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汉语词语)_百度百科

小人

[xiǎo rén]
汉语词语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小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xiǎo rén,一指人格卑鄙的人,二指平民百姓,三指自称的谦词,四指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五指小孩子,六指小一辈的人
中文名
小人
外文名
The villain
拼    音
xiǎo rén
近义词
凡人 凡夫 狗贼 [3]
反义词
君子 圣人 大侠 骑士 大丈夫 [3]
注    音
ㄒㄧㄠˇ ㄖㄣˊ
出    处
《左传·隐公元年》

释义

播报
编辑
1、指人格卑鄙的人
2、指老百姓
3、用做为自己的谦称
4、〈方〉指子女:养这么一个小人就让夫妻俩够操劳的了。
5、小孩儿:[child] [1]

出处

播报
编辑
《左传·隐公元年》 [3]

例句

播报
编辑
1、平民百姓。
《书·无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汉书·董仲舒传》:“《易》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其祸患必至也。”
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弘义让以勗君子,振平惠以字小人。”
《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从古以来,富贵空花,荣华泡影,只有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名传万古,随你负担小人,闻之起敬。”
2、旧时男子对辈分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词
《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三国志·蜀志·霍峻传》:“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
钱愐《钱氏私志》:“燕北风俗,不问士庶,皆自称小人……对中人以上,即称小人,中人以下,则称我家。”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仆云]小人也辛苦,待歇息也。”
明 许时泉 《写风情》:“小人是杜司空 衙中差人。”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某村野小人,蒙公子豢养之恩,无以为报。倘有差遣,惟命是从。”
黄钧宰《金壶浪墨·王孙》:“王跽曰:‘小人贫苦无家室,复病哮喘,托此以蔽风雨有年矣。’”
3、对官爵高于自己自称的谦词。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君(指许汜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小人情愿伏侍小娘子前去。”
4、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
5、学见浅狭的人。
论语·子路》:“樊迟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 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王若虚《<论语>辨惑二》:“其曰硜硜小人、小人樊须 ,从其小体为小人之类,此谓所见浅狭,对大人而言耳。”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舆夫力倦,且苦腹馁。启新出所携莲子与舆夫各一,曰:‘聊以止饥。’舆夫微笑,盖笑其所与之少也。而 启新 误以为舆夫得莲子故喜,即曰:‘汝辈真小人,顷者色甚苦,得一莲便笑矣。’”
6、人格卑鄙的人
《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陈昉 《颍川语小》卷下:“君子小人之目,始於 大禹 誓师之辞,曰‘君子在野,小人在位’,盖谓废仁哲任奸佞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亲贤臣,远小人,此 先汉 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 所以倾颓也。”
朱子语类》卷七十:“君子小人只是箇正不正。” 许地山 《女国士》:“你配说吗,偷东西的是君子,还是小人。”
7、特指小偷。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忙敲楼窗向铺里叫道:‘隔壁仔细,家中敢有小人了,’铺中人惊起,口喊‘捉贼’”。
8、旧指仆隶。
《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朱熹集注:“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
9、小孩子。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及至听见公子小小年纪说了这一番大道理,心中暗暗欢喜;又恐怕小人儿高兴,只得笑着说是小孩子话。”
刘半农《拟儿歌--小猪落地》:“‘小猪落地三升糠’,小人落地无抵扛。”
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我们这一代吃了亏,大人不照顾孩子。大人吃饭有桌子,小人没有。”
10、引申为小一辈的人。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第十三章:“可你们看看,这是俺公公婆婆给俺们小人吃的吃食。”
11、身材短小的人。
初学记》卷十九引 汉东方朔神异经》:“西北荒中有小人,长一寸,朱衣玄冠。”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髻》:“俄而尺许小人,连遱而出,至不可数。”

主要含义

播报
编辑
对“小人”的定义,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人格卑下的人
小人图片1
小人是君子的“反义词”。专指喜欢做些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隔岸观火、落井下石之类的人,也就是说小人就是不走正道,卑鄙的。
二、古意指身体矮小的人。
小人是指古今历史上或传说中身体特别矮小的人。
三、是对儿童的称谓。
从前有时会把儿童称为小人,如把儿童爱看的连环图称为“小人书”,亦有人认为小人书的“小人”是指书中的人物图像。某些方言也将儿童成为小人,如上海话中将小男孩称呼为“男小人"(但称呼小女孩则为“小姑娘”)。
四、是古人的自称。
古人百姓自称用谦词,小人在古代亦称“鄙人”,称呼对方为“大人”,“老爷”,“掌柜”。

历史典故

播报
编辑
故事一:
宋朝司马温公(司马光),在谈到刘器之(刘侍制)为什么能够做到“尽心行己”的修养功夫的时候说道:“他的秘诀,就只是做到了‘诚’而已矣。而要做到‘诚’的工夫,就必须先要从不妄语开始做起。”司马温公又曾说到:“刘器的平生,只是一个‘诚’字,他能够把‘诚’字做到了颠扑不破的地步啊。”当时的市民田叟说道:“若是经过南京,没见到刘侍制,就如同经过泗州(山东曲埠),没见到大圣孔子一样的遗憾啊。”为什么他们能够如此的感动人心呢,答案也只是诚而已矣。
故事二:
任国佐有一次生病,病了很久都没有好,就请道士设立醮坛,向上天祈求保佑平安健康;任国佐就在晚上睡觉做梦的时候,听到神明对他说:“任国佐,你平生为人,心口不一;从小到大都没做一件好事,你这一生所积的罪恶,阎王已经定了案,你的死期马上就要到了啊。”果然没过多久,任国佐就死了。
故事三:
原文:清康熙年间,有艺人携一瓮,瓮藏小人,长约尺许。投以钱,则启盖令小人出,唱曲而退。至掖(古县名,今山东境内),掖令索瓮入署,细审小人出处。初不敢言。令固诘之,方自述其乡与族。盖读书童子,一日自塾中归,路遇艺人,为其迷,复投以药,四体遂暴缩。彼遂携之,以为戏具。令怒,杖杀艺人。 [2]
翻译:清朝康熙年间,有个艺人,带着一个盒子,盒子里藏着个小人,这个小人高有一尺左右。只要有人向盒子中投了钱,艺人就打开盒子让小人出来唱曲。唱完以后,小人就退回到盒子里去。艺人到了宫掖时,县令把盒子从艺人那儿要过来带回官府中,仔细查问盒子中小人来自哪里。艺人开始的时候不敢说。这个县令一再追问,艺人才自己说出了小人是哪里的属于哪个家族。原来,这个小人是读书童子,从私塾老师那里回家的时候,被艺人诱惑,艺人接着让他吃了药,使他四肢突然缩小;艺人于是就带着他到处走,当作戏耍的工具。知道这些情况后,宫掖的县令十分愤怒,用棍棒打杀了这个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