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影评 (2974)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影评 (2974)

钱钱💰 2016-12-16 14:02:09

杜淳是国民党、戴先生是戴笠等等等关于电影的十点猜想和疑问

整个电影时间轴:淞沪战役三年前,大老板(倪大红)与小六(章子怡)结婚。生为交际花的小六耐不住寂寞,要和大老板离婚,并寻求陆先生(葛优)的帮助。在陆先生求情时,大老板谈到:“为了面子要演的像一点”。(注意这句话贯穿电影始终,后面会详细讲。)于是陆先生委派自己...  (展开)
李九弟Jody 2016-12-07 23:04:56

观影前的三条建议:第一,请勿携带儿童观影。

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观影体验: 1. 特别注意,请勿携带儿童观影。 演到一半,我前面的姑娘问,“这哪里是罗曼蒂克?”请注意标题的后三个字,“消亡史”。本片根本不是浪漫爱情片,内容上看,无论是尺度还是深度,儿童乃至青少年(以及内心还是宝宝的巨婴)理解起来都有难度。 P...  (展开)
支离疏 2016-12-15 10:01:06

消亡的罗曼蒂克是什么?罗曼蒂克怎么消亡的?

本文首发于公共号24楼影院,谢绝其他公共号平台转载。 很有趣的一种观感,《罗曼蒂克消亡史》在某种角度上和《布达佩斯大饭店》异曲同工,两者都指向一个非常崇高而具有人文精神的主题:关注某种文明遭遇战争暴力时,发生的令人无限感伤的没落。用中国古代的说法,这个主题叫...  (展开)
风柜来的猫 2016-12-16 16:30:18

罗曼蒂克是如此结束,不是砰的一声消失,而是悄悄耳语的淡去

《罗曼蒂克消亡史》,大概是我今年看过最特别的片子,无法归于任何一种类型。程耳也是极个性化的导演,一手包办了导演编剧剪辑兼歌词。作品不多,但演员们都爱他。李安冯小刚没办到的事情他办到了。章子怡奉献了从影以来的最大尺度,葛大爷光溜溜的脑袋长出了寸毛,就连倪大红...  (展开)
王路 2016-12-19 15:41:30

压抑和忏悔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渡部是久居上海的日本人,他说自己是上海人,“我麻将打得比你们都好”,“现在来的日本人,没一个好东西。” 他娶了黑帮头子陆先生的妹妹。 王老板也是黑帮头子,陆先生叫他大哥。王老板晚年离婚,娶了个交际花。交际花到处传绯闻,给王老板戴绿帽子,和陆先生也有点暧昧。 ...  (展开)
林探惜 2017-01-06 14:58:02

一场有关罗曼蒂克的梦

一、童子鸡与妓女的罗曼蒂克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第一部令我情不自禁连看两遍的神作。第一遍我只看到“消亡”,第二遍我才深深地体悟到“罗曼蒂克”。 先说说杜江扮演的童子鸡。他一出场就很呆萌,是和王传君扮演的同伴在茶楼包厢外吃点心。 据童子鸡的扮演者杜江说:“我和王...  (展开)
南悠一 2016-12-16 14:10:37

一点也不浪漫,又何谈消亡呢!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 在看《罗曼蒂克消亡史》前,有工作人员强调,这是一部前所未有“以前没有见过”的电影。虽然之前就对此片期待爆棚,但听到这句话马上就正襟危坐了。看片的时候,袁泉在戏里也用一句台词围追堵截,“这是艺术片,导演没打算让我们看懂。”里外夹击,以至于我看完后夸也不是不...  (展开)
大-燕-威-王 2016-12-25 14:23:43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罗曼蒂克”为什么会“消亡”?又是怎么“消亡”的?

对日本鬼子,别讲什么浪漫!

昨天看完《罗曼蒂克消亡史》从影院走出来找饭辙。 闺蜜问我:“这电影干嘛叫这名字?” 理解一部电影当然可以有各种角度,我对她讲了最能说服我自己的那个: “对日本鬼子,别讲什么浪漫!” 这片儿的英文名字叫《The Wasted Times》——跟侵略者谈温情,基本等同于浪费时...  (展开)
青年哪吒 2016-12-24 02:12:17

风格化与失败的罗曼司

程耳是一个有天赋的导演,这一点,他刚出道时候的《犯罪分子》就证明了;到《边境风云》,已经有了风格化的自觉。但最近上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却走得过火,显得有些装腔作势。旧上海在影片中呈现出“老克腊”式的审美趣味,这种怀旧美学风格在侯孝贤的《海上花》里似曾相识...  (展开)
香草吧噗 2016-12-16 20:14:04

老生常谈,饮食男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恐怕对于任何人种,任何信仰,任何意识形态的人类来说,吃饭和性都是赖以生存的唯二元素。而想要跨越生存和生活之间的那条鸿沟,实现所谓消费升级,终极目标也不外乎是提升这两样活动的精致程度,以便更好地将人类区别于动物,由低级的饥不择食的原始欲望,升级为含蓄,讲究,...  (展开)
暮色 2016-12-17 10:35:37

