾經是修道院的兄弟會,服務聖地基督徒朝聖者。雖然醫療兵也可以成為戰士,但他基本上是和平主義者。」
以戴路易的說法,高佛瑞遇到一些個人問題,「他非常憂鬱和悲傷,但找到貝里昂後終於有了一線生命的曙光;重新掘出內心對人的愛和溫暖,看到使命可以由兒子貝里昂繼續傳承下去,直到未來。」
在旅程上遇到一場埋伏,高佛瑞嚴重受傷,最後,將騎士爵位封給兒子,交給他誓死保衛耶路撒冷和平的任務,「我試著說服他一定要到耶路撒冷,那是我們全部人的目標,不管基督徒或回教徒皆然,要到那裡去,成為那裡的一份子。」尼遜說,「高佛瑞直到經過許多許多昏庸的國王後,終於明白了這一點。」
 
公主西碧拉-伊娃葛林飾

在高佛瑞去世後,醫療團變成貝里昂的友伴和諮詢對象,「他給出一些問題,引導貝里昂找到答案,」史考特說,「他用了『正確行動』一詞,要他做正確的事,不管是什麼。這是他所相信的『上帝所企求的,其他的都不重要。你不必要聽到天上來的聲音,不需要下跪,只要做正確的事。』,在耶路撒冷,貝里昂遇到了很多那時候的重要人物,首先就是國王的妹妹,美麗的西碧拉公主,當時她正要結婚,嫁給蓋路西安,「她非常具有異國風情,」,新人伊娃葛林說,她的第一部電影是貝托魯奇的奇情浪漫電影【愛做愛作夢】,「她一生都在耶路撒冷,身邊有基督徒、猶太人和回教徒。
但該生活處境是非常壓抑的,她母親不顧她的心願強迫為她安排婚事。她恨她的丈夫,絲毫對他沒有尊敬、也不在乎他的權力。儘管深陷複雜政治情勢,西碧拉和貝里昂深深與對方相愛。「貝里昂並沒有期望愛情」布魯說,「但他不可自拔愛上了西碧拉,這對他來說就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這是一段非常纏綿甜蜜的關係,是他所渴望的,努力避免終究還是陷入其中。遇到這個女人點燃了他生命的希望之火。」
 
耶路撒冷王巴特文-愛德華諾頓飾

西碧拉對哥哥巴特文的處境有畏懼,「她無法面對他將要死亡的事實。他是她唯一能夠信任的人!」
巴特文國王肩負著家族的歷史,他是個善良、公正的好國王,卻患了痲瘋,生命危在旦夕,而這種病並且讓他不得不把自己的臉孔藏在銀色面具後面。「巴特文身材強壯結實,很難相信竟身染痲瘋,即將死去。」史考特說。
當他們見面時,巴特文明確告訴貝里昂,作為伊貝林新國王,他將繼續完成父王的使命,保衛耶路撒冷,讓信徒們前來朝聖。「我們歡迎所有的人,」布魯說,「這不是為了什麼目的的策略,而因為這是所有人的權利。」
 
耶路撒冷國元帥提貝里爾斯-傑若米艾朗飾

貝里昂也與提貝里爾斯見面,他是國王最聰明和強悍的幕僚,他是耶路撒冷大軍的元帥,傑若米艾朗解釋說「他的頂頭上司巴特文國王是痲瘋病患者,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交賦全部信任和權柄給提貝里爾斯,協助他處理國事。」
提貝里爾斯讓貝里昂明白耶路撒冷目前的和平其實是多麼脆弱,他們煩惱著撒拉丁的20萬大軍正包圍起王國,提貝里爾斯對回教徒的尊敬其實不下於對基督徒他不斷提醒人民要愛人如己。「他是如此厭倦戰爭和耶路撒冷種種愚蠢的殺鬥。」傑若米艾朗點出。
在巴特文和撒拉丁間的休戰面對了最大挑戰,在於王國裡面有人變節,起了內訌。「史考特說,「在耶路撒冷起了一場混亂、政治爭奪、腐化和自私行為,嚴重威脅到巴特文國王和提貝里爾斯,所有的人為自己的私立鬧了開來。」
 
回教領袖撒拉丁-哈珊瑪索飾

撒拉森備受愛戴的領袖撒拉丁,由敘利亞知名影人哈珊碼索飾演,他曾經執導過講阿拉伯世界紛爭的作品【The Diplomats】,哈珊碼索眼中的撒拉丁是非常高明的政治家,也是天生的戰士,他說,「撒拉丁戰無不克,同時,他還能對敵人喊話,這是做為領袖非常重要的特質。他很有個人魅力,對人性十分瞭解,內心也有善感的一面。他相信和敵人對話的力量。」
「大家尊敬撒拉丁,認為他是偉大的回教領袖、一位政治家、紳士、軍事家。」史考特補充說,「但不只是撒拉森人崇拜他,就連對手都尊敬他。貝里昂和撒拉丁對彼此漸漸惺惺相惜。」
 
聖殿騎士蓋路西安-馬頓索卡斯飾

西碧拉的丈夫蓋路西安,是聖殿騎士一員,維持軍事/宗教秩序。「聖殿騎士是非常激進的宗派,他們不要和回教徒有任何關係。」史考特解釋說,「他們不要和平。」
「蓋是耶路撒冷這邊的軍隊將領,就蓋的理解,國王已經不能主事,而他作為一名軍人,希望開啟戰爭,當然也對權力有所熱中。他追尋勝利者榮光,對權力極為渴望,在許多地方來看,他和貝里昂是對比的角色。」
蓋也愛著西碧拉,雖然西碧拉非常討厭他。「他在這方面深感挫折,政治上還是不能團結成氣候的軍隊,私人的感情生活又不如意,這是因為他缺乏人們所需要的對愛和家的溫柔。」
 
聖殿騎士雷納-布蘭登葛里森飾

蓋決心要行動,他有一名同志是雷納,他在喀拉克(Kerak,遺跡在今天的約旦))掌握大軍,「雷納表達了大幹一場的企望,」布蘭登葛里森說,「他充滿仇恨、行動野蠻,卻又也有某種騎士精神。從某方面來說,他有十字軍為人爭議的特質。就是這些人讓十字軍形象著仇恨、帝國主義、憎恨異族、自私為我。雷納所做的事都來自於貪婪和慾望的驅迫。
唯恐天下不亂、一心奪權的衝動和焦躁驅使,蓋和雷納啟動了連鎖反應,將耶路撒冷變成與撒拉森人對決的戰場,當巴特文帝國走到盡頭,雷納和蓋等著接收全部權力。關鍵點發生在蓋冷血地殺害了撒拉森信使,「和平已經徹底結束,不只因為蓋,也因為巴特文和撒拉丁試圖維繫的和平、兼容並蓄和寬恕等,終於破裂。蓋總算得到他想要的一切。蓋又作了一件錯事是,將耶路撒冷軍隊帶出城和撒拉丁的更為強大的大軍決戰,基督教戰士幾乎被殲滅。我們不會在銀幕上看到這場戰役,因為【王者天下】的高潮發生在這後面,當撒拉丁將軍隊帶到耶路撒冷,貝里昂為了騎士精神,誓死保護這座城,將他作為一名領袖和優秀技匠的能耐發揮出來,讓城垛變成堡壘。」
最後,他仍然無法贏得這場戰役,畢竟這麼陽春的陣容根本無法和對手的20萬大軍相提並論,但他至少成功地團結一起奮鬥的士兵,並爭取到了活命。在此之前,編劇慕納罕表示,「在耶路撒冷的保衛者本來是一盤散沙,可是對手卻是整肅有序。」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5/KingdomOfHeaven/KingdomOfHeaven.html

