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券6區缺名額 數百長者需跨區 10年試驗下月恆常化 社協:增護理資源勝「擴券」 - 20230818 - 港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港聞

港聞二

社區券6區缺名額 數百長者需跨區 10年試驗下月恆常化 社協:增護理資源勝「擴券」

【明報專訊】政府2013年起推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下稱社區券),正於《資助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輪候社區或院舍照顧服務的合資格長者可申請,憑券以低價從「認可服務單位」購入服務。申訴專員公署昨日公布調查報告發現,截至去年底全港有6區的日間護理中心整體服務名額供應不足,未能同時滿足持券人及輪候人士需求,全港合共371名持券長者需跨區到其他中心。社區券計劃擬下月恆常化,社協認為整體服務供應不足,相比擴展社區券,政府應直接撥資源加強服務。公署建議社署向服務機構提供更多社區券數據,鼓勵更多機構於供應緊張地區服務。明報記者持社區券人士可憑券在現時約250個認可服務單位購買服務組合,可選擇單一日間護理中心服務(「中心為本」)、單一家居照顧服務(「家居為本」)或「混合模式」服務,政府會再向單位以實報實銷形式發還津貼。

離島黃大仙沙田元朗

兩類服務均供不應求

公署發現,截至去年底社區券計劃提供4191個日間護理中心服務名額,選擇中心為本及混合模式服務使用者共3518人,正在《中央輪候冊》輪候者有1771人,合共5289人。報告引述社署回覆,一個中心為本服務名額可由多於1名持券人不同時段或日子使用,故4000多個總名額「未必不足以應付」5000多人需求。

公署按一個名額可服務1.5名長者計算,發現18區有6區名額不足,包括東區、南區、黃大仙、沙田、離島區及元朗(見圖)。公署稱,理解日間護理中心須提供指定交通安排,本港土地供應亦有限,服務單位難增服務供應,只有少數提供跨區服務,「較難達至各區供求平衡」。

至於家居為本服務,截至去年底則有12,689個社區券名額,持券者及《中央輪候冊》輪候者共9035人,調查指出全港亦有6區供不應求。因服務單位可提供跨區服務,公署認為互補不足下,各區供求情况「應屬平衡」。整體而言,離島、黃大仙、沙田、元朗4區兩類服務均供應不足。

公署分析社區券使用率,第三階段(2020年10月起)計劃起,社區券有8000個申請名額;公署稱社署自第三階段起邀請所有輪候冊上合資格長者申請,並簽發比名額更多的社區券,截至去年底發出有效社區券10,046張,6851人正使用;以使用人數佔申請名額計,使用率為86%,較第二階段的約60%增加,認為使用率正逐步改善。

約7000人使用佔比八成

有服務單位兩年無更新空缺

公署同時發現,截至2020/21年度累計獲券者中,有逾兩成領券後未用服務便因離世或獲編配資助服務等,離開社區券計劃,建議增加宣傳社區券;惟該署在網頁搜尋,發現10間服務單位中一半無更新服務名額空缺,最長兩年多無更新。

社協幹事阮淑茵表示,社區券為輪候資助服務長者提供多一個服務選擇,原意好但成效低,因計劃運作較複雜,需長者主動聯絡服務單位選購服務,不排除長者有券也不識用,且服務供應追不上整體需求,要本已體弱多病的長者跨區不理想,故認為比起擴展社區券,政府應撥資源提升整體服務名額。

社署:恆常後一人可選兩單位

社署回應稱接納並積極跟進建議,截至上月底有7377名長者接受社區券服務,預計下月計劃恆常化後,受惠人數將由現時8000增至2025/26年度的1.2萬,屆時持券人可由僅限一個服務單位,增至於兩個單位選購服務,並有新系統供實時查閱社區券使用狀况及搜尋認可服務單位。

(申訴署報告)

上 / 下一篇新聞