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場大跌,A股能挺住嗎?多家機構認為短期波動將加劇 | PTT新聞
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外市場大跌,A股能挺住嗎?多家機構認為短期波動將加劇

海外市場接連慘遭血洗,這將會如何影響A股市場的走向?

本周以來,恐慌情緒在多個海外股市蔓延,美國、歐洲幾大指數均連續數個交易日出現暴跌。美東時間2月27日,道瓊斯指數大跌1190.95點,跌幅4.42%,報25766.64點;納斯達克指數跌414.30點,跌幅4.61%,報8566.48點;標普500指數跌137.63點,跌幅4.42%,報2978.76點。其中,標普和納指創下2011年8月份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多家機構就海外市場的大跌作出點評,澎湃新聞梳理後發現,機構普遍認為,海外市場或仍將受困,而A股市場短期波動也可能隨之加劇,但中長期前景依然不悲觀。

截至2月28日上午收盤,上證綜指報2890.56點,跌3.37%;深證成指報11021.72點,跌4.44%;創業板指報2086.24點,跌5.03%。

海外市場為何大跌?

中金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發布快評稱,多重因素導致了美股的下跌。

他認為,美股近期下跌的直接誘因是投資者對海外疫情升級的擔心,但其快速下跌背後的原因是綜合的,除了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正在快速升級之外,還有三方面因素。

第一,ETF類被動產品的發展及衍生品頭寸失衡引致市場大幅波動:近年ETF基金在美國也快速發展,同時各類對衝及套利的衍生品頭寸也累積且相對不平衡,融資交易相比歷史區間也較為活躍,這些工具的過度使用都是起到“助漲殺跌”的放大波動作用。

第二,中金策略海外組前期提示美股估值已經不低,標普500在調整之前的前向12個月市盈率達到約19倍左右。

第三,美國國內民主黨總統競選候選人選情方面,具有偏極端政策傾向的Sanders獲勝的概率大幅提升,也引發了市場擔心,等等。

王漢鋒指出,在快速調整之後,目前美股短期有超賣跡象,估值也在逐步合理化,短線可能會有反彈,但後續能否迅速平穩回升,還需要再觀察包括上述綜合因素的進展。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負責人洪灝在2月28日早間發文稱,如此慘烈的殺跌,在暴跌前市場極端而密集的持倉,極度亢奮的情緒已經提前預示。現在由於許多重倉股跌幅超過10%,許多大基金將被迫減持,以降低組合風險,並應對贖回的壓力。這個過程將導致了市場價格動能極端負面,回報率連續負相關,超賣引發更大規模的超賣。這個現象正在發生,也很可能是昨天晚上美國市場交易的邏輯。而機器交易更加劇了拋壓。

洪灝指出,這兩天,海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量開始超過中國,這讓本來已經墜入冰點的市場雪上加霜。

市場的前景仍然非常不確定,但市場情緒開始從極端樂觀轉為極度悲觀。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海外市場可能出現短暫的超跌技術性反彈。但情緒波動轉瞬即逝,根據市場情緒變化去接這種飛刀會非常危險。而現在試圖買看跌期權進行組合風險對衝的成本非常昂貴。市場的風險已經飆升。

結合中國A股在岸市場的經驗,可以看到市場似乎先於疫情統計數據看到轉捩點。當然,中國強製執行隔離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西方政府的執行力則相對較弱。因此,在國外政府設定明確的應對策略、海外疫情出現可以預期的轉捩點之前,海外市場仍將受困。

洪灝同時提醒,市場仍然低估了新冠病毒疫情將對全球經濟將造成的影響。

更重要的問題是,海外市場大跌是否會傳導至中國市場?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發布的報告指出,近幾年,A股與美股相關性明顯提高。這源於外資佔比的提升。目前,外資在A股中的重要性已經不可輕視,從市值佔比看,外資在A股自由流通市值中的佔比已從2013年的3.8%上升到2019年的8.6%,接近險資和公募的比例(兩者皆為10%),陸股通北上資金在A股成交額中的佔比已從2014年的0.7%上升到2019年的8%,而全部公募為7%。外資在A股中的佔比越來越大,因此每當海外股市波動時,A股也會因為外資的流入流出而短期受到擾動。