好萊塢史詩電影批判分析>朱敏  劉金星
 
  長期從事電影、媒介和傳播研究的美國舍費爾德大學教授史蒂夫·尼爾曾說:“無論好萊塢大片是哪種方式,是歷史片、音樂片還是科幻片等形式,它將在比過去的25年更長的未來得到更大的發展。”從目前情況來看,業界和學術界還未對史詩電影的范疇形成統一的認識,綜合主流的看法,好萊塢史詩電影主要是指好萊塢基於西方古典神話、中世紀及其之前的史實文獻和人物事件創作的電影。早在1995年,《勇敢的心》在美國一經上映,便好評如潮。2004年更是造就了美國的史詩年,《特洛伊》、《耶穌受難記》、《亞歷山大大帝》和《亞瑟王》相繼上映,著實讓廣大觀眾享受了一把電影大餐。盡管這些電影的票房也是喜憂參半,但好萊塢史詩電影的強大攻勢確實不容小覷。

  好萊塢史詩電影的特征

  1.個人英雄主義的敘事角度

  無論《勇敢的心》中演繹的華萊士,還是《亞歷山大大帝》中的亞歷山大,電影始終超脫不出為英雄主義著書立說的苑囿,“英雄創造歷史”的價值觀充斥銀幕、佔據著主導地位。這與崇尚個人奮斗的美國文化相契合。

  2.投資巨大,制作精良,宏大敘事

  為了給觀眾留下深刻審美震撼,史詩電影脫離不開宏大場景的襯托,需要震撼人心的音響效果,更需要奢華的數字特技支撐。而這一切投資大的驚人,僅以十字軍東征為題材的《天國王朝》為例,1.3億美元的預算中很大一部分留在影片800多個特效鏡頭上,使用了6000噸灰泥用於建造28000平方米的圍牆。有雄厚的資金為后盾,影片場面的宏大奢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愛恨情仇,精心演繹

  無論採用何種傳播媒介,要想完全還原歷史真實似乎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浩大工程。盡管電影隻是一種工具,但其中已經過多地添加了制作人員的主觀認識,是對歷史的二次加工。為了讓影片感人至深,有氣氛、賣座,制作人便對歷史精心演繹,愛恨情仇充斥其中,史詩電影往往就變成了一個或幾個人恢宏的情感歷程,歷史的真實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就無從談起。神化色彩濃厚的《特洛伊》變成幾個凡夫俗子爭奪美女的殺戮,眾神的音容笑貌完全泯滅,十年的特洛伊戰爭在影片呈現的短短幾天內便完成了,美好的神話就此完結﹔奧利佛·斯通執導的《亞歷山大大帝》甚至將希臘人心中的神亞歷山大刻畫為一位雙性戀者。

  4.奢華的演員陣容

  好萊塢不缺影星,尤其是國際影星,明星效應給影片帶來豐厚利益回報,提高了影片的上座率,也為影片的前期造勢提供了資源優勢。史詩電影時間長度一般在3個小時左右,這為眾多影星施展演藝提供了充裕的時間。

  5.華麗場面為外衣,強權主義為內核

  在場面和技術的運用上,美國史詩電影無一例外極盡華麗,有效運用了蒙太奇效果,表現出了史詩的宏大。但深層次卻把美國的強權主義表露無遺,借助史詩電影向觀眾傳播美國是“救世主”和“國際憲兵”的觀念,將歷史按照美國的價值觀進行理解和闡釋,為其強權政策作合法化注釋。這一點在《亞歷山大大帝》中展現地最為明顯,由科林·法瑞爾飾演的亞歷山大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解放全世界,但他所謂的解放就是讓馬其頓人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亞歷山大一人狂想的實現,將異邦人民置於自己的奴隸統治之下。

  批判分析

  1.媒介帝國主義由隱晦到明晰

  20世紀90年代之后,好萊塢電影由國際化階段進入全球化發展階段,憑借雄厚的資本和文化優勢,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大肆擴張“勢力范圍”。盡管中國電影業的水平不斷提高,但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多種聲音,一個世界”的夢想逐漸變成泡影。通過史詩電影,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擴張取代了武力征服,絕大多數文化沖突在影片中是以西方文明的大獲全勝告終,原本隱晦的媒介帝國主義變得日趨明顯了。

  2.價值觀和政治理念的美國化

  不容否認,在傳播價值觀和政治理念中,作為麥克盧漢所說的“熱媒介”的電影表現出異常強大的功效。史詩電影中蘊含了大量的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的理念,歷史往往被演繹為英雄的個人奮斗史和情感史,與歷史事實大相徑庭。影片的視角大都以英雄人物為中心展開敘述,對其它民族的奴役和凌辱往往也被美化,強權和霸權成為影片敘述的重點。在面對異族、異教的問題上,價值觀和政治理念被烙上了很深的美國印記,史詩電影成為美國中心化的忠實媒介。

  3.西方古典文化借助電影符號的產業化

  在數字特效、數碼立體聲和高超的蒙太奇剪接支持下,好萊塢早已超脫了影片制造地這一狹義概念,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品牌。好萊塢出售的也不隻是電影產品和“后電影產品”,而是強勢經濟下形成的強勢文化。通過聯盟等策略,到了21世紀初,全球電影市場基本上都控制在好萊塢大片場手中,產業集中度高達90%。 通過史詩電影這一重要的傳播渠道,西方古典文明正在按照美國標准重新闡釋,藉以形成完善的產業化。

  應對策略

  面對好萊塢史詩電影咄咄逼人的態勢,我國的影視業不能坐以待斃,而要有所作為,蓄勢待發,形成完善的應對措施。

  1.敬畏歷史,深入挖掘優秀的史詩資源,增強我國史詩影視的競爭力,弘揚中華文明。
  我國並不缺乏史詩資源,蒙古族的《江格爾》與藏族的《格薩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並稱中國三大英雄史詩,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作名錄。深入挖掘不同民族的史詩資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尊敬歷史,以史明鑒,不僅可以彌補我國史詩影視匱乏的缺憾,增強我國史詩影視的競爭力,而且可以進一步加深各民族之間的了解互信,弘揚中華文明的優秀文化成果,克服好萊塢史詩電影刻意演繹篡改歷史的弊端。中國的史詩電影更能體現出獨特的儒學理念和心理接近性,這是好萊塢史詩電影無法企及的,可以憑借這種優勢,與好萊塢史詩電影“分庭抗禮”,不斷擴大在華人圈中的影響。

  2.積極引進人才和技術,提高數字特效制作

  與好萊塢相比,我國多數影視特技還停留在初級階段,無法給觀眾以真實感和獨特的審美愉悅,這也是我國史詩電影無法與好萊塢史詩電影抗衡的技術瓶頸之一。高水平的特效制作需要精於特效制作的高級人才和先進的技術。數字特技往往是影片資金投入的重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影片的優劣。因此,需要制片方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

  3.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

  《紐約時報》稱,美國一些大電影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年中向處於發展階段的中國電影業投資1.5億美元。“引進來”不僅要積極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而且還要引入智力投資,實現多方位的合作,打造我國史詩影視的本土優勢。
  與此同時,還要鼓勵我國的影視制作機構“走出去”,加強與國外的合作交流,在與國外同類影視作品的切磋中彌補不足、汲取經驗,蓄勢待發,打出本土品牌。(作者單位: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42328/85617/5847820.html

第七封印詳參【圖博館】:柏格曼:名導演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F2UM3z1Hjo

編劇: 英格瑪 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導演: 英格瑪 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主演: Gunnar Björnstrand / Bengt Ekerot / Nils Poppe / Max von Sydow / Bibi Andersson
上映年度: 1957
語言: Swedish
制片國家/地區: 瑞典

劇情簡介 

  十四世紀中葉,一場延續百年之久的癘疾黑死病,在歐洲快速漫延,隨時奪走人命,而且不知何時會停。這死亡不時出現在四周,又不知道何時會臨到自己身上的長期性威脅與恐懼,使當時的歐洲,整整百年是處在“世紀末”的氛圍裏。在這百年世紀末中,整整一百年彌漫著“世界即將終結”的預言,頹廢、墮落、殘忍、憂郁、禁欲、狂野、偎褻、神秘、邪惡、虔誠,奇怪的組合在一起。而不同的人,在這世紀末黑暗中,也有不同的處世之道。
  《第七封印》1957年獲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影片透過十四世紀戰爭結束之後理想主義的騎士布羅克以及他的同伴在蔓延瘟疫的歐洲大陸上的漂泊生涯,向觀衆展示了不同的人在面對死亡時不同的表現方式。同時對人類生存的意義、對信仰的根源以及上帝的存在性提出了針鋒相對的疑問,同時又通過演員約瑟夫一家的生活來肯定信仰本身的力量。

