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批間諜氣球「侵犯美國主權」 此刻訪華不適合 — RFA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布林肯批間諜氣球「侵犯美國主權」 此刻訪華不適合

2023.02.03
布林肯批間諜氣球「侵犯美國主權」 此刻訪華不適合 布林肯推遲訪華行程
Reuters / 粵語組製圖

中國間諜氣球進入美國國境監測敏感軍事地點,引發美國朝野很大反響。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五(23日)與中國外事辦主任王毅通話,表明鑑於中國間諜氣球闖入美國領空,違反美國主權和國際法,損害此行目的,故決定此刻訪華不合適。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周五表示,布林肯在與王毅通話中表示,目前不會前往中國,但會在條件允許時盡快訪問北京。布林肯原本的訪華計劃是要跟進中美兩國元首去年11月子巴厘島商定的議程。

美軍 : 飛行路線經過「一些敏感地點」

美國國防部官員周四透露,美國正在追蹤美國大陸上空的一個疑似中國高空偵察氣球,飛行路線經過「一些敏感地點」。加拿大軍方周五亦發表聲明,指偵測到一枚疑似高空間諜氣球。

五角大樓發言人萊德(Patrick Ryder)說,美國政府已經跟蹤該氣球好幾天了,因為它在美國北部上空飛行,並補充說它「在遠高於商業空中交通的高度飛行,對地面上的人不構成軍事或物理威脅」。

CNN:軍方建議拜登無需要擊落氣球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引述一位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說,雖然該氣球目前的飛行路線經過「一些敏感地點」,它並不構成重大的情報收集風險。從情報收集的角度來看,該氣球被評估為「附加價值有限」。他指美國「正在採取步驟,防止外國情報部門收集敏感信息。我們也在跟蹤它在獲得洞察力方面可能具有的能力,並繼續監測該氣球在美國大陸上空的情況」。

這位高級國防官員說:「我們相信,這個高空監測氣球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過去幾年中,包括在本屆政府之前,已經觀察到了這種活動的實例。」該官員又說,高級軍事官員建議總統拜登(Joe Biden)不要擊落它,因為擔心碎片可能對地面上的人構成安全威脅。

路透社亦引述不具名美國官員指出,美方通過外交渠道向中方提出了這個問題。報道引述該美國官員說:「我們已經向他們傳達了我們對這個問題的嚴肅態度。

評論:一個間諜氣球破壞兩國改善關係機會

時政評論人士王軍濤表示,改善當前陷入僵局的中美關係,是美國政府和習近平政權都想做的,但現在被一個氣球破壞了。

王軍濤:氣球主要發生的時候比較突然,其實這種事原來已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雙方對布林肯這次訪問都有期待,但是現在期待叫一隻小氣球給破壞了,美國如果去的話,他會面臨共和黨的很大的壓力,所以他現在決定不去。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時政評論人士夏明向本台分析,就算布林肯訪華,相信也不會有真實成果。

夏明:你如果看中國,他在國內目前營造出的這種仇恨國外,瀰漫着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你可以看到戰狼外交並沒有真正的消失,更契合習近平這種要給人類命運共同體指點方向。三月人大召開,整個內政外交和大的走向,都還存在着很多的不確定性。如果現在真的要布林肯成行,我覺得困難都比較大。

美國政界對間諜氣球入侵美國領土反應強烈

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成員魯比奧(Marco Rubio)形容,間諜氣球令人震驚,但並不令人驚訝。

魯比奧在推特上說:「在過去5年中,北京針對我國的間諜活動的程度急劇增加,而且更加明目張膽。」

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說,他將要求舉行「八人幫」簡報會。他指的是為國會領導人和情報委員會的共和黨和民主黨領導人舉行的機密國家安全簡報會。

加拿大亦發現另一個中國間諜氣球

加拿大軍方周五亦發表聲明,指偵測到一枚疑似高空間諜氣球,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正展開監測。

加方未有說明在哪裡偵測到疑似間諜氣球,也沒有稱懷疑氣球來自何方。

聲明指「加拿大人是安全的,加拿大正在採取措施確保領空安全,包括正在監測可能發生的第二宗事件。」

聲明又稱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加拿大武裝部隊、國防部和其他夥伴一直在評估情況,密切合作。

加拿大軍方並指,情報機構正在與美國夥伴合作,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護加拿大的敏感信息免受外國情報機構威脅。

中方:對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表示遺憾

中國外交部周五回應稱,該飛艇來自中國,屬民用性質,用於氣象等科研。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中方對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表示遺憾。中方將繼續同美方保持溝通,妥善處理這次因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情況。

在上世紀二次大戰及冷戰時期,日本和前蘇聯都經常派出間諜氣球到美國境內收集軍事情報,甚至氣球裝上了炸彈。

記者:馬立克/溫曉平 責編:溫曉平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