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履安:我說到做到|天下雜誌

陳履安:我說到做到

面對波濤洶湧的各種社會運動,許多投資者都裹足不前,猶疑觀望。 經濟部長陳履安認為目前的一些現象「不可思議」, 他表示,如果有破壞行為,政府一定採取公權力。

    其他

問:製造業投資意願低落,大企業也紛紛停止投資,天下外商投資意願調查也顯示投資環境惡化,政府可以如何改善投資環境?
 
 我絕對行使公權力
 
 答:有那麼壞嗎?這是個媒體製造的新聞,還是一時的現象?王永慶先生不知道他講真的,還是只是停下來重新評估?據我了解,投資的大有人在,最近兩個到經濟部的案子都是八、九十億,一個外商、一個製造業者。
 投資環境是改變了,成本增加了,可是姏體製造氣氛也多少有點責任吧。你們的調查是不是選情緒最壞的時候調查,你們有沒有考慮再過三個月會怎麼樣?
 現在大家很關心勞工、環保的問題,我說過政府要能夠執法,林園這次事件,養殖業者的訴求是什麼?他們說中油的三、四輕廠在不定期的時間會把廢氣拿出來燃燒,多久也很難說,燃燒時會發出很響的聲音,也有光,說會影響鰻魚的睡眠和食慾。我要求他們證明給我看,環保署長簡又新已經請專家來調查分析,大概需要六個月時間,總可以等吧。如果說打雷會影響鰻魚成長,我從來沒聽過,若煉油廠的光和閃電不同,恐怕要有人向我來說明一下。我們是學科學的人,只要能夠證明確實有傷害,我們就應該補償,這是我最基本的態度,但要經過一定的程序。
 從林園之後,我不直就希望政府把公權力的決心要拿出來,這不是完全經濟部,或那一個單位的問題,是整體的問題。我們早有這種決心,就不可能發生一連串這種事情。在林園之前,中油就為各種民眾訴求賠了六十多次,都沒有人談,永安賠的錢遠比林園多,但沒有林園造成那樣大的傷害。為什麼以前賠了就算了?林園是在幾乎毫無秩序的情況下被占領,這在任何現代社會是絕對不允許的事。
 去年十二月二十日,大林浦一批人為了高壓線鐵塔影響他們的生活,(真正是為了土地價格的問題),他們要去包圍電廠。電廠跟鐵塔沒有關係,要找找台電嘛。當時我就放了一句話,若是你們要去破壞電廠,我絕對行使公權力,結果他們沒有來,也還滿理性的派幾個人來談,條件也滿合理,我們可以談嘛。你要告,法院成立我們就賠,就這麼簡單,不複雜。
 今年年前,永安鄉民又為了中油抽沙建港,要求為整個村莊房屋因此而裂了賠償,連豬棚都要賠償,居然縣政府還接受,這對我來講是絕對不可思議的。成功大學做了個調查,認為建港與龜裂沒有關係。我覺得每個村民都應該知道房子有沒有裂,怎麼可以去拿這個錢!人都有一點良知吧!也是一種尊嚴,不該我拿的我怎麼可以去合呢?居然也是大家都認為可以就去拿了。這是絕對不允許的事,我覺得這些人在羞辱自己。
 我感覺地方上還是要啟發大家的良知,不能這樣做的。只要你能找到任何證據,我都願意補償,但用這種方式,我沒有辦法接受,所以我們也不接受。永安鄉民若是要再讓我們停工,損失太大了!是全民的損失!我們講得很清楚,你做的話,我們就執行公權力。在這個情形下,他們也算理性要再談,我願意談!如果有任何證據是他們受損,污染由來已久,你不要跟我講什麼無名公害,你感覺受傷……總要有點證明,我就補償。
 經濟部支持污染者付費的法令,我完全支持,因為我自己搞環保運動的嘛。但是動用群眾,採取暴力,用威脅的手段,絕對不能接受!任何人來都不能接受,林園那種事的傷害已經夠大了,不能再發生。
 
