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逾半中學生曾被 網絡起底

發佈時間: 2018/09/05

在社交平台打卡、發帖文已成日常事,惟有調查發現,超過50%中學生曾在未經自己同意下,遭人在網絡公開個人資料,包括相片、姓名、電話號碼等,逾10%人會因此出現抑鬱或焦慮。有學者認為,本港應積極考慮立法,學校亦需增強學生有關意識。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陳高凌及其團隊,於2至6月期間收集2,120位中二至中五學生意見,結果顯示有12.1%人曾在網上搜集別人資料,其中78.2%透過社交平台「起底」。當中53.2%人是搜查自己喜歡對象、50.7%搜查不喜歡對象,包括姓名(94.4%)、個人照片或影片(70.9%)及感情狀況(52.1%)等。另外,有54.7%人曾試過未經同意下,被別人公開個人資料,包括個人照片或影片(31.4%)、姓名(29.9%)、生日(24.2%)及手機號碼(15.1%);50.7%人是被同學公開資料,24.7%人不清楚遭誰人「起底」。

學者促修例防網上欺凌

調查發現,有66.4%人發現被公開資料後沒有任何跟進,只有34.7%人會私下聯絡對方要求移除,另有48.2%人則會「反擊」,上載對方個人資料報復。另外,有12.5%人知道被「起底」後,曾經歷嚴重至非常嚴重抑鬱。

陳高凌說,「網絡起底」令事主感到侮辱及追擊,亦會延伸至現實生活,惟較多人以匿名方式欺凌,本港並無法例規管,目前只有《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及《不誠實取用電腦條例》,認為政府應該積極考慮立法,而學校則需多加教育。

編輯:黎家榮

美術:熊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