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联动河套 福田做好深港合作大文章 _大公网

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口岸联动河套 福田做好深港合作大文章

2022-10-20 04:23: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皇岗口岸蝶变效果图。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深圳、香港,一水相连,一河两岸、一园两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正因承担着国家战略使命而备受关注。

  尤其是深圳园区(包括皇岗口岸片区和福田保税区),3.02平方公里的“小地方”里,福田正在以“小地方”贡献大作为:口岸联动河套,一个现代化科创园区拔地而起,各类科研机构纷至沓来;国际化创新环境应运而生,港人正在体验“过区不过境”;生态化宜居家园“扑面而来”,一批科技港企批量落户;还有深港两地创新资源在这汇集,越来越多粤港澳青年正以奋斗的姿态,在这里追梦、筑梦、圆梦,书写新时代追梦的华丽篇章。

  园区建设加速推进 现代化科创园区拔地而起

  众所周知,河套深圳园区原先是为皇岗口岸、福田口岸这两个口岸货运配套建设的物流保税区,许多老旧的工业厂房、物流大楼驻扎在这裡。而随着深港携手共建河套合作区,深圳福田也大刀阔斧地对原来位于河套的物流保税区进行更新改造,通过“租、购、改、建”四策并用,让河套深圳园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老旧厂房变身现代化楼宇,一座座科创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目前,10个专业化科创园区、60万平米科研空间陆续投入使用;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量子研究院、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和二期、河套国创中心等创新载体陆续建成,率先承载香港及海外高端科研资源。仅深港国际科技园一个园区就引入了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4所香港名校设立的科研机构。其中,港城大福田研究院正在研制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高时空分辨环境桌面型电子显微镜,港中大深港创新研究院正加快建设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医疗机器人一站式研发与测试基地。“来到深圳,来到河套,我很幸运。”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表示,他在深圳的科研和生活与香港并无二致,自己感到非常满意。还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副院长、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叶德全,“我特别看好河套的未来发展”。2020年,他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项目入驻深圳河套,目前已完成硬件设施建设,未来将引进优秀项目在河套产业化。

  国际化创新环境应运而生 港人体验“过区不过境”

  作为“一国两制”对接前沿,河套深圳园区也积极对标香港及国际先进规则,努力打造国际化创新环境。去年2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式启用“e站通”,作为深圳唯一能够实现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办”的大厅,“e站通”为园区企业、香港及国际人才提供“一门式、一窗式、一网式”557项服务。截至2022年6月,福田海关已累计保障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等21家科研机构建立海关账册,保障超4亿元科研设备顺利入区,5所香港高校、8家港澳知名仲裁机构、逾140个优质科研项目在充满着蓬勃朝气的河套滩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还有知识产权保护,这对于科技创新活动而言至关重要。为此,深圳园区已经引入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台暨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8家港澳知名仲裁机构落户运营。另外,围绕香港与内地科研合作的难点痛点,形成涵盖“五流四制”(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制、税制、科研体制、园区管理体制)的系统化、集成化政策框架体系,配套基础研究“政策包”、深港“联合政策包”等一系列政策。

  国际化的创新环境在河套加速形成,让许多在深圳园区工作的港人体验到“过区不过境”。

  科技港企批量落户 逐梦港青书写新时代华丽篇章

  目前,在深圳园区已有6家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这落地,面积达2.6万平方米,可容纳约1,500名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其中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位于深港协同创新中心19层和21层,集聚了一批香港创业青年。舒糖科技创始人何耀威到合作区创业4年,目前创办的科技企业进行了4轮融资,首款产品已经上市。“这里不仅交通方便,可以早上从香港过来,晚上再回到香港。也可以最快把研究从实验品变为商业化产品。”何耀威透露,这是他2018年和多名香港高校教授、学生,决定入驻河套合作区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站在长富金茂大厦21楼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香港互联立方联合创始人张启源指着窗外宛如玉带的深圳河、纵横密佈的支流水网、星罗棋布的湿地滩涂告诉记者,“来内地发展6年,我见证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的迅猛发展,这里正在变得越来越便捷、宜居,也更加适合港人港青创业、就业!”顺着张启源手指方向,是深圳河在河套的入海口两侧:分别是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和深圳红树林两大生态保护区基地,总面积约750公顷,是每年近9万只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站”和“补给站”。

  这良好的生态,不仅吸引了大量深港市民前往打卡,也吸引了一批对环境要求高的科技类港企批量落户合作区,一同书写时代追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