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傷科 – 和生中醫藥坊

Category: 筋傷科

脖子梗又痛 落枕勿輕視 ──《香港商報》專訪 2013年4月28日

專訪題目: 脖子梗又痛 落枕勿忽視

報導報刊: 《香港商報》(「Sunday life 健康」版)

刊登日期: 2013年4月28日

 

香港商報

 

脖子梗又痛 落枕勿輕視

 

早上起床後,突感一側頸項強痛,不能轉側俯仰,原來是「瞓戾頸」。脖子整天不能活動自如,難免有點不太習慣。事實上,「瞓戾頸」與頸椎關節、肌肉有着密切關係,若反覆出現更有機會是頸椎病的先兆。可見,「瞓戾頸」絕對不容忽視。

 

文:敏

圖:Benson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瞓戾頸」在西醫學名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Acutefibrositis);中醫則名為「落枕」或「失枕」。和生中醫藥坊註冊中醫王冰瑩指出,睡眠時姿勢不良、枕頭高低軟硬度不當,頸部一側肌群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或頸椎小關節錯扭,會導致頸部的肌肉群形成保護性收縮,一段時間後發生靜力性損傷(非經運動而造成的肌肉創傷)。故睡醒後會感到局部頸項酸痛,活動受限。落枕一般以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損傷最為普遍。此外,頸部外傷、頸部受風着涼及頸椎勞損都是「瞓戾頸」的常見成因。

 

落枕自我處理小方法

 

「瞓戾頸」一般起病較快、病程較短,通常短至數天,最多一周可癒。王冰瑩醫師介紹一些小方法讓患者自行處理,以紓緩痛楚。

(一)自我鬆筋法揉痛點:

將四指併攏,以指腹在胸鎖乳突肌或斜方肌等處找壓痛點按揉,力度由輕到重,約5分鐘;再用手捏拿頸肩部肌肉。拿風池:以拇指或食指分別按左右風池穴,約1分鐘。按肩井:以食指及中指按壓肩井穴,約1分鐘。

(二)痛點外敷

發生落枕時,若無外傷引發、沒有紅腫發熱、情況不太嚴重的人士,可嘗試用洗熱水澡並以熱水反覆沖洗頸部、熱敷患處10至15分鐘,或貼上適當的疏經活絡藥膏,做簡單的紓緩按摩或伸展運動等,以作緩解。

(三)「落枕穴」按揉法

「落枕穴」在手背側,第2、3掌骨之間,指掌關節後0.5吋。該穴位是治療落枕的特效穴。患者可以大拇指自行按揉「落枕穴」穴位,力度由輕至重,同時配合頸部運動,程序如下:1)頭部處於正中,向左轉,返回正中,再向右轉;2)頭部返回正中,向左側屈,回正中,再向右側屈;3)頭部處於正中,向前低頭,返回正中,再往後仰。注意事項:每次轉動頭部後,都要回到正中線。當頸部活動觸及痛處時,停留1分鐘,保持自然呼吸,待疼痛緩解,再慢慢增加轉動的幅度。以上所有動作都要緩慢地進行,以免拉傷肌肉。

 

預防「 瞓戾頸」

只要多注意以下事項,有助減低「瞓戾頸」的風險。

 

枕頭高度及軟硬度應適中:枕頭高度因人而異,應以躺下的時候能支撐頭部和整個頸部為佳。

 

良好睡姿:理想的睡姿能使人體壓力平均分布,保持脊椎天然的弧度,肌肉才能放鬆。睡覺時切忌單墊頭部使頸部懸空,這樣會加重頸肌肉的負擔。容易頭痛肩頸不舒的人士可考慮用藥枕,加入研細的中藥,以促進頸部血液循環。

 

注意防寒保暖:人在睡覺之時,生理機能較低,抵抗力較弱,睡覺時避免頸部直接吹風着涼。

 

日常頸項保健:保持生活正常作息,勿過度操勞;注意頸部保暖,以免受涼後肌肉緊縮,影響頸部血液循環;少進食冷凍食品、飲料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損害脾胃。中醫認為脾主肌肉,經常吃生冷甜食,易聚濕損脾外,更會使腹部筋膜緊張,影響頸部氣血運行;脖子需長時間保持着一定位置的人士宜每30-40分鐘做頸部伸展運動,以免頸肌慢性勞損。

 

最後,只要平時加強頸部肌肉力量及做適當頸肩伸展運動,除了能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更有助預防落枕及頸椎病。

 

別輕看「 瞓戾頸」

 

事實上,患「瞓戾頸」的病人透過休息、按摩及做些舒展運動,一般於數天內可以自行復原。如果超過一星期還未痊癒且沒有明顯的緩解迹象,甚至手部長時間出現發麻、乏力,活動不靈活等現象,便要找醫生作檢查,看看頸項是否有本身結構性的問題。

 

王冰瑩醫師補充,若反覆出現「瞓戾頸」有機會是頸椎病的一種先兆,代表頸椎周圍的韌帶已鬆弛,失去了維護頸椎關節穩定性的功能。這是頸椎發生病變的一個前期信號,表示頸部累積勞損,若不加理會或處理,可以引發更嚴重的頸椎病。故頸部剛受傷的人士、落枕症狀延續數天,沒有顯著緩解迹象的人士及經常性反覆發生落枕的人士都應該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導致「瞓戾頸」常見成因

 

喝醉酒或極度勞累下熟睡:睡姿變化次數減低,以致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容易造成落枕。長期睡姿不正確,使用不合適枕頭:導致頸項肌肉長期處於拉扯狀態,缺乏良好血液循環下,容易落枕。開空調睡覺:頸部受風寒侵襲,局部肌肉收縮,造成血液循環變差,引起肌肉痙攣。頸部外傷:本身頸部肌肉已經有失衡,甚至關節扭錯,發生落枕的機會較大。工作壓力大:情緒緊張容易引起頸部及肩背部的肌肉處於緊繃的狀態。頸部勞損:頸椎及頸部肌肉需要負載頭部的重量,又要維持一定靈活性及穩定性,本來就容易勞損。所以,長期伏案低頭的工作者、電腦族因頸部前伸,加上平日姿勢不良如歪頭等,更容易導致頸肌長期緊張、失衡。

