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諾威股價大跌背後,是石藥的創新藥焦慮 新諾威正在向創新藥公司轉型。但是,不是買個資產或是改個名字就能立馬成長為創新藥企。而對於背後的石藥集團而言,也是一樣的道理。


繼12月7日收盤跌停之後,12月8日,石藥集團旗下新諾威開盤繼續走低,盤中一度跌超8%。截至12月8日收盤,新諾威報38.04元/股,跌0.21%,最新市值445億元。

新諾威是今年下半年逆勢上漲的典型。從9月1日至12月6日,該公司股價從15.44元/股漲至47.65元/股,累計漲幅超210%。12月6日盤中,該公司股價達到了歷史巔峰的48.74元/股。而在今年初,該股以8.73元/股開盤。估算之下,該股價格在年內已經翻了五倍。

新諾威隸屬於石藥集團,於2019年3月在創業板上市。自上市以來,這家公司業績穩定增長,原本的定位是大健康領域的功能食品產銷商,也是全球最主要的化學合成咖啡因生產商之一。該公司2022年報顯示,它的功能性原料已經實現了22.43億元的營收。

變化出現在今年8月,新諾威公告要投資並控股巨石生物,進軍創新藥領域。隨後,該公司股價不斷上漲。而在11月20日,新諾威更是公告宣佈打算要改名,公司中文全稱將從“石藥集團新諾威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石藥創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證券簡稱尚未進行變更。

改改名原料藥變創新藥,搏一搏單車變摩托。這次改名事件,更是在二級市場再次掀起了一波對新諾威的股價熱炒。


而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新諾威對巨石生物的收購,那就是,新諾威要從自己的控股股東——恩必普藥業手中買一家有創新藥管線的公司。增資計劃之前,巨石生物是恩必普藥業的全資子公司。

對於“石藥系”的公司而言,此類資產騰挪操作已經發生過太多次。例如,2016年,新諾威通過收購實控人石藥集團旗下的河北果維康及中諾泰州,獲得了功能性食品的相關業務;2021年,新諾威又發佈定增草案擬併購石藥旗下的石藥聖雪,後在2022年11月完成定增,獲得石藥聖雪旗下的阿卡波糖原料藥及無水葡萄糖相關業務,進一步豐富公司原料藥板塊。

8月30日,新諾威和巨石生物、恩必普藥業簽署了《關於石藥集團巨石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增資之意向協議》。不過,在一開始,新諾威並沒有明確公佈此次投資的金額,僅表示具體增資金額將以資產評估報告為基礎,並最終由各方協商後確定。

顯然,此次交易標的巨石生物是新諾威這一波上漲的最大支撐。而在“石藥系”版圖之中,巨石生物是一家年輕的公司。它成立於2019年4月16日,屬於外商投資企業法人獨資,法定代表人為孫昕,註冊資本10億元。另外,巨石生物擁有國內首款獲批的mRNA新冠疫苗。

目前,巨石生物打出的名號是“創新生物醫藥企業”,核心資產包括抗體類藥物、抗體偶聯藥物(ADC)以及mRNA疫苗等。截至今年8月底,該公司擁有在研項目20餘個,其中有1款mRNA疫苗產品上市,有8款產品在國內開展不同階段的臨床試驗或正申報上市。其中,處於申報上市階段的產品2款,處於臨床II/III期階段的產品3款,處於臨床I期階段的產品3款。

具體而言,巨石生物擁有的兩個處在申報上市階段的產品分別是PD-1單抗(SYSA1802,適應症為宮頸癌)和奧馬珠單抗(SYSA1903,適應症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這兩個產品中,PD-1類藥物在國內非常“卷”。 一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包括進口和產品產品,國內已經有16款PD-1/PD-L1上市,這意味著,在這一類藥物中,已經湧入了數量繁多、市場覆蓋分層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和曾經大幾十萬的年治療費用相比,經醫保談判之後,國產產品的年治療費用已降至幾萬元。整體而言,這一類產品目前的競爭格局表現為競品多且利潤薄。

可以預見的是,留給巨石生物的市場空間已經相當有限。

而奧馬珠單抗原研藥由諾華(Novartis)和羅氏(Roche)合作開發,是全球及國內首個治療哮喘的靶向生物製劑,目前是醫保產品。今年5月,邁博藥業的注射用奧馬珠單抗α已獲批上市,成為國內首個奧馬珠單抗生物類似藥,也是國內首個獲批的國產過敏性哮喘治療性抗體新藥。這也意味著,巨石生物的這一產品雖然在國內開發進度靠前,但其註定是一款要打價格戰的產品。並且,和全球年銷售額可超30億美元的成績相比,據中康開思數據,2022年,奧馬珠單抗在國內等級醫院銷售額是3.79億元,成績要遜色了太多。