 外力介入不奇怪
 
 問:部長做了這樣多事,為什麼像王永慶那樣的企業家還是覺得公權力不夠伸張?
 答:你要替企業家和一般民眾想一想,我們大家要求什麼?要求安定、改革,你說沒有改革也覺得不滿意,但我要求安寧,要有保護、秩序。也難怪企業家、民眾不滿,企業家受不到保護嘛!勞工事件發生,企業家告訴我,很多已經不是他本廠的勞工,都是外面的人,把他玻璃打破,人也打傷了,沒有保護嘛!怎麼辦?企業承受各種不同威脅時他怎麼辦?找誰啊?這種事不能不重視,一個人在社會上最重要就是受到生命、財產的保護,現在財產沒有保護,生命受到威脅,他們為什麼不講話呢?
 這就是我們要拿出決心來做,而不能縱容民眾,以為只要用暴力示威或霸占,就能得到什麼。絕對不可以!
 今天我對企業界講,勞工是整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一環,跟投資一樣重要,所以資方勞方雙方不分。我們要愛護、照顧勞工,保障他的權益,但絕對不是現在這種辦法。目前狀況,就是勞工短缺達二○%左右時,對他們是最好的保障,隨便你去打聽那家廠,現在為了留住勞工,待遇不斷提高。中午我還碰到一個人,工資本來一萬三,四個月內漲到一萬九,因為工人要走,不漲他留不下人,這跟勞基法毫不相干!這是市場的需要。對勞工來講現在環境是最好的,沒有道理勞工自己來破壞自己的環境。
 若有外力介入,這也不奇怪,民主政治外力自然會介入。所以我呼籲勞工界要覺醒起來,有外力時自己要做個判斷,這些人進來到底是為他自己選舉?還是真正為勞工服務?他爭取一時的利益,長遠來講絕對有傷害。醒過來,不要上當!大企業關門,可以到別的地方去投資,勞工可以到那去?很現實的問題,要仔細想一想,只有鼓勵大家投資,增加生產力。
 環保也是一樣,環保人士有些非常浪漫,很愛自然,我認識這些人,現在他們糾纏在政治訴求,他得到什麼?
 我們社會現在不要聽真話,只要聽刺激性的話。這個社會人多、地狹,糾纏在一起時,大家都要設身處地替別人想一想,才可能安定,爭來爭去得到什麼?就這麼小塊餅,為什麼不把它弄大一點呢?現在只有刺激性的話才有人聽,拚得你死我活,唯恐天下不亂才能見報,這個社會好可怕。大部分企業還是滿安定的,中小企業並沒有感染到這些問題。
 問:可是他們很多抱怨,士氣很壞?
 答:當然壞,天天看報為什麼不壞?我也去看了他們啦,天天看報紙就天下大亂,事實上不是如此。我今天就呼籲工業界繼續投資,大膽地做絕對有收穫的,我們基本條件還在,現在不做,將來都會後悔,大家都吃虧,大家不要受暫時現象的影響。
 而且我希望過年後不要忘了去年發生的問題,每年都是這樣。現在開始,我會主動的跟大家結合,交換經驗,怎樣處理這種特殊的問題。將來對法律的問題要更重視,企業界要承認,以往對這些問題了解得都太少。我從國營事業開始要求,有個通盤的考慮,對平時該怎麼做,緊急事況時該怎麼做,都有一套作業程序,平時就會多接觸,多溝通。國營事業開始做,民營企業更有能力做,你的法律顧問在那?你的公關人員是個什麼樣的料?有沒有適當的人替你溝通?這都不難嘛!企業界財力、天賦都高,為什麼不能做呢?
 倒是現在社會有個問題,大家都先入為主地認為資方不對。什麼又叫資方呢?勞基法規定除了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之外,都是勞方,這是什麼法律呢?管公關的,代表資方去談判的人也是勞方,他怎麼談判呢?法律到底要照顧誰呢?糾纏不清。開始訂法的人也許太聰明,也許太要討好,我真不曉得,所以時常用不可思議四個字來形容。也許我太笨了,不懂這些人在做什麼,到今天都不懂。這些法沒有保護勞工嘛,只是讓工業界不能生存,這叫保護勞工嗎?
 我到中小企業去看,這樣搞下去有幾個中小企業將來能負擔這麼多退休金?沒有上限的退休金是保護勞工的?如果把這個勞基法擴大到其他的行業,有沒有做過調查,包括勞委會,各種不同行業會發生什麼情況呢?這些簡單、常識性的問題為什麼沒有人問過?還是有人問,沒有人聽?
 聽多了以後呢,我覺得違背常識的事不能讓它繼續下去,需要向勞工說明,這不是愛護他,是害他。他拿得到這個退休金嗎?拿不到的東西爭取到了又得到什麼?還是以爭取一個讓工業能生存,你能得到適當保障的法,這是最理想的。搞得工作機會都沒有了,這個社會怎麼辦呢?
 最近這段時間的調整是個過渡時期,大家一起來對付這種現象,現在就面對現象來解決,一樣一樣來,又不是沒有人做,不要擔心。
 