 

延伸閱讀

 

頸椎病 知多些

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尤其頸椎長時間處於某些特定體位,不僅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也使頸部肌肉長期處於緊張、受力狀態,韌帶易受牽拉勞損。

頸椎病早期症狀多表現為反覆落枕、頸背酸痛、四肢乏力,或手指麻木等,常被忽視。而臨床症狀則較為複雜,包括:頸肩沉重酸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頭暈、噁心、嘔吐,視物模糊、心悸、血壓異常、吞咽困難、頑固性失眠、神經衰弱、雙下肢活動受影響等,嚴重者甚至中風。

 

預防落枕湯方

 

材料: 葛根一兩,黨參5錢  杜仲4錢  杞子3錢  陳皮半個, 豬脊骨隨量。

 

做法:洗淨材料。

製法:

葛根刨皮,切成小塊,待用。豬骨過滾水三分鐘,撈起。

所有材料洗淨後加適量的水熬成湯,收火前加少許食鹽即成。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保健骨質,紓緩頸椎病。

 

頸部肌肉鍛煉

動作:背靠牆站立,腳同肩寬,略屈膝,像坐無影凳般整條脊骨貼牆,以頭枕部向後頂牆,收緊下巴,腹部用力,使腰部亦貼牆,再自然呼吸,保持3分鐘。

要點:整條脊骨、後頸部及腰部都要盡量貼牆,膝蓋和肩部則放鬆(不可聳肩)。

效果:調整脊椎及肌肉,矯正不正確的姿勢如寒背、頸

 

 

▲相關病案: 

【落枕】

【頸源性頭痛及高血壓 (頸椎病)】

 

▲    相關文章:

【落枕 (俗稱「瞓捩頸」) 的自我推拿防治】

【頸椎病 ( 頸肩綜合癥,  頸椎綜合癥 )】

 

 

坐骨神經痛 (腰腿痛)

坐骨神經系統是是全身最大最長的一條神經,由腰椎第四神經根到薦椎第三神經根組成。
坐骨神經痛是坐骨神經經路及分布區域以疼痛為主的綜合徵。中醫將其歸納為「腰腿痛」、「筋痹」、「痺症」等範疇。

 

【病因病機】
引發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很多,例如長期坐姿/站姿不正確,或提取重物姿勢不良,均可令腰椎勞損、發生病變。
根據發病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坐骨神經痛。
原發性﹕指坐骨神經炎引起者,與感染、受寒、損傷等有關。
繼發性﹕為坐骨神經通路鄰近組織的病變產生機械性壓迫或粘連引起。如腰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脊椎腫瘤、脊柱結核、癌腫瘤轉移、骨盆內病變、腰及臀部肌肉筋膜病變等。

 

【臨床症狀】
1﹒疼痛主限於坐骨神經分布區的大腿後部、小腿後外側和足部,疼痛劇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勢、腰部屈曲,疼痛側屈髖、屈膝、腳尖著地。如病變位於神經根時,椎管內壓力增加(如咳嗽、用力)時疼痛加重,並呈放射性。
2﹒肌力減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變部位、損害的程度不同,差異很大。可有坐骨神經所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癱瘓。
3﹒可有坐骨切跡外坐骨神經幹的壓痛。
4﹒有坐骨神經牽扯徵﹕直腿抬高是驗、頦胸試驗、壓頸試驗等呈陽性。
5﹒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
6﹒可有坐骨神經之配區域的各種感覺的減退或消失。
7﹒上述標沝至少有第1、4、5項才能診斷此病。

【常見証型】
坐骨神經痛可因腠理不密,外受風寒濕、邪阻經絡、稽留腠理而引發;也有因病久肝腎虧虛,外受寒濕侵襲而引發。因正氣為邪所阻,氣滯血瘀而出現腰腿疼痛之現象。大致可分為以下証型﹕

1﹒寒濕阻絡証﹕腰腿痛,遇寒即發或加劇,得熱緩解,形寒肢冷,之體拘急,屈伸不利,舌淡苔白滑,脈沉緊。
2﹒濕熱浸淫証﹕腰腿灼痛,痠麻種脹,兼發熱、口渴、口苦、心煩尿赤,舌紅苔白膩,脈沉滑。
3﹒痰濁流注証﹕腰腿重痛,酸楚麻木,胸悶嘔惡,納呆,腹脹,身體困重,舌淡苔白膩,脈沉滑。
4﹒瘀血阻絡証﹕腰腿劇痛,拒按,夜甚,肢體麻木,屈伸不利,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或沉澀。
5﹒氣血兩虛証﹕腰腿隱痛,遇勞加劇,肢體麻木,筋脈拘急,神疲乏力,面淡或萎黃,自汗短氣,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
6﹒肝腎不足証﹕腰痛不休,勞累痛發或加劇,腰膝痠軟,肢體麻木,畏寒喜暖,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療方法】
1﹒中藥治療:
中醫認為,坐骨神經痛與肝腎虧虛有關,多用舒筋活絡,補益肝腎等法,但實際治療用藥時應辯証論治。一般來說,若能配合針灸或整筋,治療效果會更好。

2﹒針灸治療﹕
取穴以膀胱經和膽經為主,常用穴位有﹕華佗夾脊穴、秩邊、環跳、陽陵泉、足三里、懸鐘、腎俞、委中、昆侖、俠溪等,平補平瀉。
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3﹒整筋治療﹕
手法整筋可以鬆解肌肉、通經活絡止痛。
整理區域﹕沿坐骨神經分布的路經整理、鬆解,重點是﹕腰部(尤其壓痛部位)、臀部肌肉,以及腿外、後側部位。
視乎病情,一周1至2次。通常病情較嚴重者,應以針灸、中藥配合整筋去治理,以取得最佳效果。