同時,美股對全球市場影響力也較強,美股短期的上漲和下跌會影響全球市場的風險偏好,從而引發全球股市的同步波動。

荀玉根在研究報告中回顧了近年美股短期急跌對A股的幾次案例,發現2014年底以來,美股急跌往往拖累A股,且A股短期跌幅更大。

以標普500來衡量,剔除掉中美貿易摩擦對股市的影響後,美股2014年11月以來一共發生過5次下跌:2015年8月、2015年底至2016年初、2018年1月底至2月初、2018年10月、2018年12月。這5次下跌都是急跌,且存在單日跌幅超過3%的情形,因此較為有代表性。統計上看,5次美股的急跌平均持續18天,跌幅平均為13%,美股下跌的同時A股也下跌,平均下跌15天,平均跌幅18%。

A股具體將受到多大的影響?後市會怎麽走?

荀玉根認為,短期A股市場進入調整期,中期牛市格局未變。

據他分析,這次海外大跌也在誘發A股短期調整。市場在經歷了急跌後快速上漲3周後,有調整壓力,2月4日以來市場急跌後上漲源於疫情的對衝政策很強,流動性充裕,但是受疫情影響短期基本面數據仍差,港股在春節後第3周已經開始回調。從基本面來看,受疫情影響春節後發電量、地產銷量等高頻數據大幅低於往年同期,2、3月經濟數據恐受到拖累,並且海外疫情蔓延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影響我國出口。2月4日後一段時間的市場形態可能類似2019年8月6日-12月初,市場表現為“進二退一”,源於基本面數據還未見底。

而從中長期看,牛市的三個邏輯沒動搖,即牛熊周期輪回、企業盈利見底回升、大類資產偏向股市。荀玉根認為,A股盈利將W型築底,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2季度後仍然會回升,2020年全年將達到10%-12%,高於2019年的8%,牛市逐漸將進入3浪上漲的邏輯未變,3浪加速需要等疫情控制住,經濟活動完全恢復。當然,如果未來全球疫情長期得不到控制,將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衝擊,甚至再次引發類似2008年的全球經濟衰退風險,目前看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較小。

王漢鋒同樣認為,短期市場波動可能繼續維持,但積極應對之下,對中國無須過度擔心。

第一,中國疫情控制及應對方面已經取得積極進展,與海外處於不同階段,海外疫情升級的情況相當於中國一個月前的情況。第二,中國內部應對疫情及其他衝擊的政策空間可能還有,無論是貨幣、財政及產業政策方面的空間及靈活程度均明顯好於海外。第三,中國目前市場,無論A股港股藍籌股估值均處於歷史相對低位,同時市場融資餘額雖有所上升,但較為溫和,可能會提供一定的緩衝。第四,中國中長線成長的韌性和空間均較大,產業升級及消費升級的潛力依然較大。

他表示,中國在疫情控制上可能走在不同國家的前列,中國的重心已經從此前疫情防控到疫情防控與復工並重,而海外疫情在某些地區的演進可能相當於中國一個月以前的情形,且控制效果還尚待觀察;同時A股及港股佔主體的藍籌股估值不高;中國政策應對的空間依然具備,在基本情形之下,即中國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海外疫情不大範圍擴散,市場在短期波動消化這些新的不利因素後繼續關注多方面情況進展。

結構上,短期波動中“純內需”的板塊可能會受到階段性關注,中期來看中國新老分化的趨勢還在繼續,新經濟依然是主線,科技、新能源車產業鏈、先進製造、消費及醫藥等仍是中線關注的重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