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 關鍵任期,關鍵任務|天下雜誌

馬英九 關鍵任期,關鍵任務

在詭譎的全球政經情勢下,「改變」的魅力不再,「穩定」勝選。然而,「穩定」不等於什麼都不做,馬英九連任後,是否可以放手做出「留下歷史定位」的改革?關鍵四年,新總統還有哪四大關鍵任務?

總統大選-馬英九-蔡英文-宋楚瑜-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南方朔-ECFA 圖片來源:黃明堂
    其他

「這是台灣人民的勝利!」連任成功的馬英九舉起雙手高呼。一月十四日的選舉,人民用一票又一票做出決定。

如果說,二○一一年是全球憤青之年,那麼,二○一二年是名符其實的「全球大選年」。

全球五十八個國家,將近世界一半的人口,在這一年都要決定未來的「國家之路」如何走。對還尚未從人民之怒脫身的領導人來說,每一步都像踩在薄冰上。

多國政府都在「換屆」外,以往的強國皆身陷泥沼:歐、美債務纏身,十四日標準普爾更將歐元區九國信用降評;新興的強國——中國,也處於「轉型政治敏感年」。鄰近的南、北韓,更隨時爆發「統一」的危機。

加上詭譎的景氣預測,不確定的氣氛中,「改變」(change)的魅力不再,「穩定」取而代之。

馬英九對廉潔的嚴謹要求,加上夫人周美青自我節制,堅持只說「謝謝」的掃街助選,對嫻熟選舉「戰術」的專家來說,也許稍嫌單調、呆板,卻符合選民心目中「穩定」的需求。

兩岸關係的穩定

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選前激動揮拳的話,就說出了生意人的心聲。

「對於創業的人而言,平和、穩定的社會是創新的必要條件,」她說馬英九執政四年來,「讓公司有著平和永續的發展。」她非常珍惜這樣的兩岸平和關係,這樣的政府是「可以支持的」。

廣告

像她一樣的「台商」不少。根據移民署的統計,從上週一(一月九日)到投票日,一週間約有二十至三十萬台商回台灣投票。投票前一天,平常只有約兩萬人左右的桃園機場,單日入境人數竟高達五萬一千多人,創下啟用至今單日入境人數最高紀錄。

連《紐約時報》都專文分析,「台商」對這次台灣大選的影響。但是,回來投票的「台商」,還有另外一種。
四十三年次的林先生,從長春返台參加蔡英文台中的造勢晚會。

「我和幾個股東在那兒開西餐廳,這次專程回來投票。我老家住屏東,特地到台中來,行李還放在附近的旅館呢,」林先生笑著說,「但我們不是大家講的那種在中國的台灣財團,」他急著對記者澄清,「我們和他們不同掛,我們都是自己買機票回來。」

廣告

為何去長春做生意?林先生不諱言,台灣競爭激烈,開餐廳成本愈來愈高,那邊比較好做。

他支持蔡英文,因為「還是要有台灣人民做後盾啦。你知道嗎,我們在那兒,遇到當地人問我們支持哪一個黨?如果你支持國民黨,那還OK,但如果你是挺民進黨,那你連說都不敢說。」

在長春,雖然有錢賺,但他這一票,要投給「免於恐懼的自由」。

然而,台灣這位靠「穩定」當選的馬總統,之前,一直被指稱是「無能」的領導者。他對自己在「總統制」下,可以督促五院改革的權力,雖有節制,卻拖延了台灣前進的腳步。

馬總統在第二任期,能否積極的支持,除了行政院外,其他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的改革需求,放手做出「留下歷史定位」的改革,是投票給反對黨四八%人民的期待。

廣告

關鍵任期,新總統還有哪些關鍵任務?