【日常護理】
1﹒注意日常姿勢習慣﹕
坐著時,避免坐著俯身向前、將雙腳放在茶几或梳化上。
坐著時,應坐直及利用腰墊靠著腰部,保持腰部的弧度,大腿與身體約呈120度,以減低腰部壓力;每30分鐘至1小時內應離開座位,做適量伸展腰腿部的運動。
起床時,應先側身,屈曲雙膝,用手之撐,慢慢坐起。
打噴嚏、咳嗽或大笑等動作,應盡量將腹部肌肉收緊,減少腰背部壓力。
平日提舉重物時要注意姿勢。
2﹒減少誘因 ﹕避免在軀體受寒、受濕,出汗後不可受風,應抹乾身體以免受涼。
3﹒平日要少吃生冷或甜食,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化,適當地參加各體育活動。

4﹒病發者應積極尋求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腕管綜合症 (腕隧道症候群)

 

腕管綜合症,又稱「腕管狹窄症」、「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乃是正中神經在手腕部位受到卡壓而引發的癥狀;好發於經常從事托舉、扭擰、捏拿、抓握、揉搓勞動人士;屬於中醫「痹証」範疇。

【病因病機】

正中神經主要功能是負責拇指、食指及中指感覺訊息的傳遞。另正中神經亦負責控拇指對掌肌的肌肉。

「腕管」是位於手腕內的「通道」,由腕骨及腕橫韌帶組成;正中神經和手部肌腱由此通過,伸延入手掌。

本病主要因為意外創傷腕關節,手腕部過度用力或長期進行重複性動作,導致腕部勞損,引起腕橫韌帶增厚,管內肌健發炎、腫脹,或腕骨退變增生、管腔內空間狹窄,壓迫正中神經,而產生種種相關症狀。現代都市人過度使用電腦或使用姿勢不正確,容易引發本症。此外,長期病患者如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症患者,或內分泌變化例如婦女更年期等,可使局部血液循環欠佳或腕管內肌腱滑膜增厚,而較容易引發本病。

根據中醫學說,本病乃因手腕經絡受損,風濕邪氣入侵,引致氣血不通或血不榮筋而產生麻痺、疼痛。

【臨床症狀】

本病好發年齡為30~60歲,女性為男性的5倍。

患者手部麻木麻痺,或夜間痹醒、可伴有腕關節腫脹疼痛或灼痛,手部動作不協調或乏力;感覺障礙以橈側三指最為明顯。壓迫腕掌側癥狀加重。

天氣寒冷時患指發涼、發紺、麻木;

患者常在半夜痛醒,活動手部後疼痛可減輕;

屈腕能力減弱,拇指外展肌力差;病情嚴重者患側大小魚際肌肉萎縮

【治療方法】

本病主要採用灸治療,取穴以內、外關、大陵、合谷、陽溪等腕部附近穴位為主,再辯証加減,以達至疏通經絡、消除炎症、減輕正中神經收壓、解除疼痛的目的;療程隔日針次,每次30分鐘,10次為一個療程。

病情較為嚴重者需加上推拿整筋,沿正中神經在前臂過處,由上而下分筋,以放鬆肌肉及韌帶、解除粘連、矯正手骨;並可配合中藥以祛風濕,行氣通絡,活血化瘀,如使用羌活、桂枝、延胡、威靈仙等藥物,使病手腕部氣血得以流暢,以消除病痛。

 

【日常護理】

1. 注意使用電腦的姿勢﹕腰背保持挺直,緊靠椅背,或用軟墊承托,以減輕壓力;雙腳平放或用腳踏托起,不可蹺腳;手肘屈曲成80度至100度,放於手柄上;鍵盤傾斜度應於10度或以下,以免手腕過度屈曲,引致勞損;滑鼠宜靠近身體擺放,避免前臂過度伸展;手腕應保持平直。

2﹒平日注意手部保健,多做手部伸展運動及腕力鍛煉。打電腦30-40分鐘後,應作適當休息,伸展腕部,以預防發病。

3﹒由於腕部神經受壓,日久可嚴重影響日常手部活動,患上此症者,應及早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4﹒患者避免進食生冷、甜膩食物或刺激食物。

5﹒病發者可以患部浸於熱水中,加速血液循環,放鬆肌肉,減輕痛楚。

 

▲相關病案:

【針灸有效治療「腕管綜合癥」】

 

落枕 (俗稱「瞓捩頸」) 的自我推拿防治

 

一覺醒來,發覺頸部僵硬痠痛,轉動不利?那你已經患上「落枕」了。

落枕多因為勞累過度,身體虛弱,長期低頭工作,以致頸項肌肉,尤其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肩胛題肌等長時間被牽拉而勞損,加上一些誘因,如睡姿不確,枕頭不適用,使頸部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導致一側肌群在較長時間內過度伸展,以致發生痙攣,以致起床後頸部活動功能受限,旋轉或後仰疼痛不利。

遇上這種情況,可立刻進行熱敷,使患部氣血流通,以舒緩痠痛及痙孿。

另方面,也可以進行簡單的推拿按摩,紓緩痛楚﹕

1﹒揉痛點﹕將中指、食指、無名指併攏,在胸鎖乳突肌或斜方肌處找壓痛點,由輕到重揉3分鐘。

2﹒擦頸項﹕以掌心來回擦熱肩頸部約3分鐘,並擦大椎穴,力度由輕到重,切勿過度用力。

3﹒拿風池﹕以拇指和食指拿左右風池穴,約1分鐘。

4﹒按肩井﹕以拇指和食指按壓肩井穴,約1分鐘

5﹒搖頸﹕自己將頭部向各方向轉動,程序如下﹕

前屈> 回中線 > 後仰

偏左側> 回中線> 偏右側

順時針旋轉頸部 > 逆時針旋轉頸部

*注意,以上動作應緩慢進行,在受牽制的位置(感到疼痛的角度)可稍稍用力、停頓,但不要用力太猛,以免拉傷肌肉。

6﹒擊頸﹕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而下,從下而上迅速擊打2分鐘,要輕快地進行。

 

