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值破兆的台灣 IC 產業藍圖,其實是從一張「豆漿店餐桌」上誕生的!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產值破兆的台灣 IC 產業藍圖,其實是從一張「豆漿店餐桌」上誕生的!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每天睜開眼睛,我們所接觸的每樣 3C 產品都與積體電路(IC)脫離不了關係,很難想像的是,這個影響全球的半導體技術,竟然是在一間豆漿店被討論出來的,而且未來在 AI 的創新應用下,它的產值還可上看到新台幣 4 兆元!(責任編輯:陳美羽)

積體電路問世 61 年,不僅改變人類生活,發展也緊密連結台灣經濟,台灣晶圓代工目前產值已稱霸全球。國研院半導體中心策劃的半導體特展今(5)天開展,介紹當年產業原點,竟從燒餅油條的豆漿店早餐會議談起。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全稱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今(5)天收盤股價以 310.5 元再寫歷史新高。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指出,積體電路(IC)發明至今已有 61 年,每天生活周遭接觸到的 3C 產品,都由半導體晶片在控制,這項科技的發明深深改變了人類生活的腳步。

世界第一顆積體電路模型,現身半導體晶片特展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策劃「半導體晶片無所不在—智慧生活的想像更是無限可能」特展,從今(5)天開始,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展出。除了展示常用的筆記型電腦內部結構、半導體晶片演進與發展史外,還設置了 IC 解碼關鍵字互動體驗區。

在展場可以看見 1958 年問世,世界第一顆積體電路的模型。國研院半導體中心指出,這項劃時代的發明發展,已逐步帶領人類邁入具有無限可能性的智慧生活。

台灣 IC 產業藍圖,誕生於 45 年前的豆漿店餐桌

除此之外,展場也特別介紹了台灣 IC 產業的起點「小欣欣豆漿店」。國研院半導體中心指出,1974 年的一個早晨,時任經濟部長孫運璿等 7 人,在小欣欣豆漿店開早餐會,而會中勾勒出的 IC 產業藍圖,成為往後引領台灣半導體前進的指標。

TO 編按:

根據台灣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文章指出,1974 年,台灣經濟尚處於開發初期的階段,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決定推動十大建設,希望能夠在科技方面找到一個具突破性的發展機會,因此他找來時任行政院秘書長費驊、電信總局局長方賢齊以及當時美國無線電公司的潘文淵博士討論,一同朝著「電子」的方向思索產業大計。

而後,經過潘文淵幾週的調查,他們才找來時任經濟部長孫運璿等人在「小欣欣豆漿店」開會,埋下台灣 IC 產業發展的種子。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說明,目前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排名全球第三,其中晶圓代工以及 IC 封測產值世界第一、IC 設計產值世界第二。預計到了 2025 年,在智慧物聯網及 AI 人工智慧的創新應用帶動下,台灣半導體產值可達到新台幣 4 兆元,而且科技的應用也將更貼近人性需求,塑造台灣成為名符其實的「創新生態島」。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燒餅油條早餐桌 談出台灣晶圓代工制霸全球 〉。首圖來源:Peakpx,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台灣半導體與 IC 人才出現斷層,是因為年輕人跑去 AI、軟體領域發展?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下滑 13.3%,台灣卻逆勢成長 0.1%!
6 年後每支手機都能跑 AI!台灣半導體業為「AI 浪潮」做足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