關鍵任務一:貧富差距

「若說二○○八年大選的主軸是反貪腐,那麼二○一二年就是生活基本問題,」台灣科技大學化工系教授劉進興,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

面對高失業率、高房價和低薪資的「二高一低」,台灣領導人未來四年最關鍵的任務之一,就是縮減貧富差距,提供好的就業機會。

儘管台商堅稱,大陸對台貿易是台灣經濟命脈,但連《華爾街日報》都指出,ECFA協定的具體成效已經減緩。去年,雖有一百六十萬大陸遊客來台﹐但大多數都是和大陸當地指定旅行社、和酒店訂好低價的旅遊團。

另外﹐台灣、香港跟大陸的貿易都急速下滑,在前年增長了三七%後,貿易額增幅在去年前十一個月裡下降至九.一%。中國大陸對台投資更是微乎其微。

廣告

受惠大陸貿易的人,已經在台灣形成一種特殊的有錢階級,對台灣房價、物價,都帶來不利的影響。
如何消弭貧富差距,以及少數人獲利所引起台灣六十年首次浮現的「階級意識與不滿」,是馬英九未來四年內,必須處理的關鍵任務。

關鍵任務二:國家財政國家財政的改革,是縮短貧富差距的關鍵。但除了分配正義,更需兼顧收入面的改善,未來三年,台灣財政將愈發吃緊。

二○一五年,將是台灣的人口結構關鍵的一年,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的工作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從今年高峰七四%,快速下墜到七○%以下,開始呈現明顯下滑趨勢。

廣告

人口結構的改變,使得經濟成長欠缺動能,台灣經濟非常有可能陷入泥沼,欲振乏力,出現稅收降低、及經濟低成長的「二低」現象。唯一高的只有老年人口不斷攀升。
債台高築的台灣,將使得國家建設更為欲振乏力。財政部在日前公布的國債訊息,截至去年底,國人平均負擔債務為二一.二萬元,而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更已高達四兆六千億元。
要扭轉這樣的趨勢,唯有改革財政、擴增稅源,並施行租稅的公平正義、公平課稅。
而二○一四年,是最後的機會之窗(見五十三頁)。除了因應「二低一高」時代的來臨,更重要的是因為二○一五年起,跟去年一樣,都是選舉年,領導人容易陷入捉襟見肘的「跛腳」處境,改革之路將更為艱辛。

關鍵任務三:人才政策

「以前,我會動用交情把優秀人才找回台灣,但如今人情也敵不過現實了,」中研院院士,也是台大財金系特聘教授管中閔口中的「現實」,就是「市場」。

管中閔舉例,如果你有機會在香港、新加坡工作,每天都可以用Skype和台灣家人通話,要回來也很方便,薪水又比台灣高數倍,為什麼非得回台灣服務不可?

「政府不能再用二十年前的眼光,看待人才回流這件事了,」管中閔愈說愈感慨。

但在管中閔眼裡,解決高等教育與人才培養的脫鉤問題,更刻不容緩。

他看到台灣高等教育的資源嚴重錯置,除了少數幾所大學外,一般大專院校,應把教育「產業化」的目標,設定在人力培訓與人力加值上頭。

「如果科大學生畢業後,連燈泡都還不會裝,那才是我們大學教育的失敗,」管中閔笑著比喻。

人才政策要分流,設定不同的目標,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一般人才之外,台灣更嚴重的問題,是政府的人才效能長期被忽視,競爭力已遠低於星、港、韓,甚至中國大陸。

「但是,馬總統至今,對台灣的人才政策,沒有講過一句話,」他指出,在全球競爭已將搶人才,當成最關鍵發展政策的當口,台灣最緊急的「關鍵任務」,就是人才政策。

關鍵任務四:府會關係

新總統將面臨的第一個大亂流,將出現在總統大選結束、到上任的五月二十日後。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張榮豐指出,今年一月一日「行政院組織法」新上路,行政院從現行三十七個部會,陸續減為二十九個。雖然初期只有五機關,「但整個組織勢必人心惶惶,」他說。

政府組織內部在重整,新國會也要在二月開議,這意味什麼?他抬起頭來,「可預見的是,今年上半年是大亂局。」
過去四年,立法院有九五%的法案,是在政黨協商的「密室」裡,由少數人黑箱、利益交換下決定的。

雖然國民黨取得過半席次,但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前理事長顧忠華認為,未來立法院的黨政協商,應透明化,避免黑箱作業。

另外,新立委要能回應社會要求,撇除過去受到利益、派系,或是政黨箝制惡習,提升國會素質,不再陷入惡鬥或空轉。

四年時間不算短,卻也可能瞬間即過。擺脫連任壓力的新總統,是否可以在短短四年內,達成影響台灣未來發展的四個「關鍵任務」,是他在歷史上,留下美名的關鍵。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日本流行的腸道健康秘訣「腸活」,你知道是什麼嗎?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