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文46-2 普賢行願 等一頌@廣論消文|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3-30 11:05:23| 人氣3,8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消文46-2 普賢行願 等一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消文46-2    427 - 4312

三門別禮中身禮敬者,「普賢行願』等一頌。

以身、語、意三門,行分別禮敬當中,關於身禮敬,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徧禮剎塵佛。」的偈頌。

謂以方時所攝一切諸佛,以意攀緣,如現前境。變化自身等諸佛剎,極微塵數,而申敬禮。

提到要以意念去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就在我們面前,然後我們也化成無量微塵數的身體,到每一尊佛前恭敬頂禮。

此復是於諸境所有普賢妙行,發淨信力,由此信力,發起禮敬。

這也是對一切諸佛的普賢妙行,生起即虔誠的淨信力,以此清淨力對每一尊佛發起禮敬。

註:諸境  指一切諸佛合註 註釋6

「一身頂禮其福尚大,況以爾許身業禮敬,其福尤大。」智軍阿闍黎所釋也。

「能以一身頂禮一佛,福報已經很大,何況以無量身來頂禮無量諸佛,這福德就更大了。」這是智軍阿闍黎所做的解釋。

 意敬禮者,「於一塵中」等一頌。謂於一一微塵之上,皆有一切塵數諸佛安住菩薩圍繞會中,應發勝解,隨念諸佛所有功德。

有關意禮敬,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的偈頌。此說每一粒微塵上都有一切諸佛安住,各個安住在菩薩眷屬圍繞集會的中央,發起隨念諸佛功德的聖解。

 

語敬禮者,「各以一切」等一頌。謂於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讚之。

有關語禮敬,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讚佛甚深功德海。」的偈頌。這是說為了要稱頌諸佛無量的功德和勝譽,每一個身體化現出無數個身,每一身化現出無數個頭,每一頭又化現出無數個舌,每一舌發出無量妙音來讚揚諸佛的功德。

其禮敬支中,三門總禮者,謂「所有」等一頌。非緣一方世界及一時之佛,應緣十方過去當來及現在所有一切諸佛,以至誠心,三業敬禮,非隨他轉。智軍阿闍黎釋中云,「此復若僅頂禮一佛,所得福德,且無限量,何況緣禮爾許諸佛。」

七支供養的第一支─禮敬支,分為總禮敬與分別禮敬。三門總禮敬,在《普賢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的偈頌,「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徧禮盡無餘。」指出我們禮敬的對象,不只是緣在某一方或某一時的佛,而是要普緣十方,以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所有諸佛菩薩,以最虔誠的心,清淨的身、語、意三門來做禮敬,不隨外境或煩惱而轉。智軍阿闍黎的釋論中說:「如果只頂禮一尊佛,所得的福德資糧尚且無量廣大,更何況是禮敬十方三世無量的諸佛,所得福德資糧必定更加無量無邊。」

 

 此中「音」者,即是讚辭,其「支分者」,謂因即是舌根,(此與漢文稍有出入)海者是繁多辭。

這裡的「音聲」,是讚揚辭。其「支分」是因的意思,在此指舌根 

(這裡和漢譯本稍有出入);「海」,形容繁多。

 

四家註  註釋

6.諸境  指一切諸佛

12. 其支分者謂因即是舌根  藏文的經文是「以諸音聲支分海」,

支分在藏文有「前行」或「因」的意思,如言「趣入正行之支分」即趣入「正行」的「前行」。又如加行道稱為「決擇分」即為決擇(見道)的因。而此處「音聲支分海」即音聲的生「因」故指舌頭。

13. 藏文「以諸音聲支分海

    漢文「各以一切音聲海」(漢文無支分一詞)

此與漢文稍有出入:漢文是「各以一切音聲海」無「分支」一詞,藏文是「以諸音聲支分海」,所以宗大師在此處一一解釋「音」、「支分」、「海」三個詞的涵義,如果依漢文本,只須解釋「音」和「海」兩詞的意思即可。

 

供養支中,有上供者,「以諸最勝」等兩頌。最勝華者,謂人天等處,所有眾多希有散華,鬘謂配貫種種妙華。此二種中,皆有一切或實或假。伎樂者,謂諸樂具,若弦若吹,若打若擊。塗香者,謂妙香泥。勝傘蓋者,謂諸傘中諸勝妙者。燈燭者,謂香油等氣香,光明及摩尼寶有光明者。燒香者,謂配眾香,或唯一種所燒燃香。勝衣服者,謂一切衣中最勝妙者。最勝香者,謂妙香水供為飲水,以氛馥香遍三千界所熏水等。末香者,謂妙香末可撒可燒,或積為堆,或畫壇場,支配顏色形量高廣等妙高峰。聚者加於前文一切之後,有眾多義及莊飾義並種種義。

七支供養的第二支:供養支,分為「有上供」與「無上供」兩種。關於「有上供」,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兩個偈頌:

(1)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2)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偈頌中最勝華者,是指人間、天上等處,所有各種珍貴稀有的花朵。

鬘,是指用種種上妙花朵串成的花環。這兩種花朵或花環,有的是用真實的花來供養,也可以用觀想各種勝妙的花來供養。

伎樂者,是指用各種樂器,無論是以管弦吹奏,或是用打擊樂器所發出的音樂來供養。塗香者,是以香料調配的上妙香泥。勝傘蓋者,是供在佛前或頂上方的寶蓋,是所有傘蓋中最勝妙的。

燈燭者,是由香油等點燃,而發出的光明;或是摩尼寶珠等能發光的,都可以拿來供養。燒香者,是由多種香調配而成,或者純粹只用一種香,用來點燃供養。

勝衣服者,是一切衣服中最殊勝上妙的。

最勝香者,是以具有上妙香氣的水,作為飲水,其香氣能遍薰三千大千世界。

末香者,是上妙香粉末,可施撒也可燃燒,或供堆積成壇場;或配上各種顏色當成顏料用來繪製成壇城,形量高廣就如同須彌山一般。「聚」字,可加在前文每一類的供養物之後,有「眾多」及「莊飾」的意義,並且也有「種種」的意義。

 

無上供者,「我以廣大」等一頌。言有上者,謂世間供。此中乃是諸菩薩等,神力所變微妙供具。頌後二句,於前一切不具足此二句義者悉應加之,是說敬禮及諸供養所有等起及其境界。

(此與漢文稍有出入)

關於「無上供」,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徧供養諸如來。」這一偈頌。前面的「有上供」是指世間一般的供養,這裡的「無上供」是指諸多菩薩們以神通力所變化出來的上妙供物。偈頌中的最後兩句,在前面所有偈頌中,不具足這兩句意義的,都應該加上去,這是說明修「禮敬支」和「供養支」時,我們應具有和普賢菩薩行願力相應的動機及其所緣的境界。

(此與漢文稍有出入)

四家和註  註釋7

漢文:「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徧供養諸如來。」

藏文:「無上廣大諸共物,於一切佛亦勝解;

        以信普賢行願力,禮敬供養諸如來。」

宗大師將「無上廣大諸共物,於一切佛亦勝解」這兩句結合供養支中無上供來解釋,後兩句「以信普賢行願力,禮敬供養諸如來。」

結合禮敬支及供養支的「等起」與「對境」來解釋。

藏文最後一句「禮敬供養諸如來。」可以結合禮敬支與供養支來解釋;漢文「普徧供養諸如來。」似單指供養支,故稍有出入

台長: deepmind
人氣(3,8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廣論消文 |
此分類下一篇:消文46 附錄 普賢行願品
此分類上一篇:消文46-1 從昏睡蓋,淨治心時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