若然自行不能緩解,可能情況比較嚴重,應立刻向註冊中醫師求診,通過照燈、針灸或推拿,通常一、兩次治療就可以痊癒。

若為經常性落枕者,則可能是頸椎病前期的訊號,切勿忽視,應即求診,以免延誤病情。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 註冊中醫師

 

▲相關文章:

【頸椎病, 肩頸綜合癥, 頸椎綜合癥】

 

▲相關病案:

【落枕】

 

 

 

針灸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

 

李婆婆,七十歲,因膝關節腫痛六月初由女兒陪同來診。
「膝蓋好痛,左腳更加不得了。」李婆婆緊皺著眉頭,滿臉痛苦地走進來。看她走路一拐一拐,我問她「你為何不用拐杖呢?」
「不!好肉酸呀!」她身材高大,肥胖,雙膝負重非同小可,她拉高褲子,露出腫大變形的膝蓋——像個皮球一樣, 一雙小腿卻相對地顯得纖瘦,肌肉薄弱。
「平日有無腰痛呢?」
「有呀!就係由後面腰一路痛到膝蓋前面。」

 

李婆婆以前做製衣,坐在衣車前工作,脊椎負重,長期肌肉緊張,阻礙氣血流通,腰膝都勞損了。她除膝蓋痛外,還有其他問題﹕高血壓、糖尿,前年因為細菌感染,更做過脊椎手術,「真係死過翻生!」她說來猶有餘悸。
李婆婆患的是膝退化性關節炎,屬於中醫「膝痛」、「痹証」等範疇,主要因為年老體虛,氣血不足,肝腎虧損,經絡空虛,風、寒、濕等邪氣乘虛侵襲,血流凝滯,引致關節不利疼痛、筋縮而脛瘦。《內經》云﹕「膝者筋之府」,若膝蓋屈伸、行走不能者,就是「筋將憊矣」。

 

李婆婆因為吃太多西藥,不想再吃中藥,因為膝痛難當,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來求診。
我向她(其實主要是像她女兒)解釋﹕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整體,裡裡外外是相通的。內裡的臟腑傷病可以累及外在經絡,而外在經絡的傷病也可內傳臟腑,影響臟腑的功能而出現症狀。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筋骨不利,不單獨是筋骨的問題,還涉及更深入的臟腑問題。
「醫師,我自己知自己事,機器壞了,大修需要好多功夫。我現在只是要求膝蓋不痛,但求行得走得而已。」婆婆說。

「這樣吧,針灸的止痛效果很好,而且能夠通經活絡,調理肝腎,若果你只要求不痛,並不困難,但治療期間你要謹守醫囑。」

 

她的女兒知道她怕針,怕母親堅持不了會「逃診」,特地每次都來監管著母親,或帶母親來診,或「突擊檢查」,偷空跑來看看母親有無乖乖到診。
我替李婆婆下針,一次俯臥,一次仰臥,輪流交替地做,穴位主要取膝蓋阿是穴,筋會陽陵泉、背俞穴等,按病情進展來斟酌取穴。
每次下針,李婆婆都會訴苦﹕「醫師,我真係好怕針頭呀,我曾經天天打針抽血,打到我怕﹒﹒﹒﹒﹒」我只好從旁安慰﹕「忍受一下吧,現在小小苦楚,以後可以活動自如,先苦後甜!」
因為李婆婆年紀大,筋骨勞損甚,加上吃西藥又多,傷肝傷腎,又曾經做過大手術,正氣已虧,首五次治療效果並不顯著。
「治療效果是需要累積的,妳的情況比較嚴重,要堅持呀。」我鼓勵她。

 

直到第六次,腰膝痛稍減,治療首見其功。
她一星期針三次,一個月下來,進展良好。
她推門走進診所的步履開始變得靈活自如了,跟當初寸步難移大有不同。
「婆婆的臉容現在寬容得多了,比初次來診時簡直判若兩人呀。」姑娘笑說。
一個療程完結了,她自訴腰膝痛都大大減輕。
「停一會才開始下個療程吧。」我說。她消失了兩星期。姑娘打電話跟進,只找到婆婆的家人。
「婆婆的家人說,她已經跟朋友去了旅行啦。」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註冊中醫師

 

▲相關文章:

【退化性膝關節炎】

▲相關病案:

【膝蓋扭傷】

 

 

 

一次整復急性扭挫傷(手法整筋治療)

 

「我係O米要看跌打呢?」首次來診的余先生發出這樣的疑問。
他是一位功夫愛好者,每天跟師兄弟練功兩小時。他憶述扭傷手腕的情況:「我跟師兄弟練習(詠春拳)時候,四手格鬥,本來當時都沒有疼痛,回家後卻發覺左腕不能屈伸(他伸出的左手腕,僵硬地示範極為有限的活動角度),手腕平伸時候最痛(痛點在尺側腕屈肌近手腕處)。可以怎樣處理呢?」
他是練武之人,對於跌打扭傷也有點常識。他的手腕有瘀傷,但沒有怎樣腫起,「我這次應該沒有骨裂,以前試過骨裂,又痛又腫得厲害。」他說,「但為何手腕動彈不得,既不能平伸,也不能扭轉,像僵硬一樣?」

 

「這是急性扭挫傷,可能你當時用力過猛過急,震動到關節,所以啟動了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肌肉突然鎖緊去保護關節不被扭脫,鎖緊了的肌肉沒有解開,不在正常生理狀態,那關節當然動彈不得。這種情況,吃藥幫助不大。」
「那我要看跌打嗎?」
「急性扭挫傷不一定要跌打敷藥。況且,我這裡也沒有跌打敷藥。針灸對於這種急性扭挫傷有消炎消腫止痛的功效。你可以一試。」

「針灸﹒﹒﹒﹒﹒﹒」他面有難色。
「你怕針?」
「是。」
「但那是很快速讓你消腫的方法,並且能通經絡,迅速解開鎖緊的肌肉和筋膜。」我上次有位病人踏單車炒車後閃腰,腰都板直了,左右轉腰不夠10度,向前彎腰不夠90度就不能再彎腰了,我建議她先針一兩次,結果,針灸了兩次,她已經能活動自如。