2007/08/02 前天從電視新聞中得知瑞典國寶級電影大師英格瑪柏格曼過世的消息.讓我這仰慕者感覺幾分的惆悵.欣賞過大師的多部傑作.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也是大師名揚國際影壇的當屬現在介紹的大師成名作"第七封印".源自聖經啟示錄所記載因第七封印的揭露世界末日降臨為起始
影片是透過參加十字軍東征的理想主義騎士布羅克和他的同伴.在戰爭結束後已經家破人亡的他.在瘟疫蔓延的歐洲大陸過著漫無目的的漂泊生涯.當他看到自己的祖國被瘟疫所吞噬.驚覺參加東征的行動是虛妄而荒旦又毫無意義的.理想主義濃厚的他此時可以說最痛苦的時候.此時他遇到了要來迎接他死神.但他不甘在空虛中就這樣死亡.他得知死神是為棋迷.棋藝高超始終找不到對手.他大膽跟死神相約.下一盤棋來賭他的生命存亡為賭注.在對奕的思索中.他意識生命的虛空上帝存在的缥渺.感覺生命似乎毫無價值.於是他利用在與死神對奕的緩衝期.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他來到教堂的告解室向神父(其實是死神所假扮的)懺悔.他對上帝提出了根本的質疑.空虛就像一面鏡子.裡面對映出自己的空虛令人感到不寒而慄..可怕的空虛可怕自己令人恐懼不.
這是一部以存在主義為意函的哲理電影.以佛洛伊德心理分析方法去探索人生.社會.人性重大問題和面臨的深刻危機作觀念的探討.諸如人生在世的孤獨痛苦.人與人之間觀念無法溝通的鴻溝與隔膜.人的生存本能與死亡本能.對信仰的質疑.上帝是否存在的疑慮...畏懼與恐怖的心理因素....
.這類的影片導演個人色彩很濃厚.主要是要傳達導演的哲學理念.影片大都具有內省的性質和神秘的氣氛.在內容上用無因果關係的事件來代替情節.用人物的生活狀態和前意識的行為來代替性格描述.有時則以人物的某種情緒或符號來象徵.因此這類的影片結構都是鬆散的.但講究畫面的構圖.光影的效果.攝影精緻畫面唯美.導演的手法上都是運用夢幻.隱喻.象徵來詮釋影片的精神.……
http://tw.myblog.yahoo.com/oldzans/article?mid=516&prev=591&next=499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發生的九次宗教性軍事行動的總稱,是由西歐基督教(天主教)國家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發動的戰爭。由于羅馬天主教聖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徒手中,十字軍東征大多數是針對伊斯蘭教國家的,主要的目的是從伊斯蘭教手中奪回耶路撒冷。東征期間,教會授予每一個戰士十字架,組成的軍隊稱爲十字軍。十字軍東征一般被認爲是天主教的暴行,到近代,天主教巳承認十字軍東征造成了基督教徒與伊斯蘭教徒之間的仇恨和敵對,是使教會聲譽蒙污的錯誤行爲。

曆史背景

,西歐封建主、大商人和羅馬教廷在“拯救聖地”的名義下,號召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去奪回被伊斯蘭教控制的耶路撒冷,並對東部地中海沿岸各國進行了持續近200年的侵略性遠征。
地中海及其沿岸,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有著先進的科學、經濟與文化,因而它也是人類爭奪最激烈,戰爭發生頻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早在公元7世紀,塞爾柱突厥人(他們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就占領了耶路撒冷,他們幹擾基督教商人,殘酷地虐待在巴勒斯坦朝聖的基督教徒,因此就埋下了宗教戰爭的禍根。
11世紀末,西歐社會生産力有了長足的發展,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城市崛起,已有的財富已不能滿足封建主貪婪的欲望,他們渴望向外攫取土地和財富,擴充政治、經濟勢力;另外,當時的西歐實行長子繼承制,許多不是長子的貴族騎士不能繼承遺産,成爲“光蛋騎士”,他們往往靠服兵役和劫掠商旅爲生;除了騎士外,西歐的城市商人,特別是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的商人,企圖從阿拉伯和拜占庭手中奪取地中海東部地區的貿易港口和市場,獨占該地區的貿易,因而也積極參與了十字軍。還有就是農民,他們受到了封建主越來越重的剝削和壓迫,再加上連年的災荒,所以他們夢想尋找擺脫饑餓和封建枷鎖的出路,所以才逐漸被教會所蒙蔽,被騙往東方;歐洲教會最高統治者羅馬天主教會,企圖建立起自己的“世界教會”,確立教皇的無限權威。這些原因促使他們把目光轉向了地中海東岸國家。當中近東地區混亂不堪、君士坦丁堡皇帝阿曆克修斯一世向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求援,以拯救東方帝國和基督教的時候,不知此舉正中了羅馬教皇的下懷。早已垂涎東方富庶的西歐教俗兩界,由天主教會發起,以驅逐塞爾柱突厥人、收複聖地爲目標,以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地(耶路撒冷)爲口號,開始了十字軍東侵。1096—1270年,西歐封建主對近東各國發動的侵略戰爭。 西歐商業資本的增長,以及城市和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加速了封建社會內部的社會經濟分化,並推動統治階級去掠奪經濟發達的近東國家。十字軍東征是天主教會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的口號下發起的。耶路撒冷和其他拜占庭領土一起是在十一世紀末葉被穆斯林(塞爾柱突厥人)占領的。十字軍參戰者服裝均飾以紅十字爲標志,散稱“十字軍”。 

戰役過程:九次東征

公元1095年11月,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克勒芒宗教大會上說︰“在東方,穆斯林占領了我們基督教教徒的‘聖城’(耶路撒冷),現在我代表上帝向你們下令、懇求和號召你們,迅速行動起來,把那邪惡的種族從我們兄弟的土地上消滅幹淨!”教皇還蠱惑人們︰“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産豐富無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導下,勇敢地踏上征途吧!”十字軍東侵前後進行了9次。

第一次十字軍遠征(1096—1099年),參加的約有10萬人。騎士十字軍兵分4路,1097年會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進入小亞細亞,攻城奪地,占領了塞爾柱突厥人都城尼凱亞等城,大肆擄掠,于1099年7月15日占領耶路撒冷,接著按歐洲國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區建立若幹封建國家。十字軍橫征暴斂,促使人民不斷起義,政權動蕩不定。

第二次十字軍遠征(1147—1149年),是在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國王康拉德三世率領下進行的。塞爾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領愛德沙,是這次遠征的起因。出動較早的德意志十字軍在小亞細亞被土耳其人擊潰。法國十字軍攻占大馬士革的企圖也落了空,故這次遠征未達到任何目的。