解析罗曼蒂克消亡史,罗曼蒂克的消亡(我给没看过的讲一遍这个故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第一篇长评给了罗曼蒂克消亡史,看时有些想不明白的,琢磨很久,所以想写下来自己的一些观点 。 罗曼蒂克消亡史很像巨人的陨落,我们生于这个时代,这是不幸也是幸运,命运的洪潮随着时代流动,小人物的小故事也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1944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正如片中袁泉饰...  (展开)
mumudancing 2016-12-17 16:25:51

废笔即败笔:《罗曼蒂克消亡史》消亡得并不浪漫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不知道程耳是谁的前提下去看了《罗曼蒂克消亡史》,看完后我记住了程耳这个人:一个有野心的人。 给电影打出四星以上的观众,褒奖的多半是程耳的野心——他的剪辑、他的摄影、他的叙事风格,甚至连带电影原声,切割开来似乎都有强烈的风格。阅片无数的影迷一定能从中看到昆...  (展开)
张敞 2016-12-25 12:46:36

他们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死也死在屏风上

《罗曼蒂克消亡史》不是传记片,所以若想在里面钩沉出真实的杜月笙、黄金荣、戴笠、胡蝶,那样的做法几乎是注定徒劳的。它有很高的美学贡献,可是它那样的美,也不完全等于旧上海。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并不是真的历史,宋江也一定不是《水浒传》里的样子。(评论家孙述宇先生...  (展开)
方聿南 2016-12-14 10:14:22

风暴来临前,他们合奏最后的交响

想了想,《罗曼蒂克消亡史》大概是12月院线最会吊胃口的新片了,几款预告片藏得严严实实,除了是民国年代发生在上海的爱恨情仇,几乎没透露任何细节信息。之前看网上有个帖子分析解读了半天,说得有模有样,看完电影一对照,全猜错了。 这是一部很需要后期解读、也很容易被过度...  (展开)
深栗W 2016-12-18 03:09:23

梳理一些我认为的细节。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部电影,因为现在沉稳耐心地拍电影的人不多了,编剧导演很有想法,演员也塑造地不错。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不论是画面所营造的视觉效果还是音响音乐的听觉效果,都可圈可点。 下面我只是通过梳理一些细节来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认知。 历史框架是肯定有的,不...  (展开)
宋小君 2016-12-17 22:45:45

你的罗曼蒂克消亡在何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美好的东西,要是撕碎了给人看,便成了悲剧。 上海,一直是一块上好的幕布。 做过十里洋场,做过孤岛,有百乐门,有张爱玲,有阮玲玉,有杜月笙,有金嗓子。 家国破碎的背景下,大小人物都仓皇失措,命运飘萍。 罗曼蒂克更是只有去死的命。 吴小姐的罗曼蒂克死在丈夫戴上帽...  (展开)
风息神泪 2016-12-17 22:10:14

腐朽如灿烂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走出电影院时我有些茫然,觉得心脏一阵阵冷,竟然还下意识的低头摸了摸胸口。 旁边的人奇怪的打量我一眼,估计觉得我有毛病。 “好看”“精彩”“有趣”这些词拿来评价这电影都太恍惚,甚至于可以说略浅薄。 刚坐下的时候还在嘀咕,《罗曼蒂克消亡史》,到底是什么名字,听起...  (展开)
DáDá 2017-08-03 01:16:07 #《罗曼蒂克消亡史》有哪些精彩看点?

罗曼蒂克最大的消亡,是背叛

三刷了,有些感触 疑点: 1.日本妹夫两个孩子是怎么活下来的?是偶然还是设计好的? 2.孩子是怎么藏到暗格去的? 3.陆先生一家被屠杀后,陆先生妹妹有一幕留下了一滴眼泪,她是不是已经知道了内情? 4.出现日本妹夫孩子幸存的时候,背景音乐耐人寻味:where are you?father…...  (展开)
violet 2016-12-16 14:36:24

就任性地给它五星

(想知道开头讲的故事有什么深意吗,请看下文我脑洞大开的分析~) 我喜欢一种电影,就是看完之后,你会感觉被一种说不出的情绪笼罩,当影片结束灯光亮起时,你会感觉有种大梦初醒的低落和迷茫感。 程耳导演的作品我是一部没有看过,来看4分为葛大爷,1分为章子怡。看...  (展开)
槿生_Sarah 2016-12-27 22:15:53

the wasted time

我始终认为,一部有逻辑的作品是全息的。不管你从头、从中间、从后面读起,或许你读不懂剧情,或许你闹不清人物,但总能感到作者的笔力有内在的规律、格调、气韵可寻,好比从几块骨头重建整个化石,从青瓷残片推想原件风采。反之,从局部感受不到整体的,那整体还就真的未必存...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48 149 后页> (共2974条)

订阅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