另外,在今年最熱門的抗體偶聯藥物(ADC)方面,巨石生物旗下的三款——CLDN18.2-ADC(SYSA1801)、Nectin4-ADC(SYS6002)、EGFR-ADC(SYS6010)均處於臨床一期。生物類似藥中的帕妥珠單抗、烏司奴單抗處在臨床三期。

整體而言,巨石生是一家典型的biotch(生物科技公司),只不過,截至目前,公司還沒有實現一款自研產品上市,也並沒有紮實的臨床數據能夠證據自己有屬於同類最佳(BIC)或是同類首創(FIC)的產品,在研的產品管線與靶點也只能說是平平無奇,與國內一眾biotech存在諸多重複。

而在商業化上,巨石生物也沒什麼經驗。不過可以預見的是,至少在國內,巨石生物後續的獲批產品,大概率還是會由背靠的石藥集團來進行商業化。

此外在出海上,2022年7月,巨石生物Claudin 18.2 ADC(SYSA1801)在大中華地區以外的開發及商業化權益已經授權給美國生物製藥公司Elevation Oncology,首付款是2700萬美元;今年2月,Nectin-4 ADC(SYS6002)在美國、歐盟國家、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及瑞士的開發及商業化權益授權給Corbus Pharmaceuticals,首付款是750萬美元。不過,這一“出海”價格即使是放在國內ADC產品的交易中看,至少從首付款來看,也很難說是有什麼亮點。

在企業經營成績方面,財務數據顯示,巨石生物在2021年沒有營收,但在2022年實現營收2.12億元。並且,在2021年-2022年期間,該公司的淨利潤分別是-2.92億元、-4.3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是1864.03萬元、1.17億元。從中可見,如果扣除出海產品的授權費用,巨石生物從新冠疫苗中獲得的收入並不多。

今年1-7月,巨石生物的營收為3470.01萬元。同時,公司的淨利潤為-3.35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出現虧損,虧損金額超過6億元,顯示公司經營狀況難言樂觀。

此外,在12月,巨石生物開發的新冠病毒二價 (XBB.1.5+BQ.1) mRNA 疫苗(SYS6006.32)在中國被納入緊急使用。也就是,基於巨石生物已經有的管線和上市產品,該公司短期內可以期待的產品就是新冠疫苗、PD-1和生物類似藥,而在眼下的市場環境中,這三個品類很難出現“爆款”。

不過,面對這樣的巨石生物,新諾威給的投資並不少。9月12日,新諾威公告,最終確定本次增資總金額為人民幣18.71億元。其中,10.41億元計入巨石生物註冊資本,8.3億元計入巨石生物資本公積。增資完成後,新諾威持有巨石生物51%的股份,恩必普藥業持有剩餘49%的股份。

公告顯示,截至評估基準日,巨石生物賬面淨資產為6.89億元。經資產基礎法評估,巨石生物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17.98億元,評估增值率161.11%。隨後,各方同意,參照前述評估值確定標的股權對應的增資價款為18.71億元。9月27日,新諾威的股東大會上通過了現金增資議案。

今年前三季度,新諾威實現營收約19.02億元,同比增長0.46%;實現歸母淨利潤約5.83億元,同比增長12.74%;實現扣非淨利潤5.76億元,同比增長25.66%。

在這背後,則顯示出石藥集團這家國內超大型藥企,急於在創新藥浪潮下大船調頭。

石藥集團成立於1992年,並於1994年在港交所上市。該公司是一家超大規模的製藥企業。2020年-2022年,石藥集團實現營業收入從250億元增長到300億元。

相比於恆瑞、正大天晴、瀚森、齊魯等同體量的藥企們,石藥集團多年來依然相當依賴恩必普這一款大單品的銷售表現。而在過去五年多的創新藥浪潮中,雖然石藥集團也陸續有多個品種獲批上市,但無論是小分子靶向藥還是如PD-1等生物藥,石藥集團無論是在表現還是聲量上都確實略有遜色,其整體的創新藥營收佔比也還未到實現業務結構轉型的地步,諸多仿製藥依然是石藥集團目前的主要業績支撐。這或許也是當下急於扶持巨石生物的一大原因。

而在二級市場上,雖然有一些小幅波動,但石藥集團的在港股的股價整體表現一般。在2019年初至今,該公司股價漲幅為26%。這一階段內,該股起始價5.259港元/股,最終價6.63港元/股,最低價為4.607港元/股,最高價為11.773港元/股。

作為對比,在上一個創新藥紅利週期中,相比之下,同為超大體量的製藥企業,恆瑞醫藥在2019年初至2020末漲幅超200%,起始價30.07元/股,最終價91.98元/股;復星醫藥在2019年初至2020年8月初,漲幅也超200%。但是,在2019年初至2020年末,石藥集團的整體漲幅只有40%。另在2020年5月,石藥集團公告過整體回A的計劃,但此後再無進展。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