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到底跟前任該不該做朋友?是吵非常非常久的問題。

也許你覺得心中沒有鬼,跟前任當朋友哪有差,但如果你的另一半跟前任還有聯繫,你不免心裡還是會憤慨:「分了就分了,幹嘛還藕斷絲連。」

這篇文章也許能解除你心中的疑惑!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 | 丸子

分手後還能做朋友嗎?

小編的好朋友覺得這不是廢話嗎,仙女坦蕩盪,分個手就老死不相往來才不是她的處事風格。就算做不了情侶,她也並不想失去一個認識七年的好朋友。

所以她和前任分手之後,雙方都同意以好朋友的身份繼續相處。結果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如她所願。

他們不僅沒當成朋友,還因為不停翻舊賬,連之前戀愛時的美好回憶都破壞了個遍。

曾經親密的關係,能否回歸到純潔的革命友誼?這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在大多數情況下,這都是不太容易的。

過去種種被傷害的感受,都是橫亙在兩人之間難以逾越的障礙。很多人不再和前任講話,否定對方的存在(ex 怎麼樣了?死了),甚至和對方呼吸同樣的空氣都是大寫的拒絕。

但也有很多情侶,因為在分手之後,沒有了以前對互相的期待,反而真的與前任發展出一段真正的、純粹的友誼。

什麼樣的情侶分手後還能做朋友?

1. 關係的結束是愉悅而正常的

在這段關係中,沒有狗血劇情的上演。結束無關出軌、移情別戀、無關信任與嫉妒,雙方關於結束友好地達成了一致。

心理學家 Baxter(1987)認為存在三種類型的分手策略:

  • 當面攤牌(Relationship Talk)

面對面交談對於這一段關係的感受。分手的想法可能會被對方表達出的憤怒和受傷所影響,但卻是一種比較坦誠,尊重彼此的方式。

  • 保持距離(Distance Cueing)

拒絕私人的互動,無視對方愛與歸屬的需求。

微信不回,電話不接,在社交網絡上沉默,從你的生活中消失。慢慢變冷淡,然後冷分手。

  • 操縱對方提出分手(Cost Escalation)

讓你覺得自己是這段關係中的負擔,如果不分手的話,就會耽誤他,就是很自私的人。

或是故意做出你無法忍受的事情,挑戰你的底線,讓你主動提出分手。

當麵攤牌說清楚,是唯一一種在戀情結束後有可能發展朋友關係的方式。如果使用後兩種間接的方式結束關係,分手後基本都是再也不相見,也談不上做不做朋友。

2. 彼此有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

分手之後,有強大的來自朋友和家人的社會支持系統,幫助你度過分手這段艱難的時光,你就更可能和前任在分手之後建立朋友關係。

3. 從朋友發展成的戀人

心理學家 Metts(1989)發現,無論是你還是對方提出了分手,如果在親密關係開始之前,你們雙方就是朋友,或者有很多共同的朋友,那麼在關係結束之後你們也可能保持朋友關係。

學生時代的戀情,在結束後就很可能回歸為友情。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情侶雙方在先前的友誼關係中共同經歷過積極情感,這會促使他們在分手時有更加開放的交流,採用更加平和的分手策略

4. 在關係中對彼此有過很多承諾

那些在關係中對彼此承諾越多、聯結越深的人,在關係結束後更可能成為朋友。

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了經典的愛情三元論,認為愛情的成分包含親密、激情和承諾三個部分。

激情的表現形式常常是生理的親密——性的需求,而性需求的消失,不必然意味著心理親密感的消失。

如果雙方都高度看重心理親密感,是有可能發展出柏拉圖式的感情的。

與前任保持友誼關係真的是個好主意嗎?

就算上述我們提到了很多能夠在戀情結束後保持友誼的因素,但這並不意味著做朋友就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前任曾經因為欺騙、虐待(身體或者情感上)而深深傷害過你,那麼做朋友可能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我們討論的是,在雙方並不想變成完全的陌生人,但都猶豫不決的情況下,分手後保持友誼是不是個明智的決策?

當然這是個因人而異的選擇。很多人認為,與前任做朋友意味著你很成熟,能夠處理好人際關係。但大多數人還是會有顧慮:擔心現任的情緒、怕尷尬、怕麻煩等等。

事實上,當你考慮要不要和前任做朋友時,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具不具備上述的條件,而是,你想與前任維持友誼的目的是什麼?

你想要做朋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研究發現,繼續保持朋友關係一般有兩大目的:

1.滿足被陪伴的需求
2.希望將來可以復合

你可以出於任何一種目的,但問題是,你的前任是否出於同樣的目的?

如果你是為了得到前任的陪伴和關注,而你的前任卻希望有朝一日破鏡重圓,那麼這段關係可能不會如願地發展。

當然,不論你們彼此保持友誼關係的意圖是否一致,你們都會「擁有」這段友情。然而,可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你們在扮演著「好朋友」的角色,但是彼此對於好朋友的「定義」卻是截然不同。

所以,想要和前任繼續當朋友,要嘛雙方對於友誼的「定義」是一致的;要嘛想從對方身上得到的東西是一致的;或者雙方都想秘密地修復關係。

否則,這一段與前任發展出來的友誼不會是一段真正健康的關係。

就算不能繼續當朋友,至少你可以保持一段友好關係

和前任做朋友,並不意味著要到密友那樣親密無間;不做朋友,也不一定就要撕破臉。

擁有一段友誼(become friends)和保持友好關係(interact friendly)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友誼會包含相對頻繁的溝通和交流。它的邊界更加寬泛,你們可以一起出去約會,互相吐槽工作或者傾訴最近與家人的爭執。

而保持友好,僅僅是見面不會尷尬,還能打個招呼,或者進行一段淺對話,然後分開做自己的事情。

在這方面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胡歌,胡歌和江疏影分手後,他倆主演的電視劇《旋風十一人》要上映了。

大家都以為宣傳期的場面會很尷尬,男女主角分開宣傳絕不同台什麼的。但是!他們倆都出現了。

胡歌還在訪問的時候誇江疏影的演出「真情流露」,兩人都保持著禮貌和友好,也對分手的事情不太避諱。當他倆結束訪問後,媒體拍到了下面這張照片。

分手後也許兩人沒有變回好朋友,卻很大方地在公開場合保持著一段友好的關係,當時看完採訪,小編和朋友們都對他倆好感度噌噌飆升。

當我們結束一段戀情後,把握好與前任明確的邊界很重要。

尊重對方的邊界,有所不為,也防止對方突破自己的邊界,才能不傷害任何一個人。各自分開生活,但在一些公共場合保持友好態度,也許是一個折中的選擇。

莫言在《蛙》中說:

所謂愛情,其實就是一場大病,我的病就要好了。

(簡單心理微信公眾號:janelee1231)

延伸閱讀:

為什麼我們難忘舊愛?鄧惠文:越是聰明,越難接受自己在愛情關係上的挫敗
分手後就別再留戀》想繼續當朋友,先狠下心用 4 個步驟劃清界線
世界上有一種人:我喜歡你,但你千萬別喜歡我

(本文經合作夥伴簡單心理授權轉載,並經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念念不忘,未必有迴響|分手後要和前任當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