 

看余先生昂藏六呎的身形,手瓜起「展」,我估計他應可禁受得起這小小的針頭:「這樣吧,先下一針看看好不?」我估計下了針後鬆開了肌肉,腕關節鬆動了,見到效果後他便肯乖乖給我再下針。
他扭痛點在心經近腕部處,但該處卻沒有壓痛。我反轉他的手,在手陽明大腸經附近找痛點,這是經筋理論中「陰病陽治」的原理。我怕他緊張,一針下完等他反應才下另一針。下了一針,由於他太緊張,我只能極為微小幅度捻一下針,出針後著他活動手,「好像有小小鬆動。」他說。但見他左手肌肉繃緊,手心冷汗連連,不行,他的肌肉這樣緊張,妨礙我轉針,這樣針下去,療效不大。我唯有放棄用針,拿起毛巾,替他整筋。檢查其橈尺側腕伸肌有及指伸肌有較廣泛壓痛,便替他把該處鎖緊的筋膜肌肉一點點地撥鬆,他連連大喊:「嘩,食指──連中指、無名指都麻痺呀!好痛!」
「你應該不是新傷,以前這些地方肯定有受過傷!這裡的肌肉勞損得要緊。」
「應該是吧。以前痛一陣子就沒事,我沒有理會。但這次好像很嚴重,手腕完全不能轉動,所以就急忙來診。」

「怎能不理會呢? 你對急性扭傷絕對不可掉以輕心,若果不認真處理,日後會有很多後遺症呀。」

 

我逐點鬆解緊鎖的部分,著他再轉動手腕。每放鬆一段肌肉,他的腕轉動角度就增加。而且,轉動時,他的痛點轉移到心包經近腕處。
「為何現在扭動時疼痛的地方會轉變?」
「因為你某些緊鎖的部分鬆開了,就能感受到其他未曾鬆開的部分疼痛和繃緊。」
用手法鬆解了二十多分鐘。他的手腕已經能活動自如。
「醫生,實在太多謝你啦!」他大喜過望,又帶著疑惑,「真是神呀!為何這樣快就好呢?」
「很快嗎?」我都整了二十分鐘有多了。
「當然快!我右手手腕以前也曾打功夫受創,那次我看了10次跌打都未曾痊癒呢!」
「你的手未完全好的,最好來多一兩次善後吧。今晚回家,用稍的熱水浸一下手,加速新陳代謝,可把瘀血廢物快速排走。」
結論:急性扭傷不一定要看跌打敷中藥(有很多人會因敷藥引發皮膚敏感,「舊」傷未癒,新症又來)。對於急性扭傷,針灸、整筋都非常有效,視乎個別情況還可以內服中藥,作為輔助治療。至於要選擇哪種治療,抑或幾種一起用,就要由醫師按病情由醫決定。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 註冊中醫師

 

▲相關文章:

中醫綜合治療痛症有辦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手法整筋加中藥治療

 

譚女士,兩年前開始腰痛,自述為突發性,引痛左腿外側,於去年7月中到大窩口診所就診。
「行走不能超過10分鐘,坐也不能太久,很辛苦。」她曾有一段長時間做過物理治療,一星期兩次,堅持了差不多九個月,但效果不大,「姑娘說可以試試看中醫,因為知道你一向都有很多針灸整筋病患取得效果,所以提議我來找你。」
她來訴:「去年四月確診,第四腰椎椎間盤突出」,並訴說2003年曾有跌傷尾骨史,「當時沒有太大痛楚,也就沒有理會。」

 

「當時不痛,不代表不需要治理。身體任何部位扭挫傷,就算看跌打後痛楚消失了,也應該徹底把收緊的肌肉筋膜放鬆,因為突然的扭挫傷,身體出於保護機制,肌肉及筋膜會收縮,如果之後沒有得到放鬆,以後可以出現嚴重後遺症。」

檢查譚女士兩側腰肌,邊高邊低,肌力明顯失衡。而且,骶骨到尾骨處,有明顯瘀色區塊,如兩個巴掌般大小,顯示該區塊長年累月血供不足。

 

譚女士腰部~兩邊肌肉失衡 病灶附近有明顯瘀色區塊 提示該部分長期血供不足

 

「我常常有頭側部頭痛,小腿經常抽筋,因為疼痛,影響到睡眠也不好。平日走路不到10分鐘,就感覺腰腿疼痛,必須坐下休息。」

她腰患會影響到頸椎,使頭部血供不足,加上久病則瘀,不通不榮則痛。
「你這種情況,可以用針灸疏解痙孿的肌肉,然後用手法徹底放鬆緊縮的肌肉。只要肌肉放鬆了,腰部壓力減輕,疼痛就會減輕或消失。」兩診過後,她左邊腰痛減輕,雙腿仍然經常抽筋。
但因為她怕針,所以第三診開始改為整筋加中藥治療。從她的第一腰椎左側附近,可找到異常筋結,壓痛非常,是長期腰肌緊張勞損所致,我先要解開這個部分,然後解下腰以及骶骨的筋結,她當然大喊疼痛,尤其小腿後側肌肉,繃緊的地方不少。整筋過程只是二十分鐘,但她已經痛到出冷汗,到中段要稍稍休息才能繼續。

 

譚女士的舌苔極為厚膩,為濕重之像,我開藥三劑:「濕氣極重,當以化濕通絡為主。」久病必瘀,看她骶尾皮膚的瘀塊就知道,所以又加上活血祛瘀及少許補肝腎藥物,著她以隔天服用。內服中藥可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局部細胞的代謝能力,能改善相關症狀。
以後治療一星期一次,包括二十分鐘整筋,以及開三服中藥。

