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戴小帽?-單車時代CYCLINGTIME.com 自行車賽事報導、單車環島路線、新手教學
教室

為什麼要戴小帽?

半世紀的演進 不退流行的單車文化


發布時間:Jan 04,2016 22:35 作者: Peter

「為什麼要戴小帽?」

 

晴天時,小帽能發揮遮陽與吸附汗水的功用,一旦雨勢降臨,也能化身甘霖與車手的第一道防線。在天氣不穩定的冬季,不怕寒風直接灌入安全帽孔隙,居中策應的小帽,適時為車手起到保溫的作用,特別在氣溫驟降的冬季,於既有的安全帽裡搭配一頂小帽,能為騎乘的舒適性加分不少。

 


在氣候惡劣的情境下,特別能彰顯其功能

 

 

自行車小帽以輕薄的棉質布料為主成分,搭配鬆緊帶的帽緣,使用與調整均相當簡便,彰顯功能之餘,小帽也在所有運動項目裡頭,代表獨一無二的個性著裝。回歸職業自行車賽場,如今看起來很”潮“的小帽,最初的使用只在於「它」的功能,外觀也沒有現在這麼搶眼,甚至很難和”有型“搭得上邊。

 


從功能出發,小帽逐漸演化成為選手的個性部品

 

 

「很難想像吧?」

 

最早可追溯至1960年代,初期,小帽以樸素的面貌示人。來到70年代,這個絕佳的廣告欄位,才逐漸演變成頂上的商機。在那個沒有安全帽的年代,小帽列席職業車手必要的裝備之一。隨著運動產業的蓬勃發展,與生產成本的降低,這項部品,逐漸成為車迷與明星車手之間的連結。一輛冠軍車的售價不菲,但擁有一頂小帽,就顯得平易近人許多。

 


自行車迷依然對小帽有一份無法割捨的情感

 

 

80、90年代,是小帽的全盛時期。前荷蘭車隊TI-Raleigh稱霸阿爾卑斯山的英姿,Sean Kelly在石板路上反戴小帽的意氣風發,帽檐總是高高在上的義大利車手Giuseppe Saronni,穿著世界冠軍衫簽名的模樣,是老車迷們的共同記憶。其正、反兩用的佩戴方式,搭配傾斜角度的不同,顯現出車手的個性,也是自我風格的展現。

 

但,接續著自行車競技政策的演變,影響小帽在職業運動的演進。

 

從1991年開始列為選配的安全帽,到了2003年,正式成為選手的必要裝備之一,這項政策大大改變了自行車選手的著裝。安全帽的進駐,也讓小帽的風光不復以往。選手之於小帽,開始回歸功能面的需求,在場下,甚至有被棒球帽篡位的趨勢。所幸這頂自行車文化的象徵,最終並沒有為自行車愛好者遺忘,正是這份情感上的連結,讓小帽文化在自行車運動當中,擁有屬於它的一席之地。

 


在現今的賽場上,一般棒球帽似乎比小帽出現得更加頻繁

 

 

假如把成套的車衣比喻成制服,那展露個性的那頂小帽,就是箇中畫龍點睛的存在。假如你經常關注職業自行車競賽,在今天的賽場上,仍不乏有許多小帽的愛用者,曼島飛彈就是其中之一。不少車手也樂意在賽前、賽後或訓練休閒的過程中,戴著它一同亮相。超過半世紀的演進,代表了小帽與公路車運動與時俱進的過程,永遠不顯過時。

 


選手回歸功能面的需求,但小帽依舊有其不可抹滅的價值

 


還是有像Cavendish這樣的選手,經常戴上小帽亮相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