第三次十字軍遠征(1189—1192年),是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國國王奧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國國王理查一世率領下進行的。腓特烈率其部隊,沿上次遠征的陸路穿越拜占庭。法國人和英國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進,途中占領了西西裏島。由于十字軍內部矛盾重重,此次遠征也沒有達到目的。德意志十字軍(最初約10萬人)一路上傷亡慘重,沖過了整個小亞細亞,但紅胡子在橫渡薩列夫河時溺死,其軍隊也就隨之瓦解。腓力占領了阿克拉(阿克)港後,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軍返回法國。理查在敘利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占了塞浦路斯,並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國,以後,于1192年與埃及蘇丹撒拉丁簽訂和約。據此和約,從提爾(今蘇爾)到雅法的沿海狹長地帶歸耶路撒冷王國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諾森三世發動。目的本是要攻占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作日後行動的基地。十字軍主要由法國和意大利貴族組成,在沒有足夠的金錢付給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況下,十字軍按威尼斯貴族將領的建議轉去攻打紮拉城(現克羅地亞的紮達爾)。並利用拜占庭國內的糾紛轉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搶劫和破壞後血腥屠城三天。大戰過後,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國八分之三的領土(包括愛琴海,亞得裏亞海沿岸許多港口和克裏特島)。而十字軍則以君士坦丁堡爲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國和兩個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國的國家,分別是雅典公國和亞該亞公國。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1217年—1221年)。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諾森三世要求信徒組建一支新十字軍。不過,此教令得不到歐洲的君主們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進行布道宣傳,將信徒、社會地位較低的貴族和破落的騎士加入十字軍。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蘭大堂主持召開了宗教會議,宣布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爲目標的十字軍,通過戰勝埃及的穆斯林王朝進而重新奪取耶路撒冷。1217年,十字軍先到地中海東岸的十字軍城市阿克開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國年邁的皇帝約翰、塞浦路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條克公國的王儲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間,十字軍按慣例沿途擄掠。在1218年6月,開始包圍達米埃塔。但在幾個月的戰爭中,疾病困擾著十字軍。適逢此時,穆斯林蘇丹阿迪爾死了。1219年11月,達米埃塔失守。十字軍終打開了勝利之門。1221年,十字軍企圖進攻開羅。戰役中,穆斯林軍隊借尼羅河水截斷十字軍的路,並包圍十字軍。9月,穆斯林收複達米埃塔。第五次十字軍戰爭終告失敗。
兒童十字軍,1212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騙下,三萬名兒童組成了一支十字軍(Children's Crusade,也稱童子軍),曆史稱之爲兒童十字軍。兒童十字軍在法國馬賽啓程渡海,准備完成大人們未竟的事業。最終,這些孩子不是在風暴中葬身大海,就是被船主給販賣到埃及。在德國,兒童也是受騙參軍。大部份兒童因饑餓和疾病死在途中,其他則流浪乞討。最不幸的幾千個兒童被拐賣。

第六次十字軍遠征(1228—1229年),是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領下進行的,這次遠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暫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奪回。 第七次十字軍遠征(1248—1254年)和第八次十字軍遠征(1270年),是法國國王“聖者”路易九世先後對埃及和突尼斯進行的兩次遠征,但兩次遠征均遭失敗。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1248年—1254年),由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發動。十字軍很快便攻取了達米埃塔,但卻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況。熬過瘟疫後,十字軍進攻開羅。十字軍被由將領拜巴爾率領的奴隸騎兵(馬穆路克)打敗。結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圖瓦伯爵被殺,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當時的蘇丹被其馬穆路克軍官推翻,故法國以大筆贖金贖回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與他的士兵才能被釋放回國。

第八次十字軍東征(1270年)由法國國王路易九世領導,進軍突尼斯。十字軍在突尼斯登陸不久,路上發生傳染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兒子兼繼承人腓力三世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軍東征以撤退收埸。

第九次十字軍東征(1271年—1272年),由英格蘭的愛德華王子領導,趕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但已經無力回天。他在阿卡簽定了停戰協議,于1272年返回英格蘭繼承王位。