到一個月後,第四診來訴:「腰痛減去五成。頭側痛、小腿抽筋及睡眠情況等都有改善。」
第十診來訴:「各方面都改善了,但頸部較為疲倦。」其實她的肩頸也有問題,因為腰骶肌肉緊張,相應頸肩部分也會收緊;只是以前腰腿痛嚴重,疼痛感覺把肩頸問題蓋過了,現在腰肌隨著治療漸漸被鬆開,肩頸部的症狀就浮現出來。要徹底治療,也該兼顧肩頸部位。
第十診後她自覺大有改善,要求嘗試兩星期做一次治療。每次治療都是整筋,加上隔天服用中藥。期間我替她調整腰骶及頸肩。

 

可能因為這個腰腿痛曾經給她極大困擾及痛苦,所以這一年來她一直堅持治療,風雨不改。
直至今年七月二十六日,她來診問:「醫師,我現時的情況,可不可以暫停整筋,只服用中藥呢?」我認為可以嘗試,依舊隔天服藥。
八月九日來診,訴說情況理想,建議繼續兩星期來診一次,開六劑中藥,隔天服用一段時間,作為保健及鞏固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者,急性發作期內應絕對臥(硬板)床休息。約八至九成患者經過系統的非手術治療能取得良好效果,一般來說,除非出現外科手術的適應症,否則可先嘗試保守治療,如針灸、推拿、藥物等綜合療法,以改善局部血供,緩解肌肉痙孿,擴大椎間隙及椎間孔,消除無菌性炎症及水腫,達到治療目的。當疼痛緩解後,可做適當的伸展運動,平日注意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及姿勢,例如腰背部受冷風、彎腰拾物或負重,以及適度控制體重等,均可有效防止復發。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 註冊中醫師

 

▲相關文章:

【腰椎間盤突出症】

【治療人體結構失衡──徒手結構整復療法 (手療法)

 

 

針灸有效治療「腕管綜合癥」

 

張小姐(化名),於5月18日由舊病號介紹來診,訴說病情:「我的第二至第四手指麻痺,有7、8年時間了。」我替她做一個試驗,雙手舉起約40秒拇指開始麻痺,之後是中指、無名指。

「說是腕管綜合癥,每天手指都麻痺,根據職業治療師建議,每晚需要戴治療手套,限制手腕活動以防麻痺,但半夜仍會痹醒,需要活動手部一小時才能再次入睡。」她又伸出手掌給我看魚際的部位,說擔心會出現肌肉萎縮
這樣嚴重的情況,不會單純是腕管的問題。我看她的肩頸形態有異常,背部是弓著的,看來是長期肌肉緊張,結構失衡,手臂的肌肉當然也會出問題。

「你的肩頸腰背有無不舒服?」
「有,尾龍骨痛了20多年,其實腰背頸肩都不舒服。照過片,C5至C7都有骨刺。左踝曾經『拗柴』,看了幾次跌打,好了,但近兩三年又發作。我以前穿高跟鞋,又常常拿重物,現在上樓梯膝蓋會痛。」由於手部肌肉緊張,她也有網球肘,名符其實周身骨痛。
「平日刷牙也會手指麻痺,塗面霜、拿筷子如是,好困擾。最慘係晚上痺醒,睡眠質素好差。」

手指麻痺最困擾她,所以先處理。她的手腕問題不單純是腕管狹窄的問題,頸胸椎問題都會影響到她的前臂肌肉收緊,引發腕管問題。因為症狀比較嚴重,我建議她做針灸外要加上整筋,她同意。
「因為要拆開粘連、結節條索等,整筋時會很疼痛,但你過程中不要閉氣,緊記!」

第一次治療,取頸背肩穴位及「手三針」、「手智針」等,整筋由頸部推鬆肌肉,然後是斜方肌及肩胛附近肌肉,然後拉筋復位。
「你頸肩背腰肌肉非常繃硬。要慢慢處理。」
「為何會繃硬呢?」
「平日情緒是否很緊張?」
「是。」
「情緒緊張的人,肌肉容易拉緊。情緒跟肌肉是相互影響的。當然還有日常姿勢習慣等其他因素影響。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提醒自己盡量放鬆!」
「我也知道自己情緒方面的問題,在改進中,其實現在已經比以前有很大進步。」治療後我教她幾個簡單的伸展動作,著她在家中自行練習,以配合治療。

第二次來診,訴說第一次治療後感覺非常疲倦,肩頸痠痛,但手指麻痺情況未有改善。繼續治療,大致如前。

第三次來診,訴說手麻減輕,仍然疲倦。
如是者,至第六診後,「早上手麻情況好像加重了,但晚上手麻減輕。仍覺疲倦。」

第七診訴說整筋太痛,希望只做針灸。之前整筋需要較多時間去恢復,所以每星期只治療一次;現在轉為針灸,可以加大治療量,「最好每星期針灸2至3次。」

第八診,針灸前訴說戴治療手套睡覺時已不感覺麻痺。我認為這是之前針灸加上整筋的治療累積而來的效果,雖然之前六診看似效果不彰,但治療量不斷累積之下,在某次診症時可能會出現突發性進展。

第九診,訴說不用戴手套睡覺,「近兩天早上手指麻痺情況減輕。但無名指有彈響指情況(求診以前曾出現過)。」

第十二診,「刷牙時候沒有手指麻痺了。晚上也不用戴手套已經是很大進步。無名指情況稍稍舒緩。」

第十四診,「手指麻痺情況減輕很多,現在只是早上六點鐘醒來時會出現症狀。」

第十七診,「已沒有因手指麻痺而醒來了。」腕管情況算是穩定下來了。

她當初來診時手指麻痺的症狀頗為嚴重,能在短短兩個多月內取得這樣的進展,全靠她的堅持。張小姐手指麻痺的問題初步解決了,她知道自己胸廓變形積習已久,背部肌肉仍然拉緊,加上多年來身體勞損,除了腕管綜合癥外,還有其他問題要處理,她表示希望堅持每星期針灸2至3次,逐步處理身體其他問題。
近來筋骨痛症有年輕化趨勢,但許多痛症病人是疼痛才去求診,治療幾次不痛了,就不再堅持治療。其實,就算是急性扭挫傷,也極有可能會帶來後遺症 (參考文章:骶髂關節錯位變長短腳 「拗柴」可致多種長期炎症) ,假若是勞損性的疼痛,必定是日積月累的肌肉緊張、結構失衡而來,無論是服藥、外敷、針灸或推筋,暫時止痛了不代表「痊癒」,如果這時候停止治療,肌肉仍未徹底放鬆及達至平衡,就會繼續在失衡下加速勞損,久而久之,令問題加劇,直至失去代嘗力而再次爆發疼痛或其他症狀,下次治療時帶來更多的問題,造成治療困難。所以,預防勝於治療、病向淺中醫、徹底根治,才是健康之道。