 不講話的責任
 
 問:對於剛才您提的「不可思議」的事,經濟部可以做什麼?
 答:我要講話,一直講,法律總要經過行政院會,我都要講,什麼人審查我也要講,不會袒護任何人,要有個交代。
 問:您在不同的場合談到核四廠、或五輕、六輕,都強調一定要做,也說必要時要用公權力,您可否解釋一下?
 答:這種事情很簡單。對石化工業,我們現在不做,後果是什麼?如果它是高度污染,不合國家標準,我們不會去做。如果它能符合國家標準,達到環保的要求,開始施工,等到廠蓋好,開始生產時,說它不合乎標準,用不著經濟部講話,環保署也不會讓它開工。
 問:但如果民眾硬說你來設廠,就要死給你看?
 答:那是另一回事,那就是我剛才講的,社會上一定有這種人。他就是有反抗的精神,我也尊重他,民主政治就是要有尊嚴,我也尊重要有反對的意見。但經過評估,我們考慮該做的,一定要做。能溝通協調固然好,但有些反對的人是不可能去說服他的。像羅素這麼大的哲學家反核,大家雖然很尊重他,但也沒有把他當回事。不像我們這,有幾個搞消費者的教授,知名度高了就懂得多?不見得吧!就是打知名度,還是為什麼?我就不懂了,為什麼知識分子不能冷靜分析?知識分子也有社會責任。
 問:有責任不講一些話?
 答:有責任不講一些不相干的話。自己不懂的事不講,這也是一種責任。用煤的幅射線比用核能還高,不講經濟效益,比安全、污染,核能也並不差。究竟大家在講什麼?台灣有什麼選擇呢?
 問:新園民眾抗拒埋設自來水管的事您管不管?
 答:當然要管。今天下午他們才決定要兩億,來問我。我說借可以,用借條,按正常程序來,不能幾個百姓組織一個團體,問我借錢我就借。
 問:中油也有問題?
 
 看戲的限度
 
 答:太多了,不得了。我覺得,要破壞整個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破壞工業,把幾個關鍵工業破壞掉,就差不多了。這些人所訴求的,完全顧自己,沒有顧到整體。輿論界、社會該有點覺醒,講點公道話。如果搞垮了,到那吃飯去?這是現實的問題,看戲只能看到一個程度。
 從去年以來,只要我們有決心的事情,群眾還是理智的。而且以前群眾不理智,不能怪他們,因為政府縱容他們,中油賠了六十幾次,永安賠的比林園還多。現在大家都罵林園,說都是從林園開始,我說對不起,我都認錯。我們不看現在,我們要看將來,正好趁這件事把以前責任推乾淨,也沒有關係,看以後怎麼做,從大林埔、從永安,從今天的林園,我希望鳳山、新園都能合理解決。
 再加上年終獎金,一個縣政府要用仲裁方式處理獎金問題,這是一個公司經營權的問題,怎麼可以去仲裁?這樣我可不可以去仲裁公司將來的經營方針?總經理誰做,可不可以仲裁?錢當然有人要,人也都自私,但要有個限度,才會安寧。為了貪念、要錢而不顧一切,為了選票而不顧一切,他個人有這樣利,但不要影響到大多數人。但越接近選舉,我越擔心,今天大家情緒化的厲害,動不動要示威遊行,以為有效;但搞成工廠也不能經營,對他只有害處,沒有好處。(吳迎春、陳修賢整理)_

廣告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
廣編企劃|新竹,向永續邁進!|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