至此,十字軍東征時代基本完結了。

曆史意義

十字軍遠征總體上說是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參加者的社會成分繁雜不一,武器裝備上極不統一。身裹甲胄的騎士裝備的是中等長度的劍和用于刺殺的重標槍。一些騎馬或徒步的騎士除劍外,還裝備有錘矛或斧子。大部分農民和市民裝備的是刀、斧和長矛。十字軍采用的是騎士軍戰術,戰鬥由騎士騎兵發起,一接戰即單個對單個的決鬥,協同動作有限。
與十字軍作戰的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的主要兵種是輕騎兵。交戰時,他們先用箭擊潰十字軍的部隊,然後將其包圍,實施勇猛果敢的攻擊,把它們分隔成數個孤立的部分加以殲滅。
恩格斯寫道︰“……在十字軍遠征期間,當西方的‘重裝’騎士將戰場移到東方敵人的國土上時,便開始打敗仗,在大多數場合都遭到覆滅。”
十字軍遠征持續了將近200年,羅馬教廷建立世界教會的企圖不僅完全落空,而且由于其侵略暴行和本來的罪惡面目,使教會的威信大爲下降,後世史家評論說︰“在某種意義上說,比失敗還更壞些。”十字軍所謂要奪回的聖地耶路撒冷,遭到空前的血洗。單在一所寺院裏,就有約1萬名避難者慘遭屠戮。十字軍一個頭目寫給教皇的信裏說,他騎馬走過屍體狼藉的地方,血染馬腿到膝。寺院、宮殿和民間的金銀財物被搶劫一空,許許多多的古代藝術珍品被毀。這場屠殺以後,十字軍到“聖墓”前去舉行宗教儀式,隨後又投入了新的燒殺虜掠。《耶路撒冷史》記載說,十字軍占領該城後,對穆斯林不分男女老幼實行了慘絕人寰的3天大屠殺。“勇士們”爲了掠取黃金,剖開死人的肚皮到腸胃裏去找。後來,因死人太多,千脆把死人堆架起來燒成灰燼,再在屍灰裏扒尋黃金。十字軍攻占君士坦丁堡時,對該城燒殺搶掠一星期,將金銀財寶、絲綢衣物和藝術珍品搶劫一空,使這座繁榮富庶的文明古城變成了屍山火海的廢墟。爲了分贓方便,就把金屬雕塑熔鑄成塊件。法國編年史家維拉杜安寫道︰“自世界創始以來,攻陷城市所獲的戰利品從未有如此之多。”十字軍這種強盜行徑,充分暴露了其宗教的欺騙性和虛假性。
十字軍東侵在客觀上打開了東方貿易的大門,使歐洲的商業、銀行和貨幣經濟發生了革命,並促進了城市的發展,造成了有利于産生資本主義萌芽的條件。東侵還使東西方文化與交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的文藝複興,阿拉伯數字、代數、航海羅盤、火藥和棉紙,都是在十字軍東侵時期內傳到西歐的。
十字軍東侵,促進了西方軍事學術和軍事技術的發展。如西方人開始學會制造燃燒劑、火藥和火器;懂得使用指南針;海軍也有新的發展,搖槳戰船開始爲帆船所取代;輕騎兵的地位與作用得到重視等.由柳洪平創建。
盡管十字軍東征給東方和西歐各國生靈塗炭,造成了巨大的物質損失,但它們對歐洲文明卻有著長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限于它爲歐洲基督教各王國的內戰找到了一個出口。十字軍東征使得歐洲大陸走上了一條世界主義的道路,使歐洲人認識到更爲廣闊的外部世界。老兵們看到了他們的鄉村裏永遠也看不到的東西,他們帶回來的故事點燃了歐洲創造的火花。
從12世紀開始,即大約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後,回憶錄和歌曲形式的文學詩歌興盛起來。在中世紀黑暗年代的沈寂之後,十字軍史詩的發展和擴散被一些學者稱爲“12世紀的複興”。
很多人幹脆就沒有回歐洲,尤其是那些在歐洲沒有繼承土地機會的不是長子的人。留下來的人在聖地建立了軍事、文化和商業前哨。他們在第一次東征後建立起來的要塞,常常是歐洲封建制度的移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阿拉伯世界衆多圖書館的接觸爲歐洲封閉的學者們開辟了全新的世界,他們逐漸看到那些用阿拉伯語保存了若幹個世紀的豐厚的古希臘典籍。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伴隨著暴力的互動。從某種方面來說,十字軍東征在傳播知識層面的積極作用超過了它的負面影響。
十字軍東征還將歐洲的旅行者和商人同一個發展中的世界融合了起來。對中東奢侈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意味著歐洲必須拿出自己的物品來交換,由此促進了歐洲羊毛和紡織業的發展。十字軍東征和中東拉丁王國的結束意味著獲得亞洲貿易品的難度增加,但需求卻並未因此而減少。一些曆史學家推測,15世紀中東對歐洲商人的關閉加快了航海探險的步伐,並最終導致新大陸的發現。
華盛頓美國大學伊斯蘭研究中心主任阿克巴?阿赫邁德說:“十字軍東征給我們創造了一個至今揮之不去的曆史記憶,一個歐洲長期進攻的記憶。”它的影響深刻:對當時可能是全球最強大、最具活力的穆斯林文明來說,東征及其造成的破壞打擊了伊斯蘭世界,動搖了穆斯林的信心;而對歐洲來說,十字軍東征則是一個起點,它推動著歐洲從一個黑暗的孤立時代走向開放的現代世界。
數個世紀以來,對于歐洲的基督徒來說前往聖地朝拜是一項最爲普遍的活動。雖然重要的宗教中心都在歐洲,但許多重要聖地卻在巴勒斯坦。塞爾柱土耳其人的興起,讓前往耶路撒冷和其它中東地區的旅行危險性驟增。土耳其人對非回教徒沒什麽好處,並且結束了阿拉伯人與基督徒之間尚稱和平的關系。同時,土耳其人在小亞細亞占領有價值的土地,給予拜占庭極大的壓力。1095年,爲了響應來自拜占庭皇帝請求協助的要求,教皇烏朋號召了由基督教戰士所組成的十字軍,企圖從回教徒手中重新奪回巴勒斯坦。
征募十字軍一事激起歐洲騎士的熱烈響應,一方面是出于本身激烈的信仰,一方面教皇也保證只要爲聖戰而死均可得到上天國的回報。此外另一個誘因,是有機會在海外攫取土地與財富,獲利比起與家鄉親族或和鄰近地區爭奪要強上許多。
到了1097年,一支含及朝聖者和教派信徒的三萬大軍由君士坦丁堡橫越到小亞細亞。盡管領袖之間一直爭鬥不休,而十字軍與拜占庭支持者間的承諾也告破裂,這支東征的隊伍依舊踉蹌前進。在此過程中,土耳其人只受到程度不高的侵亂。法蘭克的重騎士和步兵並沒有跟阿拉伯的輕騎兵和弓兵作戰的經驗,但騎士的耐力和體能讓他們贏得一連串徹底勝利的戰役。安提阿于1098年因內部變節被占領,耶路撒冷則在1099年因駐軍虛弱不足以抵擋攻擊而淪陷。基督教徒經常在勝利後不分年齡、信仰或性別對居民進行屠殺,名聲因而大壞。雖然許多十字軍在戰後返回家園,但也有若幹強悍的戰團留下來建立與歐洲相仿的封建王國。
在巴勒斯坦的十字軍統治者,在人數上遠遠落後于他們試圖要控制的回教徒人口,因而采取興建城堡與雇請傭兵的方式掌控回教徒,不過,法蘭克的文化和宗教卻博得了該地區居民的好感。十字軍從他們安全的城堡基地出發,向入侵的阿拉伯人作出攻擊和攔截。百多年來敵我雙方都是以典型的遊擊戰作對抗。法蘭克的騎士雖然強大但移動速度慢,而阿拉伯人盡管無法抵擋這些重騎兵的沖擊,卻能以輕騎加以包圍,使其部隊失去作戰能力,好在沙漠裏設伏來捕捉他們。雖然十字軍建立的王國控制了沿岸地區,在補給和增援上不虞匱乏,但是定期的入侵和百姓的不滿情緒,皆表明了他們在經濟上的失敗。
由具備作戰能力的基督教僧侶所組成的戰鬥團旨在爲聖地而戰。聖殿騎士團和救傷團的騎士成員主要是法蘭克人,條頓騎士團的成員是日耳曼人。雖然這些十字軍凶猛而果決,但人數上卻永遠不足以維持地區的安穩。
部份的十字軍王國曾經存在一段時間,因爲他們學會談判、妥協,並且挑撥不同的阿拉伯族群自相殘殺。然而一個偉大的阿拉伯領袖的出現,統一了各個回教的族群,這位領袖就是在1174年成爲埃及和敘利亞蘇丹的沙拉丁。1187年,他在沙漠中大敗十字軍並再次占領耶路撒冷。
在另一個世紀裏,由于僅僅取得一次罕有的短暫成功,歐洲人數度誓言重新控制聖地和耶路撒冷。多達八次以上的十字軍東征,在遭到反擊敗陣之前,大多僅能取得沿岸地區以及內陸上的些許進展。第四次的十字軍東征甚至沒能抵達巴勒斯坦,反而在維尼斯總督的領導下洗掠君士坦丁堡,爲拜占庭帶來一次難以複元的無情打擊。最惡劣的一次十字軍東征就是發動于1212年的兒童十字軍,幾千名歐洲兒童遠渡至埃及的亞曆山大港,卻在那裏被出賣作奴役。
十字軍所遺留下來的,除了基督徒與回教徒之間新的敵意與封建體系的惡化,同時也暴露出新的文化。此外,由于很多領主陸續破産並在死後遺留土地給國王,造成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不少農奴成爲十字軍後不再回來。新的詞彙隨著東征後加入到歐洲的語言裏面,例如cotton(綿)、muslin(平紋細布)、divan(沙發床)和bazaar(市場)。歐洲人還帶回許多新奇的紡織品、食物和香料。這些新鮮貨品的需求,加速了貿易活動,意大利的商業城邦國家(尤其是熱那亞和威尼斯)亦因此得到發展。這種需求尚促進了自十四世紀開始的大發現時代。十字軍所帶回來的金銀財寶並增加了地方上的貨幣供應,大力提升經濟的成長。 
十字軍東征,間接的促進了歐洲文藝複興的出現。歐洲人入侵東方後,發現了在歐洲已經消失了卻仍在當地存在的古希臘文化的殘存,歐洲人將他們帶回後,最終導致了文藝複興的出現。

戰役大事記

東征前的阿拉伯人
622 穆罕默德撤至麥地那。
687 歐麥爾清真寺在耶路撒冷動工。
732 普瓦蒂埃戰役。
773 阿拉伯數字問世。
842 阿拉伯人占領墨西拿和塔倫特。
842—902 阿拉伯人征服西西裏島。
950 以前波斯文版的《天方夜譚》出版。
1063 勃艮第人的十字軍進入西班牙。
1076 耶路撒冷落人塞爾柱人之手。
1086 阿爾豐索六世在西班牙被阿拉伯人擊敗。
1089 烏爾班二世組織法蘭克人十字軍迸人西班牙。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6~1099 )