  和生中醫藥坊 王冰瑩 註冊中醫師    

 

頸椎病 ( 頸肩綜合癥, 頸椎綜合癥 )

 

頸椎病又稱為「頸椎綜合癥」「頸肩綜合癥」;是指因頸椎間盤退變、椎骨增生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活壓迫鄰近組織而引起一系列症狀的疾病。頸椎病的症狀近似中醫的「痹证」「痿证」 「頭痛」「眩暈」「項強」等。現代醫學根據不同的病理變化導致不同的臨床體徵和症狀,把頸椎病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神經根型:

<病因>:病變主要在神經孔周圍,相應的脊神經受到刺激或擠壓所致。本型病發率最高。

<臨床症狀>:以頭、頸、肩臂、手的痛麻為主,可伴有頭頸部的僵硬、活動受限、肩臂手部痠沉無力等症狀。

<檢查>:

頸部功能受限,後伸時疼痛加重。頸部病椎棘突旁或肩胛骨內上角部有明顯壓痛,可觸及根結。頸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C4-5椎間隙病變,使C5神經根受刺激,可見肱二頭肌肌力下降、萎縮,肱二頭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C6-7椎間隙的病變,C7神經根受刺激,可見肱三頭肌肌力下降、萎縮,肱三頭肌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C7-T1椎間隙的病變,C8神經根受刺激,可見手內在肌力下降、萎縮。

皮膚感覺異常:枕部皮膚感覺異常,提示C2,3,4神經根受壓;肩部及前臂橈側皮膚感覺異常,提示C5神經根受壓;拇指、食指和虎口皮膚感覺異常,提示C6神經根受壓;中指皮膚感覺異常,提示C7神經根受壓;小指及小魚際皮膚感覺異常,提示C8神經根受壓。

2﹒椎動脈型:

<病因>:頸椎的病變質接壓迫或間接刺激椎動脈,造成椎動脈的狹窄或痙攣,導致椎動脈供血不足。這類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

<臨床表現>:本型以頭暈頭痛、惡心嘔吐、頭頸旋轉時眩暈加重,甚至猝倒等椎動脈供應區腦組織缺血的症狀為主。平日可伴見失眠夢多,肢體麻木,持物落地等情況。

<檢查>:

頸部僵硬,轉頸實驗陽性。

3﹒交感型:

<病因>:本型主要為頸椎病變刺激了分布在頸脊神經根、脊膜、小關節囊上的交感神經結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

<臨床表現>:頭痛頭暈,視物不清,瞳孔擴大,肢體腫脹或發涼或感覺異常,心悸,心前區痛,出汗障礙,平衡失調等。

<檢查>:

除頸椎病共有的一些體徵外,沒有特殊的體徵,故須與內科、耳鼻喉科及神經科的某些疾病相鑑別。

4﹒脊髓型:

<病因>:脊髓型病變主要在椎管的周圍,壓迫脊髓,也可因頸椎的病變刺激交感神經,反射性引起脊髓血管痙攣,使脊髓缺血造成傷害而發病。

<臨床表現>:本型以錐體束受壓的一系列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脊髓單側受壓,可出現典型的Brown-Sequard症(同側的運動障礙和對側的感覺異常)。脊髓前側受壓,早期可出現雙下肢酸沉,軟弱無力,步態笨拙。後期逐漸出現痙攣性步態,行走不穩,如踩棉花感,部分病人胸腰部有束帶感,呼吸困難,甚至大便失禁,小便瀦留,肌力減弱,肌肉萎縮,痛覺減弱或消失。

<檢查>:

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消失。

感覺障礙:各種感覺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礙。但感覺障礙平面常與病變階段平面不一致,可成階段性分布。

病理徵陽性:霍夫曼徵陽性,巴賓斯基徵陽性,髕陣攣陽性,踝陣攣陽性。

5﹒混合型:在臨床上常常見到各型症狀和體徵摻雜出現的「混合型」。

 

【病因病機】

頸椎病主要致病原因為長期低頭工作,頸部筋肉勞損,而致氣滯血瘀,風寒濕邪則易侵襲,加上中老年人體質漸衰,肝腎之氣漸失亢盛,氣血虛弱,筋失榮養,筋骨懈惰,引起頸椎間盤退變而出現各種症狀。

 

【常見証型】

  1. 寒濕痹阻証:頭痛或後枕部疼痛,頸僵,轉側不利,一側或兩側肩臂及手指酸脹痛麻;或頭痛牽涉至上背痛,畏寒喜熱,頸椎旁可觸及軟組織腫脹結節;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
  2. 瘀阻絡証:頸項痛如錐刺,病勢纏綿,痛有定處,拒按,入夜尤甚,伴上肢麻木、頭暈欲嘔;舌黯,舌有瘀點,舌邊有齒痕,苔白滑膩,脈弦滑。
  3. 氣血不足証: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伴眩暈,目痛或視物模糊,疲倦乏力,納差;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而潤,脈沉細無力。
  4. 脾腎虧虛型:頸項酸軟脹痛,四肢倦怠乏力,或雙下肢軟弱無力,可伴頭暈,耳鳴;舌淡或有齒痕,或舌幹紅少苔,脈細弱或虛而無力。
  5. 肝腎不足証:頸項不舒、疼痛,伴眩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面紅目赤;舌紅少津,脈弦。

 

【治療方法】

  1. 中藥治療:

頸椎病大致可分為虛、實兩端:虛証是肝腎虧損、氣血不足、不能養骨生髓所致;實証為頸部外傷、風寒侵襲、阻滯經絡所致;依照中醫學理,虛症宜益氣養血、補肝滋腎。實症宜活血化淤,通經活絡。根據「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瘀則通之,結則散之,寒則熱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的治療原則;一般來說,寒濕痹阻証,宜祛寒除濕,溫經通絡止痛。痰瘀阻絡証,宜健脾祛痰,活血通絡止痛。氣血不足証,宜益氣養血,活血通絡。脾腎虧虛証,宜健脾益腎。

2.  針灸治療:

主穴:頸夾脊、風池、天柱、大椎;再據頸椎病病理分型、辨證結果、循經部位分別選穴。

配穴:寒濕痹阻型加風府、風池、合谷、曲池;痰瘀阻絡加豐隆、血海、膈俞,溫灸脾胃俞;氣血不足加肺俞、足三里;肝腎不足加大杼,腎俞。

3.  整筋治療:

整筋對於頸椎病具有良好療效,能鬆解肌群痙攣及軟組織黏連,緩解症狀。具體手法有多種,例如按壓筋結(為痙攣的肌肉及筋膜),以解痙止痛。配合點穴手法,點按天宗、肩貞、肩井,曲池、合谷等穴位,由近至遠,以活血散瘀、理氣止痛。

4.  功能鍛鍊:

急性期應以「靜」為主,緩解恢復期,以「動」為主。由專業醫師指導,進行適當的展筋、鎮定練習。

【日常護理】

  1. 頸椎病重在預防。平時應注意作息姿勢及睡姿,糾正不良的姿勢習慣和睡眠體位,盡量避免單一姿勢工作時間過久。日常應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加強頸項部及上肢的功能鍛煉。注意保暖,勿貪涼喜冷。
  2. 患者可以熱毛巾或熱水袋熱敷痛處,改善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症狀。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藥熏洗方來熱敷。但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3. 頸椎病患者,尤其脊髓型頸椎病切忌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
  4. 功能鍛鍊:患者應將自我體療始終貫穿於整個療程,並伸延於康復後。可根據個別情況,選擇頸部操、自我按摩體療法,但必須注意要循序漸進。頸部運動以頸椎達到最大生理功能為度,但到位後須停留一分鐘或以上,以牽張肌肉韌帶,對於預防復發有良好效果。

 

▲相關病案:

【落枕 】

【頸源性頭痛及高血壓(頸椎病) 】

【頸背僵硬引起反覆感冒難癒──須用針灸拔罐治療】

橈骨莖突腱鞘炎(媽媽手)

橈骨莖突處的腱鞘,內有拇長展肌腱與拇短伸肌腱通過,並折成一定角度,跨過腕關節附於拇指。當手腕或拇指活動時,此折角加大,容易壓迫相關組織。本病因為肌腱在腱鞘內過多的來回磨動,日久勞損,易使腱鞘發生損傷性發炎,使局部出現腫脹疼痛,本來狹窄的腱鞘管道更形狹窄,甚至肌腱與腱鞘出現輕度黏連,影響拇指的活動度。

 

【病因病機】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於頻繁活動引起拇長展肌腱和拇長伸肌腱與腱鞘間的過度摩擦,會產生慢性的損傷。其病理改變,早期為充血、水腫、滲出等無菌性炎性反應;遷延日久,則發生慢性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肥厚、粘連等變化,腱鞘腔越變越窄,影響手腕及拇指活動;甚者腱鞘纖維化和攣縮,並可致鈣化。 中醫理論認為此病主要是局部過勞和血不榮筋所致。由於腕、手部活動過多,耗傷氣血,津血不足,筋腱失去濡養而易於磨損,或外傷累及筋腱,並傷氣血,筋腱本已受損,再加氣機不暢,血脈瘀滯,筋脈失去溫煦與濡養,久而久之,使肌腱變性、增粗,腱鞘狹窄而發病。 

 

【臨床症狀】 本病故常見於家務勞動及手工操作者,如主婦,電腦操作員、包裝工作員等,尤以中老年婦女多見,起病緩慢,多無明顯外傷史。患者自覺橈骨莖突部位腫脹疼痛,初起痛感較輕,逐漸加重,拇指活動時出現劇痛,甚至可放射至手或肩臂部。拇指伸展活動受限,提物乏力。當肌腱通過狹窄的腱鞘時,可發生如扳機樣的交鎖、彈響和彈跳。日久魚際肌肉可出現萎縮情況。

 

【檢查】

 橈骨莖突處明顯腫脹、可觸及結節,並在橈骨莖突及第一掌骨基底部之間有壓痛。

握拳尺偏試驗陽性。

 

【治療方法】

1 ﹒中藥治療:以调养气血、舒筋活络为主,辨証用藥之餘,可酌加祛濕及活血化瘀止痛藥物。初期治療以活血通絡止痛為主,後期可酌補肝腎。另外,可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藥物外敷,加強療效。

2﹒針灸及整筋推拿:針灸與整筋推拿配合適當的功能鍛鍊,對此病有顯著療效。 針灸取穴:阿氏穴、曲池、手三里、養老、外關、陽溪、列缺等。 配合整筋,重點在肩、肘關節及橈骨莖突腫周圍,尋找痛點及結節,拆解黏連,若有需要,可配合適當的拉筋,有利錯位關節復位,通經活絡,去除水腫、消解炎症,從而緩解疼痛。 一週兩次,10次一個療程。

 

【日常調護】

 1. 病發初期應減少手腕關節過度活動。 2. 患部平日盡量少接觸冷水冷風。盡量不吃生冷、刺激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3. 接受針灸及整筋治療至少三小時後,可用熱水浸手過腕位,每天15至20分鐘,有利加速血循,舒緩疼痛。 4. 功能鍛鍊:病情好轉後可逐步進行鍛煉,經常做拇指外展、背伸活動,可有效防止肌腱和腱鞘黏連。

 

▲相關病案:

【針灸整筋速解「橈骨莖突腱鞘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