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生會選舉冷 逾6成會長投票率低於3成

大學學生會選舉冷 逾6成會長投票率低於3成

擔任學生代表,大多是學子的從政跳板,但一份調查顯示,近年來大專生投入學生會意願不僅逐年降低,投票率也隨之下滑。在全國逾120所的公私立大專校院當中,109年度甚至超過6成學校的學生會長投票率低於3成,多於5成的學校僅有1組候選人參與學生會長選舉,反映青年世代投入公共事務的熱忱漸顯不足。

教育部青年署自102年起定期公布「全國大專校院學生自治組織發展現況調查」(以下簡稱調查),最新一份版本為110年度,由高雄餐旅大學教授陳明國與逢甲大學教授簡信男擔任計畫主持人與協同主持人。

在背景資料方面,調查指出,在對全國155所大專校院發放「110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會概況調查問卷」後,經回收與整理,共計129份有效問卷可用於分析。

至於重要項目分析部分,調查表示,各校學生會發展歷史並不一致,當中有的是從活動中心轉型,或直接成立學生會,目前有超過半數學生會的發展歷程介於11年到20年間。而各校經常學生會運作的人數,55校低於20人以下,占42.6%,40人以下則有49校,比例達38%。

就最受各界重視的學生會長選舉,調查指出,116校的學生會訂定正副會長選舉與罷免相關辦法,占整體受訪學校89.9%;大部分學生會會長是透過全校學生普選產生,計有114所,占整體受訪學校88.4%;學生會長選舉採正副會長搭配競選的學校計有109所,占整體受訪學校84.5%;為避免發生學生會會長代表性疑慮,95所大專校院設有當選門檻,占整體受訪學校73.6%。

而在學生會長投票情形,近3年有8成以上的大專校院學生會會長參選組數都在2組以下,甚至過半數比例的學校只有1組人馬參選。投票率下降的現象則是逐年攀升,107年度低於3成投票率的學校共有69校,占比53.5%,109年度則增加到79校,比例為61.2%。

擔任學生代表,大多是學子的從政跳板。台灣學生聯合會5月底串連多個學生團體舉行「跨世代師生籲請增列大學法」記者會,呼籲立法院院會排入《大學法》修法相關議程。(本報資料照)近3年大專校院學生會長投票率。(李侑珊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