1095 烏爾班二世在克萊蒙費朗號召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096 民兵十字軍東征。隱士彼得。屠殺猶太人。在小亞細亞被殲,潰退。
1097 十字軍與亞曆克西一世沖突,進入小亞細亞。
1098 法蒂瑪王朝占領耶路撒冷。十字軍拿下安提阿,博希穆德成爲安提阿君主。博杜安成爲伊德薩伯爵。的黎波裏成爲公國。阿什克倫戰役。
1099 7月:十字軍占領耶路撒冷。法蘭克人的王國在耶路撒冷建立。德弗魯瓦當上國王,只接受“聖墓的保護者”的稱號。
1100 威尼斯和法蘭克人王國締結貿易協定。
1100-18 耶路撒冷國王博杜安一世。
1101 幾次派遣援軍均告失敗。
1102 博杜安在拉姆勒獲勝。占塞薩雷。
1103 十字軍攻占聖-讓-阿克和比布洛。土耳其人在哈蘭打勝仗。拜占庭人要求回安提阿。
1106 唐克雷德攻下阿帕梅。基裏吉?阿爾
斯蘭占領梅利泰納。
1107 唐克雷德占領拉奧迪塞。
1108 博希穆德被俘于亞曆克西一世。
1109 占領的黎波裏和貝魯特。建立的黎波裏公國。
1110 博杜安一世占領西頓。進攻的黎波裏。
1112 羅歇繼承唐克雷德爲安提阿君主。
1113 土耳其人進軍。博杜安一世在太巴列戰敗。
1115 十字軍與大馬士革的阿塔貝克結盟。特勒達尼特戰役。博杜安一世攻占莫阿布。
1116—18 博杜安一世進攻埃及。
1117—18 阿拉伯人重新占領薩拉戈薩。
1118—31 耶路撒冷國王博杜安二世。
1119 特拉基布蘭之敗。羅歇遇刺身亡。
1124 十字軍占領蒂爾。
1125 伊斯蘭教徒占領阿萊普,後來在阿齊茲爲博杜安二世所擊退。
1126 博杜安到達大馬士革。
1128 曾吉控制阿萊普。
1130 曾吉占領哈馬,進攻安提阿。
1131—48 耶路撒冷國王富爾克一世。
1135 曾吉進入的黎波裏公國。
1136 雷蒙成爲安提阿君主。
1137 富爾克在巴蘭(蒙特費朗)投降。
1138 安提阿君主雷蒙承認約翰?康尼努斯爲最高主權。
1139 富爾克和大馬土革結盟對付曾吉。
1140 曾吉從大馬士革撤兵。
1142 十字軍在奧龍特河被曾吉打敗。
1143—45 拜占庭人和安提阿人又起糾紛,雷蒙屈服。
1143—51 托羅斯二世把拜占庭人逐出西裏西亞。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1144 曾吉占領伊德薩公國。
1146 努爾丁繼承曾吉王位。聖伯爾納在韋茲來發出號召,由法王路易七在和日耳曼皇帝康拉德三世率領十字軍展開第二次東征。
1148 包圍大馬士革失敗。康拉德和路易返回歐洲。
1149 努爾丁攻占阿帕梅,殺死雷蒙。
1153 博杜安三世占領阿什克倫。
1154 努爾丁占領大馬土革。`
1155—56 雷諾洗劫塞浦路斯。
1158 博杜安三世重新占領哈裏姆。努爾丁在布塔哈戰敗。
1159 安提阿承認曼努埃爾爲君主。法蘭克人與拜占庭人聯合圍攻阿萊普。拜占庭與努爾丁清和。
1160 雷諾被努爾丁俘虜。
1162 博杜安三世的繼承者阿莫利一世。
1164 努爾丁占領哈裏姆。
1167 希爾庫赫在埃及。阿莫利一世攻克開羅。
1168 阿莫利在埃及受挫。
1169 撒拉丁任埃及首相。法蘭克人與拜占庭結盟。包圍達米埃塔。
1170 阿莫利在死海痛擊努爾丁,在加薩攻打撒拉丁。
1171 撒拉丁推翻開羅法蒂瑪王朝的哈裏發。
1174 努爾丁和阿莫利一世去世。博杜安四世即位。撒拉丁奪敘利亞政權。
1177 撒拉丁敗于蒙吉薩爾,被博杜安四世擊敗。
1179 撒拉丁人侵蒂爾。
1180 撒拉丁和博杜安四世休戰。
1182 撒拉丁進攻納紮萊特、太巴列、貝魯特。
1183—84 撒拉丁占領阿萊普,劫掠薩馬裏亞和加利利地區。
1185 博杜安五世,王位不久由德?呂西尼昂繼承。
1187 撒拉丁在哈廷擊敗十字軍,攻克耶路撒冷。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1192)

1187 蒂爾大主教號召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胡子”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獅心王”理查一世率領。
1188 除了的黎波裏、蒂爾和安提阿外,撒拉丁占領法蘭克人的全部領土。
1189 德?呂西尼昂包圍聖-讓-阿克。
1190 腓特烈一世進入小亞細亞,占領科尼亞,後溺死。
1191 腓力二世和獅心王理查率十字軍東征。理查攻克塞浦路斯,占領聖約翰達克。撒拉丁在阿爾蘇夫戰敗。
1192 德?呂西尼昂拿下塞浦路斯。出身香檳區的亨利二世成爲耶路撒冷國王。
蒂爾的領主德?蒙特菲拉特,被阿薩辛派刺殺。
理查在雅法打擊撒拉丁,敗于耶路撒冷城前,返回西方。後于奧地利被俘。
1193 撒拉丁去世。
1194 阿莫利繼承德?呂西尼昂的塞浦路斯王位。
1197 亨利二世去世。重新占領貝魯特。伊貝蘭(Ibelin)的約翰一世成爲領主。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1204)

1199—1220穆罕默德統治時期。富爾克宣布,由蒙特菲拉特的蔔尼法斯二世和法蘭德斯的博杜安九世同率十字軍東征。
1204 十字軍占領君土坦丁堡。建立東方拉丁帝國(1204~1261)。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1217~1221)

由耶路撒冷國王德?布裏埃納,以及匈牙利國王安德烈二世率領。1217敗于塔波爾山。
1218—19 十字軍占領達米埃塔。聖?弗朗索瓦在埃及。
1221 十字軍遠征開羅,沿途燒殺擄掠。達米埃塔失守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1228~1229)

1229 與埃及蘇丹卡米爾簽訂雅法協定,耶路撒冷重歸腓特烈二世,爲期十年。
腓特烈二世在耶路撒冷加冕,建立了一個優雅尚智的宮廷。
1232 聖-讓-阿克自治區成立。
1239 十字軍在加薩戰敗。第七次十字軍東征開始。
1244 基督教徒在加薩失敗。伊斯蘭教徒(卡爾茲米安的土耳其人)最後占領耶路撒冷。
1247 土耳其人占領太巴列和阿什克倫。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1248~1254)

1248 法王路易九世(聖路易)在塞浦路斯登陸。
1249 路易九世占領達米埃塔。
1250 曼蘇拉戰役,路易九世投降,放棄達米埃塔以換取自由。馬穆魯克騎兵篡奪埃及政權。
1250—54 路易九世重組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後離開東方。
1260—77 馬穆魯克騎兵的蘇丹巴伊巴爾
1265 巴伊巴爾占領塞薩雷和阿爾蘇夫。
1268 巴伊巴爾占領雅法和安提阿。

第八次十字軍東征(1270)

1270 路易九世死于突尼斯。
1274—75 馬穆魯克騎兵劫掠西裏西亞。
1277 安茹的查理覬覦耶路撒冷的王位,後奪取聖-讓-阿克。
1282 塞浦路斯的亨利二世成爲耶路撒冷國王。
1287 埃及蘇丹卡拉溫占領的黎波裏。
1291 卡拉溫的繼承者卡利爾攻占聖-讓-阿克。敘利亞的十字軍王國滅亡
http://baike.baidu.com/view/25402.htm

 

 

台長: 阿楨
人氣(6,048)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萬世英雄》
此分類上一篇:《暴君焚城錄》

無花
巴利安的確技藝超人、勇氣可嘉,而且還有異乎尋常;有悲天憫人的情懷!
放棄王位、在大軍壓境的關鍵時刻,善用智慧保護聖地人民;尤其是與"薩拉丁"的談判,更顯得"天下";在智者眼中是「視如無物」的!
最後一幕,有情人終成眷屬;策馬悠遊天地間,讓人有「浪掏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悲淒感!
只是可嘆!千年來,聖地依然烽火不斷;足證貪婪、愚昧,永遠是「千古風流人物」的調調!
2010-07-05 17:34:14
阿楨
(楨:本只想補貼於<阿戰越戰化>《神學士》《美國入侵阿富汗》等,但<賓拉登>堪比《切‧格瓦拉》格達費《卡斯楚》,故特貼以悼之!另參本館:《全球反恐戰爭》伊斯蘭革命《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民族衝突和宗教爭論》 《當代伊斯蘭教》 《今日的伊斯蘭》)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2173113

    【獵殺過程爭議】

拉登遭突襲全過程:持槍試圖反抗被打
美擊殺拉登行動存諸多疑問 事實性錯誤屢遭揭露
聯合國敦促美向外界公布擊殺拉登真實內幕
死亡最新版本 身中3槍 第一槍未打中賓拉登退入室內 (回應:美國根本就不敢生擒賓拉登,現在美國大概後悔沒將屋裡的人全宰了,現在還要一直編謊言,以免外界認為是在搞屠殺!)
美議員看賓拉登死狀照「畫面駭人」
美參議員︰賓拉登「內褲下面」也中兩槍‎
12歲女兒:父親被活捉槍殺

「死要見屍」 賓拉丹死訊陰謀論蔓延
賓拉丹駭人屍照 歐巴馬不公開
公布屍照? 美國高層針鋒相對
「基地」證實死訊 將播生前最後錄音
賓拉登最後錄音 讚揚茉莉花革命席捲阿拉伯世界
賓拉丹火速被海葬(楨:毁屍吧)…怕墓地變聖地
分析稱肉體消滅拉登暴露美國急躁心態
希拉蕊為何摀嘴?
歐巴馬更怕賓拉登受難圖
埃及伊斯蘭領袖 譴責賓拉丹海葬
海葬賓拉丹 兒子聲明表不滿

