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兒童10個有9個有過敏性鼻炎?一定要吃藥嗎?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19,186

為什麼台灣兒童10個有9個有過敏性鼻炎?一定要吃藥嗎?

「醫生,我兒子為什麼一直揉眼睛、清喉嚨,是不是人家說的那個妥瑞氏症啊?」

「哈囉醫生,我們又來了!上星期感冒好不容易吃完藥好一點,結果又感冒了!」

「醫生!她今天早上睡醒,才揉一下眼睛,現在整個眼睛都腫起來了!怎麼會這樣?」

「醫生阿姨,我流鼻涕了!我的鼻涕都卡在裡面,流不出來怎麼辦?」

以上都是這些年在基層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每個人的症狀看起來都不大一樣,但其實都是過敏造成的。

「過敏」這兩個字,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但已成了大街小巷人人困擾的問題。

為何過敏性鼻炎這麼普遍?

台灣的氣候雖然沒有極冷或極熱,四季溫暖卻潮濕,是個大問題。從在台灣北部基層診所裡看到的狀況發現,孩子們10個有9個是過敏性鼻炎,程度輕重不一。主要造成原因很多,但也很複雜──北部常年陰雨,加上工業發展、車輛數量多(正比於排放廢氣的程度);近期以來,氣候變遷甚至出現了40年前沒有的大幅度溫差;而來自海外的空氣污染也順著風勢吹入台灣;進一步還有戴奧辛或其他PM2.5等的空氣微粒污染等等。上述林林總總因素加起來,促成了孩子們鼻過敏危機。

若再搭配父母雙方有沒有過敏性的問題(如果其中一方有過敏問題,則孩子發生過敏的機率就高達7成;若雙方都有過敏問題,則孩子會有高達9成的機率在未來生活中都需要與過敏性疾患長期抗戰)。這些原因很多都是不可控制的,因而導致現今孩子們,各式各樣的過敏問題比以往來得嚴重許多。

過敏性鼻炎有哪些症狀?

過敏,在醫學上其實是一種「慢性的發炎反應」。在台灣的發病率很高,而過敏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很重要的演變過程,絕對不是單一方面的疾病,不同時期孩子們會出現不同的症狀與不舒服,唯一的原則就是,及早控制得愈好,青少年或成年之後才能更穩定。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嬰兒時期,孩子可能以經常性腹瀉、便秘、甚或是解血便等方式,是在腸胃道表現出過敏現象;而皮膚問題,臉頰部、肢體伸側濕疹,會出現在年紀較小的嬰幼兒身上,之後如果控制不佳,則可能會演變成肢體屈側的常年性濕疹。

學齡前,孩子們會開始出現經常性鼻塞、鼻子癢、噴嚏、鼻水等鼻子問題,甚至會出現呼吸道問題,最常見的就是氣喘。而過敏性鼻炎若是控制不佳,孩子們會因為鼻部一直有搔癢感,所以反覆揉鼻子,或因為眼睛癢一直揉眼睛或眼睛眨不停。

別小看揉鼻子,鼻中膈彎曲、鼻瘜肉,成年後有一邊鼻子永遠都是鼻塞的狀態,都可能是這動作造成的;揉眼睛的後遺症也不少,譬如散光。

不論學齡前後,臨床上常常觀察到,嚴重過敏性鼻炎的孩子們,很容易在小感冒後第3天就開始轉成黃綠膿鼻涕,可能二度造訪診所後,被診治的醫師直接開立鼻竇炎的抗生素來治療,這是合理的治療模式。但因此有些學齡前孩童因為反覆頻繁眨眼,家長會擔心是否為妥瑞氏症,往往使用了睡前的抗過敏藥控制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們就再也不會去揉眼睛,就確認是過敏的問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如何預防或防止孩子過敏性鼻炎更惡化?

除了從孕期開始,媽媽補充足夠的營養,可能對胎兒有部分幫助,現階段兒科醫學會建議,接受純母乳餵哺的寶寶,要在出生第1天開始服用維他命D3。目前許多研究證實,維他命D3有對人體的免疫調控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除了建議哺餵母乳之外,若母乳不足或母體狀況不適合哺餵嬰兒,建議也可以轉而使用部分水解嬰兒配方奶粉。若是嚴重過敏兒的話,可透過兒科醫師的處方,申請購買全水解嬰兒配方奶粉,以預防或治療過敏問題。

家庭環境的控制也很重要,準備濕度控制的除濕機及能過濾PM2.5的空氣清新機(通常是搭配使用HEPA濾網)已成為台灣的家庭必備電器。孩子床具的部分建議盡量挑選防蟎寢具,配合濕度控制,有效遏止塵蟎的生存;建議孩子的床上也盡量少擺放絨毛類棉被或娃娃,減少呼吸道的刺激。有養寵物的家庭,記得定期清洗寵物及整理居住環境。

兒童過敏性鼻炎的治療藥物有哪些?

除了健康飲食的保養及環境控制,兒科醫學會透過觀察孩子們臨床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建議了使用的藥物與時機。這些藥物多數都是藉由抑制發炎物質產生的抗過敏作用,一般分為抗組織胺有第1代(作用短但有嗜睡副作用)及第2代(作用時間較長但效果作用較慢)、「欣流」、口服類固醇,以及含有類固醇或解除鼻塞充血作用的鼻噴劑。通常只要遵循醫師指示確實使用(依病情階梯式療法短期、間歇性或持續性一段時間),多半能因此控制好過敏症狀,也能大幅度減少過敏兒反覆感冒的機會。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醫師/藥師小叮嚀:

  1. 針對過敏性鼻炎的孩童,以健康飲食及環境控制避免過敏原及其嚴重過敏反應之餘,一旦發生過敏症狀,仍然需要藥物治療。通常醫師會依病情採行階梯式療法並選擇適當的口服藥物或鼻噴劑,並決定使用期間。
  2. 抗過敏的第2代抗組織胺通常效果較溫和、且副作用小(較少鎮靜嗜睡作用),但需要持續使用才能讓抗過敏效果更明顯,一般免疫過敏科醫師會將第2代抗組織胺開成長期(慢性病)處方箋。家長毋需過度擔憂長期使用對身體造成負擔;反之,若不這樣控制,經過多次過敏讓狀況惡化後,若再合併感染,將對孩子的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3. 常用於保養氣管及同時治療過敏的口服藥「欣流」,雖然曾有新聞報導指出有造成孩童情緒問題的副作用,但這項副作用發生機率不高、且因人而異,不用太擔心。
  4. 控制過敏含有類固醇的鼻噴劑產品,不論使用過程中是否有感覺藥物流入口中,建議都要潄口,以避免類固醇留在口腔造成嘴巴破及鵝口瘡的感染。通常局部使用(鼻腔給藥)的類固醇對全身性影響很低,家長也可以放心使用。另外,鼻噴劑比起口服藥更適合長期使用,不是急性緩解用,建議一定要遵照醫生指示來使用。而解除鼻塞充血作用的鼻噴劑,長期使用有鼻腔黏膜等副作用,也容易有反彈性鼻充血問題,因此建議於嚴重鼻塞時短期使用約3~5天。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愛樂芬兒童藥局|一群來自教學醫院的資深藥師,專為孩子們打造的社區藥局;除了用藥和醫療諮詢外,親子還可以悠閒看書、聽故事、看表演。

陳燕萍(兒科醫師、愛樂芬兒童藥局顧問、《童心燕語》Podcast主持人)主筆/林香汶(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教授、食藥安USR計劃主持人)修訂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吃藥問康健

《康健》邀請藥師回應消費者吃、不吃、怎麼吃藥的焦慮與疑問。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