美:老賓自以為安全沒想逃跑‎
賓拉登最後5年 外出穿罩袍扮女人‎
賓拉丹藏身處 資深記者2008年早預告
水灌恐怖犯取供 信使終露餡(楨:此証明了歐巴馬 食言/延續小布希違反人權的刑求取供!另參本館:《西方人道主義幹預》 《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藏匿處查獲大批文件 將揭凱達內幕
911十年 賓拉登計畫炸美鐵路
老賓最後警告 美國將永無寧日

無棺可蓋論難定(另參本館:《切‧格瓦拉》
甲的恐怖分子是乙的自由戰士
千年的宗教幽怨
歷史會如何評價賓拉登
恐怖主義不對 帝國大反擊沒道理
仇冤相報 文明倒退
評論稱美國以暴制暴可能強化拉登模式影響
蘇丹千名穆斯林頌揚賓拉登是烈士
老賓殉教 塔利班:聖戰新動力
賓拉登喪命豪宅 成觀光勝地
賓拉丹藏身別墅 巴國將夷平
2011-05-23 09:44:02
版主回應
殺人與復仇
格殺 海葬 刑求…道德爭議漸浮現
獵殺行動5大失誤 歐巴馬政府恐付代價
獵賓拉丹行動 德學者:美違反國際法
美狙殺賓拉登 英主教很不舒服
國際特赦:賓拉登應被活捉受審‎
達賴喇嘛改口 對賓拉登遭狙擊感到難過‎
卡斯特羅稱美國殺死手無寸鐵拉登令人發指(另參本館:《卡斯楚》
新華網提6疑問:誰是美下個靶子?
賓拉丹未審就殺 誰是流氓國家?
賓拉登之子投書抗議美國任意殺戮

(楨:加個變形尾翼就能匿蹤?主應美了巴雷達佈署吧!另參本館:特種部隊 黑鷹直升機的演變之路 RAH-66直升機 未來直升機 UAV 與UCAV RQ-4全球鷹 RQ-8A 武器如何隱身? 反F-22 隱形戰機剋星:俄“對手-GE”?)

美軍除掉拉登3法寶:特種兵加立體偵察高效指揮
美匿蹤直升機 躲過巴國雷達獵賓
美軍直升機為何出事?
分析稱美隱形黑鷹直升機墜落或源于防風罩塗層
獵殺賓拉登 美軍匿蹤直升機MH-X意外曝光(新增影音)
美軍海豹突擊隊四大武器:RQ170無人機監視拉登
美暗擴特戰隊 年斃3000恐嫌
中國特種兵曾3:0拿下美國“海豹”突擊隊
如果我是本拉登,美國人這次必然失敗!
神祕直升機殘骸 美憂落入中國
巴基斯坦否認邀中方研究美隱形直升機殘骸
巴基斯坦駐美大使稱中國對美隱形直升機沒興趣
獵殺老賓直升機殘骸 巴國同意返還
軍無人機擅闖巴基斯坦境內搞空襲引巴方強烈抗議‎

    【接班人與報復】

誰是賓拉登的接班人?
劉屏專欄-賓拉登們 蠢蠢欲動
賓拉登第二 仇恨更深
反恐專家:分支早就獨立出擊
賓拉丹淪為象徵人物 影響力大減
民調:穆斯林早已不信賓拉登 (回應:美國控制世界輿論的白手套!另參本館:民調魔數)
後賓時代 蓋達可能不需領袖
新陰謀論:二把手札瓦希里出賣賓拉丹
巴官員:賓拉丹、札瓦希里早反目
蓋達新頭目 傳埃及阿德爾暫代
受CIA訓練10年 反奪美3千人命
追緝賓拉丹 老美花2兆美元

蓋達證實賓拉登亡 揚言報復
為賓拉登復仇! 巴國連2爆奪80命
賓拉丹剛傳死訊…巴國清真寺爆炸
基地組織報復 葉門1死2傷
阿富汗神學士 連番自殺攻擊
阿拉伯動蕩突然變向 以色列邊境衝突四起(楨:阿拉伯這場假民主之名的茉莉花革命,將非阿拉伯之春、而是宗教極端勢力得勢!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以入侵巴 )
請下機 美不載穆斯林領袖
維基解密揭露 凱達將引爆歐洲核彈?
學者:攸關戰略利益 美仍將打反恐牌
防報復 美歐都神經緊繃
紐約逮兩嫌 策畫襲擊猶太教堂
911險重演 攻擊帝國大廈逮2嫌
測防恐能力 美炸假使館

反恐里程碑 不等於世界安全
反恐戰爭 美不改變難打贏
死了賓拉登 還會有賓拉登
以暴易暴 只換來虛幻和平
提高反恐 更須真誠和解
賓拉丹死後… 國際權力對抗繼續
賓拉登之死 伸張正義、世界更安全?
後賓拉登時代的美國布局

    【美巴中關係】

狙賓僅5成把握 歐巴馬令出擊 (楨:為連任的賭徒心理!)
六成民眾怕短期內遭報復 歐巴馬支持率飆升11% 連任利多(另參本館:歐巴馬 民調魔數
賓拉丹死亡 歐巴馬爭取連任利多
炒作賓拉登 都是為選舉?
歐巴馬民調大漲 經濟仍是痛腳
獵賓為短多 歐巴馬審慎打選戰
陳一新:美為反恐戰爭找到撤兵好理由
美國政府稱擊斃本拉登不會改變對阿富汗戰略
明犯強美者,雖遠必誅

巴基斯坦因爲拉登之死面臨“三面不討好”窘境
美反恐夥伴 巴基斯坦大玩兩手策略
巴基斯坦總理稱沒有巴方支持美國無法打死拉登
巴基斯坦總統稱巴未參與擊斃拉登行動
獵殺賓拉丹 美巴早有密約
媒體稱美國爲抓拉登曾設想不惜與巴基斯坦動武
狙賓引齟齬 巴促美減少駐軍
巴基斯坦空軍就美國軍機侵犯領空展開調查
抗議美軍如入無人之境 巴國惱火 要美撤離非必要人員
賓拉登之死 引美國、巴基斯坦矛盾
美獵殺賓拉丹 巴前外長要總統下台
狙賓後 美巴關係陷兩難
巴軍警告將用武力對付入境追剿激進分子的美軍
施壓巴國? 美印對話談合作
蓋茨:美應繼續援助巴基斯坦
欲罷不能的美巴關係

林中斌:美國重返東亞?
本拉登死了 中國再次直面巨大戰略壓力
面對巴基斯坦 美國急需中國?
中巴重申友誼 冷落美國?
陳炳德訪美談及拉登之死 強調反恐勿持雙重標准
公安部副部長談上合反恐演習:針對東突回流跡象(另參本館:上海合作組織
從911到死亡,拉登用最後的十年挽救中美關系?
美殺賓拉丹 將巴基斯坦推向北京懷抱
港媒:沒料到擊斃拉登幫中國大忙
中國網民何以爲拉登之死傷心?
2011-05-23 09:47:04
阿楨
沖著中國的恐怖組織ISKP,什麼來頭? 2022-12-19 觀察者網

2022年12月13日下午2時30分,平靜許久的喀布爾再次被滾滾濃煙和槍炮聲所攪動。3名恐怖分子對一家作為中國商賈聚集地的酒店——“桂園”商務酒店發動了襲擊,之後被趕來的塔利班臨時政府軍士兵擊斃。儘管沒有死亡,的損失也有限,但卻成功地讓“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KP,亦作ISIS-K,IS-K)再次登上了國內外媒體的版面。2021年8月26日美軍撤離阿富汗,如今,ISKP再次選擇站在聚光燈下揮舞屠刀。
在美軍佔領初期,一度默許和支持阿富汗人自己組建政治派別和政府,消滅塔利班殘存支持者、並對阿富汗人實施分化瓦解的手段,他們正是後來ISKP的前身。ISKP一方面組織鄉勇積極與塔利班遊擊隊作戰,以此博得美軍和阿富汗政府的信任與支持;另一方面,也通過洗白的身份作為誘餌,吸收包括塔利班和“東突”在內的其他勢力的戰鬥人員。不僅獲得了西方與阿富汗政府援助的資金,甚至還利用職務便利,貪腐、挪用與侵佔資金。ISKP將美國人趕走,隨後建立一個和古代呼羅珊一樣巨大的瓦哈比派政治實體,並與“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蘭國”東西對進,完成對整個中亞和伊斯蘭世界的威懾與統治。
  回應
ISIS是昂撒匪幫扶持,希望中國的西部邊界亂。美國支持過塔利班,這次用上了ISKP。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和美國無關的恐怖組織。
2022-12-21 09:22:12
阿楨
法國爭議雜誌查理週刊 漫畫譏諷土敘大地震引發憤怒 2023/02/08 中時

法國諷刺雜誌《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發表一幅以土敘大地震(2023/02/06)為主題漫畫,然而他不是在關心,而是繼續拿戰亂在諷刺,引發了眾多憤怒。令原先聲援查理週刊的人們也感到失望。
這是週刊漫畫家Pierrick Juin畫了一片搖搖欲墜的建築物,四周是瓦礫與殘骸,然而標題竟是:「不需要再派坦克。」他隱含的意思可想而知。
多數網友都感到憤怒,指這幅漫畫嘲笑了兩國數百萬人的悲劇,「令人作嘔」、「可恥」、「令人反感」、「仇恨言論」。
2015 年1月7日,查理週刊辦公室遭到蓋達組織嚴重槍擊,造成12人死亡。起因與他們長期譏諷伊斯蘭信仰。許多人表示媒體自由,以「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做為聲援口號。
然而這一次,查理週刊遭到相當多的批評,以及關於什麼是言論自由的辯論。
一位網友表示「在你們受傷時,我們和你在一起。但現我們經歷的是天災!不,這不是幽默。」
美國穆斯林學者奧馬爾•蘇萊曼 (Omar Suleiman) 說:「嘲笑成千上萬穆斯林的死亡,這真是完全失去人性。」
並指出,在2015年的查理週刊襲擊事件後,許多土耳其人表達對查理週刊的聲援,卻遭到這般蔑視的回報。
  相關新聞資料
美西制裁阻敘救援製造人道主義災難 聯合國:反對任何阻礙救援的制裁,土敘強震罹難人數恐破5萬,受災人數或達2600萬。文茜世界周報:敘同為震央但救援遲緩 (回應:中可没遗忘叙也救援。)
卡塔爾向土敘提供10000個集裝箱房(世界盃中國造球迷村臨時住所) 。中為土建的胡努特魯發電站,憑什抗震?華東電力設計院採取了多項優化措施。比如,充分利用鋼結構材料性能。又如,海水冷卻塔採用煙塔合一。採用彈簧隔振技術。
台灣搜救隊像玩具被趕走,捐贈衣物土限全新(回應:土搶功?搜救隊在台早已習慣! 搜救淪為台灣大內宣。)
土當局平息眾怒轉移焦點抓捕上百名建築承包商
土當局關131家媒體加大流產政變後整肅行動 2016-07-28
  回應
濫用言論自由的爛刊,再被人家機槍掃射,也是應該的!
白人至上的傲慢心態,昭然若揭!
2023-02-22 07:40:24
阿楨
哈瑪斯5000枚火箭彈2023-10-07奇襲以色列 以巴衝突再起 美國新中東戰略受挫

哈瑪斯成立於1980年代,曾經與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激烈對抗多年,自2007年後雙方各自控制迦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
與PLO不同,哈瑪斯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存在。1993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透過簽訂《奧斯陸協定》達成和平,結束了武裝衝突。哈瑪斯拒絕承認這一和平協定,繼續對以進行攻擊。美國等西方國家則視哈瑪斯為恐怖組織。
1990年代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主導下,促成了「兩國方案」,目標是以巴「一邊一國」,讓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和迦薩走廊建立主權國家。這也成為國際社會解決以巴衝突的原則。然而,近年來,從川普時代到拜登總統主政,美以及沙烏地以伊朗為假想敵,在中東地區結盟的態勢成形,巴勒斯坦問題已被邊緣化。先前傳出,美以兩國官員正低調合作,試圖達成妥協,讓沙烏地興建一座由美國營運的濃縮鈾設施,作為以沙關係正常化的條件之一。哈瑪斯背後是由伊朗、黎巴嫩真主黨等什葉派為主的勢力扶持,自是更不願見到以沙建交,伊朗等勢力亦樂得為哈瑪斯敲邊鼓。
  相關新聞資料
中東和美歐反應“不同調”
沙烏地呼籲以巴立即停止敵對行動升級,並重申,該國曾多次警告情勢爆發的危險,是因為以色列長期對巴勒斯坦人的迫害所致。
哈瑪斯多戰線突襲,以色列情報螺絲鬆!
「梅卡瓦」將踏足俄烏戰場能力挽狂瀾,還是會重蹈豹2的覆轍?
時代變了!以色列「梅卡瓦」主力戰車 遭哈瑪斯無人機1發毀
  回應
不是號稱有鐵穹防護網嗎?
  相關新聞資料
「鐵穹系統」攔截敵軍90%火箭彈!各國都想要... 台灣需要買
鐵穹防禦系統攔截率爭議--維基百科
以軍方自稱鐵穹的攔截率在85%以上,但從未有人給出相關證據,美國專家指出,攔截率40%已經是人類科技極限,另一位以色列評論員則認為只有10%命中率上下。
2023-10-09 06:11:09
阿楨
哈瑪斯5000枚火箭彈2023-10-07奇襲以色列 以巴衝突再起 美國新中東戰略受挫

哈瑪斯成立於1980年代,曾經與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激烈對抗多年,自2007年後雙方各自控制迦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
與PLO不同,哈瑪斯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存在。1993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透過簽訂《奧斯陸協定》達成和平,結束了武裝衝突。哈瑪斯拒絕承認這一和平協定,繼續對以進行攻擊。美國等西方國家則視哈瑪斯為恐怖組織。
1990年代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主導下,促成了「兩國方案」,目標是以巴「一邊一國」,讓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和迦薩走廊建立主權國家。這也成為國際社會解決以巴衝突的原則。然而,近年來,從川普時代到拜登總統主政,美以及沙烏地以伊朗為假想敵,在中東地區結盟的態勢成形,巴勒斯坦問題已被邊緣化。先前傳出,美以兩國官員正低調合作,試圖達成妥協,讓沙烏地興建一座由美國營運的濃縮鈾設施,作為以沙關係正常化的條件之一。哈瑪斯背後是由伊朗、黎巴嫩真主黨等什葉派為主的勢力扶持,自是更不願見到以沙建交,伊朗等勢力亦樂得為哈瑪斯敲邊鼓。
  相關新聞資料
中東和美歐反應“不同調”
沙烏地呼籲以巴立即停止敵對行動升級,並重申,該國曾多次警告情勢爆發的危險,是因為以色列長期對巴勒斯坦人的迫害所致。
哈瑪斯多戰線突襲,以色列情報螺絲鬆!
「梅卡瓦」將踏足俄烏戰場能力挽狂瀾,還是會重蹈豹2的覆轍?
時代變了!以色列「梅卡瓦」主力戰車 遭哈瑪斯無人機1發毀
  回應
不是號稱有鐵穹防護網嗎?
  相關新聞資料
「鐵穹系統」攔截敵軍90%火箭彈!各國都想要... 台灣需要買
鐵穹防禦系統攔截率爭議--維基百科
以軍方自稱鐵穹的攔截率在85%以上,但從未有人給出相關證據,美國專家指出,攔截率40%已經是人類科技極限,另一位以色列評論員則認為只有10%命中率上下。
地道戰沒用了,以色列完成加薩邊界地上地下科技鐵壁 2021-12-17 科技新報
2023-10-15 08:13: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